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7769|回复: 84

云学堂习琴录(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 2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6-10 16:22 編輯

云学堂习琴录20140528



引子:今天是我古琴學習的第一節課,也是第一次正式接觸古琴,現將上課時老師講的東西,記錄下來,以備後用。
因是課後憑藉回憶記錄,有可能記不全或記錯;在記筆記的時候,也參照了課上老師發的教材—《五知齋琴譜》(以後簡稱《琴譜》)和老師讓我看的一套書—《琴學備要》(以後簡稱《備要》),筆記中可能存在引用以上兩書的“盜版”嫌疑。所以,漏記、錯記和“盜版”的責任全在我,與老師的授課無任何關係。
技法性的东西,一旦用文字去描述,则显的啰嗦,好比刷牙人人都会,但若从拧开牙膏盖到收拾好所有的牙具等过程,用文字描述,则可能要啰嗦几页纸。所以,啰嗦的目的是为了详尽其事。
刚开始的时候,笔记可能详实,到了最后可能就几行、几个字,因为熟悉后,不记笔记都可以了。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于病。真心希望各位老師、朋友們多提寶貴意見,以便我進步。


時間:2014.5.28(周三)14點—16點
地點:DY云雪堂
老師: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1.相關介紹;2.散挑勾練習。
筆記:如下。

一、相關介紹
1.彈琴要放鬆。道法自然,自然的狀態很重要。老師多次強調放鬆的重要性。
2.古琴的坐姿。老師對我的要求(因材施教,僅僅是指老師對我個人的要求,以後簡稱“要求”):身體中心對著五徽,雙腳稍往前伸,原因:因我個人個頭和胳膊的原因,若按《琴譜》《備要》的坐姿要求,有可能身體不舒展、不大氣。
關於古琴坐姿,《五知齋琴譜》和《琴學備要》有詳細的要求。一般情況下,身體中心大致對著四、五徽中間。
3.指甲留多長?從指頭肚向指甲蓋方向看,平視,指甲高出指頭肚尖約1mm。指甲蓋要平中帶圓。
4.沉肩、墜肘、松腕。墜肘而不是垂肘。
5.彈琴要求大氣象,動作不能太誇張,也不能太小氣。

二、散挑七的練習
散挑七和散勾五是重重之重,關鍵的關鍵。
何為散?僅右手彈奏叫散。
散音時,左手放哪裡?自然放置於第七弦后側、且大約在在*徽與*徽之間。
1.食、中、名、小指自然彎曲,且從食指到小指一個比一個稍高。拇指肚放食指第一關節側面向後一點,中指放在第五弦上起個支撐作用,食指不要用力,拇指用力推著食指向前下方、用食指指甲2-3mm挑出,挑后虎口由龍眼變鳳眼、且食指指甲蓋輕輕抵于第六弦。挑不能用肉而要全用指甲挑(挑為純陽)
力度:用力不覺,食指不要用力。
內、外如何區分?手指向向手心運動為內,相反方向為外。
2.凌空下指。食指在第七弦的后上方約45°、離弦約0.3cm—1cm。下指要到底、但不能太深、不能讓食指觸碰到琴面。剛開始練習時,要慢以細細體會自己動作的正誤;但彈奏時,不是這樣子的。
動作出現之前(不是觸到琴弦之前),手指等身體各部位都是放鬆的,言外之意,即:一旦動作開始,便要發力了。
    3.需要糾正的錯誤
一是貌似凌空下指的錯誤。在挑時,我出現了貌似凌空下指的動作,即出現了2個分解動作—手指凌空后先抵到弦上(動作1),然後發力挑出(動作2)。凌空下指雖然要慢但要一氣呵成,不能搞分解動作。
二是食指第一關節不能自然彎曲的錯誤。如果不學琴還不知道自己竟然還有這樣的身體缺陷!以後得慢慢糾正。
三是手腕有點向內扣的錯誤。Z老師用手指頭向外輕輕一撥我手腕,然後說“就差這麼一點點”,要好好糾正這一點點。

三、勾五的練習
勾五在散挑七的後面,省略了“散”字,全稱應該是“散勾五”,其動作要領為:
1.預備動作:食、中、名、小指自然彎曲、稍伸(放)出一點,但不能放的太過了。
2.中間動作:帶肉抵弦、先肉后甲。肉:中指肚離指甲約2mm處。抵:是抵,不是壓、不是按、不是摁。先肉后甲即甲肉參半。老师打比方说:“勾,好比用手挠痒痒。”
3.勾后的動作:勾完后,中指肚輕觸在第六弦上。
琴譜上說“重抵輕出”對初學者難度很大。
根據老師的講解,製作了兩者的區別表:

項目
預備動作
彈奏部位
首觸琴弦的部位
散挑七
凌空下指
純甲
食指甲蓋約2mm處
散勾五
帶肉抵弦
先肉后甲
中指肚離甲約2mm處
4.需要糾正的動作:勾時,四個指頭放的有些過。記住:自然狀態是什麼,就把四個指頭放到什麼程度—還是道法自然。

四、散挑七、勾五的組合練習
1.組合練習時注意“挑時送一送、勾時回一回”。
挑時送一送:即手往前送一點點,以便手蓄勢、積力。但送時,不能犧牲大拇指已經蓄勢待發的努起來的手型和力。
勾時回一回:回時,關節要放鬆、稍平,但不能太平、太放了。
2.挑七后再彈勾五時,不能掉了前邊的音。中指抵弦僅起支撐作用時,可在第5、6弦之間變。
3.練習或者組合練習時,出動作之前要停頓一下,以體會、判斷自己動作的對錯,但彈琴時就不能停頓考慮動作對錯了。初學時,“慢”就是快。

五、感受
1.一個小小的散挑七指法,居然這麼多規矩、這麼難,上來就有點暈菜。
2.道法自然,書法上有句話“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這可能同樣適用于彈琴—琴者散也,欲琴先散懷抱。
3.有位美学大家说,任何藝術都有其肌肉的運動技巧,對彈琴也適合。形而下同樣重要—要好好的练!

六、回家練琴后產生的疑問
1.初學者如何聽?如單就提高技法而言,是一支曲子聽N遍好,還是N支曲子聽一遍好?还有其他好的听的方法吗?
2.是否可以“彈空”?寫書法的時候,在無文房四寶的情況下(例如坐公交車和走路時),可以用手指在空中練習,稱為“書空”。練習彈琴,是否可以“彈空”—在空中彈、在自己手上彈、在任何物體上彈?
3.食指第一關節不能靈活彎曲怎麼辦?
4.如何對待餘音?組合練習過程中,一直感覺上一根弦在震動,如何對待震動產生的餘音—是等震動完成了、餘音沒有了再彈這根弦,還是有震動、有餘音時就彈這個弦?具体而言,散挑七后勾五,而第五弦一直在震动中,不管其震动,仍然要“带肉抵弦”吗?
5.散勾五時,大指、小指如何安排、放置以達到自然+美觀的效果?
6.凌空下指的動作是不是乾脆利索的“凌空—下指”,而不是“凌空—觸弦—挑”?也就是說是不是“下指”要利索、下指的過程中一氣呵成、無停頓?
7.有沒有打譜、譜曲的軟件?在做筆記時,“勾五”不如減字譜來的簡單和直觀。
8.散挑七、勾五组合练习时,中指抵第六弦起支撑作用,挑七完成后马上要勾五时,食指不小心触响了第六弦是不对吧?如何避免?
9.组合练习时,挑七的位置和勾五的位置不在一条线上、大约有一个指头的差距,可以吗?是不是必须在纵向一条线上?


