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12907|回复: 311

周積寅《中國歷代畫論》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2 18: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孫新財 於 2014-12-22 20:30 編輯

周積寅《中國歷代畫論》
[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畫論》(全套2冊)遵照“占為今用”的方針,採取了以重理略法為內容的精選原則,節錄了從先秦至清代畫論著述以及有關文獻、題畫、民間畫訣中最有代表性的名篇精段,按內容不同加以科學分類,綜合成上下兩編。
上編為總論,有功能、創作、品評、形神、氣韻、意境、風格流派、繼承、避忌、修養十論;下編為分論。
有章法、筆墨、設色、詩畫、書畫、題跋印章六論。
每論之前作一概括介紹,各段文字後面加以必要的注釋、意譯或按語,並引用了當今畫家理論家的見解,同時還附有名畫插圖和輔助讀物目錄。
書前,有著名美術史論家劉汝醴、溫肇桐先生作序。
書後附錄《學習研究中國畫論工具書目》及《歷代中國畫論今人編輯、標點、注釋及其研究目》。

關於本書
    本書輯錄我國自戰國以來歷代畫論著作的名篇精段約三百則,其性質主要是畫理和畫法。
其內容豐富全面,不僅介紹了繪畫的技巧,還提出了繪畫對畫家本人品格和內涵的要求;
不僅指出了繪畫應該如何立意和構思,更在具體作h畫過程中,點出其關鍵之處;
最後,還對繪畫的鑒藏,作了詳細的指導。
在每章的最後,作者都有“本章說明”,幫助讀者了解這一章理論問題的由來、發展,和學習繼承的要點。
書後附錄歷代畫論作者小傳,以資參考。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8: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簡介]
周積寅, 男, 教授,1938年出生,江蘇泰興人。
1962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並留校任教。
1978年晉升為講師,1982年批准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86年晉升為副教授,任中國畫論碩士生導師,
1988年獲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品質獎。
1992年晉升為教授,
1996年任博士生導師。
1973年至1997年任南藝美術史論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培養美術學碩士生29名、博士生25名。
1985年至1995年任南藝學報《藝苑》主編。
2009年評定為二級教授。受聘南藝教學督導委員,2011年受聘南藝學術委員。
2013年退休。
  研究方向:中國畫論、畫史。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8: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孫新財 於 2014-12-26 03:35 編輯

