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7626|回复: 9

罗苏理的古韵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 22: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苏理用古琴演奏古典名曲

罗苏理既是古琴演奏师也是斫琴师

元宵节那天,笔者到河南博物院欣赏了一场原汁原味的“华夏古乐专题音乐会”。
  随着陶埙在低吟中开场,骨笛、古琴、编钟、瑟、笙等传统乐器陆续登场,《关山月》、《阳关三月》、《高山流水》、《神人畅》等古典名曲,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里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沐浴在古风古韵中,一位年轻的古琴师吸引着笔者,他演奏技法娴熟——右手托、擘、抹、挑、勾、剔、打、摘、拨、撮等;左手吟、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在他的双手间,古琴发出蕴含着宁静致远和激情澎湃的天籁之音。后来笔者了解到,这位年轻的古琴师叫罗苏理,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在华夏古乐团担任古琴演奏师、声乐演员、乐团古琴声部长。
  古琴溯源
  在笔者的喝彩和期待下,罗苏理在音乐会上又示范了古琴的三种音色。泛音:天声,幽雅、飘逸、空灵;散音:地声,深远、雄浑、厚重;按音:人声,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
  罗苏理告诉笔者,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30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宋徽宗、嵇康等。《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诗句。
  古琴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法。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二批“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琴新声
  “我开始并不是学习器乐的,所以选择古琴,最主要是觉得古琴的韵味和内涵与我性格很贴近。一听到古琴的旋律,就马上沉醉其中,很容易引起共鸣!”说到这里,罗苏理不禁悠然神往。
  罗苏理研习古琴艺术绝非偶然,他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是学习声乐的。在校期间,他曾在第二届全省艺术歌曲大赛荣获二等奖,2002年在河南省大学生艺术节专业组文艺汇演又荣获一等奖。
  2002年,罗苏理到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拜著名古琴演奏家、制作古琴的斫琴家李明忠先生学习演奏和斫琴技艺。后来,他又随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表演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州琴会会长丁纪园老师学琴。随丁纪园老师学琴,罗苏理在演奏技巧和琴学理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罗苏理深深地体会到,古琴是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表现形式,包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及理论修养是很难有所成就的。为了让自己学有所悟,艺有所得,罗苏理又拜识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画家王九朝先生,并于2007年初蒙王先生收录为入室弟子学习书画。王先生对这个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弟子也颇为嘉许,悉心指授,注入了很多心血,这令罗苏理受益匪浅。
  正因为罗苏理的广收博取和长期积累,他在古琴演奏上的造诣越来越高,并为其赋予了新的内涵。
  斫琴不倦
  罗苏理所擅长的古曲有《忆故人》、《渔樵问答》、《关山月》、《平沙落雁》、《流水》、《神人畅》、《梅花三弄》等,他的演奏沉婉细腻、古韵幽远,对内涵有深入的体会,对感情有充分的表达。2007年在香港中乐团建团30周年时,罗苏理代表我省应邀出席了庆典大会,他和华夏古乐团的一名演奏家的琴瑟和鸣《神人畅》,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的阵阵掌声。
  平常,只要河南博物院没有大型的活动,罗苏理便会与他的琴友会集于河南的风景名胜嵩阳书院、开封鼓吹台,或浅吟低唱,或弹琴诵诗。罗苏理弹奏的弦歌《关山月》、《阳关三叠》、《陋室铭》、《凤求凰》、《汉节操》等,中和雅正、静远淡逸,受到众多琴友的喜爱。
  数年来,罗苏理在工作和习琴之余,还致力于古琴的制作。截至目前,他斫制200多张古琴,琴形有伏羲式、神农式、灵机式、凤嗉式、连珠式、仲尼式、落霞式和蕉叶式等多种形制。不少名家试弹罗苏理所斫之新琴,称其音色沉稳透润、恬淡悠远,颇有古意,为当代新琴中不可多得之品。
  罗苏理在艺术的海洋里广收博取,在人生的道路上淡泊名利,兑现着他对古琴艺术的不懈追求。
  像罗苏理这样以传承古琴艺术为己任的青年琴人,不正是传统艺术的绵延与兴盛的希望和未来吗?
  晓蓬 文/图
发表于 2009-4-1 23: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年轻的斫琴师啊~~关注下下~~想去河南博物院ing。。。
初听琴瑟和鸣版《神人畅》的确很震撼,比之古拙神秘的古琴独奏版《神人畅》,更有迥然不同的两种音色之间完美的和谐感~
发表于 2009-4-2 09: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啊
不错不错
不过和本坛的张大师比起来
还是张大师的龙翔操更有意境啊!
对吧。。楼主同志。。
发表于 2009-4-2 10: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苏理彈唱之陽关三叠,深得我心,沈雄而不悲切

