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5227|回复: 15

浏阳俊叟——周空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4 17: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永荫,字俊叟,号空明居士,斋室名“琴砚斋”,湖南浏阳人,川派古琴家。
琴界通常依照其号,称之为周空明先生。笔者之所以长年关注并收集与周先生有关联的任何资讯,不仅因为他是恩师刘正春先生的启蒙老师,还在于这位辈分极高且学识渊博的老先生留给后人太多知之甚少的历史过往,值得探讨与研究。
原中国古琴学会会长吴钊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但非常遗憾的是在他所编撰的《绝世清音》第135页上,居然把周空明误写成了邹空明。可见通过更多人的努力为周先生多留下些笔墨,让世人能多了解到这位古琴前贤,定然是极有意义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17: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空明先生生卒年岁考据
一般资料上关于周空明先生的生卒年岁,通常都写作“生卒不详”或者干脆直接略去。
“周空明,字俊叟,湖南人,后移居金陵,住白鹭洲琴人秦铁梅府上。汪伪时期,任伪职要员的乡人邀其出山,遭婉言谢绝,再现了一代琴家高风亮节的民族气节。其一生研于古琴及古董,贫老终生。”(见《金陵琴坛五十载》刘正春)
而在《现代琴人传》(凌瑞兰编撰)的词条注释中则明确写到:
“周空明(约1890—1952),字俊叟,湖南浏阳人。琴艺师从川派琴人张孔山。约1935年始,在上海、南京授琴。1952年辞世于南京。”
众所周知,1950年夏天刘正春先生经邓文权先生引荐,拜入周空明先生门下,一年多时间过后,周先生便归了道山。因此周先生1952年辞世当无可争议。
但是说周先生出生在约1890年,则显然值得商榷。
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琴谱》的尾页上有周先生自己题写的后记,卷首便是“余操缦几四十年”。曲谱开头写到“中华民国廿五年丙子孟秋空明居士浏阳周永荫俊叟敬谱。” 民国廿五年即1936年, 由此推断周先生学琴至少就应该是在1896年前后,在那个年代6岁就开始学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大胆地假定其学琴年龄在16岁,那么他的实际出生年份则很有可能就在1880年左右。
不曾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在周空明先生传给家师刘正春先生的《风入松古秘琴谱》中,周先生自己给后人提供了相对准确的答案。
在《风入松古秘琴谱》的封面上清楚地注明“戊子秋日俊叟署”。在琴谱的最后周先生亲笔写道:“风入松,商音八段终。琴统载此操,为雍门周所作。戊子得于金陵世家。古秘本。洎明清以来,各琴谱均未收入。诚希(稀)世之珍也。空明居士客次金陵白鹭洲东园。时年已七十矣。校正此本。
戊子年正是1948年,当年周先生年已七十,可见其出生时间应该就在1878年前后。至于说这个七十究竟是虚指?还是实岁呢?
结合周先生在癸酉仲春(1933年)所抄录的琴谱《胡笳十八拍》中有这样一句“予十余岁(操缦)至今将近花甲”。判断这个七十应该不可能过分虚指。通常长者如果过了七十,应该会写作七十又几之类的。
再来参考一下同时代的画坛巨匠张大千先生在《秋江夕照图》中的落款,“六十九年五月朔,摩耶精舍八十二岁爰”。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的生卒年月非常清晰,民国六十九年为1980年,看来八十二岁是指虚岁。
综上所述,如果将1948年时年已七十,同样参照认定为虚岁的话,那么笔者推断周空明生于1879年,卒于1952年,享年七十三岁。学琴在1896年前后,正值十七岁上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2: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虞琴刊》上的空白
今虞琴社创始于民国二十五年三月。即1936年3月。而到了1937年《今虞琴刊》社刊问世,这本洋洋三十万字并收录了一部分珍贵图片的著作,内容包括琴论、琴史、琴曲、琴事记述、艺文等部分,汇集琴诗、琴曲,近代琴人、琴社的资料也颇为丰富。