七、附錄
1.《琴譜》中的挑、勾
挑:食指向外出弦曰挑。挑之精义别有秘诠。名曰悬指。今人皆傍弦挨抚。音出多浑浊。何可言妙。惟是挑以甲尖。从空悬落挑出。須用力不覺。有堅實之響。無猛厲之患。虛靈無礙(碍)。始得清健之音也。見P671。
:中指向內入弦曰勾。勾貴甲肉相半。今人但知左大指欲用甲肉。而不知勾亦然也。勾如純甲。則聲出多浮而暴。法以中指尖帶肉抵弦。重抵輕出。先肉后甲。而得聲者。比至中至和也。語云。彈欲斷弦者。故取其下指堅實。不使失于輕浮耳。殊不知過重之病。反見殺伐之聲。吾故曰重抵輕出。纔(才)得堅實之中和也。見P671。

2.《備要》中的挑、勾
1.png

八、关于《琴谱》中“勾”的臆测
《琴谱》中说“勾,贵甲肉相半......带肉抵弦,重抵轻出,先肉后甲”。我的以下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甲肉相半”是总纲、总要求;“带肉抵弦,重抵轻出,先肉后甲”是技法的过程或者分解动作。
对“重抵轻出”的理解前,必须先弄明白“半”。感觉“半”的意思不是“一半,50%”,而是一个约数,我国关于数字的描述大多模糊,具体是多少量,需酌情掌握。所以,甲肉相半绝对不是指甲50%,肉50%。
以上纯属废话,正式开始我的臆测(也包括请教其他朋友):“重抵”目的是为了让V型指甲缝弥合、以便形成肉甲浑然一体的效果;“轻出”就是浅入指。两者的辩证关系:重抵是前提、是手段,轻出是要追求的目标,没有“重抵”则指甲缝无法弥合、则弹出来的音往往是三个音,一是指头肚的音、一是指法缝的音、一是指甲盖的音。(我初学,关于重抵轻出的思考,估计很不成熟,望各位老师、朋友们多提批评意见)


发表于 2014-6-2 2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习琴录,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2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月亮 發表於 2014-6-2 21:32
非常好的习琴录,学习了

我刚学,这是第一节课,还得多练习,同时多向您、向大家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3: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6-5 21:26 編輯

云雪堂習琴錄2
        —— 散挑勾的組合練習
時間:2014.6.4(周三)14點—16點
地點:DY云雪堂
老師: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1.上節課的散挑、勾複習;2.散挑勾的組合練習
筆記:如下。

總體情況:經老師指點,在第二節課上,老師說我的挑進步很大,但勾的問題也很多。新課再實質上講是散挑七、勾五的重複。

一、散挑的複習
1.注意:大拇指的位置,放食指側面(仔細看看手臂自然下垂時大拇指在哪裡—自然)。
2.大拇指突出的關節,要能出得去、回得來,即龍目和鳳眼的自由轉換。(实际运指过程中一般是半龙半凤)
3.離弦太遠時,手腕向前進一進(不能牺牲龙眼)。
4.在組合練習中,大拇指位置要一步到位或者到位差不多一步到位,不能來回的晃動著找凌空下指的位置。
5.小指頭要稍微抬高點。

二、散勾的複習
勾的問題比較大。需要注意的問題有:
1.中指第一、二關節一定要自然彎曲去勾,且自然落于下一根弦上。而不是手腕拖著整個手掌向後拉。
2.向後下方45°下指。而不是水平向後拉。
3.下指要乾脆、快、有一定的爆發力。而不是太拖拉。
4.中指、手腕、小臂在一條直線上(手腕向外一點點)。
5.要沉肩。
6.要放鬆。身體放鬆,肩膀放鬆,中指放鬆。
总之,要点是:45°、快、曲。

三、散挑勾的組合練習(兩個一組、循環往復)
挑七勾五→挑六勾四→挑五勾三→挑四勾二→挑三勾一→勾一挑三→勾二挑四→勾三挑五→勾四挑六→勾五挑七→
實質上,以上是挑七勾五的練習。

四、題外話
1.學琴的前兩年可能體會不到樂趣。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2.不要老做筆記,要練!
3. 磨指甲,比剪要好。

五、回家練琴時產生的疑問
1.組合練習、兩個一組、循環往復,好像少了挑一挑二、勾六勾七的組合,為什麼?
答:因为是间勾练习,一二弦之间,六七弦之间没有间隔的琴弦,并且在实际琴曲中,也很少这样用。
这组散挑勾练习都是扎桩练习,即食指挑时有中指隔弦相倚。勾完后中指顺势搭于下根弦上,又称扎桩。挑一和勾七都没有扎桩的弦,故略去。以后的悬指挑时会有散挑七或勾七挑一等。(zhangj)
2. 回家看茅老师演奏视频产生的疑问:回家看了三周年时的茅老师弹琴的视频,感觉:A.茅老师指头弹在琴上时(纵)与琴弦(横)的夹角是90°。疑问:是不是最佳的击弦角度是90°,不能斜着击弦。感觉有点类似书法的中锋运笔。B.茅老师坐位稍靠琴的左侧。前几年,我发现自己的胳膊比正态分布统计出来的一般人的胳膊要长几公分,看来我的肩不放松、手腕老是差那么一点点(差一点点导致中指、手腕、小臂不在一条线上)的原因是坐的位置还不够靠左。道法自然,哈哈哈,还是道法自然。(本问题,z老师还未回答)
发表于 2014-6-5 14: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07: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Suukee 發表於 2014-6-5 14:53
不错不错

一般一般。
多提意见,以便我进步。谢谢。
发表于 2014-6-6 17: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详细,学习
发表于 2014-6-6 22: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有同感
发表于 2014-6-6 23: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详细的学习笔记,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4-6-6 23: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我也是初学,且进度与您相当,也仅上了两节课,您记录中的问题我也遇到有感触,边看边试,越发佩服楼主的严谨务实,向您学习!期待您的下一期记录!
发表于 2014-6-7 09: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开头,可以想象,长此下去必有可喜的收获。
发表于 2014-6-7 23: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4-6-8 00: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的真心认真 共同学习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0: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tingziFM 發表於 2014-6-6 17:28
楼主好详细,学习

