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12444|回复: 48

唐/九霄环佩.伏羲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6 15: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九霄环佩.伏羲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九霄环佩”琴形制浑厚,作圆首与内收双连弧形腰,相传为“伏羲式”,比明刻本《古琴图式》多一内收弧形。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髹紫漆,多处跦漆修补,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琴通长 124.5 厘米,肩宽 21 厘米,尾宽 15.5 厘米,厚 5.4 厘米,底厚 1.5 厘米。龙均作扁圆形,贴格为一条桐木薄片接口于右侧当中。腹内纳音微隆起,当地沼处复凹下呈圆底沟状,深度约 2 厘米,宽 3 厘米,通贯于纳音的始终。琴背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四字,池下方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右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行书 10 字,左刻“冷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行书 10 字及“诗梦斋印”一方。在琴足上方刻“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虎龙吟。苏轼记”楷书 23 字。凤沼上方刻“三唐琴榭”椭圆印,下方刻“楚园藏琴”印一方。腹内左侧刻寸许楷书款“开元癸丑三年斲”7 字。以上铭刻中“九霄环佩”及“包含”印为同时旧刻,苏、黄题跋及腹款均系后刻。琴首下一双护轸为紫檀木所作,据广陵派古琴家徐祺《五知斋琴语》所述,当为清康熙年间所装。“诗梦斋”为清末北京著名古琴家叶赫那拉佛尼音布的别号。“三唐琴谢”和“楚园”均为清末贵池刘世珩的别号。

  这张琴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形制极浑厚古朴,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因为它在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最为古老,声音更是完美尽善,所以成为举国知名的瑰宝。

  “九霄环佩”琴在清代未年就是北京琴坛的一件重器,当时对这张琴的品评,留下文字记述的共有3人。第一个是佛尼音布,得到这张琴后,就刻上了“冷然希太古”的评语。第二人是当时的大琴学家杨时百,他非常赞赏这张唐琴,对其爱慕殷切之情清楚地表露于著作之中。他在《琴粹》中说:“欧阳公之琴记,唐琴在北宋时已不可多得,况更历千年乎?宜乎今日唐琴如凤毛麟角也。近时都下收藏家仅……佛君诗梦之九霄环佩,其声音木质定为唐物无疑。……其余予收藏及所见虽不乏良材,要不能与数琴埒。”第三人是当时藏有“飞泉”、“独幽”两张唐琴的李伯仁,李伯仁为大琴学家杨宗稷弟子,杨氏将“飞泉”、“独幽”二琴定为“鸿宝”,而拥有两张“鸿宝”的李氏却将“九霄环佩”奉为“仙品”,“鸿宝”与“仙品”之间的差别,自可不言而喻了。

  “九霄环佩”琴继佛氏之后,大约在1920年左右被逊清宗室红豆馆主溥侗所得。其后傅侗举家南迁移居沪上,“九霄环佩”亦随之南徙,遂成为上海琴坛名器,被收藏家刘世珩所得。1953年,经郑振铎局长提出,国家文物局由刘氏后人手中以重金购得,并转交故宫博物院。据上海的一位老一辈古琴家说:“上海曾有三张音韵至为佳妙的古琴,一张是王氏家藏的‘铁雀舞’,一张是吴氏所藏的‘秋月’,而最好的一张,就是已在北京的‘九霄环佩’”。“九霄环佩”之所以始终在琴坛上享有盛名,且饮誉上海,至今犹为人所称道,就因为它是非常琴所及的盛唐的雷公琴。

  据文献记载,古代的琴多出于琴家的手制,或由琴家督造而成。到唐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古琴制作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以制作出售古琴为业,其中最有名的四家是雷霄、郭亮、张越、沉镣,另外还有娄则、冯超、三慧大师和超道人。不过今天从仅存的十几张唐琴中,可以认定的只有雷氏一家所制琴,这是因为雷氏琴不仅被唐贤所重,而且更被宋贤所重,他们收藏雷琴,并记录于著述之中,为后世识别唐代雷琴提供了依据。

  四川雷氏造琴,相继了三代人,计有雷绍、雷霄、雷震、雷威、雷俨、雷文、雷珏、雷会、雷迅9人。其造琴活动从开元起到开成止,前后约120多年,经历了盛唐、中唐、晚唐3个历史时期。从《陈氏乐书》、《琴苑要录》所记可知,霞氏的绍、霄、震、威、俨5人为盛唐开元间人,属于雷氏的第一代。

  《嫏嬛(音huan)记》引前人之说:“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雷中独往峨眉,酣饮着蓑笠人深松中,听其声连绵悠扬者伐之,斫以为琴,妙过于桐。”可见雷威所作之琴,并不拘泥于必须用梧桐、梓木,而是以峨眉松之良者为之,只部分使用桐木,却比桐木制作的还要好。在传世古琴中,尚未见有松木之作,文献中亦只此一例。清末大琴学家杨宗稷在《藏琴录·序言》中说:“确修古琴数十,其中杉制者竟居十之三四,且有最著名之古琴与最著名大家所制之琴皆用杉,池沼间表以桐。”在此最早提出杉木制琴的向题,最著名之古琴应该是“旧藏佛氏著名唐琴九霄环佩”,最著名的制琴大家所制之琴,只有盛唐雷威所制的《云烟过眼录》着录的“春雷”琴,才是杉木所制而池沼间表以桐木的。《嫏嬛(音huan)记》所说的峨眉松,实质是杉木,这是盛唐雷威制琴的第一个特点。