目    錄
前言
例言
第一章論繪畫的功能
        一〔東漢〕王延壽·····················································1
        二〔魏〕曹植·······························································2
        三〔西晉〕陸機·························································2
        四〔南北朝齊〕謝赫················································3
        五〔唐〕朱景玄·························································3
        六〔唐〕張彥遠·························································4
        七〔宋〕佚名······························································5
        八〔明〕董其昌························································6
        九〔清〕王顯·······························································7
        十〔清〕董棨······························································7
第二章論繪畫的修養
  (一)敦品
        一〔宋〕郭若虛·············································……10
        二〔明〕李日華·.................................................. 11
        三〔清〕沈宗···········································……11
四〔清〕盛大士·········································……13
五〔清〕松年················································……14
(二)讀書
      一〔明〕莫是龍·············································……15
      二〔明〕李日華·.................................................. 16
      三〔清〕王概等·············································……16
      四〔清〕唐岱·······················································……17
      五〔清〕松年················································……17
(三)貫通
      一〔宋〕郭熙、郭思·······································……18
      二〔宋〕鄧椿················································……19
      三〔元〕黃潛···············································.……20
      四〔明〕王世貞·············································……20
      五〔明〕顧凝遠·············································……21
      六〔明〕李日華·.................................................. 23
      七〔清〕王原祁··············································……23
      八〔清〕鄭燮················································……23
      九〔清〕方薰···············································……24
      十〔清〕董綮····················································……25
第三章論繪畫的體察
        一〔戰國〕韓非···················································……28
        二〔唐〕李嗣真··········································……28
        三〔唐〕張璪·················································……29
        四〔唐〕張彥遠···············································……29
        五〔宋〕郭若虛··········································……31
        六〔宋〕蘇軾·············································……31
七〔宋〕羅大經···············································……32
八〔宋〕李澄叟··········································……33
        九〔元〕趙孟頰·····································……34
        十〔明〕唐志契··········································……35
第四章論繪畫的繼承
        一〔宋〕郭若虛··········································……37
        二〔宋〕郭熙、郭思·······································……38
        三〔元〕趙孟頫··········································……38
        四〔明〕允臨···············································……39
        五〔明〕陳洪綬·········································……40
        六〔清〕唐岱·············································……40
        七〔清〕鄭燮·············································……41
        八〔清〕方薰·············································……42
        九〔清〕沈宗··········································……42
        十〔清〕董綮·············································……44
第五章論繪面的格法
  (一)本論
        一〔南北朝齊〕謝赫·······································……47
        二〔五代梁〕荊浩··········································……48
        三〔宋〕黃休復··················································……49-
        四〔宋〕郭若虛·············································……50
        五〔宋〕劉道醉·············································……51
      (二)支論
        一〔明〕袁宏道·············································……52
        二〔清〕朱若極·············································……53
      三〔清〕方薰·············································……55
        四〔清〕董綮················································……56
        五〔清〕鄭績················································……57
第六章 論繪畫的理意
    (一)明理
         一〔唐〕張彥遠……………………………………60
         二〔宋〕蘇軾…………………………………………61
         三〔宋〕韓拙…………………………………………61
         四〔宋〕張懷…………………………………………62
         五〔元〕黃公望…………………………………………62
六〔明〕李開先…………………………………………63
七〔明〕唐志契…………………………………………63
八〔清〕朱若極…………………………………………64
九〔清〕方薰………………………………………………64
十〔清〕鄭績………………………………………………65
    (二)立意
        一〔唐〕張彥遠………………………………………………66
        二〔宋〕郭熙、郭思…………………………………………66
        三〔宋〕佚名………………………………………………68
        四〔元〕湯垕………………………………………………69
        五〔明〕王履………………………………………………69
        六〔明〕惲道生………………………………………………70
七〔清〕湯貽汾………………………………………………70
        八〔清〕沈宗騫………………………………………………71
        九〔清〕方薰………………………………………………72
        十〔清〕鄭績………………………………………………73                              
第七章 論繪畫的構思
        一〔東晉〕顧愷之…………………………………………76
        二〔南北朝宋〕王微…………………………………………76
           三〔唐〕符載…………………………………………77
           四〔唐〕張彥遠………………………………………78
五〔宋〕歐陽修………………………………………79
六〔宋〕沈括…………………………………………79
七〔宋〕鄧椿…………………………………………80
八〔宋〕陳善…………………………………………81
九〔明〕唐志契………………………………………82
十〔清〕沈宗騫
第八章論繪畫的形神
一〔東晉〕顧愷之
二〔唐〕朱景玄
三〔唐〕白居易
四〔宋〕沈括
五〔宋〕袁文
六〔宋〕鄧椿  88
七〔元〕劉因
八〔明〕莫是龍
九〔清〕方薰
十〔清〕李修易  90
第九章  論繪畫的氣韻
一〔唐〕張彥遠
二〔宋〕郭若虛
三〔明〕王世貞
四〔明〕顧凝遠
五〔明〕唐志契
六〔明〕惲道生
七〔清〕龔賢       96
八〔清〕唐岱
九〔清〕張庚
第十章  論繪畫的境界
一〔宋〕蘇軾
二〔宋〕郭熙、郭思
三〔明〕董其昌
四〔明〕唐志契
五〔明〕李贊   103
六〔明〕李日華
七〔清〕朱若極 104
八〔清〕惲格 105
九〔清〕布顏圖106
十〔清〕方士庶
第十一章  論人物畫(附肖像)
(一)人物
一〔西漢〕劉安  112
二〔東晉〕顧愷之
三〔宋〕郭若虛113
四〔宋〕佚名 114
五〔元〕湯皇
六〔明〕謝肇湘
七〔清〕沈宗騫117
八〔清〕范鞏
九〔清〕鄭績 118
十〔清〕松年 119
(二)肖像
一〔宋〕蘇軾 120
二〔宋〕陳造 121
三〔宋〕陳鬱 122
四〔元〕王繹124
五〔清〕沈宗騫125
第十二章  論山水畫(附界畫)
(一)總論  
一〔南北朝宋〕宗炳   129
二〔南北朝宋〕王微 130
三〔南北朝梁〕蕭繹(傳) 131
四〔唐〕王維(傳) 132
五〔唐〕張彥遠 134
六〔五代梁〕荊浩 135
七〔宋〕郭熙、郭思 136
八〔宋〕佚名 137
九〔清〕朱若極 139
十〔清〕湯貽汾
(二)畫樹木法
一〔五代梁〕荊浩 142
二〔宋〕郭若虛 143
三〔元〕饒自然
四〔元〕黃公望
五〔明〕莫是龍 145
六〔清〕朱若極147
七〔清〕蔣驥
八〔清〕方薰 148
九〔清〕錢杜 151
十〔清〕鄭績 152
(三)畫山石法
一〔宋〕郭若虛 154
二〔宋〕郭熙、郭思155
三〔宋〕韓拙 156
四〔元〕饒自然
五〔元〕黃公望
六〔明〕唐志契 158
七〔清〕沈宗騫 159
八〔清〕方薰 160