不能看广告,得看疗效。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yean 發表於 2014-6-6 22:03
心有同感

我的问题是:心感到了,手没感到——手下功夫很差劲。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0: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月亮 發表於 2014-6-6 23:07
非常详细的学习笔记,谢谢分享。

        关于“详细”,我的认识是:技术、技法的东西,一旦落实到文字,那就是“秦始皇他奶奶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好比刷牙,如果按照ISO的标准落实到文字上,那是不得了的一本小册子,但实际上,我们每人早上晚上都是三分钟搞定刷牙。
       “ 分享”不敢当,我也是有私心的——帖子贴出来是希望大家多提不同意见、批评意见的。
   
          感谢您的回帖。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0: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子 發表於 2014-6-7 09:43
好的开头,可以想象,长此下去必有可喜的收获。

慎始善终吧。希望如是。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0: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cjtyjl 發表於 2014-6-7 23:01
谢谢分享。

谢谢回帖。(奇怪啊,我的表情里面怎么找不到你后面的那个拱手的卡通图片啊?)
找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惜月 發表於 2014-6-8 00:12
学的真心认真 共同学习进步

我语文没学好,惜月你的回帖怎么断句啊?
1.学的真,心认真;共同学,习进步。
2.学的,真心认真;共同,学习进步。
罪过罪过,我太”执着“了。


发表于 2014-6-9 16: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齐樗 發表於 2014-6-9 10:42
我语文没学好,惜月你的回帖怎么断句啊?
1.学的真,心认真;共同学,习进步。
2.学的,真心认真;共同, ...

不用断句吧,是说你,学的认真(那是真心认真),共同进步(都在学习过程中)。
           我也很执着地在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22: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cjtyjl 發表於 2014-6-9 16:39
不用断句吧,是说你,学的认真(那是真心认真),共同进步(都在学习过程中)。
           我也 ...

碰上认真人儿了。
哈哈哈。
发表于 2014-6-10 09: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安子 於 2014-6-10 09:54 編輯

“學琴的前兩年可能體會不到樂趣。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大可不必那麽苦自己。我還沒有開始學琴的時候,想到要學琴就已經開始高興了,即使是練指法的時候,聽著指下發出的琴聲,不是也很高興嗎?彈好壹個散音也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樂趣隨時在,何必等將來。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1: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6-10 11:05 編輯

习琴之乱七八糟的思绪

(古琴减字谱)以比较简便的方法,忠实地记录了琴曲的演奏全过程,适应了古琴指法复杂多变的记谱要求,较好地满足了对古琴演奏的需要。但从现代音乐的角度看,减字谱是有局限性的,它的主要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确定的音高,但却不能直观地显示旋律;二是有大致的节奏,但却没有确定的节拍。
为了弥补减字谱的局限性,使琴谱能够直观地显示音高旋律,明确节奏节拍,又能提高记谱和视奏的速度,老一辈琴家已经在古琴记谱方法的改革上做了一些尝试。比较成熟的改革方案,是采用世界通用的五线记谱法及记谱规则,通过归类合并,借鉴设计一套简明而又能与其他乐器通用的指法符号。这就是古琴的五线记谱法。这个五线记谱法的基本方案,已于1962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古琴小组设计形成。但是古琴的指法十分复杂,演奏规律又不易掌握,熟练运用这种记谱方法,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具有丰富的演奏经验。这对初学者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目前通行的办法是将减字谱与五线谱和简谱对照使用。(以上摘自朱子易《古琴教程》)

西方艺术讲求客观、量化、标准、形而下;东方艺术侧重主观、定性、气韵、形而上。这是两套东西,无所谓西风强东风弱的问题,只有优缺点的比较:
1.西方量化的东西好识记、能记在纸上、且必须要科学、能证明、符合标准例,如全世界的钢琴都是一个音,同一首曲子用任何地方的钢琴演奏要做到“丝毫不差”才算好。但容易千篇一律、一个步调、一个声音,导致个体泯灭,这是其的缺点。据估计,从夏商周到清末,同一首古琴曲子的演奏会有很大差别,有慢调、快调、“正调”、“邪调”、“跑调”……,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用我媳妇(学的西乐)的话来说“(古琴)太乱了”。所以,中国传统艺术很讲究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承”和门派。
2.在传承上讲,因有具体的数量标准,西方的量化的东西更容易普及、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于是将素描引进国画、将计算机字库引进书写、将五线谱减字谱引进了古琴……,将WTO规则引进自给自足,将全球化引进中国。

古人不会五线谱、不懂素描、没有计算机,但为什么弹的、画的、写的那么好?古人的确不懂这些西方玩意、但的确样样好。不要觉得音乐、绘画、烹饪这些东西很神圣、很伟大,但实质上都是来欺骗我们耳朵、眼睛和嘴巴的,所以,佛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天机道破,缘起性空,多么索然无味!。我们的古人在“游于艺”中也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欺骗”眼耳鼻舌身,例如陶渊明的诗创造了不存在的世外桃源;王维的诗创造了空寂的佛禅圣境;很多人去太行山,但根本找不到宋代荆浩隐居太行山而作的《匡庐图》;去江南也找不到倪瓒的“一河两岸”实景;到富春江,也无法实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是到了当代,很多人看完《射雕英雄传》后,居然去实地寻找“桃花岛”。看看古人是多么懂“骗”人的道理而不告诉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吧!前几天,去看画展,一个朋友说“是让你进入(骗入)画和书法里面,而不是把你带出来。一旦书法中有某个字、画面中有某景很突出、将你带出来了,估计是不成功的”。西方大艺术家也是“骗人”的行家里手。在某次音乐会上,莫扎特(贝多芬?)的演奏让观众声泪俱下,这时,他大笑不止地说“这帮子傻瓜,我是在演奏,在骗着你们玩呢!”。
到了近现代,西方的理论开始在中国流行,我们突然发现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到上个世纪初格式塔的理论居然一一在我们祖先的艺术中早已熟练应用:我们的经典国画、经典书法、经典音乐基本上都符合黄金分割0.618的规则要求,只是我们的先人在具体文章中不一定能够像西方那样表述而已。
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道理、规律都是相通的,艺术都是用来“欺骗”眼睛和耳朵的。只是西方人的道理很细分、很具体化,我们的道理很简单,就一句话,叫“一阴一阳之谓道”,但我们的道理实际运用过程中的虚实、黑白、快慢、高低,要因时因地因人来把握、不像西方人那样子“一根筋”。

那么,如何对待五线谱、简谱、全球化的统一标准?或者怎么看待古琴减字谱上的简谱和五线谱?不用管它!你们爱咋地咋地、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与我无关,我练我的琴,喜欢了就了解了解,不喜欢就不看不了解。

还有,不同人、不同流派用古琴演奏同一首曲子不符合“标准”、有主观思想在里面,咋办?不用管它!要的正是百家争鸣、五湖四海!