在其第243页上的《琴人题名录》中,周先生的名字赫然在列。可惜的是只有(姓名)周空明、(字)俊叟、(性别)男,这三项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其他内容全部为空白。尽管在这本重要的近现代琴史资料上留下了先生的名号,但那些鸿爪雪泥般的空白也后世研究者带来了更多的缺憾。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周先生本人就在上海,当年他如此低调的变现,在笔者看来却愈发彰显了其身上传统文人难能可贵的品格。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2: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猗兰 於 2014-5-19 12:17 編輯

张孔山《流水》的三大主流传承体系
《流水》最早见于1425年明刊本《神奇秘谱》。除《神奇秘谱》和《风宣玄品》不分段外,多数琴谱分为七段或八段。这些传谱在现代通常都称其为“小流水”。
一直到张孔山(合修)编撰了《天闻阁琴谱》后,才出现了九段的《流水》,俗称“七十二滚拂大流水”。其中增加了几乎全用滚、拂、绰、注演奏的第六段。事实上此段也并非完全是张孔山的原创。他在《天闻阁琴谱》(1876年)里面对《流水操》写了补充题解,译成白话就是“我在幼年时,冯彤云先生亲自教我弹琴。向他学的古琴曲都很容易精熟,只有《流水》这一曲最难。以往琴谱里边的《流水》虽然有些互不相同的地方,其实只是大同小异。惟有冯先生这一操里面所加上的第六段却大不相同,而是其它琴谱所没有的。我学了很久才会……”
1977年8月22日美国发射的“航天者号”太空飞船中就携带有两张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旨在向宇宙中的外星高等生物传达人类智慧与文明。其中就有华裔作曲家周文中先生推荐的由管平湖先生演奏的经典古琴曲《流水》。
按照笔者的观点,当今琴届“七十二滚拂流水”在大江南北一共存在三大主流传承体系:
(一)《百瓶斋琴谱》
1、张孔山——顾玉成(少庚)——顾隽(哲卿)——顾梅羹——顾泽长
(二)《天闻阁琴谱》
1、张孔山——唐彝铭——秦鹤鸣——管平湖
2、张孔山——叶介福——叶婉贞——廖文甫——喻绍泽——曾成伟
(三)《琴砚斋琴谱》
1、张孔山——周空明——刘正春
2、张孔山——周空明——卫仲乐——林友仁、成公亮、龚一。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猗兰 於 2014-5-19 12:18 編輯

《琴砚斋琴谱》的《流水》
周空明先生将《琴砚斋琴谱》的《流水》传授给刘正春先生时,明确地告知其早年学琴与川派古琴名家青城山道士张孔山。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其学琴于张的具体年份。
笔者推断应该很有可能是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那时张孔山在武昌开门授琴,弟子众多,培养出很多琴学高手。
周空明先生二、三十年代在上海之前的人生轨迹,目前尚无从知晓。但作为湖南浏阳人,其年轻时候的活动范围也许就应该在湖南、湖北等地。
张子谦先生在《操缦琐记》(第一册)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非常耐人寻味。
“(1938年)九月四日。早间往访周俊叟。环境嚣杂,琴声咫尺不可闻。于时先生正在挥弦,不知何以有如此定力。出示所著琴砚斋琴谱四册,尚未付梓。略观一过,搜罗极富,中载忆故人一曲,所注均调及其后识语至「芟去可也」句止,竟与彭祉卿兄抄谱中所书者完全相同。殊为诧异!此谱载在琴刊,余数年前曾亲见祉卿手写识语系后书,所谓理琴轩抄本流传大江南北亦未久,今竟别所见,诚令人坠入五里雾中矣。”
当年琴坛有“浦东三杰”之美誉,即查潇湘、彭渔歌和张龙翔。凭借张子谦先生与彭祉卿先生非同一般的交情,居然他也会对《琴砚斋琴谱》里有与《理琴轩琴谱》一模一样的《忆故人》而感到云里雾里。足以证明周空明先生与彭家一定有着特别的渊源。
推断周先生的年龄应该正好届于彭祉卿(庆寿)先生 (1891—1944)和他的父亲筱香公彭家骐之间。虽不得而知与周先生有所交往的究竟是他们其中哪一位。只知道彭祉卿先生当年住在湖南长沙里仁巷6号,1916年在长沙他曾经与顾隽(顾梅羹之父)、顾莹共同创建了南熏琴社。但是由于查阅彭祉卿先生的各种相关资料,均未能找到他与周空明先生有任何交往的记录。因此笔者分析周空明先生的《忆故人》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在湖南期间,直接传自于彭祉卿的父亲彭家骐。当然这种推断,还有待日后更多的资料来加以证实。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流水》上来。目前对《琴砚斋琴谱》的《流水》整理修订得最为完整的是上海琴家林友仁先生。从当年林先生所亲赠的原谱、减字谱、简谱等一整套资料来看,在琴谱的最后明确记载到——《流水》卫仲乐传,琴砚斋藏本,林友仁据卫仲乐演奏重订,邓崇英策划抄订,辛未年书于醉琴楼。