  雷威琴在槽腹制作上也与众不同。北宋苏轼《东坡志林》中说:“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什幺是雷氏家法?《东坡杂书琴事》中说开元十年造的雷琴“琴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可见琴腹纳音的特殊做法,亦即上述雷氏第一代人所创造的家法。从“九霄环佩”与“春雷”两琴的纳音来看,都是在稍稍高的纳音中间,开出一条约五分深、一寸宽、通贯于纳音始终的圆沟。它既未增加琴面的厚度影响发音,又使龙池凤沼两个出音孔变得稍稍狭隘,藉以延长共鸣箱中余音的扩散。这是雷威制琴的第二个特点。

  雷氏琴的声音特点,据《琴苑要录·斫琴记》说:“唐贤取重惟张、雷之琴(雷绍及震、威、张越也)。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雄。张琴坚清,声激越而润”《陈氏乐书》说:“然斫制之妙,蜀称雷霄、郭亮,吴称沉镣、张越,宵、亮清雄沉细,镣、越虚鸣而响亮……凡琴音响者则必虚干,无温粹之韵,雷氏之琴其声宽大复兼湿润。”《渑水燕谈录》说雷琴“音极清实”。《六一居士诗话》说雷琴“其声清越,如击金石。”用传世的唐代雷琴相对照,具有家法特点的盛唐之作,虽已经历了上千年的自然变化,而上述音的特点依然存在,与它琴相较,其“清越如击金石”与“湿劲而雄”之异犹感突出,“九霄环佩”之音就是如此。

  已故的古琴家李伯仁在半个世纪以前,在《玄楼弦外录》中就提出“九霄环佩”是唐朝的雷琴。现代音乐史家杨荫浏先生在《中国音乐史稿》中,也十分明确地把“九霄环佩”定为雷琴。今扼要列举有关文献,更进一步证明“九霄环佩”是盛唐雷威的制作,一般琴人视为唐代宫琴的观点,无疑是不能成立的。

琴为伏羲式,杉木造成,木质松黄。配以蚌徽。白玉制琴轸、雁足,刻工精美。岳山焦尾等均为紫檀制,工艺规整。琴身暗补红色漆,鹿角灰胎,间以历代修补之墨黑、补漆等。琴身通体以小蛇腹断纹为主,偶间小牛毛断纹。琴底之断纹隐起如腿,均起剑锋,突显比琴面浑古。究其原因,系此琴面仍可供按弹抚弄,若断纹起剑锋反碍事及易出杂音,故琴家每三数年便一小修,旨在磨挫其断纹之剑锋的原故。琴身颈腰之面底等均作唐琴独有之圆楞减薄处理。龙池为圆形,凤沼作细长之椭圆形,以漆作赔格。琴面以微隆起之势成纳音。龙池内有唐宫琴格式之寸许大字“至德丙申”( 即公元 756 年,为中唐之始 )刘书腹款。至德丙申为唐肃宗元年(公元 756 年),为中唐之始。琴背池上阴刻篆书“九霄环佩”,是为琴名;龙池下刻“清和”篆印,二印均为唐代原刻,尚有原填金漆痕迹。比照海内外公私藏家收藏的唐琴,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大圣遗音”和北京琴家锡宝臣旧藏之“大圣遗音”,均有“至德丙申”款;辽宁省博物馆藏之“九霄环佩”、中央音乐学院藏之“太古遗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之“枯木龙吟”亦均有“清和”篆文方印。另有“汾阳后裔郭京家藏”和“东坡苏轼珍赏”篆文印二方,篆刻时间略晚于唐代。此琴弦长 112.5 厘米,音质苍古,为唐琴中佼佼者。此琴原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沈迈士先生旧藏,后转让吴金祥先生递藏,早年流失海外。

  2003 年 7 月北京春季的嘉德拍卖会上出现的“九霄环佩”是国内艺术品市场上首次出现的唐代古琴。并以 346.5 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这一价格创造了当时中国古琴拍卖的全球最高价。
此琴通体浑厚带圆,琴音洪松透润。 桐木斲,黄色,质松古。栗谷色漆、蛇腹断、 蚌徽、 圆形龙池,椭圆形凤沼。龙池纳音微隆,雁足、轸红色玛瑙制。 琴腹内有字, 题字难以看清。 背面龙池上方阴刻篆书“九宵环佩”,龙池两侧阴刻行书。 款署:“嘉泰元年(1201)四月辛丑平园老叟周必大书”下刻“中和之气”印一方。原藏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转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宋人周必大定此琴为唐代雷氏所斫。
a0f2e9959573ba4dd1135e93.jpg
发表于 2007-8-20 20: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宝啊
真好  :)
发表于 2007-8-20 2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能弹吗这琴
发表于 2007-8-21 17: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音质苍古,为唐琴中佼佼者。

