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7741|回复: 19

轉貼 老木料琴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5 23: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灣斫琴家鄭德宣先生對老木料琴材研究心得頗有可觀之處

早與不敗說定要寫作琴的心得,就從材料說起。
古人作琴有一定選材標準,為輕,鬆,脆,滑。分別指重量,木質,油水分多寡,紋理順暢與否的四個判斷標準。面材通常選用梧桐與杉木,自然越老越好。
但是梧桐的特性不耐濕氣,容易蟲蛀,所以老建築幾乎完全不採用,要找到老梧桐非常困難,於是老杉為特選,台北關渡的林立正老師據說有唐宋老木數百之多。
前幾年大陸有開挖漢代古墓,古墓的建造法通常使用杉木中最高級的香杉,先裁成約65公分寬,25公分後的長料,以井字堆疊出墓室空間,再將棺郭置入,然後以土丘方式掩埋,開挖古木這些埋藏近2000年的寶貝出來,曾經引起古琴界騷動,照想像用漢代古木製作能得到做好的聲音大抵是對的,結果不如預期。


(圖片來自於中國新聞漢代古墓開挖)

我見過幾塊目前所稱為漢木這樣的琴材,異常沉重,用指甲掐入卻很輕易,製作出來的聲音不盡理想,我私自歸納析些理由;
1. 入土太久,如果暴露在外如果沒有腐朽,早就被移去做其他建築材料使用掉,千多年雨水與土中礦物質滲入,令木纖維縫隙接近”石化”。
2. 能殘存下來多半是較堅硬的部分,香杉原本就是最硬最高級的杉木科種,但是做面材效果有限。
3. 纖維負責傳導,木料置於空氣中與於泥層最後的老化現象不同,空氣氣乾現象與雨季對木料的交替作用成就老材,但是入土後幾乎完整保留木料雜質,卻僅僅使得纖維腐化,對纖維負責傳導聲音是不利的。
最近獲得一批數百年老料,對我的古琴製作真的是獲益良多。現下每次開琴體合板,都很省事,老材料原本就不需要特別調整就能得到相當均衡的聲音。
古琴在製作間,有一個極難平衡的地方,因為它有七條弦,在鋼弦上最粗的弦大概是1.2mm,最細的約0.6mm,如果換算於蘇州絲弦製作家潘國輝,最近生產的加粗絲弦,最粗的是1.8mm,最細的1mm。
論操作古琴約會使用的發生點,大約有160處(散泛按音),如何讓各部位的音量音色的到平衡,成為歷代作琴人最大的考驗。新的木料,在按下某一個位置,能帶動的牽引震動,範圍遠比老料小很多。
這中間必須加進想像力的是2點;
1. 七條弦的粗細各自不同,如何讓聲音均勻?
2. 古琴發聲是藉由右手操作,左手按音的位置,從發聲聲源計算,弦長約15公分到100公分左右,弦從發生聲源到最後的100公分衰退極為嚴重,這之間該如何調整面板下的厚度得到音量平衡?
歷代文獻關於作琴人都直指最後的武器就是木料的老化狀態。但是要寫下來肯定是大部頭文章,現在就以我這次取得的老木頭作一個關於外觀現象的描述。
這是在加工中的老木料。用鉋刀刨過極為順手,表面光滑如新。

等開始加工就不一樣了。
以前聽前輩說,老木料纖維摸起來跟粉一樣,一摸就化,果然名不虛傳。

隨便銼兩下,木纖維彷彿要散開一般。

我最忙的事情是不斷的要整理毛挫上的纖維以便工作。

實在很驚人,完全不扎手
我的印象中,曾經使用過幾塊號稱2-300年之間的老料,這現象是沒見過的。應該是明代的老化程度。
根據舊木商說,這棟建築物拆自於上海文革時期的食堂,它的前身是清朝的外國公使館,再往前就不知道了。
中國由於氣候不比台灣,木料保存較容易,往往老建築拆掉後移往其他做新建築建材使用,光是運輸費用可以省下一大筆,究竟這批材料的故事如何也不得知,就是夠老罷了。
經驗中,老杉如何老化,開鋸之後都是新材的顏色,所以號稱老材製成琴裡面看起來應該沒什麼不同,如果要說辨識方法大概只有氣味,跟所以植物一樣,老杉經過數百年發酵會產生迥異於新料的氣味。
如果你的琴裡面是深褐色請不需要太開心,多半是染出來或煙熏的,我看過些宋明間的琴,木料褐化現象比廠家染色淺的多,但是要說廠家作假則言之太過,他們只是符合大眾需求罷了。

[ 本帖最後由 張家大公子 於 2009-4-16 04:09 編輯 ]
发表于 2009-4-16 18: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4-17 1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17 11: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 you learn something from you. Can you explain further how to build the inside
发表于 2009-4-23 11: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这样,学习了,感谢了
发表于 2009-4-23 14: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謝謝
发表于 2009-7-22 13: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木难求!老的房梁要多大尺寸才可用斫琴?
发表于 2009-7-23 03: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有朋友幫我轉貼過來阿,我並不知道,所以沒有回答,見諒。

琴材長130CM,寬22CM,厚度4-4.5CM。

我等下把最近文章貼上來參考。
发表于 2009-7-23 05: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爽爽 於 2009-7-23 05:44 編輯

感謝版主轉貼

金色芦苇
我修復過明初琴剖腹,破裂處仍然是這個顏色,可以斷言,納音看的到的部分最少要刨下2CM深度,除非木頭入過土,否則顏色不是斷定年代的標準。


上述文章示範的照片,裂開一條大縫的老材於2009年一月製作-2009年七月完工。因為是如同上述蘇州獲得的明代老杉(2008/12月)製作的第一張琴,就作成蕉葉給自己彈。

e.jpg

連底灰到推光大約35到漆面,過去只要做出好一些的琴,都被朋友強迫收藏買去,我自己彈的沒有一張滿意,這張很謹慎作,所以要做個沒人敢買的硃砂底金色琴。

f.jpg

結果還是有人覺得好看要買,真奇怪,這種行為不是應該被保守的琴界唾棄不齒嗎?

g.jpg

h.jpg

我還做了另外一張銀色宣和式,13個徽位用大小不等的人工鑽石鑲嵌,明天貼上來挨罵。
发表于 2009-7-23 2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爽爽老師來了,歡迎.
发表于 2009-7-27 11: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9 21: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ally want to see the 銀色宣和式,13個徽位用大小不等的人工鑽石鑲嵌
发表于 2009-8-15 05: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sunflowerete  兄
抱歉音回應問題順便貼在"老木料整備"一文中

http://www.guanglingsan.com/bbs/ ... &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10-2-26 21: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謝謝
发表于 2010-3-8 12: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心学习!
发表于 2010-3-10 1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顶一下
发表于 2010-4-4 21: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制琴工艺
发表于 2017-9-14 00: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深了,这个也要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18-3-13 01: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謝.....
新手努力回文拿銅錢下載好料中..................
发表于 2018-10-20 2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自己斫琴的琴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3-29 09:59 , Processed in 0.01680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