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447|回复: 22

20元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梁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5 09: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creenshot_2013-10-15-02-19-44.jpg
正在售卖中,可惜我不会做琴
不知是否适合做琴?
发表于 2013-10-15 12: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杉就肯定可以,曾聽說有人甚麼木材亦能斵琴.
看圖似覺木材挺濕,

点评

是很湿哦,可能要来种洋兰比较适合  发表于 2013-10-15 19:00
发表于 2013-10-16 07: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松杉类,肯定适合斫琴。但若是含水量太大,只怕其年代已无意义。
发表于 2013-10-16 08: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ashley    You may google ' tone wood ' for some information.

点评

零晨2点了,先睡觉  发表于 2013-10-16 09:00
发表于 2013-10-17 09: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份够没什么节的话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13-10-17 10: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perk 發表於 2013-10-17 09:49
年份够没什么节的话还是不错的.

歸根到底,仍是敲木辨声.

点评

我敲个西瓜都不懂辨声  发表于 2013-10-19 05:48
发表于 2013-10-17 14: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wingplum 發表於 2013-10-17 10:09
歸根到底,仍是敲木辨声.

恩:)  然然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23:2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ingplum 發表於 2013-10-16 00:42
@ashley    You may google ' tone wood ' for some information.

我只是无意间见到这个,无心要找琴木。
我仍记得曾与某斫琴人提及琴材来源,他拒绝用国外材料做琴,包括鹿角、木材。他坚持古琴是中国的,古法用材也只取于中国,最好的材料也只在中国。我上了一堂课。
发表于 2013-10-19 04: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ashley 發表於 2013-10-17 23:29
我只是无意间见到这个,无心要找琴木。
我仍记得曾与某斫琴人提及琴材来源,他拒绝用国外材料做琴,包括 ...

也许从某种小众的角度来讲,这位斫琴师的观点是有些道理的。
但是这种观点放到“如何制作一张好琴”的角度来看,又是完全错误的。
古人窄于眼界,对于琴材的认识和选择自然颇为局限。华夏之内,尚有南杉北桐之说,简单来讲就是:若搞不到更好的木头,只能就近选材。
今人制琴,选材更为便利。更有西方乐器制作的经验借鉴,甚至有海量的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古人知道什么是木材的声学性能吗?知道基波谐波与音质好坏的关联吗?而今人是完全可以学懂这些知识的。一旦懂了,就会明白,原来传统琴材不是最好的;原来国外有更优良的乐器材;原来琴是如何如何发音的;原来板共振乐器的音质好坏取决于那啥啥;原来槽腹容积应该如何如何控制,原来……如此种种,可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比古人全凭主观臆测以及所谓的经验,强多了。

点评

雷朱若看了汝文定要笑了.  发表于 2013-10-19 10:22
吾在此社区混了六七年,察覺那幾位明觧者,早已閉口不言.時未至也.  发表于 2013-10-19 04:52
发表于 2013-10-19 05: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wingplum兄笑话了,非我不愿闭嘴,实乃谬言误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05: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ashley 於 2013-10-18 21:46 編輯
socratic 發表於 2013-10-18 20:32
也许从某种小众的角度来讲,这位斫琴师的观点是有些道理的。
但是这种观点放到“如何制作一张好琴”的角 ...

你是以技术层面上分析的,而我所感受到那位斫琴人的是一种叫信念的东西,一种坚守华夏传统文化的信念。我很是尊重,相信如果没有象他这样的斫琴人们一代传一代,古琴经历悠长历史,可能早就面目全非了。
发表于 2013-10-19 06: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ashley 發表於 2013-10-19 05:41
你是以技术层面上分析的,而我所感受到那位斫琴人的是一种叫信念的东西,一种坚守华夏传统文化的信念。我 ...

与其叫信念,还不如叫态度。
信念这个东西,真不好说。在这里只能简单的称之为精神层面的东西。
若要从精神层面去秉承华夏传统文化,愚以为,更应该抓住其本源。
琴道一途,玄之又玄,不同人不同的世界观会得出不同的理解和认知。那先不扯它,谈重点。
就秉承斫琴的传统来说,其本源何在呢?
琴器本身在漫长的岁月里就经过了若干次改良,至今,形制、选材、特点、制法皆与古不同。
那么,我们秉承的,应该是“器”这个实体呢?还是“制”这个关键词?
历代斫琴的人千千万,真正能名流千古的斫琴师寥寥无几。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换成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即是:不用心去做,是毫无意义的。
即使拿到上古的材料,又有何用?只不过一种虚幻的表象而已。
好了,点到为止,说多了让人讨厌。
发表于 2013-10-19 19: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socratic 發表於 2013-10-19 06:41
与其叫信念,还不如叫态度。
信念这个东西,真不好说。在这里只能简单的称之为精神层面的东西。
若要从精 ...

