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5482|回复: 19

是琴还是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7 01: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忽然留意到 元代 赵孟頫《松荫会琴图》 弹的很象马王堆汉墓七弦琴或筑?
而图中右上有冯子振跋:“……虞伯士过访,携示赵子昂会图,相与赏……”





各位怎么看?


松荫会琴图.jpg

点评

图中款识不全,不可知画中二长者为谁?如为西汉及以前人物,那可就应为古琴前身——半箱十絃琴。  发表于 2013-9-15 10:42
发表于 2013-9-7 02: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吾猜是琴. 畫中人似在撫琴,筑是擊的,第二图那个就是擊筑的器.
 楼主| 发表于 2013-9-7 07: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wingplum 發表於 2013-9-6 18:21
吾猜是琴. 畫中人似在撫琴,筑是擊的,第二图那个就是擊筑的器.

哦,是的,我竟然视而不见,忘记筑的弹法不同。

然而画中人的琴看似是半箱式的,这种琴的画比较少见,或者是我孤陋寡闻?

而重要的是画是元代之作,难道当时仍弹这种半箱式的琴?
发表于 2013-9-7 07:3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为了画面整体效果特意画窄吧。

点评

只把琴后半画窄能制造什么效果呢?  发表于 2013-9-7 08:07
发表于 2013-9-7 07: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漢早期之琴是如此,有柄者.

点评

沿用至元代?那唐、宋也应该在用  发表于 2013-9-7 08:09
发表于 2013-9-7 08:0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perk 於 2013-9-7 09:51 編輯

最近计划研究汉琴

点评

期待  发表于 2013-9-7 08:14
发表于 2013-9-7 11: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不懂,故不评论。
发表于 2013-9-8 20: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琴嘛
发表于 2013-9-9 07: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to:ashley
两个人物布置时距离过于靠近。若琴按原尺度画,中间留白空间就闭塞。气息不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05: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perk 發表於 2013-9-8 23:17
to:ashley
两个人物布置时距离过于靠近。若琴按原尺度画,中间留白空间就闭塞。气息不通了。 ...

有其他例子吗?
比如其他工笔画中也这样处理的?因为留白需要,把前半或后半段古琴画成半箱式的?
又或者把物体的一半画成与前一半相差超过50%的?

难道古时也有哈哈镜?
发表于 2013-9-10 06:1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perk 於 2013-9-10 07:41 編輯

呵呵,这可能就是绘画不是摄影的差别吧:)比如前景的仆从和主人物完全不成比例。
发表于 2013-9-10 09: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perk 發表於 2013-9-10 06:19
呵呵,这可能就是绘画不是摄影的差别吧:)比如前景的仆从和主人物完全不成比例。
...

攝映亦如是,運用廣角鏡及超廣角镜改變透視.
发表于 2013-9-10 12:3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ingplum 發表於 2013-9-10 09:18
攝映亦如是,運用廣角鏡及超廣角镜改變透視.

对对,准确点应该是艺术现实同客观现实的差别。
发表于 2013-9-11 01: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必然是琴。元代早没筑了。。
发表于 2013-9-11 01: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必然是琴。元代早没筑了。。

点评

元代还用图中那半箱式的琴吗?  发表于 2013-9-11 08:50
元代还用图中那半箱式的琴吗?  发表于 2013-9-11 08:47
发表于 2013-9-11 22: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巧!我半个多月前去上海无意中见得此画,亦有同样发现。回来后到处考证,求教古琴界博学之士,欲成博文一篇,惜尚未完稿。力争本周内和诸位见面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06: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glodash 發表於 2013-9-11 14:02
太巧!我半个多月前去上海无意中见得此画,亦有同样发现。回来后到处考证,求教古琴界博学之士,欲成博文一 ...

    期待你的大作!

不过奇怪,你在上海见到的是真迹吗?我记得这画的真迹在美国一华人那
发表于 2013-9-12 16: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ashley 發表於 2013-9-12 06:59
期待你的大作!

不过奇怪,你在上海见到的是真迹吗?我记得这画的真迹在美国一华人那

已经将第一部分发在我的博客里了:http://blog.sina.com.cn/glodash。后面的部分还需要等些时日。诸位见笑了!

王已经去世,闻后人在争遗产,今后真迹怕是难以见到了。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18: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ashley 於 2013-9-12 10:52 編輯
glodash 發表於 2013-9-12 08:18
已经将第一部分发在我的博客里了:http://blog.sina.com.cn/glodash。后面的部分还需要等些时日。诸位见 ...

谢谢!!我问是否真迹也是考虑到画的可信度,如果是重临的话,琴形上可能已有所改变;同是因见此画为工笔,线条应该精准,所以才大胆发贴提问的,因为相信本论坛藏龙卧虎。

喜见部分大作,资料丰富,最欣赏的是一种不重复前人研究成果的求真精神!

继续学习和期待中……



发表于 2014-3-31 12: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說是 松荫会琴图 那就是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0 19:31 , Processed in 0.022115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