点评

兄弟,你这理论都到这个水平了,还怕学不好琴?  发表于 2014-7-29 23:0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1: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杯沧海 發表於 2014-6-6 23:09
谢谢楼主!我也是初学,且进度与您相当,也仅上了两节课,您记录中的问题我也遇到有感触,边看边试,越发佩 ...

我的段数太低了。昨天想给你回复,结果系统显示“你所在的组,每小时发帖不能多于6个”。

多向你学习。如果你有学习心得可以一起发上来,大家一起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1: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子 發表於 2014-6-10 09:53
“學琴的前兩年可能體會不到樂趣。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大可不必那麽苦自己。我還沒有開始學琴的時 ...

我心里话,其实我也有乐趣,感觉很爽。
发表于 2014-6-10 15: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老师讲的很细致,不错,现在能这样讲的人不多,大部分自己都没悟到更别说理清思路讲出来了

能把上课的内容记录的这么详细,楼主是很勤奋的学生

但要小心勤奋过头了。别太着急了解一切,吸收一切。
很多东西只能靠日子积累
我看楼主有种过度兴奋的苗头,这样不好,很快就疲倦,甚至厌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6: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6-10 16:20 編輯
jackyken 發表於 2014-6-10 15:25
你的老师讲的很细致,不错,现在能这样讲的人不多,大部分自己都没悟到更别说理清思路讲出来了

能把上课的 ...

我明白的,总会有疲沓、拖拉的一天。
一个学琴很早且弹的不错的朋友告诫我“记住:等你厌倦的时候,要撑下去。撑下去、熬过了厌倦阶段,你就进步了”。
我真的很笨,脑子也不好使,有些东西记不住。因为刚开始学,担心记不住老师讲的,所以有些思想上的东西和基础性的东西必须整理一下。
坦诚的讲,整理这些东西,我也觉得很累,不如练琴来的轻松。不过还好的是,我把自己的笔记打印了出来,半个月内,我要好好练琴了、少上网了。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真的非常感谢您—不同意见的存在能更好的促进我的学习。
也希望大家多提批评意见。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10: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6-30 10:16 編輯

雲雪堂習琴錄3

時間:2014.6.24(週二)14點—17點
地點:DY雲雪堂
老師: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0.上節課復習;
1.小間勾練習(看右手;不看右手看九十徽之間);
2.大間勾練習(看右手;不看右手看九十徽之間);
3.小間勾一來回、大間勾一來回的交替練習;
4.按音練習。
筆記:如下。
備註:波浪下劃線的紅色字體為老師批語。

一、上節課復習
新來一同學,z老師的給同學講解第一課,我順便又聽了聽,先整理如下:
1.古琴以韻勝,不以聲勝——以韻味為上,不以聲大和音高勝。
2.挑時,指甲離弦的3mm左右(初學者可離一扁指)的調節是通過中指的曲伸來調整的。
3.指分順、逆。逆則頂、哏;順則脆,順指,如果具體到挑,則如燕子點水。小時候,在農村,看到燕子點水時迅、疾、輕、快,一擦而過。(燕子點水為我臆測,不知對否?)不妥。
4.挑須到底。“到底“就是要觸到下一根弦上,特別聲明:正常彈奏的時候,不是這樣子的,但練習時必須這樣子以便慢下來體會動作的對錯。
5.虛靈無礙。出指前,是“無力”的,亦有顺指之含义。
6.快慢結合。出指的瞬間要快。出指後要時滯一下以體會評判自己動作的正誤。
7.中正平和。在彈奏時,(我派)不允許出現表現性、表演性、炫技性的動作,身體動作越小越好,面部表情越少越好(悅己不娛人。門派禁規。向祖師爺真心磕頭!)。

二、小、大間勾練習
1.小間勾練習時,到現在這個階段不能看右手了,要看九十兩徽之間。
不看右手找不到弦怎麼辦?練得少導致的,但猜也要猜對弦位!
小間勾練習如下圖:
1.png
2.大間勾練習。
隔兩根弦的挑勾練習,如下圖:
2.png
注意:中指先以第五弦為支撐,練習開始進行後,中指勾後落到那根弦上就以那根弦為支撐或者座標來移動手指向上(或者向下)進行勾(或者挑)的練習。
大間勾練習一段時間後,也要眼睛不看右手只看九十徽之間,進行練習。
重要知識點:要麼先勾後挑,要麼先挑後勾,要麼間隔1根弦,要麼間隔2根弦,這種情況,在琴曲中,占了70%左右!

三、組合練習:小間勾來一圈、大間勾來一圈,如此往復。

四、名指按音
3.png
1.無名指按弦。左手放鬆下垂時,手型什麼樣就這個樣子把手抬起來,用無名指左上角的純肉按弦,注意是純肉按弦,整個手掌向左側傾斜30°—45°。左手小指微翹而不用(小指要自然弯曲并放松)。
不用名指的指頭肚按弦,原因:指頭肚肉太多了。
區別:拇指按弦是用半甲半肉。
無名指按弦時,需要多大的力?此力的大小 = 大小臂、手完全不用力、像脫臼一樣時的大小臂和手的自然重量(這大小臂和手的自然重量大約有5kg左右)。這是不是所謂的“用力不覺” ?(有道理)
十八:若1個徽為1個整數單位,那麼,十徽八分=10.8。(是十分之八徽)
注意動作的連貫性(難點):按音+勾完成後要繼續挑下一個散音時,挑散音與左手抬手按下一根弦幾乎是同時的,即此挑彼起、一起一落、相互交替。注意彈下一個音時,不要丟了前一個音。

個人體會:在實際練習中,名指按弦時,左小指微翹後,因為槓桿原理的存在,拇和食指如果想舒服些,就會不自覺的配合小指也微微翹起,形成“蘭花指”的樣子。所以名指按弦大可不必刻意求“蘭花指”,因明顯的槓桿原理,身體自己是會知道去找“蘭花指”——也許也是“道法自然”吧。

五、相關答疑
1.是否都是正鋒入弦?
不全是正鋒入弦,有很多也是側鋒入弦的。
2.按令入木、彈欲斷弦是否太剛烈了?
“按令入木、彈欲斷弦”是針對高手而言的。初學者做到下指快和瞬間的爆發力就不錯了。
3.每天練習多久?
有個同學每天練琴五個小時左右,他學半年的頂得上其他人學2年的。為了手上早起“老繭”以更好的彈琴,他用盆子盛滿豆子,練“豆沙掌”。太震撼!