誰家兄弟弹过罗琴,请評介一二.
发表于 2009-4-2 11: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2 16: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09-4-9 10: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发表于 2009-7-7 15: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个完全版的

冰弦妙趣   古韵新声

——青年琴人、斫琴家罗苏理印象

这是一间普通的两居室,屋内没有什么名贵的家具,但朴素的陈设透出了浓厚的书卷气,壁上悬挂的书画更显示出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氤氲的檀香清远悠长,洗去了浮华和躁动;澄澈的芳茗溢齿留香,带给人静旷与幽思。最引人注意的,是书斋中摆放的几张古琴,更表明主人特殊的身份与职业。他,就是在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担任古琴演奏师、声乐演员、乐团古琴声部长的著名青年琴人、斫琴家罗苏理。
罗苏理出生在河南省滑县一个普通的农户之家,从父辈那里,他继承了勤劳、淳朴和坚毅的性格,对他的人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罗苏理毕业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在校期间,他就曾在第二届全省艺术歌曲大赛荣获二等奖,2002年在河南省大学生艺术节专业组文艺汇演又荣获一等奖。充实而又紧张的学习使他获益良多,为以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音乐理论与技巧的基础。
罗苏理研习古琴艺术的缘起十分偶然,上大学时,在一次音乐欣赏课上听到了古琴曲,给年轻而又充满理想的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古琴那幽远静穆犹如天籁的乐音与独特的韵味使他久久陶醉其中,从此,他找到了他自己的人生坐标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相关链接: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在先秦时代,古琴就已十分流行,《书经》中所谓:“搏拊琴瑟以咏”;《诗经》中也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描写。古琴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法,可见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我开始并不是学习器乐的,所以选择古琴,最主要是觉得古琴的韵尾和内涵与我性格很贴近。一听到古琴的旋律,就马上沉醉其中,很容易引起共鸣!”说到这里,罗苏理不禁悠然神往。 
  正因为这样,尽管当时收入不高,他还是省吃俭用买下了一张普通的古琴,开始自己对着古琴教学光碟练习,一个指法一个指法地琢磨。但是由于不得要领,很长时间难窥门径,使得他下决心寻访明师。费尽周折,终于辗转来到西安,向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古琴演奏家、也是制作古琴的斫琴家李明忠先生学习演奏和斫琴技艺。(注:李明忠先生现任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音乐、西安鼓乐、琴学等方面的研究、古琴斫制都有很深的造诣,曾为《秦颂》、《秦始皇》等影视作品配乐。数十年来在古琴演奏、琴学理论、斫琴、打谱、作曲等方面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李明忠先生被罗苏理虚心求教的一片挚诚所感动,欣然收下了这个年轻的弟子。 
  “李明忠老师是很好的一位老先生,在琴界有口皆碑,不仅不收学费,而且上课时知无不言,倾囊以授,总是说我来一趟不容易。”说到这里,罗苏理对李老师一腔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求学之路艰辛漫长,充满了荆棘坎坷。罗苏理去西安学琴,每月多则两趟,少则一趟,都是从郑州晚十点左右乘上火车,颠簸一夜,翌日清晨到达西安。上完课,当晚九点左右又搭上返回郑的火车。有时买不到座票,就用书包垫着坐在过道里,就着昏暗的灯光看学琴的笔记或有关资料,是在困了就打个盹儿。如此年复一年,虽然辛苦,但是求知和探索的乐趣使他忘却了疲劳,精神世界是极为充实的。
“在2004年的冬天,有一天,我去西安学琴,坐了一夜。上完课后要回郑州的时候,就感到头昏脑涨,第二天该上班的时候已经起不来了,烧了五、六天。”就这样,罗苏理克服了种种困难,从李明忠先生那里学到了诸多演奏技巧、琴学理论和古琴制作的知识,获益匪浅,他的琴艺和制琴的水平也逐渐为琴界的前辈和同道所认同和称赞。
“学然后知不足”,罗苏理已不满足于此时的成绩,他深知“转益多师是吾师”的道理,若要学有所成必须博采众家之长。于是,他又随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大学教授、音乐表演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州琴会会长丁纪园老师学琴。(注:丁纪园老师1962年入沈阳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学习古琴及琴学理论,得顾先生传授《醉渔唱晚》、《四大景》、《墨子悲丝》等二十余曲。其中尤以《流水》、《汉宫秋月》、《秋塞吟》、《潇湘水云》、《普庵咒》等曲最为擅长,琴风隽永端严,清丽凝重,给人以“劲、健、清、畅”之感。近年来,丁老师一直从事古琴的演奏及琴学理论、相和五调、隋唐燕乐、宋词乐谱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是一位在古琴界有着很高声誉的著名古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丁纪园老师授课时要求极严,一丝不苟,对每细节的处理精益求精,自随丁纪园老师学琴,罗苏理在演奏技巧和琴学理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益。丁老师对学生的提携和教诲,罗苏理深深印记于心,每每向诸同道提及,对老师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其师授业之严谨,其徒学习之勤勉,堪为艺苑佳话。