十〔清〕鄭績 162
(四)畫水泉法
一〔宋〕郭熙、郭思   163
二〔元〕饒自然         164
三〔元〕黃公望
四〔明〕唐志契

六〔清〕唐岱 166
七〔清〕錢杜 167
八〔清〕鄭績 168
九〔清〕戴以恒 169
    (五)點苔法
一〔明〕唐志契   170
二〔明〕沈穎  171
三〔清〕朱若極 172
四〔清〕笪重光 173
五〔清〕唐岱 174
六〔清〕方薰

八〔清〕鄭績 176
九〔清〕華琳 177
十〔清〕松年  178
(六)畫時景法
一〔唐〕王維(傳) 179
二〔宋〕郭熙、郭思   180
三〔元〕黃公望 181
四〔明〕沈穎
五〔清〕朱若極 182
六〔清〕唐岱 183
七〔清〕沈宗騫 184
八〔清〕湯貽汾185
九〔清〕蔣和 186
十〔清〕鄭績  187
(七)界畫
〔宋〕李膺 188
二〔元〕湯皇 189
三〔元〕饒自然 190
四〔明〕唐志契
五〔清〕沈宗騫 192
第十三章  論花卉翎毛畫
一〔宋〕郭若虛 194
二〔宋〕佚名   196
三〔元〕李衍 19
四〔明〕祝允明
五〔明〕李日華 201
六〔清〕鄒一桂
七〔清〕鄭燮 202
八〔清〕方薰

十〔清〕松年 206
〔本章說明〕
第十四章  論畜獸蟲魚畫
(一)畜獸
一〔唐〕朱景玄
二〔宋〕郭若虛 211
三〔宋〕劉道醇 211
四〔宋〕佚名 212
〔本章說明〕
五〔清〕鄭績 213
(二)蟲魚
一〔宋〕佚名 214
二〔元〕湯髦  215
三〔清〕王概等
四〔清〕方薰 216
五〔清〕鄭績 217
〔本章說明〕222
第十五章論繪畫的章法
一〔宋〕沈括  223
二〔宋〕郭熙、郭思224
三〔清〕王原祁 225
四〔清〕王概等 226
五〔清〕王顯
六〔清〕鄒一桂 227
七〔清〕方薰
八〔清〕蔣和 228
九〔清〕華琳
十〔清〕蔣驥
〔本章說明〕
(二)分論
一〔明〕董其昌230
二〔明〕李日華
三〔清〕惲格 231
四〔清〕沈宗騫
五〔清〕方薰232


八〔清〕王學浩 234
九〔清〕錢杜
十〔清〕華翼綸
〔本章說明〕235
第十六章論繪畫的筆法
一〔唐〕張彥遠
二〔五代梁〕荊浩 238
三〔宋〕郭熙、郭思 239
四〔明〕唐寅
五〔清〕笪重光 240
六〔清〕鄒一桂    241
七〔清〕唐岱
八〔清〕沈宗騫 243
九〔清〕鄭績 244  
十〔清〕張式 245
〔本章說明〕 248
第十七章    論繪畫的墨法
一〔宋〕郭熙、郭思249
二〔明〕唐寅
三〔明〕莫是龍 250
四〔清〕鄒一桂
五〔清〕唐岱 251
六〔清〕沈宗騫 252
七〔清〕方薰 253
八〔清〕鄭績
九〔清〕張式 254
十〔清〕松年
〔本章說明〕255
第十八章  論繪畫的設色
一〔清〕笪重光 258
二〔清〕王顯259
三〔清〕布顏圖
四〔清〕鄒一桂 260
五〔清〕沈宗騫 262