六、回家練琴後產生的疑問
1.按音練習中,右手勾挑左手按弦的配合上,挑下一根弦時,左手抬起(松)來去按下一根弦的十徽。是不是左手抬的時候可以稍晚于右手勾弦的時間點?“稍晚於”的意思是不能同時、也不能提前。(指随心动,亦动亦不动)
在家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因右手勾的出指要求很快,如果與右手挑的時間點同時抬起左手,則顯的動作很慌張、動作很不優雅(是松不是抬);同時,感覺間點抬起左手,發現按弦取得的音有時也變音。
如果早於右手挑的時間點抬起左手,則按弦取得的音會丟了或者變成別的音。
所以,感覺抬起左手的時間點稍晚於右手勾的時間點,不知對不對?(存乎一心,多加练习后就感受到了)

2.手指太粗了,在十徽之外按音,常常碰到其他震動的弦,怎麼辦?能不能把龍齦上下各開寬2cm,從而把琴弦間距加寬一些?



发表于 2014-7-2 14: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下最新的疑问好了
1.如果要得音的话左手抬起势必晚于右手。
2.只是不熟练而已,慢慢就好了。

关于松肩:松这个状态是初学时碰到的最大障碍之一。坐姿的影响其实不大,主要是技巧不熟,导致用力不当引起的肌肉僵硬。僵这个状态可能会持续一年或者更久,在基础打扎实后一般就迎刃而解了。每个人资质不同,不过练过身体协调(武术,瑜伽之类)或者其它乐器的人找到松的感觉应该会非常快。

楼主的许多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练习”二字。多练,那些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1: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7-3 11:47 編輯
wayso 發表於 2014-7-2 14:53
回答下最新的疑问好了
1.如果要得音的话左手抬起势必晚于右手。
2.只是不熟练而已,慢慢就好了。

非常感谢。谢谢。
两个字:练习!

发表于 2014-7-3 13: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听琴,我的经验:每学一支曲,把这曲子的各个版本找到多听,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版本,反复听,天天听,早晚上班路上听,等到练这曲时,旋律和节奏已经印在心中,练起来进步更快,知道哪个地方该快该慢,哪里该轻该重等等。曲子听多了,自然不明白其中的韵味和意境,自己弹时想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就很清楚 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14-7-3 13: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因为特别喜欢阳关和平沙,听了好多年了,都会唱了。等我学阳关时,看着琴谱只练了两遍就记住不用再看谱,练时也很有感觉。哪里弹得不对自己都能听得出。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panly74 發表於 2014-7-3 13:40
我因为特别喜欢阳关和平沙,听了好多年了,都会唱了。等我学阳关时,看着琴谱只练了两遍就记住不用再看谱, ...

好办法。
在其他方面,也有类似的体会,“brain storm”有用。谢谢。谢谢。
发表于 2014-7-4 09: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讲讲怎么看懂一连窜的减字谱吗?我觉得单个的好懂,一连窜的理解起来,和我们的指法总是不一样,或者就是很不明白怎么省略的,关于这一点只有顾梅羹的琴学备要上提到一点,同样的动作符号是省略的,奇怪的是其他所有市面上的教科书一律不提,很奇怪这些大师怎么想的,我是初学的,比较纠结这个问题。因为我以为老师教了几句实在记不住啊,想自己可以回去照着减字谱弹,结果发现老师教的和减字谱上的标记不同,太伤神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14: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浪里新花 發表於 2014-7-4 09:07
能讲讲怎么看懂一连窜的减字谱吗?我觉得单个的好懂,一连窜的理解起来,和我们的指法总是不一样,或者就是 ...

兄弟,说实话,我还真不懂这个问题。你请教一下你的老师吧。
一个很深的反省是:多亏拜了个老师,多亏没自学;凭我这脑内存和读取速度,自学只能是自我了断。
我是初学,刚练基本功。

发表于 2014-7-6 07: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兄有趣!兄谦虚了! 好的。 我也有老师,只是老师说了现在不看谱记得牢,弹多了谱自然会容易明白
发表于 2014-7-6 07: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panly74 發表於 2014-7-3 13:40
我因为特别喜欢阳关和平沙,听了好多年了,都会唱了。等我学阳关时,看着琴谱只练了两遍就记住不用再看谱, ...

这个对的  多唱词还能助深记忆  能帮助深入理解曲易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09: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浪里新花 發表於 2014-7-6 07:24
呵呵呵!兄有趣!兄谦虚了! 好的。 我也有老师,只是老师说了现在不看谱记得牢,弹多了谱自然会容易明白 ...

我老师也说“不用背谱子,弹多了,就记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6: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7-7 16:29 編輯

雲雪堂習琴錄4(本節筆記,未經老師批改)

時間:2014.7.1(週二)14點—14點
地點:DY雲雪堂
老師: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1.名指按音的復習;
      2.大指按音。
筆記:如下。

一、上節課復習及其疑問的解決
1.按音時,右手勾不能有壓弦的多餘動作。
2.按音時,右手挑與左手同時起、落。左手千萬不能抬慢了(嚴格意義上講是:不能“松”慢了,实质是松、放松)。
动作越小越好,动作很小地松。如果动作夸张一点,左手就抬(松)高一点。
3.按音時,左手的手腕,要放鬆並且直(不能左右、上下彎曲)。
4.按音時,左手的預備動作與散音時相同(都放琴面上)。
5.按音時,名指照樣是“淺入指”,即壓一點點肉。同時,名指要立一點、不能太平了,太平了會壓到其他的弦。
6.本來的樣子是什麼,彈琴的動作就是什麼。專氣致柔的嬰兒→習氣所染的人→修炼→“嬰兒”(返璞归真)。

二、本節課內容:大指按音
如下圖(包括名指按音,實為和聲練習。聲不和則是不行的、不可以滴)


大指按音要點:
1.在右手下垂的自然狀態基础上,小指微翹,手背平,大指微曲而藏指。
手背放平則大指就會自然地藏指。藏指目的:避免觸碰到其他弦,因为以后还要在徽上下来回移动。
2.手腕要自然、要在一條線上,不能上下弓腰、不能左右彎曲。
3.放鬆,用手的自然重力去按弦。
4.拇指按弦時,食指的根關節最高,即比食指的其他關節和其他手指的關節都要高。
5.左手松的時間(也有抬的動作,不抬過渡不到下一弦上,但主要是“松”)與右手挑的時間同時,即同時起落。(與名指按音相同)
6.大指按弦時,除了按下去的弦,大指還會碰到此弦以下的兩根弦,這是正常的,只要不觸碰到正在振動發音的弦就可以了。

三、回家練習產生的疑問
1.拇指按音時,應該是讓弦在自然狀態下向下到琴面,而不能推弦到琴面,也不能拉弦到琴面。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
2.拇指按音時,大指和手腕有些緊張,有點不緊張就壓不下去弦的感覺。反正,拇指按音就是不如名指按音時放鬆。是不是拇指按音本來就不如名指按音放鬆?






发表于 2014-7-9 14: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浪里新花 發表於 2014-7-4 09:07
能讲讲怎么看懂一连窜的减字谱吗?我觉得单个的好懂,一连窜的理解起来,和我们的指法总是不一样,或者就是 ...