辛未年指的是1991年,目前已移居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邓崇英女士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醉琴楼主人邓宝森先生。位于上海市威海卫路石库门二楼的醉琴楼,是可以和南京市三条巷六合里九号张正吟先生的不闲居媲美的著名琴友雅集聚居地。
周空明先生在传予刘正春先生的《流水简明谱》曲谱中,亲笔写道:
“起首二三段叠弹,俨然潺湲滴沥,响彻空山之势,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汪洋浩瀚,不可测度之势。此段指法(第六段)前要猛滚,慢落,后须猛拂慢滚,再度其缓急则得矣。六段滚拂起极腾飞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弦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七八两段势就淌洋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伏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也。”
此外他还附上了《流水》独特的指法。并就指法中独特的细节处理作了详尽的文字说明。
  成公亮先生在其网站中明确注明其《流水》的演奏谱本是上海琴家卫仲乐演绎的一种,卫先生的据本乃未刊行的手抄本《琴砚斋藏本》。其实成公亮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民乐作曲时,并未能当面向卫仲乐先生研习古琴,此曲是其后来根据卫仲乐先生的演奏录音整理后弹出的。
龚一先生的《流水》版本也同样选用了卫仲乐演绎的琴砚斋传谱的《流水》,在公开演出时偶尔会有部分删减。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2: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同乐社与卫仲乐
上海大同乐社(也称大同乐会),创立于1920年,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颇有影响的一个国乐社团。由古琴家郑觐文创办、主持,聘请汪昱庭、苏少卿、陈道安、程午嘉、柳尧章、周空明等为教师,向入会的会员传授中西音乐的知识和技艺,并进行有关中国古乐的仿制和民乐的改革。
音乐家卫仲乐(1908—1997),不仅是当时学生中的佼佼者,而且在郑觐文逝世后主持了乐社的工作,乐社活动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止。
卫仲乐先生是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通才”,素有“琵琶大王”之美誉。卫仲乐幼年喜爱文艺,自学吹箫,经常参加民间江南丝竹演奏。后参加国乐社团“大同乐会”,先后向郑觐文、周空明学习古琴、从柳尧章、汪昱庭学习琵琶。
国画大师李可染与原配夫人苏娥的三公子苏玉虎,在《关于外爷爷苏少卿的回忆及其他》(《艺坛第四卷》)中如此写到:
“外爷爷苏少卿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到五十年代,是位颇有影响的戏曲评论家、教育家、 活动家和京剧名票,曾列身于上海四大剧评家、四大谭票、三大京剧教师之属,于京剧艺术 的诸多方面,做出过不少有益的工作,有一定的贡献。
外爷爷还曾积极参加振兴民族音乐的活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活跃着一支演奏民族音乐的著名团体大同乐会。会长是在民族音乐研究方面具有深厚功力的郑觐文先生。这个团体网罗、集中了一批人才,教师中有汪里庭、柳尧章、吴剑岚、周空明及我外爷爷等。学生中则出现了一位音乐全才卫仲乐,对发展民族音乐贡献多多,是现代振兴民族音乐的领军人物。郑觐文老先生晚年病重时,曾有意把大同乐会托付给外爷爷,让他继续挑起这副担子。 只是外爷爷的兴趣志向,还是在戏曲方面,没有受命。郑老先生临终前,送给外爷爷一对曲 笛作为纪念。曲笛呈黄褐色,朴实无华,颇有档次,外爷爷常年把它插在心爱之物"寿春壶" (青铜器)中。数十年间,这对曲笛一直伴随着他,常作为吊嗓定调之用; 睹物伤情,也常尝让也回首往事.怀念他和郑先生于师于友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2: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琴砚斋中其他传统琴曲