七〔清〕湯貽汾 264
八〔清〕錢杜 265
九〔清〕鄭績 266
十〔清〕張式 269
第十九章  論繪畫的款印
(一)題款
一〔明〕沈預 272
二〔清〕鄒一桂
三〔清〕方薰273
四〔清〕程庭鷺274
五〔清〕錢杜275
六〔清〕盛大士
七〔清〕鄭績 276
八〔清〕孔衍拭
九〔清〕張式 278
(二)鈴印
一〔唐〕張彥遠 279
二〔清〕高秉 280
三〔清〕盛大士 281
四〔清〕錢杜
五〔清〕鄭績 282
〔本章說明〕283
第二十章  論繪畫的鑒藏
一〔唐〕張彥遠 286
二〔宋〕米芾 288
三〔宋〕韓拙   289
四〔宋〕趙希鵠
五〔元〕湯廈 290
六〔明〕屠隆291
七〔明〕張 292
八〔明〕唐志契
九〔清〕松年294
十〔清〕陸時化
〔本章說明〕
(附錄)歷代畫論作者小傳
(四畫)
王世貞〔明〕(1526-1590)著《藝苑危言》。
王延壽〔東漢〕
王繹〔元〕著《寫像秘訣》。
王學浩〔清〕(1754-1832 )著《山南論畫》。
王顯〔清〕著《東莊論畫》。
王原祁〔清〕(1642-1715)著《雨窗漫筆》等。
王維〔唐〕(西元701-761,一作西元698-759)有《王右丞集》(、《山水論》、《山水決)
王微〔南朝宋〕(西元415-443)有《敘畫》一篇。
王概兄弟王薔王泉〔清〕《芥子園畫傳》一、二、三集。
王履〔明〕(1332-?)
方士庶〔清〕(1692-1751)有《環山詩鈔》、《天慵庵筆記》。
方薰〔清〕(1736-1799)有《蘭低詩鈔》、《井研齋印存》、《山靜居畫論》等。
孔衍栻(ㄔˋ)〔清〕著有《石村畫訣》。
(五畫)
白居易〔唐〕(西元772-846)有《白氏長慶集》。
鄧椿〔宋〕著《畫繼》。
布顏圖〔清〕作《畫學心法問答》。
劉安〔漢〕作《內篇》(即今《淮南子》)二十一篇;《中篇》八卷。
劉因〔元〕有靜修先生集》。
劉道醉〔宋〕《聖朝名畫評》《五代名畫補遺》
朱若極〔清〕(1642一約1718)著《石濤畫語錄》。
朱景玄〔唐〕著《唐朝名畫錄》。
華琳〔清〕所著《南宗抉秘》藏於家。
華翼綸〔清〕著《畫說》、《荔雨軒詩集》。
米芾〔宋〕(1051-1107)著《書史》、《畫史》等。
(七畫)
〔明〕(1577-1643)著有《清河書畫舫》、《真跡日錄》、《鑒古百一詩》等書。
張式〔清〕(?-1850)著《畫譚》。
張懷〔宋〕為韓拙《山水純全集》作後序。
張庚〔清〕(1685-1760)著《國朝畫徵錄》、《浦山論畫》等。
張彥遠〔唐〕著《法書要錄》十卷、《歷代名畫記》十卷。
〔唐〕著《繪境》一篇,惜不傳。
李開先〔明〕(1501-1568)《中麓畫品》成書。
李日華〔明〕(1565-1635)著有《六研齋筆記》、《竹懶畫滕》、《紫桃軒雜綴》等書。
李衍〔元〕(1244-1320)有《(畫)竹譜》。
李贄〔明〕(1527-1602)著作有《李氏焚書》、《藏書》、《初潭集》等。
李修易〔清〕(1811-?)著有《小蓬萊閣畫鑒》。
李嗣真〔唐〕(?一西元696)撰《續畫品錄》。
〔宋〕有《師友談記》、《德隅齋畫品》諸書。
李澄叟〔宋〕作《畫山水訣》。
沈宗騫〔清〕著《芥舟學畫編》。
沈括〔宋〕(1029-1071)著有《長興集》、《夢溪筆談》等書。
沈顥〔明〕(1586-?)著有《畫座》、《畫傳燈》等書。
(ㄏㄡˋ)〔元〕著《畫鑒》。
湯貽汾〔清〕(1778-1853)《畫筌析覽》。
(八畫)
陳郁〔宋〕有《藏一話膚》。
陳洪綬〔明〕(1598-1652)有《寶綸堂集》。
陳造〔宋〕有《江湖長翁文集》。
陳善〔宋〕有《雪篷夜話》、《捫虱新語》。
陸機〔西晉〕(西元261-303)後人輯有《陸士衡集》。
