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8653|回复: 31

2009斲琴新編-老料的整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3 03: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爽爽 於 2009-7-23 04:11 編輯

繼續談上漆之前先要整備木料,否則漆技再高明都是枉然,獲得老材料是令人振奮的,但是舊料整理的問題很多,從開鋸之前就要將暗藏的鐵釘拔除,有些鐵釘經過百年早就鏽蝕嚴重難以拔出,但是不清除乾淨沒有工廠願意冒著帶鋸斷裂的危險加工。
但是這部分太囉唆不在討論範圍,我只談談得到老木通常會遇到的現象與處理手法。

去年十一月,琴友花蓮慈濟醫院-小周公醫師來電話告知花蓮舊火車站倉庫拆除,於是專程前往,由於怪手已將房舍摧毀成廢墟一片,現場沒水沒電,帶去的電動工具全部派不上用場,只有手鋸一隻,大多木料壓在瓦礫之下,為了跟太陽下山搶時間連照片都來不及拍,忙到夜間八點多才回台北。

1.jpg

這是帶回來的舊料,經檢視木種是台灣的威式帝杉,是屬於台灣特有的松科,非常容易招蟲害。



2.jpg



從外觀看不太妙。


3.jpg


今年三月才請朋友工廠代為加工,切開刨光後果然滿可怕的。


4.jpg


加工成琴材,從裡面可以看到很多白蟻公路。

5.jpg

有時舊材在外觀只有細紋裂縫,必須先切成V字開口以便填漆,否則無法填實。


6.jpg

關於琴材有蛀孔或大節時必須處理,以免聲音不均勻,有節的地方我通常將它挖去,照片中示範兩了方法,用木料填補,還有我個人的獨門怪招,將木料先重度烘烤後使用,有時甚至用木炭敲成碎屑,混合鹿角灰與生漆填補,理論是大概沒有比炭更老化的木頭吧。


7.jpg

刮刀將漆灰用力壓實。



8.jpg


由內側可以看到補木塊的痕跡,還有漆灰補滿蟲孔後溢出,否則達不到填補跟黏合的目的。
根據經驗我前年曾經修過一張清朝中的琴,也是蟲道密佈,當時的製作者也是如此修補,或者是因為許多通道那張琴聲音極古。



9.jpg


另外去年從蘇州帶回的老杉,有些開木後有大榫接的孔,我會用牛皮膠另外貼補。這支琴是修補後的狀態,旁邊是當時開琴體切下的殘料,可以想見這個榫孔怎麼樣都無法避開。



a.JPG


修補要找;比重,狀態,木紋疏密都接近的同質木料。

b.jpg

加工後看不太出來瑕疵,有沒有發現我真的是無聊男子?我還企圖把木紋連起來


c.jpg


整理舊材往往有新奇的發現,一開始很納悶,這塊琴材兩個洞裡面是什麼東西。


d.jpg


哇,賺到了,五百年的竹釘,另一個無聊男子,胡琴友-予懷認為可以加工成上好的高胡或京胡琴馬。
沒錯,誰有五百年的琴馬?

e.jpg


料是製好古琴的基礎,但是免不了每張都要修修補補,也是折磨意志和耐心的利器。

发表于 2009-7-23 2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哥们真可爱!这么攒出来的琴,就是用千年的老材,琴也好不了。

    影响琴声的因素有木材的品种、材质、木龄;有形状、制作、灰胎、漆工、纳音;以及保养、气候、指力、年代等等。东拼西凑出来的工艺,不可能做出好东西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4: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見笑了,只是拋磚引玉,個人理解罷了。
发表于 2009-7-24 10: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好文
楼主做的琴还是很有水平的
发表于 2009-7-24 10: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好文
楼主做的琴还是很有水平的
天涯 發表於 2009-7-24 10:20

看另帖,工藝上乘,希望楼主上傳琴曲,讓吾等一開耳界.
发表于 2009-7-27 21: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技艺没成熟时,才会把希望放在木材本身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3: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爽爽 於 2009-7-29 04:29 編輯