(一)《醉渔唱晚》(张孔山传谱)
张孔山所传的此谱本,是川派古琴名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也是如今比较流行的演奏版本。琴曲中利用分节奏、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复来表现豪放不羁的醉态,其中有着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摇橹声的音调。刘正春先生在古琴独奏专辑《香檀——金陵遗风》(九州音像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第七首《醉渔唱晚》中注明出自周空明传谱。而成公亮先生在古琴独奏专辑《秋籁——文王操、孤竹君合辑》(南京音像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二首《醉渔唱晚》中则注明清张孔山传谱,卫仲乐演奏本。
(二)《胡笳十八拍谱》(广东郑氏秘本)
琴谱封面先生手书“琴砚主人浏阳周永荫俊叟所弹之操癸酉仲春(1933年)抄于上海客次,原谱广东郑氏秘本。此曲十八段,黄钟调,紧五慢一。今时调为宫音,以五弦起宫,为无射均也。鼓此曲要金陵兼中州派弹,湖北彭燮堂先生订本。”(目前仅知彭燮堂是中国近代音韵学家劳乃宣〈1843——1921〉的旧友)。
(三)《风入松古秘琴谱》
琴谱中注明“戊子秋日(1948年)俊叟署。商音八段,空明居士校正,明代潞藩纂集古音正宗谱”。
(四)《平沙落雁琴谱》
空明周永荫居士订,琴砚斋藏抄本。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2: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空明先生创作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中国全史》第100卷——民国艺术史中有一章节是关于音乐文献的。
“清末民初以来,音乐界与民间艺术家广泛合作,对民间流行的乐种、乐器、曲目及各个流派的传承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整理并陆续出版了百余种有关文献(以初版年代为序)。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文明箫谱》(大兴居士选辑,瑞文图书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琴谱》(周永荫作,琴砚斋)、《琵琶乐谱》(何柳堂、何与年著,新月唱片公司)、《春晓粤曲续集》(薛雪译著,无锡爵士书店)、《惜余轩琴话》(汪若其编辑,上海大文书店)”。
从中可见周空明先生创作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初公开的版本是在1934年。但是笔者对这个1934年的初版年代,仍然存有一定的质疑。明明创作于1936年为什么二年前就会有出版?难道之前还有一个不是这一最终定稿的其他版本?
再看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司冰琳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琴僧极其琴学贡献》第六页的词条注释④:周永荫《琴砚斋琴谱》刻本,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1935年(民国二十五年)。显然原作者在这里的注释和后面的正文里都出现了一处常识性的小错误,即民国二十五年,不是1935年,而是1936年。
文章中开篇引言中还有这样的描述:
“另一首以心经为曲词的琴曲《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民国时一位名为周永荫的居士所作,收入他所编撰的《琴砚斋琴谱》中。全曲由八个乐段、收音和佛尾三部分组成,曲末有琴家周永荫居士题写的后记,清楚地告诉后人他所创作该曲的来龙去脉。“余操缦几四十年,获睹琴谱数十种,而以佛经、咒制谱者,仅见《释谈章》、《普庵咒》二操。近日,佛法日见宏扬,凡信奉者,莫不念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此经彻悟本性、有无俱遗、功用弘大、义理精深。自经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唐玄奘译传迄今,而前人未尝谱入琴操者。余因朝夕虔诵,遂竭三月之心力,审度音律,协调节奏,成此琴谱。以公同好,大雅君子、幸垂教焉!”