陸時化〔清〕(1714-1779)著《吳越所見書畫錄》、《書畫說鈴》。
宗炳〔南朝宋〕(西元375-443)著《畫敘》(、《畫山水序)
蘇軾〔宋〕(1036-1101)
歐陽修〔宋〕(1007-1072)有《歐陽文忠集》。
羅大經〔宋〕有《鶴林玉露》。
鄒一桂〔清〕(1686-1772)著《小山畫譜》、《小山詩鈔》。
松年〔清〕著《頤園論畫》。
(九畫)
趙希鵠(ㄏㄨˊ)〔宋〕著《洞天清祿》。
趙孟順〔元〕(1254-1322)有《印史》、《松雪齋集》。
允臨〔明〕(1558-1641)有《輸寥館集》。
〔清〕著《過雲廬畫論》。
惲格〔清〕(1633-1690)有《販香館集》。
(ㄩㄣˋ)道生〔明〕(1586-1655)著《畫旨》。
鄭績〔清〕著《夢幻居畫學簡明》。
鄭燮〔清〕(1693-1765)著有《板橋全集》。
饒自然〔元〕著《繪宗十二忌》。
(十畫)
唐志契〔明〕(1579-1651)著《繪事微言》。
唐岱〔清〕(1673-?)著《繪事發微》。
唐寅〔明〕(1470-1523)有《六如居士全集》。
顧愷之〔東晉〕(約西元345-406)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臺山記》。
顧凝遠〔明〕著有《畫引》。
袁文〔宋〕著《甕墉閑評》
袁宏道〔明〕(1568-1610)有《袁中郎全集》。
荊浩〔五代梁〕著有《筆法記》。
錢杜〔清〕(1764-1845)著松壺畫贅》、《松壺畫憶》。
祝允明〔明〕(1460-1526)著有《懷星堂集》等。
高秉〔清〕有《青疇詩鈔》、《指頭畫說》。
(十一畫)
郭若虛〔宋〕著有《圖畫見聞志》。
郭熙、郭思〔宋〕父子撰纂《林泉高致》。
曹植〔三國魏〕(西元192-232)宋人輯有《曹子建集》。
盛大士〔清〕(1771-?)有《蘊素閣集》、《谿山臥遊錄》。
莫是龍〔明〕(?-1587)有畫說》。
符載〔唐〕有詩集。
龔賢〔清〕(1599-1689)著有《畫訣》。
(ㄉㄚˊ)重光〔清〕(1623-1692)著有《書筏》、《畫荃》。
(十二畫)
黃公望〔元〕(1269-1354)山水師董源、巨然,晚年變其法,自成一家。
黃休復〔宋〕著有《益州名畫錄》。
黃溍(ㄐㄧㄣˋ)〔元〕(1277-1357)曾作《梅花書屋圖》,筆法近王蒙。
韓非〔戰國〕作《內外儲說》等五十餘篇,號《韓非子》。
韓拙〔宋〕著《山水純全集》。
謝赫〔南北朝齊〕著《古畫品錄》。
謝肇淛(ㄓˋ)〔明〕著有《五雜俎》、《滇略》等。
蕭繹〔南北朝梁〕(西元508-554)《山水松石格》相傳為其所撰。
程庭鷺〔清〕(1796-1858)有《練水畫徽錄》、《翁庵畫座》、《小松圓閣印存》等。
屠隆〔明〕著有《考架餘事》等書。
(十三畫)
董其昌〔明〕(1555-1636)著作有《容台集》、《畫禪室隨筆》等。
董棨(ㄑㄧˇ)〔清〕(1772-1844)著有《養素居畫學鉤深》。
蔣和〔清〕有《說文集解》、《書法介正宗》、《寫竹簡明法》。
蔣驥〔清〕著《傳神秘要》(、《讀畫紀聞)。                                                                                
(十七畫)
戴以恒〔清〕(1826-1891)著有《醉蘇齋畫訣》。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8: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孫新財 於 2014-12-22 19:40 編輯