罗苏理所擅的古曲如《忆故人》、《渔樵问答》、《关山月》、《平沙落雁》、《流水》、《神人畅》、《梅花三弄》等,演奏得沉婉细腻、古韵幽远,对内涵有深入的体会,对感情有充份的表达。同时,他还潜心研究“弦歌”这一形式,对《关山月》、《阳关三叠》、《陋室铭》、《凤求凰》、《汉节操》等曲的演奏与吟唱,中和雅正、静远淡逸,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诠释。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祥霆曾说:“一个演奏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取决于他对音乐思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取决于对演奏技巧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技巧与认识的结合,即所谓‘得心应手。’”注重性灵,注重琴人的艺术体验与个性的发挥,是古琴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罗苏理的演奏正是循着这一脉络进行着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
数年来,罗苏理在工作和习琴之余,还致力于古琴的制作,兢兢业业、不畏繁难,事无巨细,皆亲历亲为。数年如一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斫制的琴型有伏羲式、神农式、灵机式、凤嗉式、连珠式、仲尼式、落霞式和蕉叶式等多种形制,试弹罗苏理所斫之新琴,音色沉稳透润、恬淡悠远,颇有古意,为当代新琴中不可多得之品。现在,罗苏理的琴艺和斫琴的技艺已为古琴界前辈及同好的称誉,
谈起古琴的斫制,罗苏理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从头开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经过了无数的挫折与困难,在选材、斫制、上灰、髹漆直到最后打磨、抛光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之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古人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罗苏理深深地体会到,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刻苦的钻研,虽然在古琴的演奏和制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古琴是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表现形式,包含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史学、文学、美学和哲学等方面的元素,为任何一种器乐所无法比拟,所以在对古琴的学习和研究中,没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及理论修养是很难有所成就的。为了让自己学有所悟,艺有所得,经朋友介绍,罗苏理有幸拜识了著名书画家王九朝先生,并于2007年初蒙王先生收录为入室弟子学习书画。
(注:王九朝,号涂之、常庶子、寄啸散人,室名冷轶山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作品重品味,重意境,重法度,重时代气息。书作或浑穆高古,或奇崛恣肆,或雄健恢弘,或激越高亢。其画则多作花卉,山水人物亦有涉猎,尝悟天池、冬心、清湘、虚谷、宾虹、白石用笔之法,尊古而弃因循陈腐,履新而厌媚俗不伦。书画格高品逸,或萧疏简淡、或意气和平、或清寒冷隽、或超迈铿锵,异古别今,自辟蹊径。)
九朝先生为人谦冲和雅,与之交,如饮琼醪,如品芳茗,如浴醴泉;与之谈,如沐孟春习习清风,如坐清秋森森幽篁,常于笑谈中殷殷启迪,诙谐中徐徐施教。王先生对这个尊师重道、谦逊好学的弟子也颇为嘉许,悉心指授,注入了很多心血,师生之间,惺惺相惜,听琴论道,令罗苏理受益匪浅。自随王九朝先生学习书画艺术,罗苏理自觉视野日益开阔,眼界日益提高,从老师和同门那里不断得到的知识和信息,使他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倘佯笔砚之间,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快感更使他醉心其中,难以言表。
身处浮动喧嚣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重要的是能否保持一颗平和淡泊的心。脚下的道路还很漫长,艺术的实践还有许多疑难等待攻破,罗苏理正是用他坚毅的性格和谦逊的治学态度,在艺术的海洋里广收博取,在古琴艺术的征途上勇于前进,在人生的道路上淡泊名利,兑现着他对古琴艺术执着不懈的热爱与追求的承诺。象罗苏理这样的以传承古琴艺术为己任的青年琴人,不正是传统艺术的绵延与兴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的希望和未来吗!?

                     己丑年太簇月吉日记于一默山房

(声明:本人版权,谢绝转载!谢谢!!!)
发表于 2009-12-31 08: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过,谢啦楼上各位。
发表于 2012-2-19 03: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年头,拿着李明忠老先生名字说事儿的人还真不少,老先生跟你说几次话,就说是弟子了。华夏大地,跟这位老先生打交道的,真是福气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3-29 00:53 , Processed in 0.019027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