其实周先生自己已经描述得非常清楚了,他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居士,日晚诵读《心经》,后感慨于佛家琴曲的稀少,自己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创作了这首琴曲。他当时认为没有其他人曾经谱过此曲。实际上他并不知晓,早在六十一年前的1875年,孙宝就在刊印的《以六正五之斋琴学秘谱》中收录了其创作的古琴曲《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作为虔诚的佛教徒,周先生留给世人的除了孤家寡人之外,剩下的就只有那些充满文化精神的物件与符号了。无人知晓他是否还有家眷?是否尚有子嗣?只知道他最终孤老终生,客死异乡。
2009年11月22日,北京泰和嘉成拍卖有限公司在当年的秋拍上,拍卖了周先生的一件纸本写经书法作品,恰恰就是他每日都会诵读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作品款识: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八日空明居士周永荫书。钤印:周永荫印(朱文)但开风雅不为师(白文)。
这件尺幅为97.5*33.5cm的立轴,拍卖行估价人民币1,000-4,000元,事实上最终的成交价也只有区区的2,240元。
周空明先生书风隽永,平淡清丽。保留了明清以后传统文人的馆阁体风韵。足以证明周先生早年一定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一生除了善长书法外,还精于篆刻,同时还是古玩鉴赏的行家里手。现今古玩拍卖市场上偶尔还能见到有先生落款赏玩的古物,譬如古砚、观赏桃核等物件。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2: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琴砚斋的藏琴
(一)上海藏琴
1、雷威琴
“早间往访周俊叟。见所藏琴二,其一雷威斫,背有威铭,腹有款。髹漆一新,装璜甚?,题字系摹出重刻,庐山真面目已不可见。试音以甚嚣未能静听,殊可惜也。”——见《操缦琐记(第一册)》张子谦(1938年)九月四日。
能够拥有一张真正的唐琴,是历代琴人毕生的追求。唐琴以雷、郭、张、沈四家最为出名。而其中又以雷、张两家最为突出。雷氏出于四川,有三代九位斫琴大家,号称“蜀中九雷”,分别为雷绍、雷震、雷霄、雷威、雷文、雷俨、雷珏、雷会、雷迅。其中雷绍、雷霄、雷震、雷威、雷俨五人为第一代,为盛唐开元人士。九雷中以雷威成就最大。
北宋宣和内府中名列第一的“春雷”,即雷威所制。 在斫琴用材上,雷氏也有独特之处。所谓 “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雷中独往峨眉,酣饮著蓑笠人深松中,听其声连绵悠扬者伐之,斫以为琴,妙过于桐。”
此琴目前身在何方,现状不详。
2、亚雷琴
“其一系自制,名亚雷,极沉重,蛀桐所造。池内蛀眼历历可见,音亦未能静试。究不知两雷比较如何。?仍拟往听之。傍晚得草农电话,拟偕景略来家,有俗客不得已却之。”——见《操缦琐记(第一册)》张子谦(1938年)九月四日
由此可见,周空明先生自己亦能斫琴,且对其自制琴的音色应该非常满意,否则也不会轻易地取名为“亚雷”,言下之意就是仅次于雷琴。
央视纪录频道的专题片中介绍北京斫琴师王鹏在做琴前,会先以蠹虫对琴材进行长时间的侵蚀,想来这也是近人对琴材处理的一种尝试。
此琴是否尚存,也同样不见任何记载。
(二)南京藏琴
3、习静琴
《今虞琴刊》第267页《古琴征访录》的首页上载有一张唐琴“习静”。仲尼式,杉木制,蛇腹兼梅花断。唐代雷文制,声音洪亮。当时的拥有者为黄濂。(黄谦,字鞠生,斋名“舍不舍斋”,福建闽侯人,师从鼓山无名僧,著有《舍不舍斋琴说》等。)
周空明先生移居南京白露洲东园,与金陵琴人秦铁梅相邻时,此琴已转为先生所拥有。时值周先生年岁已大,对此琴的保管状况也欠佳,后传予邓文权先生所藏。邓先生过世后,经由陶艺介绍,其子嗣将此琴转让为香港藏家所得。
4、怀古琴
怀古琴,仲尼式,通体髹栗壳色漆,琴背面有飞鸟祥云纹饰,琴额正面镶嵌椭圆形玉雕为饰,上面雕饰知了石榴图。玉轸,玉雁足,龙池,凤沼均为圆形,且镶有环玉,螺钿徽。琴体圆浑,琴面微弧,纳音较高,轸池下刻隶书“怀古”,左侧刻行书“墨井道人”,下刻篆书“渔山”方印,轸池下右侧书有行书“庚辰年中秋后十日浏阳周空明俊叟重修”和篆书“琴砚斋藏”长方印。
庚辰年为1940年,清六家四王吴恽中的吴历,本名启历,初号桃溪、渔山、延陵,号墨井道人。
1952年周空明先生驾鹤仙去前,将此琴及琴学手稿、谱本留予其钟爱的关门弟子刘正春,寄冀其琴学得以传承。
发表于 2014-5-15 19: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梅羹的爷爷是在四川做官的时候和张孔山学琴,百瓶斋琴谱早于天闻阁琴谱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2: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与周先生无关的琴砚斋主人