我很赞同苏格拉底兄的意见。“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如果非华夏之材则不用,这实在是太简单甚至侮辱了我华夏精神,是什么样的脑子才能如此粗暴简单化的思考问题,这甚至不算迂直,简直就是愚蠢。小麦,蔗糖,稻米,佛教,自南北朝以来几次大民族融合怎么算,每个人身上的匈奴血怎么算,这些怎么算,现在的中国人都去自杀好了。文化便是文化,用两根外国木头就不是华夏文化了,那未免把它看得太低了。

点评

巴哈兄握个手  发表于 2013-10-19 20:00
发表于 2013-10-19 20: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wingplum 於 2013-10-20 03:04 編輯
jsbach 發表於 2013-10-19 19:19
我很赞同苏格拉底兄的意见。“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如果非华夏之材则不用,这实在是太简单甚至侮 ...

王鵬先生曰,大小槽腹相差四度,何明威先生曰面底板配合,須注意黄金比律,留意琴之重心所在.此皆運用西方理論. 又小白們每稱曾琴声音宏大,在音樂廳可不用扩音器,識西方理論者皆知,龍池鳳沼開至臨界點,声即宏大,何以王何俱不做,古琴声特點在於藏也. 斫琴技术,那分中外,取捨之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再者,今之鋼絲尼龍弦,不亦西方技術乎.

ps 修養不夠,忍不住開口,自打三巴.

点评

二位乃明白人,甚好!  发表于 2013-10-20 02:28
这些蛮夷的创造和贡献就不是华夏文化了?他们超越多少同时代本族人?灯在谁手,谁才是传灯人。手里没灯,啥都不是。  发表于 2013-10-19 23:11
正是,文化内核的东西决定文化的性质,如气韵等,而不是用了什么木头,哪国人在干。耶律楚材、萨都剌、鲜于枢、元好问、康里子山、高本汉  发表于 2013-10-19 23:09
发表于 2013-10-19 21: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來斫琴,這木材似乎太窄。從照片上看,尺寸不夠。

点评

正是,拼两肩。现代人则会对称拼板。  发表于 2013-10-20 02:26
傳世唐琴亦有拼板者,忘了是否九宵环珮.  发表于 2013-10-20 01:06
发表于 2013-10-19 22: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排斥西学,也不贬损先人。不泥古也不做洋奴。

点评

然.  发表于 2013-10-20 01:0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06: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jsbach 發表於 2013-10-19 11:19
我很赞同苏格拉底兄的意见。“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如果非华夏之材则不用,这实在是太简单甚至侮 ...

放弃更多的选择这只是其个人选择,没有伤害别人和社会,没必要极端地苛刻狠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如有人选择不吃猪肉、有人选择成为素食主义、有人选择某种宗教一样。正如socratic讲的,关键是是否用心去做。

点评

当然,一切个人选择和情感都是值得尊重的,有些人不是真傻,故意做傻事,不过是因寄所托,行采薇之事,这自当另行看待。  发表于 2013-10-20 15:14
膠柱鼓瑟.  发表于 2013-10-20 06:5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08: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wingplum  根本就不是你认为的,不过随便啦

点评

Ok Done.  发表于 2013-10-20 08:25
发表于 2013-10-28 00: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啊,
有人当乐器,
有人当道具。
发表于 2013-10-28 0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啊,
背负那么多东西,
你是不是感觉太累了......

放过古琴吧,仙儿们......
发表于 2014-8-25 19: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陆游 於 2014-8-25 19:51 編輯

有些人口口声声“不排斥西学”,首先连“西学”的概念都没搞清 - 比如佛教是不是西学?把中学西学如此一分为二乃是无视任何文明都是一个大融合的过程。同样这些人会把央视极端排外意在洗脑的宣传片当作真理,又如何面对我们胸怀博大的先人?

“歸根到底,仍是敲木辨声...王鵬先生曰,大小槽腹相差四度,何明威先生曰面底板配合,須注意黄金比律,留意琴之重心所在.此皆運用西方理論. 又小白們每稱曾琴声音宏大,在音樂廳可不用扩音器,識西方理論者皆知,龍池鳳沼開至臨界點,声即宏大,何以王何俱不做,古琴声特點在於藏也...” - 说得那么玄乎,你们自己明白在说什么吗?还张开闭口“吾在此社区混了六七年”  - 此一“混”字可见其人的心态。还是ashley妹子诚实:我连敲个西瓜的都辨不出声。

赞同苏格拉底和巴赫兄。
发表于 2014-8-25 19: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弹 發表於 2013-10-28 00:02
古琴啊,
背负那么多东西,
你是不是感觉太累了......

古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道具”,假面人没了道具还能活吗?不过我不会放过他们的
发表于 2014-8-26 15: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材和鹿都不知道自己的国家。

点评

然也。  发表于 2014-8-27 00: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6 02:56 , Processed in 0.021657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