御風兄的看法我部分是同意的,我初期製琴的六年大多使用新料,如果包括跟老師學習的階段大約有百張之多。
新料在製琴的難度遠大於老料,尤其兩點最難克服;
1.聲音的均勻度。
2.過分尖銳的金屬聲。

另外老料纖維的棉狀化,也比較利於控制過度共鳴的嗡聲,就像如果你在浴室這麼小的空間仍然可以聽到回音,但是如果在很大的空間,而地面是地毯,即使大聲喊叫也沒有回音。

新材能不能製出好琴?當然可以,而且我強烈建議初學的朋友最好從新材下手。
用舊材太容易製作出一定的水平,但是也僅此而已,斲琴的學習還包括納音與琴體的比例,底板對面板的挑選,琴體制對聲音的影響,漆與灰種類,漆厚度等等,新手由老料入門不但可惜材料,一但遇到纖維分佈不均的老料往往束手無策。

老料是製琴者更進一步的機會,但是並非聲音保證的萬靈丹。

下面是一張琴是給自己玩的,這就是2006年還活在美國的紅杉新料,與老料作出的琴比較起來聲音各具特色,用銀粉混入透明生漆完成,徽位鑲嵌水鑽(千萬不要再有人嘗試,這是很笨的錯誤示範,水鑽是多角形一定會凸出琴面,結果無法使用"推出",以後有空再換掉)。

做這張琴對漆與金屬物結合又有新的體會,大抵是金屬物混合生漆會氧化造成漆無法乾固,生漆在干固之間還會因比重與某些金屬物發生分離現象,無論如何攪拌均勻都會造成深淺色的刷痕,面漆失敗十餘次後無計可施只好全部改橫向刷法,讓我明白老祖宗僅使用礦物原料調漆,而金和銀的漆技大多使用箔片貼上(平托法),應該跟漆的乾固會排斥部分材質有關。

關於製琴技術的體會,最近會慢慢寫心得,由於整體過分龐大,為利於討論,將拆成比較細的項目,本篇目的僅僅在論述老料的整備工作,其他部分到時候一併逐項討論不遲。
a.jpg
b.jpg
发表于 2009-7-29 20: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爽爽 的尝试,着实让人叹服。
对于琴材的选择,当然是好的老料为上。但是正如爽爽所说,决定琴音的不单是材料。如果是百衲琴,由于琴材密度和粘板时的方法不同,个部分会产生不同的震动,将这些振动能统一起来,我认为出好琴的几率会大一些。正如裴金宝先生说言,一张好琴,其实阴阳调和的结果,不同的木材,如果方法得当,因该会更加容易调和阴阳。
槽腹的结构,我认为李明忠老师的理论很值得我们借鉴。在他的斫琴随笔里有写。
希望以后能多跟爽爽交流,最近在学习斫琴,我是后辈,请不吝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0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爽爽 於 2009-7-30 01:50 編輯