在琴谱里,一连窜的减字谱,前一个是散音,后面没标明的都跟随前一个是一串的散音,直到出现下一个泛音或其它符号为止。泛音都会标明起止位置,两点中间全是泛音。
有些琴谱里上滑音或下滑音没有全标出,要根据曲谱里上一个指法位置自己理解,再多听听名家弹的,能听出是上滑音还是下滑音的。一般吟、猱、撮、双踢也能听出来。
我级别也很低,一点小经验,供参考吧。
发表于 2014-7-9 14: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齐樗 發表於 2014-7-7 16:26
雲雪堂習琴錄4(本節筆記,未經老師批改)

時間:2014.7.1(週二)14點—14點

我听课没有记笔记,你记得真细致。我就是观察老师是怎么弹的,照样子学。课堂上动作要领明白了,回家再多练。
共同进步!
发表于 2014-7-11 18: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panly74 發表於 2014-7-9 14:18
在琴谱里,一连窜的减字谱,前一个是散音,后面没标明的都跟随前一个是一串的散音,直到出现下一个泛音或 ...

就是 比如  一样的名指十   有的要从十二上滑十   有的只要十一上滑到十  这也太含糊了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2: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7-16 12:24 編輯

云雪堂習琴錄5(草稿)

時間:2014.7.7(周一)14點—16點
地點:DY云雪堂
老師: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1.大指按音复习
      2.泛音练习
筆記:如下。

一、大指按音复习
大指按音的最大问题是左手手腕要稍向外一点,令手背、手腕、手臂成一条直线为佳。

二、泛音练习
(怎么不能上传图片了?)
(注:谱子最后一行,写反了,应该是先七后五、先六后四…)

左手成自然状态平放,小指禁而不用。
泛音为纯肉击弦。
击弦部位为拇指、食指、名指的第一节指头肚后1/2处到最后一节前1/2处。如图:

(怎么不能上传图片了?)
泛音时,一个指头管着好几根弦,便于控制和顾得上,不至于太忙乱。
要点为:
1.空间因素:准确徽位。只有对准徽位,才得泛音,即:偏离徽位左、右侧均不得泛音,那怕是一点。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让视觉误差扰乱了徽位的正确位置。
2.时间因素:同时起落。左右手只有同时起落,才得泛音,即:如果左右手不同时,则不得泛音。
3.手上功夫:慢落快起。左手的动作类似“蜻蜓点水”要慢落快起。
4.特别强调:A.泛音时,右手的勾、挑要到底。
                 B.
(怎么不能上传图片了?)时,左手是左右运动的,不是前后运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2: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7-17 11:24 編輯

雲雪堂習琴錄6-草稿

時間:2014.7.14(週一)
地點:
老師:Z师lj出差。Z师f授课。(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1.散、按、泛音的複習
2.《仙翁操》前兩句的學習
筆記:如下。

一、散、按、泛音的複習
1.散音(人)
小指不能太低,至少不能低於名指。
挑的預備動作中,食指離弦要近些,近則空靈、清、輕、不虛;離太遠則得音不好。
勾完後的挑,其間有個變換的小動作,即有個微調的小動作,但微調要指不離弦。

2.按音(地)
按令入木,將弦按下去貼近琴面,才得音。

3.泛音(天)
右手勾挑要扎扎實實的彈,不要讓左手右手互相影響。
左手“慢點快起”。
無名指泛音時,可側一側手,以便(視線)能看到徽位。
泛音時,右手不能亂動,即使微調時也是指不離弦,如此,時間久了,身體就有個感應,手也知道弦之間的距離。
泛音,是輕點,不是(敲)打弦;是輕阻,即輕輕的、優雅的阻撓一下發音的琴弦。
七徽,太敏感了,可以說是最敏感的,一定要對準徽位,否則,不得音。
泛音,名指有時用指頭側面的楞點,有時用指肚面點,須視情況而定,但總歸要以便利為目的。
泛音,右手近岳擊之,即比散音要少靠近岳山一點。
按音,右手遠岳擊之,即比散音要少遠離岳山一點。

二、《仙翁操》前兩句的學習
1.绰
 卜 :綽。從下向上,向本位音滑奏,是上滑音記號。
  桌(去木) :綽。與“ 卜”同,古寫法。

绰时,左手可稍离本徽位远一些,然后慢慢向本徽位滑行。当右手弹音后,大约在离本徽位1/2处时,逐渐加重按弦的力度,最后按令入木且停在本徽位(逐渐压实)。
左手按,由虚→实,由快→慢。
禁止大绰、大注(传承,禁规)。
不能太猛,太猛的原因是滑动太快。
绰时,是手腕在动。
绰时,名指不能涩(逆)行,但也不能让手腕拖着名指行,要取以上两者中间状态(执中)。
2.《仙翁操》前两句的学习
如下图:






发表于 2014-7-17 10: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认真呀,我和你差不多时间学的,也学到了仙翁操,但我没有你这么认真,仔细,向你学习呀!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1: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米苏 發表於 2014-7-17 10:27
真认真呀,我和你差不多时间学的,也学到了仙翁操,但我没有你这么认真,仔细,向你学习呀! ...

別向我學習。向我學的話,越學越退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1: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panly74 發表於 2014-7-9 14:25
我听课没有记笔记,你记得真细致。我就是观察老师是怎么弹的,照样子学。课堂上动作要领明白了,回家再多 ...

我年齡大了,記不住老師課上說的。擔心回家照著自己的錯誤理解會越練習越壞事。所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乾脆記下來。
发表于 2014-7-17 11: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齐樗 發表於 2014-7-17 11:08
我年齡大了,記不住老師課上說的。擔心回家照著自己的錯誤理解會越練習越壞事。所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

一样一样的呀,估计 我的年纪不会比你小,只是,我们老师没你说得那么细,他一直让我自己体会来着,我体会不出来,就只好找点视频呀,一些新手入门呀,找点感觉来体会,嘻嘻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1: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7-17 11:31 編輯
米苏 發表於 2014-7-17 11:10
一样一样的呀,估计 我的年纪不会比你小,只是,我们老师没你说得那么细,他一直让我自己体会来着,我体 ...