:lol 还能弹
发表于 2007-8-30 15: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琴
发表于 2007-8-31 09: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有点太小了。
发表于 2007-10-2 0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宝 国宝,.真好
发表于 2007-11-21 01: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琴我更喜欢仲尼式的
发表于 2007-12-21 01: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琴春雷或为第一
发表于 2007-12-23 20: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再多点就更好
发表于 2008-2-12 21: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值钱的样子~~我虾米时候也能买把好琴啊
发表于 2008-3-2 2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书上看见过,放在博物馆是不是太浪费了呀
发表于 2008-4-6 16: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大虾有一把就好了呀。。。哈哈 哈喇
发表于 2008-6-1 12: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什么时候能碰一碰就好了
发表于 2008-6-3 16: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发表于 2008-6-24 17: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何時有緣能聆聽此琴的演奏, 琴體很優雅.
发表于 2008-6-30 14: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现在不会拿这个琴弹了吧
发表于 2008-7-29 19: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琴~~
发表于 2008-8-22 11: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楼主 張家大公子 的帖子

"....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

請問...  (如果問的很笨的話請別見怪... )
這裡所說的"葛布為底"
是表示在木頭與漆灰之間,  隔有一層布是嗎?
我聽製陶的老師說過
他們在上漆前會在作品上包一塊薄布
他反問我古琴會不會
當時我答不出
遂請教了一位會製琴的樂器行老闆
老闆笑說 : "怎麼可能呢!?這樣古琴的聲音不就悶住了!?"
我本來想想也是
但現在看到文章,   就又忍不住好奇問一下...
发表于 2008-10-1 09: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琴能看上一眼就有幸了 。不要讲上手了,那是三生有幸拉!
发表于 2008-10-9 18: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琴很漂亮,第一次见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了。不过这张图片不大好
发表于 2008-10-10 12: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琴!
发表于 2008-11-4 0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琴~~
发表于 2008-11-4 14: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葉琴 於 2008-8-22 11:20 發表
"....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

請問...  (如果問的很笨的話請別見怪... )
這裡所說的"葛布為底"
是表示在木頭與漆灰之間,  隔有一層布是嗎?
我聽製陶的老師說過
他們在上漆前會在 ...

你问的老板四六不懂,他怎么不说表漆裹住琴不出声呢,

[ 本帖最後由 琴摩 於 2008-11-4 14:58 編輯 ]
发表于 2008-11-6 22: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发表于 2009-3-12 13: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宝贝呀。
发表于 2009-3-13 08: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地道了,现在还在弹吧
发表于 2009-3-13 11: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音色,琴色已绝,绝妙好琴!
发表于 2009-3-15 23: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的就好了 哈哈
发表于 2009-3-18 01: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伏羲琴了  可是还没有  只有一张仲尼的。。。
发表于 2009-3-21 19: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博物馆也藏有一张九霄环佩
发表于 2009-5-16 20: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琴
发表于 2009-6-12 17: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时百,杨宗稷实是一人。杨宗稷,“时百”是他的字。杨时百自号“九嶷山人”,是公认的近代琴学大师,中国古琴重要门派“九嶷派”创始人。

各位不可不知。九嶷派在北京创立,是近代新起的琴派,因管平湖先生自认为九嶷派,因此九嶷派琴人很多,如果算上杨青先生教过的学生的话,呵呵。后学就是一个,因此关于祖师的名字,不得不出来声明一下。
发表于 2009-10-18 13: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0-19 13: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

請問...  (如果問的很笨的話請別見怪... )
這裡所說的"葛布為底"
是表示在木頭與漆灰之間,  隔有一層布是嗎?
我聽製陶的老師說過
他們在上漆前會 ...
葉琴 發表於 2008-8-22 11:20

古琴上漆是要包上布的,叫“夏布”也就是漆的下面是布
发表于 2009-10-31 20: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藏的那把吧?
发表于 2009-10-31 20: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进行最基本的了解还是可以的~~
发表于 2009-10-31 20: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霄环佩已知的似乎有四把呵呵~~·
发表于 2009-11-7 12: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啊,我也喜欢这个款式。
发表于 2009-12-28 12: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用羡慕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按这个样子一比一的做一把.最起码比光能看不能摸强.随样板照片一份.http://www.guanglingsan.com/q/sp ... album&picid=145
发表于 2010-5-19 18: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差了点
发表于 2010-5-28 13: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Thanks
发表于 2010-8-31 22: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上手过李祥霆老师演奏过的“九霄环佩”
确实是张好琴
发表于 2010-10-31 12: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个大点的图片
发表于 2010-11-13 18: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东坡老的那四句,不知道大苏弹得如何,如果能穿越到宋朝去听一下就好啦
发表于 2010-12-21 19: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完整的图片了
发表于 2012-5-27 13: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世国宝啊!
发表于 2012-8-31 23: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怎么这么空灵?。。
发表于 2012-11-9 14: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18号李老来上海演出,携的便是九霄环佩了,但不是这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11-1 08:01 , Processed in 0.027248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