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5962|回复: 42

我不看好弹老曲m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6 2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所说的老曲是指明代琴谱的曲子。现在有不少人打谱,弹老曲,可我并不喜欢这样。既然现在(表时间)的主流技巧、风格是清朝的,那就应该先研究清代琴谱。如果有某人的专辑目录不是《平沙落雁》、《流水》、《渔樵问答》,而是《招隐》、《颐真》,个个都是清代琴谱几乎看不到的曲子,难道这很有趣吗?每当看到这样的专辑,我总觉得他是在炫耀,是不是自己会好多罕见的曲子,听说过的人特少,就有一种优越感?那他应该先把《洞天春晓》、《汉宫秋月》这些按照目前古琴技巧来说的名曲弹得差不多。
发表于 2013-7-26 22: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perk 於 2013-7-30 12:35 編輯

想真太复杂了。唱片公司不会象你这么想问题的。

发表于 2013-7-26 22: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喜好  不必较真
发表于 2013-7-26 22: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喜好  不必较真
发表于 2013-7-26 23: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恶意指摘可不像学琴人应有的素养
发表于 2013-7-26 23: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仿佛是站到了比杨管査吴还高的高度,来像教训弟子徒孙一样的来教训时人。这样恐怕并不稳妥。

点评

把不好的地方说出来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如果这样说都被怀疑,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了。  发表于 2013-7-27 17:24
发表于 2013-7-27 01: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主流技巧也未必是清朝的哇。。。还是要鼓励打谱的。。。虽然很多人都是瞎打

点评

普通古琴教材教的指法以清朝常用的为主吧。比如“如一”肯定是要教的,“搂圆”就不一定了。  发表于 2013-7-28 23:14
那什么是正打,请举例,谁能百分百的还原历史。从百分之一到百分之99的相似度都是瞎打。  发表于 2013-7-27 12:11
发表于 2013-7-27 18: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瞎打,就是不按音乐规律,只是弹弹,将一个一个音鱼贯而出而已,例子我就不举了吧。。。
而即便按照音乐规律认真打谱,也是无法还原历史的,所以正打瞎打的区别不在历史的精确度,而是音乐的表达上。

点评

即便是按了音乐规律,打成了类似于西乐,也属嗐打。  发表于 2013-7-27 22:28
发表于 2013-7-27 20: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曲打出来还需要长久的打磨,在打磨成型之前就通过音频广布流传,其实不利于进一步打磨
发表于 2013-7-27 21:1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而我理解成貪新鮮,時下流行曲就那麼點,你不悶聽眾也會無聊。
发表于 2013-7-28 03: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喜欢《招隐》(张铜霞有琴歌),爱上古琴的原因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1: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对老曲有深入研究的,除了陈长林,还有谁?
我知道的人太少。

点评

你把吴文光的《神奇秘谱》乐诠当成浮云了  发表于 2013-7-29 23:29
发表于 2013-7-29 18: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个人喜好的问题,随便指责别人不太好。
发表于 2013-7-29 20: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老曲的意义就是炫耀和研究技巧?技巧决定曲子?很奇怪的理论。
发表于 2013-7-29 2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意思是风雪筑路、三峡船歌、兰陵王很好

点评

自己的理解能力差本身别人不知道,你这样一写到是让别人知道了。  发表于 2013-7-30 22:08
发表于 2013-7-29 23: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曲新曲都有好听的,为古曲打谱当然很好,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质量,而不要是数量。
发表于 2013-7-30 09: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打什么谱,还是有很多机缘的东西在里面的。自己喜欢就好。不能这么极端。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2: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saybyetothemoon
小失误。
还有姚门,还有……

点评

要这么说,50年代六家各打《广陵散》都要算上去了。  发表于 2013-7-30 22:07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22: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飓风之翼 發表於 2013-7-29 20:00
打老曲的意义就是炫耀和研究技巧?技巧决定曲子?很奇怪的理论。

打老曲需要对较早期的指法、音律等非常了解,在这一点上做到的人不多。
或许“炫耀”这个词不太准确,那么,“赶时髦”绝对是很强当的用词。

点评

那你有些文不对题了。其实你质疑的不是明朝曲,而是质疑那些打明朝曲的人。  发表于 2013-7-30 23:47
发表于 2013-7-31 12: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16: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saybyetothemoon
没有文不对题啊,“赶时髦”可是贬义的。
发表于 2013-8-1 12: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飓风之翼 於 2013-8-1 12:32 編輯
小树 發表於 2013-7-30 22:07
打老曲需要对较早期的指法、音律等非常了解,在这一点上做到的人不多。
或许“炫耀”这个词不太准确,那 ...

现在打谱的人够不够水平、打谱考据方法对不对是一回事,该不该为明代琴曲打谱、打谱的价值和目的是什么是另一回事,希望你搞清楚这一点。如果哪一天失传已久的宋代《紫霞洞谱》能够重见天日,我敢肯定那些最顶尖的琴家和研究者肯定都会去打谱。
按你的逻辑,17世纪的巴赫,18世纪的海顿和莫扎特,19世纪早期的贝多芬,他们的曲子都是“老曲”,不应该拿出来演——因为他们用的乐器形制和现代交响乐团的乐器很多都不太一样,巴赫用的是羽管键琴而不是现代钢琴,现代的活塞式铜管乐器(圆号小号之类)在贝多芬那个时代还没出现(贝多芬用的是自然音圆号)。所以按你的逻辑,因为这种乐器差异和由此带来的技法差异,欢乐颂就该沉睡在故纸堆里,我们演演红旗颂就行了。你觉得说得通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9: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飓风之翼 發表於 2013-8-1 12:24
现在打谱的人够不够水平、打谱考据方法对不对是一回事,该不该为明代琴曲打谱、打谱的价值和目的是什么是 ...