前言
中國繪畫有著非常悠久而光輝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繪畫活動隨著人類認識規律的發展而不斷進步,技法上從低到高,思想意識上由淺入深,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種理性認識回過頭來再到實踐中去接受核對總和證明,從而對新的實踐起著啟發、指導作用,這就促使了繪畫理論的出現。
現存最早的中國畫論,散見於先秦諸子和漢魏各家的哲學、文學著作之中,片言隻語,每有精義。
兩晉南北朝時期,知識份子參加到繪畫活動的行列中去,不僅繪畫實踐突飛猛進,繪畫理論也有了初創專篇和涉廣探深的著述。
其後唐宋二代,繪畫藝術高度成熟發展,畫論出現了許多名篇宏著。
元明清三朝,繪畫繼往開來,畫論也愈向深廣細密探索,著述數量之多,更加超越前古。
這貫串流衍兩千多年的歷代繪畫理論,蓄豐涵美,探績鉤深,既給歷代繪畫實踐以重大的影響,又包含著古代無數美術家和人民群眾長期形成的審美觀念的傳統,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色而自成體系的中國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藝術理論的寶庫中也有其獨特的光彩。
對中國古代畫論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學習、繼承,以資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無疑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由於古代畫論都產生于封建社會之中,不可避免會夾雜若干代表封建統治階級的思想意識和唯心論的、形而上學的觀點,我們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加以分析批判和正確理解。
古代畫論的作者,也如《文心雕龍·體性》篇中所說:“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雅正、但俗)。”
我們對於名篇佳作,本有重點精讀的需要。
有些著述從全篇看來不足取處較多,但其中卻有精彩片段;個別篇章文筆不佳,但其中卻有獨到見解;少數畫論出自偽託,但其中卻又頗多經驗的概括、理法的傳述;此外,也還有一些陳言偏見,無所發明的。
凡此種種,我們必須從每篇畫論的內容實際出發,區別對待,擇善而取。
整篇的畫論原文當然仍要保留、流傳、研究,然而如果為普及的需要來考慮,那麼,摘錄其中精彩段落,加以適當編注,或許是更便於發揮其積極作用的辦法。
古代畫論的書籍歷經傳抄翻刻,文字上難免有魯魚亥采之誤,唐朝張彥遠對顧愷之的畫論著作,就有“自古相傳脫錯,未得妙本勘校”的注語。
即使文字尚無脫錯,但是我們今天如何來句讀、理解原文,也還是頗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例如《淮南子》的“謹毛失貌”說,後來許多人引用時都作“尋常之外,畫者謹毛而失貌”。
連北宋著名文學家晃補之的《無答題跋》中也是如此(“尋常之外”被誤引為“尋常之內”。
又按:尋是八尺,常是一丈六尺),可謂由來久矣。
如果我們翻翻原書,把整段文字仔細讀一下,就不難發現這樣的引用是讀了“破句”。
試看《淮南子·說林訓》原文:中國歷代畫論采英    明月之光,可以遠望而不可以細書;甚霧之朝,可以細書而不可以遠望尋常之外。
畫者謹毛而失貌,射者儀小而遺大。
如果說,原文本來未加標點,把“尋常之外”四字標點成以往引用的那樣,似乎也未為不可。
然而,只要我們細玩原文上下句語氣,就會覺得只有像上面那樣標點法,才能使含義通順合理。
而且也只有這樣,對“畫者謹毛而失貌”的理解才能更加正確。
因為如果把“尋常之外”連在一起讀,等於對“謹毛失貌”限定了一個範圍,客觀上犯了不恰當地縮小一個概念的外延的邏輯毛病,是不能確切地反映原文含義的。
事實上,不論在“尋常之外”還是“尋常之內”,“謹毛”就必然會導致“失貌”的後果。
加上“之外”或“之內”,只能成為“蛇足”。
正因為如此,這“謹毛失貌”說,才更具有普遍意義,更有真理性。
“謹毛而失貌”是古代畫論中極為重要的千古名言之一,這個“破句”讀了將近一千年,現在該是結束的時候了吧!類似這樣的問題和其他需要校勘、探討的問題不在少數,有的發現了一些,有的還有待我們更加審慎地去發現、研究、整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先後出版了俞劍華先生的《中國畫論類編》、于安瀾先生的《畫論叢刊))(重版)和沈子先生的《歷代論畫名著彙編))(重版)等總集,和若干畫論原著的單行本、注譯本,有利於古代畫論的研究和流傳,自是藝林快事。
然而現在祖國在前進的光明大道上經曆了史無前例的曲折之後,正如寒盡春來,百廢將興,大家學習、工作都很繁忙,要想博覽畫論群籍,仍有全文冗長、時間不夠等等問題。
因此,我不揣i}陋,試為編著了這本《中國歷代畫論采英》,選取歷代畫論具有代表性的精華,分類相從,輯錄為二十章,又加以簡要的注釋和說明,希望能減青年讀者搜檢之勞,而增古代畫論普及之功。
如果能因此而對繁榮、提高中國繪畫實踐和繼承民族美學遺產有一點極其微薄的貢獻,那尤其是我引以為幸事的了。
限于思想、學識水準,本書的錯誤缺點定所難免,竭誠期望讀者同志們批評匡正。
楊大年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8: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孫新財 於 2014-12-22 19:44 編輯