通过与周空明先生经常使用的自制“琴砚斋”印鉴比对,就可以发现近现代以来,还真有一些同样也以琴砚斋自称的书画家、收藏家。
(附:周空明常用的琴砚斋印章)
(一)书法家汪承谊
汪承谊,安徽休宁人,十九世纪的清代书法家。著有《琴砚斋汉铜印谱》(不分卷)——汪承谊藏印•钤印本。《皇清书史(附:皇清书人别号录)》上写 “汪承谊曰爱习香光书,每见妙品,随时钩摹,刻有如兰馆董帖四卷。工书学董文敏兼擅铁笔,刻有三星赞印谱。”此外在《快雨堂题跋》中收有汪承谊的题跋“先生于乾隆辛丑,别题论书后云:‘此卷为笪书中无上妙品。其论书深入三昧处,直与孙虔礼先后并传,笔阵图不足数也。’”
(二)收藏家郭春浦
郭春浦,民国时期活跃在上海的收藏家,郭氏早年毕业于音乐学院,为出色的男高音歌唱家,后研读中医,收集文玩字画。郭氏与吴湖帆友善,吴湖帆许多画作都由其经手代卖,而其所蓄吴湖帆画作均为至精之作。文革之后辗转赴港。
(三)书法家周新典
周新典,1938年生,山东金乡县人,号琴砚斋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四)书法家种炳铮
种炳铮,字秉正,别署琴砚斋主人,1948年生于济南,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翰墨,学书从汉碑入手,初得两汉古朴之风。后探本追源,于甲骨、金文、秦汉简帛浸淫较深法度严谨,奇逸潇洒。
(五)书法家冯锦屏
冯锦屏,字茂畅,号琴砚斋主。1957年4月出生于连云港市海州古城。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2: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与周先生无关的琴砚斋主人
通过与周空明先生经常使用的自制“琴砚斋”印鉴比对,就可以发现近现代以来,还真有一些同样也以琴砚斋自称的书画家、收藏家。
(附:周空明常用的琴砚斋印章)
(一)书法家汪承谊
汪承谊,安徽休宁人,十九世纪的清代书法家。著有《琴砚斋汉铜印谱》(不分卷)——汪承谊藏印•钤印本。《皇清书史(附:皇清书人别号录)》上写 “汪承谊曰爱习香光书,每见妙品,随时钩摹,刻有如兰馆董帖四卷。工书学董文敏兼擅铁笔,刻有三星赞印谱。”此外在《快雨堂题跋》中收有汪承谊的题跋“先生于乾隆辛丑,别题论书后云:‘此卷为笪书中无上妙品。其论书深入三昧处,直与孙虔礼先后并传,笔阵图不足数也。’”
(二)收藏家郭春浦
郭春浦,民国时期活跃在上海的收藏家,郭氏早年毕业于音乐学院,为出色的男高音歌唱家,后研读中医,收集文玩字画。郭氏与吴湖帆友善,吴湖帆许多画作都由其经手代卖,而其所蓄吴湖帆画作均为至精之作。文化革命之后辗转赴港。
(三)书法家周新典
周新典,1938年生,山东金乡县人,号琴砚斋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四)书法家种炳铮
种炳铮,字秉正,别署琴砚斋主人,1948年生于济南,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翰墨,学书从汉碑入手,初得两汉古朴之风。后探本追源,于甲骨、金文、秦汉简帛浸淫较深法度严谨,奇逸潇洒。
(五)书法家冯锦屏
冯锦屏,字茂畅,号琴砚斋主。1957年4月出生于连云港市海州古城。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2: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
周空明先生1933年曾经在琴谱《胡笳十八拍》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此曲最难取音,予十余岁至今将近花甲。南方数省弹琴之人不少,只见一徐生知此曲(笔者推断可能指徐元白或是其弟徐文镜),而节尚欠工夫。此曲非口传心授不可,还要自己朝夕揣摩二三年之间,方可得心应手。此曲为琴中第一大操,非是学了二三曲,就照琴谱打去,自能成功也。”
在笔者看来,人生历程中的“流离颠沛”与艺术之路上的“精益求精”,正是空明居士浏阳俊叟周永荫一生最为真实的写照。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2: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白逸士 發表於 2014-5-15 19:47
顾梅羹的爷爷是在四川做官的时候和张孔山学琴,百瓶斋琴谱早于天闻阁琴谱 ...

多谢提醒,文中对应部分已做修改!
发表于 2014-10-20 08: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5-1-3 11: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永荫《琴砚斋琴谱》有刻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19 18:28 , Processed in 0.01523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