先把清代的曲子打得差不多,再弄明朝的,这样可以吗?
你举的例子,再从技巧上分析一下,与这个类似吗?
发表于 2013-8-1 23: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树 發表於 2013-8-1 19:30
先把清代的曲子打得差不多,再弄明朝的,这样可以吗?
你举的例子,再从技巧上分析一下,与这个类似吗? ...

这个逻辑不通,
那是不是要先把民国历史搞清,才能研究清朝历史呢?是不是要先把清朝历史研究完了,才能研究明朝历史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0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kuanghesheng 發表於 2013-8-1 23:49
这个逻辑不通,
那是不是要先把民国历史搞清,才能研究清朝历史呢?是不是要先把清朝历史研究完了,才能 ...

要先看自己最擅长什么。一直在学清朝指法,却打明朝的谱子,肯定会有很多错误。
发表于 2013-8-2 0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树 發表於 2013-8-2 00:41
要先看自己最擅长什么。一直在学清朝指法,却打明朝的谱子,肯定会有很多错误。
...

这个逻辑同样不通:
你我都一直在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又怎么会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呢?所以呢,用现代人研究古人的历史,肯定会有很多错误。。我不看好研究古代历史。。。
发表于 2013-8-2 1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飓风之翼 於 2013-8-2 14:44 編輯
小树 發表於 2013-8-1 19:30
先把清代的曲子打得差不多,再弄明朝的,这样可以吗?
你举的例子,再从技巧上分析一下,与这个类似吗? ...

关于你的第二句:当然类似,你否定打明朝琴曲的理由是“技法不同”,那我当然从技法方面举例。明朝和清朝的琴好歹在形制结构上都是一样的,技法的基本要求都是一样的。羽管键琴和现代钢琴、自然音圆号和活塞式圆号之间的差别比这大多了,结构差异带来音色差异和演奏技法的差异,然后导致演奏效果差异,最后还影响到作曲家的作曲。然而巴赫和贝多芬的曲子,我们这些现代人照样天天在演奏天天在研究。所以技法差异不能作为”不该研究更古的曲子“的理由。

“先把清代的曲子打得差不多,再弄明朝的”,看不出任何逻辑上和学理上的必然性。莫扎特那个时代的五线谱记谱和现在也是有区别的,就像明朝和清朝减字谱之间的区别一样。然而学西方音乐的话,学莫扎特的东西肯定在学瓦格纳和马勒之前。

擅长与否也不是理由,管弦乐领域,擅长莫扎特的人比擅长200年后的马勒的人只多不少,正好和你”现代人更擅长离自己年代近的东西”的逻辑相反,这个你又作何解释?

你的逻辑核心是“今不能知古”,后代不可能正确理解前代。那按这个逻辑,咱们都是现代人,怎么可能理解得了古琴这种古人创造的古老乐器?那我们还弹古琴研究古琴干啥?趁早都散了吧~

点评

是的呀,他就是这个意思呗。。。乘早散了  发表于 2013-8-2 20:39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7: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kuanghesheng 發表於 2013-8-2 01:34
这个逻辑同样不通:
你我都一直在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又怎么会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用古人的思维 ...

你怎么同一个错误犯两遍,两次回复,错误的种类相同,不至于吧。

点评

是你看不懂我的回复吧?  发表于 2013-8-2 19:01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2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kuanghesheng 發表於 2013-8-2 01:34
这个逻辑同样不通:
你我都一直在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又怎么会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用古人的思维 ...

或许是吧。
发表于 2013-8-4 16: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nachete 於 2015-5-23 23:31 編輯

..........

点评

其实主要是成公亮、李凤云。姚炳炎、陈长林还是靠谱的。我并没有反对一切的打老谱。  发表于 2013-8-4 17:24
发表于 2013-8-4 17: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nachete 於 2015-1-14 22:53 編輯

..........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08: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nachete 發表於 2013-8-4 17:35
為啥說成公亮不行啊

他弹出的“美”并不是古琴的美。
从我听过的曲子来看,只有陈长林、姚门、吴文光的老曲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14-6-19 23: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指法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什么清代的指法和明代的指法,指法的分水岭是模糊的。就像最古的幽兰文字谱一样,虽然看不懂,但你照着原文念一遍  还是有某种感觉的  这感觉很亲切  很古琴。
也似书法中的笔法,也很难指出 这个笔法是这朝 那个笔法是那代。当然笔法都有时代特征,但总的来看还是一条线传承下来。指法也是一样的,所以根本不存在打谱时先谁后谁的问题。如现在发现了比幽兰更古的谱子琴人不但争着打谱且开专门之研讨会于交流会呢。
发表于 2014-6-20 03: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属个人喜好吧?
发表于 2014-6-20 14: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3-23 14: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彈琴是個人內心思維,喜歡才是王道。
发表于 2015-4-27 19: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来水的额
发表于 2015-5-18 14: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的太激烈了
发表于 2019-7-21 17: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各自有理
发表于 2020-4-25 21: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喜好
发表于 2020-7-28 11: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老人都曾经是小孩,所有的小孩都会成为老人。当热夭折的除外哈。(回复挣积分)
发表于 2020-7-28 11: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老人都曾经是小孩,所有的小孩都会成为老人(当热夭折的除外哈)(回复挣积分)
发表于 2021-4-19 17: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0 09:01 , Processed in 0.028835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