我老師比你老師厲害,呵呵呵。
自己體會是一,但正確的技法、程式也很重要。原來很反感程式性的東西,現在不那麼看了。

有位大家(好像是朱光潛吧?)說過,任何藝術,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肌肉的運動,都是對肌肉的練習。

我不知道你老師說的是讓你體會形而上的東西,還是讓你體會形而下的肌肉運動?我現在也體會,但因我境界、格局不行,形而上的東西體會不出來;形而下的肌肉運動也體會,但老師讓我體會最深的是“道法自然”:“你的手在放鬆、在拿東西、在用它的自然狀態是什麼,你彈琴的手型就是什麼。”

发表于 2014-7-17 14: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老师 只是说手势的大概样子,左手移动要有挥手的那个感觉,柔,不要僵硬,反正 我也说不太清楚,反而是我最近逛论坛,看了好多别人的经验后,才有点感觉。

老师一直说,不明白的地方要问,说真的,都不知从何下手去问。所以,看了你的笔记,说明老师讲解的也非常详细的。我就是想记也记不下来什么,感觉 老师好像都说了,又好像感觉 啥也没说。

发表于 2014-7-17 14: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在这里抱怨老师,希望老师看不到。我的老师这次好像是第一次招学生。
我的感觉,我自学的成份比有老师教的多太多。
老师实际上还是非常好的,还特意自费为我们准备了纸笔让我们记录学习内容,可是,好像本子里一直空空的,不知要记些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5: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米苏 發表於 2014-7-17 14:40
我们老师 只是说手势的大概样子,左手移动要有挥手的那个感觉,柔,不要僵硬,反正 我也说不太清楚,反而是 ...

“感觉 老师好像都说了,又好像感觉 啥也没说。”你老師才是高人!
发表于 2014-7-21 10: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仙翁操,你的笔记呢?我们也学到这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18: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米苏 發表於 2014-7-21 10:58
本周仙翁操,你的笔记呢?我们也学到这里了。

老师还未审阅笔记。担心错了。
如果急用,我发信息给你了,咱们“私下交易”,哈哈哈。
发表于 2014-7-21 23: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齐樗 發表於 2014-7-21 18:34
老师还未审阅笔记。担心错了。
如果急用,我发信息给你了,咱们“私下交易”,哈哈哈。
...

哎呀,你们老师好好呀,作笔记 还帮你检查呀。
发表于 2014-7-21 23: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有最后一节课(无教学内容,仅答疑)就结束了,现在准备再上一个班,是专门教曲子的,又在犹豫,要不要自己先把前面学的巩固一下再继续学?还在犹豫中呢。

本周的任务是,仍然是练习仙翁操。所以,我打算在练习之余,跟着戴晓莲老师的视频学一首《古琴吟》。只是没有找到他的琴谱,就网上瞎找找了。今天正在熟悉相关谱子。

希望经过一周的努力,能整曲弹下来。并在最后一节课里,请老师指点一下指法。
发表于 2014-7-30 0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浪里新花 發表於 2014-7-11 18:58
就是 比如  一样的名指十   有的要从十二上滑十   有的只要十一上滑到十  这也太含糊了啊
...

我是很随心地从任何一个地方上滑到十微。根据不同曲子音的长短和需要。而且上滑音的起头本身就没有弹得太实,音是由虚到实的。这是我的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3: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7-31 13:47 編輯

雲雪堂習琴錄7

時間:2014.7.22(週二)
地點:DY云雪堂
老師: 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仙翁操》之“大指虛下實上”部分。
筆記:如下。

要點:大指虛下實上。中指都是先上後下。節奏要準。
第一句,如下圖:


下一句,如下圖:

一指管二弦:勾五时大指末节甲肉兼半,为了使中关节居五与六两弦中间可以手腕右倾,待中关节凸处压六弦时手与腕再复常态。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3: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7-31 18:47 編輯

雲雪堂習琴錄8

時間:2014.7.29(週二)
地點:DY云雪堂
老師: 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1.《仙翁操》之難點一指兩弦
      2.古琴,泛音調音
      3.手抄琴譜注意事項
筆記:如下。

一、一指兩弦
如下圖:

更正:手腕可稍“向右”,非“相左”。
一指管二弦:勾五时大指末节甲肉兼半,为了使中关节居五与六两弦中间可以手腕右倾,待中关节凸处压六弦时手与腕再复常态。

二、古琴泛音調弦


三、手抄琴譜注意事項
可參考明代官方的《神奇秘譜》等的章法和方式,以毛筆,小楷抄寫。

四、疑問
1.調音中,如果先確定的五弦的音高不准怎麼辦?或者說五弦≠A時,怎麼辦?
2.在網上發現了其他朋友製作的古琴調音圖(如下圖)。根據老師所講,按照網絡調音圖的思路,我製作了課堂上學的調音圖。

疑問:
A.泛音調音,是不是不止這兩種(網絡圖、我製的圖)?
B.這兩個調音圖有何異同?
C.我製作的圖和網絡製作的圖,能否結合一下,改造成第三種調音方式(改變了第二圖第②和第④步的泛音先後順序),如下圖: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3: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麼沒法發圖片了?
发表于 2014-8-12 15: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教程,作为一直感兴趣的爱好者,从没有耐下心认真学习。今天看到这帖子,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哈哈……
不过,7月22日和29日的课堂笔记,图片缺失,影响我辈学习呀
理论上说,后台编辑时,应该可以再插入图片的。

真心感谢您的笔记提供,我会一步一步跟着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21: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raving 發表於 2014-8-12 15:23
好教程,作为一直感兴趣的爱好者,从没有耐下心认真学习。今天看到这帖子,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哈 ...

一起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8-20 11:29 編輯

雲雪堂習琴錄10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备注:以广陵神器作减字谱,以word为软件,截图。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09: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恰如胶漆,不是“恰如娇妻”。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09: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不系舟笔记,对我有启示的地方:

第二节课
1.减轻金属声音,可以有2个方法,一是注意右手要在靠近一徽的位置,不要挪到琴头和一徽中间去;二是可以稍稍轻一些。
2.要平的挑出去,这样声音好些。手腕不要抬起,要平。
3.搯,注意左手其他手指的放松。大拇指向手心收。

第三节课
1.有时候谱子没标绰/注,不过演奏时候自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还有要注意音准。
2.三个相同的音(散、按、散)的时候,第二个音要用绰,这是一种习惯的用法
3.句子的开头一般习惯用绰
4.在按弦结束,按另一条弦的更下面的位置的时候,可以顺势注,但不需注满。
   (有道理根据您老师的说法,我的扩展体会:在按弦结束,按另一条弦的更上面的位置的时候
         可以顺势绰,但不需大绰。)
5.每次练习之前要先泛音调弦,练习听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3: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10-21 08:46 編輯

(发有图片的太麻烦,中间几节课有图,就不发了。图省事,只发纯文字版的)

雲雪堂習琴錄15

時間:2014.9.30(週二)
(上周二9.23日课,因M老师来指导取消)
地點:DY云雪堂
老師: 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湘妃怨》第三节课
筆記:如下。

1.要注意渐慢。
2.抓起:不要过分强调抓起,可以一带而过。
3.结束时的泛音,渐渐飘向远方。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3: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10-20 13:15 編輯

雲雪堂習琴錄16

時間:2014.10.14(週二)
地點:DY云雪堂
老師: 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仙翁操、秋风词的大回课。
筆記:如下。