例言
一、我國古代繪畫理論著述非常豐富,據1962年朝花美術出版社刊行溫肇桐先生所編《歷代中國畫學著述錄目》增訂本,從東晉到清代的著作就有八百一十四種之多,東晉以前的有關論迷還沒有計算在內。
古人治學,有“乘一總萬,舉要治繁”的寶貴經驗,這對於節省時間、精力,加速曉悟學術的要領,以便循序深入研究,都有著重要意義。
分類輯錄畫論的工作,以前稍有作者和先例,但有的內容似較為狹窄,有的僅以原著分類,而一篇原著中往往仍包括很多方面的論述,彼此混同之處尚多,分類似還不夠精當。
本書在總結前人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選輯歷代畫論,按內容歸類,分屬於二十章,每章標明其內容性質,以便按類檢索、閱讀。
二、古代畫論,有著各種性質和體裁。
通常可以按大體來分類,例如性質可以分為畫理、畫法、畫史、畫品等等,體裁又可以分為論說、傳記、詩詞、著錄、歌訣等等。
本書二十章,略舉之為:一、功能,二、修養,三、體察,四、繼承,五、格法,六、理意,七、構思,八、形神,九、氣韻,十、境界,十一、人物畫,十二、山水畫,十三、花卉翎毛,十四、畜獸蟲魚,十五、章法,十六、筆法,十七、墨法,十八、設色,十九、款印,二十、鑒藏。
在性質上,大都屬於畫理、畫法;體裁上,主要是論說,個別也有其他。
三、本書每章視內容多少,或以(一)、(二)等數目分節,或不分節。
每章或某些章中的每節,輯錄畫論原文大都以十篇為度,少數節以五篇為度,以求整飾。
四、各章所收畫論,都選擇論述這一理論問題最主要而又盡可能觀點明確、說理曉達的原文。
凡顯有謬誤,或拾人牙慧、陳陳相因之作,概不入選。
有的因文字有枝蔓,性質有歧異,為了節省篇幅,就加以適當省略,以選用精要段落。
省略處如在原文中間,都注明“中略”,文前後省略則不加注明。
選錄中也注意到保存原文意思的完整性,避免斷章取義,造成不全面、不正確的理解。
五、各章畫論,按作者時代先後排列,可以約略地反映出某一理論問題在不同歷史時代的探討概況。
六、畫論原文,在篇末都注明出處。
輯錄的依據,大多數是建國後出版的、根據善本校勘過的《中國美術論著叢刊》、《中國畫論叢書》,以及《畫論叢刊》、《中國畫論類編》等書,少數參照《王氏畫苑》、《佩文齋書畫譜》和其他古時出版的畫論、文史著作。
其中或有各本文字不同的,則經過審辨比較,擇善而從。
少數字句的標點,曾按照不同理解加以改動,目的在於正確認識原文,為避免煩瑣,都不一一注明。
七、古代畫論中有少數篇章,經後人考證屬於偽託,如梁元帝《山水松石格》、王維《山水訣》等等。
但從內容而論,其中每有繪畫經驗的總結,美學理想的反映,不失為值得參考、流傳的古文獻資,料,所以本書亦酌予選輯之,並注明“傳”字于作者姓名之下。
八、對每篇原文,凡估計有必要之處,都作了簡要的注釋。
注釋中有引用原始資料的,如遇艱深字句,另譯述其大意。
九、前篇已經注釋過的,一般不再在後篇重注。
或雖有重複而比較重要的,則於後篇注明前篇已注的章節篇目。
如有不同側重點要解釋的,則亦不避免在後篇對同一詞句再作注釋。
十、在每章末尾,都作《本章說明》一篇,對這一章所收歷代畫家、理論家提出的理論問題加以總的說明,以闡釋原文的主要論點,指出其蘊涵的精奧、對繪畫理論和實踐方面所產生的指導意義中國歷代畫論采英和積極影響。
十一、有的《說明》略加論述與這一章內容有關的歷史概況,以幫助瞭解這一章理論問題在繪畫發展的歷史中所處的地位,和繼承發展的關係。
十二、某些畫論原文,為篇幅等原因所限,不能也不必收人各章的,在《本章說明》中酌予扼要介紹。
雖片詞只語,卻也可以聯匯主旨,更發精微。
十三、入選畫論的作者,都按姓名筆劃為序,在書末附以傳略,作簡單介紹。
資料來源主要是《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和《辭海·文學分冊》、《辭海·藝術分冊》。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8: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孫新財 於 2014-12-22 20:44 編輯