御風兄過謙了
事實上沒有討論就沒有火花,要讓這裡經營成專業網站,站在發言者要有能"自圓其說"的理由。
裴老師的陰陽說法,應該是底板面板的應合,選對底板這個玄機佔了古琴製作的25%重要性。
李老師這6.7年開始走向"靜"的領域,但是這樣的琴在擁有者手上五年之內會被兩極化的批評,在李老的輩分前我亦是小輩,我很支持這樣的調音手法,但是擔心李老會被沒有耐心的琴友批評。
李老將琴材精選,面板留厚,壓縮內樘空間,這是我目前操作的大方向。
可惜上述二位老師我都未曾交流過,但是老師們的作品倒是體會不少,熟試的朋友可以幫我請益,後輩的我所言是否貼妥?。
但是也有粗劣製作者推銷不怎樣的琴說"彈久了就開聲了",躲在不確定開聲與否的保護傘下,其實爛琴從製作出來的第一天就開始走下坡。
在資訊通達的現代,要如何取捨不容易,有更嚴格的標準檢視,九德兼備還要夠大聲;希望以我有限的認知大家多參考質疑,因為我也常常苦惱要做對的聲音,還是討好大眾市場的聲音。
"五百年後有正聲",如果製琴者敢犯市場大恚的話,馬上開聲不難,但五年八年後立見真章。
发表于 2009-7-30 10: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底板面板的阴阳说我赞同,而且,我的意思是,把这个阴阳也扩展到单独的地板或面板上,已达到需要的效果。李明忠老师的琴,我很喜欢,深井坠石的感觉,小声,静(净)。
而且,见过的几张李琴,都是百衲琴,而且,我记得看过一个琴友拍的他的琴的透视图,也是张百纳。所以,我才有此扩充阴阳的想法。
四川的何明威老师的琴,最不讲琴材,只要充分了解了琴的构造,我相信琴材所占比例也就是1/4。反而灰台的比例要大很多。因为琴声的好坏,主要是抑制(王鹏)琴体振动,所以,我认为在槽腹结构确定后,灰胎是最关键的部分。
我会在制作的过程中,于兄交流。
发表于 2009-7-30 17: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0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灰胎的部分連同照片約一星期整理完,屆時各位先進可以先針對這一點詳加討論。
发表于 2009-8-4 20: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希望爽爽把此帖延续下去 分部详解各步程序
我本也想如此 既有爽爽不辞辛劳 我也就乐得偷懒了哈

另说一下本人对制琴的浅见: 声音好坏半在槽腹 阴阳学说只可作理念上的指导 不能执迷于此。
一是阴阳变换繁复不容易判断,一是未必符合木性。底 面 头 尾应互补,不能分立。
据在下所知,某以阴阳说制琴的名家前期所制之琴实不敢恭维,后期琴音提高应该还是在槽腹上下了功夫。

灰胎的作用不只是为抑制振动,更主要的还是为了过滤散点共振。所以对各层灰胎粒度厚度控制很重要。

选料贵精不贵老,当然老而精更好。过分老化的木料制琴时间长了声音同样会垮掉。新制琴尽量还是不要拼凑。修复老琴不得已而为之。

另外,声音大小并不是由槽腹容积大小决定的。

陋见而已,希望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发表于 2009-8-7 10: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越讨论越精彩了。
说白了,就是整体平衡,要在这个上面下功夫,不容易啊。
希望大家一起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4: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2009斲琴新編-老料的整備

本帖最後由 爽爽 於 2009-8-17 03:22 編輯

野樗兄 御風兄感謝支持
很抱歉粗暴的支離野樗兄之發言,加上我觀點,期兄勿怪。

a; 声音好坏半在槽腹
爽;完全同意,槽腹留多少空間,木料留多少厚度是調整均勻,在音響音量上的第一關鍵。

b; 阴阳学说只可作理念上的指导
爽;我談的陰陽說,著眼於面板跟底板的應合,面板可以控制音量,面底之間的空間控制回音,這些都是科學上音響的均衡效應。
但是如果固定面板不動,配上十張底板(材質與溼度一樣),會產生十種不同的音質。什麼是音質?我認同鄧麗君,也認同蔡琴與張惠妹,都好聽但音質不同。

c;底 面 头尾应互补,不能分立。
' }6 H* ~" v% n' D* O) ?+ m  a1 G1 g7 o
爽;頭尾陰陽說如兄所言可以互補,完全不成立。
另外面板上下則我深信不疑,我對面板上下陰陽如古書論述皆如下圖
(照片面材上方為預定朝上,下方為內膛,此為古書論順木紋而斲也)