一、《仙翁操》
1.該曲要從容、和緩。
2.句與句之間的停頓稍長些。
3.撮,要兩指同時、向下、“鉗”弦—小關節用力。
4.熟練程度不夠,多加練習。


二、《秋風詞》
1.本曲中的綽,都要輕+慢。開始時的第二個撮尤要輕慢小,意境全出。
2.打圓,最後一聲要弱化。
3.勾、進、複、搯四音要同時值。
4.散-按-散,最後一個散要輕、弱化。
5.“長相思”處的退複,用小退複(半退複)。
其他退複是全退複,但要圓潤。
6.再作時,從大九挑六處,開始入慢。

7.浒时,不要浒得太长,太长则腻。浒完后,手指离弦不能太高。

发表于 2014-10-20 18: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了,期待更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09: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齐樗 於 2014-10-22 09:31 編輯

雲雪堂習琴錄17
時間:2014.10.21(週二)
地點:DY云雪堂
老師: 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良宵引基本功—吟
筆記:如下。

一、吟:整条胳膊在动、手指不动,即胳膊、手腕带动手指。“游鱼摆尾”。长度变(类似无线电信号的衰减),时值不变。
吟一般在运动中产生,如绰、注。
先得音,后吟。

二、练习时,注意:
1.手不离弦,始终压弦;
2.结合绰、注,反复的往来练习;
3.运动速度要逐渐慢→快。长度要逐渐长→短。
4.要达到圆润无碍。

三、吟的运动轨迹(以绰+吟为例)
某徽(原点)→右两分→左两分→右一分→左一分→原点。

发表于 2014-10-27 18: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是上个月开始学古琴的,开始也是先学挑和勾,我也是食指第一个关节不能自然弯曲,如果弯曲的话,必须中指跟着一起弯曲,后来你是怎么克服的?有什么好的方法,我想借鉴下,本人的手很短,比较粗。这样导致反撮的时候,发声也有问题,因为食指的第一关节不能自然完全。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08: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体会:
1.《仙翁操》中,重点体会“一阴一阳”:快慢、甲肉、清浊、长短…
2.《仙翁操》等慢曲子,不好弹;相反,速度快的曲子,反而好像好弹些。
3.撮,要末端小关节、向下、“钳”住两弦,原因是:如果向上、或者不钳住两弦,则两弦就会出声音,会导致“撮”出的声音含糊不清、虚、漂。
4.吟,要做到“圆润无碍”,也就是得音不能太硬、太方。
不能太硬太方,就要求在1、2、3、4等几个转折点时不能停或者尽量少停。发现停留太长、或者转折点时动作太涩、太艮(方言,好比地瓜太艮、吃起来不脆),得音就太硬、太方了。
吟时,长度变(s)、时值不变(t)。按照物理学的速度公式,V=s/t,则手在弦上滑动的速度是越来越小,最后速度V=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08: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qi2000 發表於 2014-10-27 18:06
你好,我是上个月开始学古琴的,开始也是先学挑和勾,我也是食指第一个关节不能自然弯曲,如果弯曲的话,必 ...

说实话,我也没克服了这个“生理缺陷”,现在还是直直的,但我稍微改了改大指的位置,将大指向食指侧面移了移,借助大指的力,现在食指靠近指甲的关节能稍微曲一曲了。


发表于 2014-10-28 09: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齐樗 發表於 2014-10-28 08:44
说实话,我也没克服了这个“生理缺陷”,现在还是直直的,但我稍微改了改大指的位置,将大指向食指侧面移 ...

可能由于派系的区别,我老师的派系“挑”是将大拇指抵在食指的箕斗处,有些门派,“挑”是把大拇指放在食指的侧边,如果是在侧边,还能稍微借点力,但是大拇指抵在食指的箕斗处,完全无法借力让食指一关节稍微弯曲下。

发表于 2014-10-28 13: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讲得真好的。。
楼主的帖子也是俺的老师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08: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mimiyan0517 發表於 2014-10-28 13:59
老师讲得真好的。。
楼主的帖子也是俺的老师了。。

我们一起努力!
发表于 2014-10-30 11: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一起努力
发表于 2014-11-1 13: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兄呀!好用功!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09: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雲雪堂習琴錄18
時間:2014.10.28(週二)
地點:DY雲雪堂
老師: Z(恐有辱師名,隱去)
內容:良宵引基本功—撞、背鎖、輪
筆記:如下。
一、撞
本徽位得音後,向上、急閃1-2分。
大胳膊帶動小胳膊,手腕不動、手指不動。
撞≠打。緊挨著是撞;有距離是打。
撞,強調的是上聲。上声=前声?还是=本徽位以上的音?
撞時,若大臂下側的肌肉(臑nào)哆嗦了一下,就撞對了。

《五知齋琴譜》撞:按彈得音。用指急綽分數之上。急歸本位。取出一聲曰撞。其連如電速。則成一聲。遲則二聲也。切須辯之。
《琴學備要》,撞若不急速,得聲如進複。
二、剔
中指斜向上、向外、懸空下指。
《五知齋琴譜》剔:中指向外出弦曰剔。剔不可太剛。太剛則暴。指又不可太深。太深則濁。故法以肘腕平懸。令指得活潑之機。然後用尖。正正剔出。則聲可得清和之致。渾厚之音也。
三、背鎖
為什麼叫鎖?好像用手指鎖住、鉗住。
預備動作:食指第一關節上、中指第一關節下,離得近些。
剔、抹、挑。
抹挑要化為一個連貫的動作。中指不要有收回後有放出去等多餘動作。
抹時,拇指要稍彎曲。
中指早搭弦以備挑。
節奏為:×—××
四、摘
名指向上、向外、懸空。
《五知齋琴譜》:名指向外出弦曰摘。摘必欲伶俐。但懸名指。餘指要直(要直?感覺余指自然放鬆為佳?)。多用於“滾”與“輪”。
五、輪
三指尖平。三指自然彎曲。大指貼食指以穩住方向。三指尖從一點出弦(手整體向右側位移)。手型略側。
輪時,食、中、名指都是向上、向外、淩空。
節奏為:×—××
《五知齋琴譜》輪:名、中、食三指屈而向外出弦。急得三聲。其法以名、中、食夾緊。三指摘、剔、挑。次第而出。如有力勢方妙。

点评

问下老师有竹云偈一曲否  发表于 2015-1-1 23:31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08: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齐樗 發表於 2014-11-3 09:23
雲雪堂習琴錄18
時間:2014.10.28(週二)
地點:DY雲雪堂

没有,不好意思啊。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08: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中有事,学琴暂停......
发表于 2015-4-14 10: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齐樗 發表於 2015-4-13 08:38
家中有事,学琴暂停......

可惜了。
发表于 2015-4-14 16: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学琴真用心,值得学习!希望一切顺利,尽快回归~
发表于 2015-10-11 21: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5-12-31 14: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希望继续整理下去
发表于 2024-3-23 17: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16 13:54 , Processed in 0.04150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