第—章 論繪畫的功能
一〔東漢〕王延壽
圖畫天地,品類群生。
雜物奇怪,山神海靈。寫載其狀,托之丹青。
千變萬化,事各繆形①。
隨色象類,曲得其情。
上紀開闢②,遂古之初。
五龍比翼,人皇九頭。
伏羲鱗身,女蝸蛇軀。
鴻荒樸略,厥狀睢盱③。
煥炳④可觀,黃帝唐虞。
軒冕以庸⑤,衣裳有殊。
下及三後⑥,淫妃亂主。
忠臣孝子⑦,烈士貞女⑧。
賢愚成敗,靡不載敘。
惡以誡世,善以示後。
——《文選·魯靈光殿賦》

①繆形:繆音謬,錯的意思。
繆形,錯雜不同的形象。
②開闢:上古時開天闢地的神話。
下句五龍、人皇、伏羲、女蝸等都是這類神話中的人物。
③睢盱: 質樸的神態。
④煥炳:顯赫明耀。
⑤軒冕以庸:軒冕,顯貴者的車輛、冠冕;庸同用,以庸,謂以軒冕賜有功,彰有德。
⑥三后:指夏、商、周三代的末代帝王。
《文選》李善注:”《國語》史蘇曰:
  ‘昔夏桀,妹喜有寵而亡夏;殷辛,姐己有寵而亡殷;周幽,褒似有寵,周於是乎亡。”
史蘇,晉大夫,占卜之史。
⑦忠臣孝子  李善注:“忠臣,屈原、子胥之等;孝子,申生、伯奇之等。”
⑧烈士貞女  李善注:“烈士,豫讓、聶政之等;貞女,梁寡、昭姜之等。”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8: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孫新財 於 2014-12-26 17:06 編輯

二〔魏〕曹植••••••••••••••••••••••••••••••••••••••••••••••••2


改從第十六章    論筆法  Po起
http://www.guanglings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84&page=3&extra=#pid11648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8: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西晉〕陸機•••••••••••••••••••••••••••••••••••••••••••••……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9: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南北朝齊〕謝赫·······································……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9: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唐〕朱景玄·············································……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9: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唐〕張彥遠·············································……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9: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宋〕佚名················································……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9: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明〕董其昌············································……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9: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清〕王顯················································……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9: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清〕董棨···············································……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9: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論繪畫的修養
  (一)敦品
        一〔宋〕郭若虛·············································……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明〕李日華·..................................................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清〕沈宗···········································……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清〕盛大士·········································……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清〕松年••••••••••••••••••••••••••••••••••••••••••••••••……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明〕李日華•..................................................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明〕李日華·..................................................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清〕沈宗···········································……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清〕盛大士·········································……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清〕松年················································……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讀書
      一〔明〕莫是龍·············································……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明〕李日華·..................................................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清〕王概等·············································……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清〕唐岱·······················································……1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清〕松年················································……1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貫通
一〔宋〕郭熙、郭思·······································……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宋〕鄧椿················································……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元〕黃潛···············································.……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明〕王世貞·············································……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明〕顧凝遠·············································……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明〕李日華·..................................................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清〕王原祁··············································……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清〕鄭燮················································……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清〕方薰···············································……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清〕董綮····················································……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論繪畫的體察
        一〔戰國〕韓非···················································……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唐〕李嗣真··········································……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唐〕張璪·················································……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唐〕張彥遠···············································……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宋〕郭若虛··········································……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宋〕蘇軾·············································……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宋〕羅大經···············································……3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宋〕李澄叟··········································……3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元〕趙孟頰·····································……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明〕唐志契··········································……3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論繪畫的繼承
        一〔宋〕郭若虛··········································……3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0: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宋〕郭熙、郭思·······································……3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元〕趙孟頫··········································……3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明〕允臨···············································……3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明〕陳洪綬·········································……4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清〕唐岱·············································……4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清〕鄭燮·············································……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清〕方薰·············································……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清〕沈宗··········································……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清〕董綮·············································……4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論繪面的格法
  (一)本論
        一〔南北朝齊〕謝赫·······································……4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代梁〕荊浩··········································……4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宋〕黃休復··················································……4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宋〕郭若虛·············································……5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宋〕劉道醉·············································……5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支論
        一〔明〕袁宏道·············································……5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清〕朱若極·············································……5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清〕方薰·············································……5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清〕董綮················································……5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清〕鄭績················································……5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論繪畫的理意
    (一)明理
         一[唐]張彥遠……………………………………6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宋]蘇軾…………………………………………6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宋]韓拙…………………………………………6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宋]張懷…………………………………………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元]黃公望…………………………………………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明]李開先…………………………………………6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明]唐志契…………………………………………6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孫新財 於 2014-12-23 21:34 編輯

八[清]朱若極…………………………………………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清]方薰………………………………………………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清]鄭績………………………………………………6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立意
        一[唐]張彥遠………………………………………………6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宋]郭熙、郭思…………………………………………6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宋]佚名………………………………………………6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元]湯垕………………………………………………6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明]王履………………………………………………6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明]惲道生………………………………………………7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清]湯貽汾………………………………………………7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清]沈宗騫………………………………………………7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清]方薰………………………………………………7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清]鄭績………………………………………………7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論繪畫的構思
        一[東晉]顧愷之…………………………………………7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南北朝宋]王微…………………………………………7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21: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唐]符載…………………………………………7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7: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唐〕張彥遠………………………………………7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7: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唐〕張彥遠………………………………………7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7: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宋〕歐陽修………………………………………7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7: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宋〕沈括…………………………………………7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7: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宋〕鄧椿…………………………………………8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宋〕陳善…………………………………………8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7: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明〕唐志契………………………………………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3-29 13:41 , Processed in 0.02968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