11.jpg
多年前我早已知北京名家逆琴材上下斲琴,事實上我非常佩服;
能將20張琴調成同一音色,我望塵莫追。
而古老的理論以我的解釋,木料有春秋材,深色部分是木質較硬的秋材,順木紋開體可以利於聲音從頭到尾的傳遞,就是岳山到龍龈的震動可以順利通過,反向開體是截斷傳遞介質,利於控制音質。(請深入研究的朋友想像體會,再說下去可以開課了)
總之,順紋開體必須遷就面材找尋底板搭配,逆紋開體可以精確控制音質走向,但木料從開體接觸空氣開始進入新階段的老化,逆紋開體固然能精確控制音色,但會嚴重減少弦震動,一走音韻即迅速衰退,這在鋼弦不明顯,在絲弦就很清楚,所以絲弦琴比較注重老料的重要性,逆紋開體的琴推估5-8年聲音將有不均勻與發空現象,這個現象留給歷史給我上述定論作批判。

o' j" W5 X3 Y2 b
d;灰胎的作用不只是为抑制振动,更主要的还是为了过滤散点共振。所以对各层灰胎粒度厚度控制很重要。
爽;完全同意,我之前說灰胎的四個作用,再詳細些說
1.保護(沒疑問)
2.包裹聲音,將聲音強制往底板擴散,以免自琴面溢出造成能量loss,各位朋友挑琴可以從音量從面出聲多還是底出聲多作灰胎厚薄的判斷。
3.過濾,適當的粗灰過濾高頻,適當的細灰可以凸顯高頻,想像老祖先用粗中細的沙過濾水質。
4.傳遞聲音,這點如兄所說,漆灰的硬度彷彿陶瓷,聲音先經過面漆灰的硬度向四方擴散之後可以得到震動到較遠距哩,是一種餘震的傳遞與保存。

e;声音大小并不是由槽腹容积大小决定的
爽;當然如此,無條件投降,聲音大小粗分可以用音量跟綜合的韻來說。關於古代說不清楚的韻,根本上我分1.空間回音。2.餘震殘響。來處裡。

但是各位朋友兄臺,請等一下,拜託讓我三個月之內貼完再討論,否則說完了我後面文章就不用貼了,同時因為照片還在編排所以耽擱,這個版面希望大家一起支持一起玩,就由我們的分項討論才能讓後學分類閱讀跟質問,網路文章如果不是殘渣到數十年後仍然有價。
发表于 2009-8-17 20: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爽爽
爽爽不必多虑,说实话我也无兄此等精细作风,此帖也可使在下受益良多。
期待爽兄精彩下文。
发表于 2009-8-17 21: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聞君所言,僕已益矣,企盼下文.
发表于 2009-8-19 10: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开始挖腹,依照万壑松的槽腹结构来。等琴弓做好就开始。
不但要挖面板,底板也要挖。
一边挖,一边调。
很多想法,要是大家能在一起讨论一下,会更加清晰的。
此帖已经给我很多启示了。

我会将挖腹调音过程发上来,供大家指正。
发表于 2009-8-19 12: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20 16: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一试呀 所有老琴的槽腹都是参考
发表于 2009-8-20 17: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观看了好几张老琴槽腹,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
关键是要自己琢磨啊。

万壑松是一张大琴。呵呵
发表于 2009-9-4 17: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斫琴的人真不少!希望大家好好干,多出好琴!抑制琴价飞涨!
发表于 2011-3-27 16: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强贴居然漏看了
这才像论坛该有的帖子,相互讨论共同进步
大力顶
发表于 2011-3-27 16: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开始挖腹,依照万壑松的槽腹结构来。等琴弓做好就开始。
不但要挖面板,底板也要挖。
一边挖,一边调。 ...
御风 發表於 2009-8-19 10:58



    期待你的调音过程!!!!!!!!!
发表于 2011-9-7 18: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9-7 19: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纹仰瓦斫和覆瓦斫对音色变化的确有明显作用,同一块木,一个留木很厚时就鼓音,另块就紧许多。
发表于 2011-9-16 03: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爽大真是有新,整理老料很耗功夫,樂見下文。
发表于 2012-2-23 16: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入神,怎么没有下文了。期待中
发表于 2012-2-24 23: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精彩天山论剑哪,快发下文。
发表于 2012-3-5 12: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求
发表于 2012-3-8 23: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期待下文
发表于 2020-2-27 11: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收下了...很有參考價值...謝謝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4 21:18 , Processed in 0.02472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