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7126|回复: 1

(转帖)古琴泛音初探(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4 17: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在中速与平稳节奏的配合下,泛音可以塑造出高雅、文静的性格,抒发欢快、明朗的情绪,表现辽阔、幽远的意境。
  例一、《梅花三弄》主题音调(吴景略演奏谱)
  15 5|5.32|15 5|5.32|12 123|
  55 5—|5 65|3 3—|5 1|6.5 3|
  3. 2|1. 2|123 65|55.32|12 3|
  2 5|3.2 16|1.61|2 1.|1 —|
  清幽、流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傲霜的英姿和那恬静而安详的神态。该主题音调在中、高、低三个音区重复与变化重复了三次,华丽、流动的音型,犹如朵朵盛开的梅花暗香浮动、争奇斗艳、栩栩如生;又仿佛一幅色彩斑斓、艳丽夺目的图画展现在眼前。乐曲通过对梅花芬芳耐寒性格的歌颂,赞扬了人们善良、高洁的品格。
  例二、《龙朔操》第三段(旧名《昭君怨》见《神奇秘谱》)
  123 12|3216|6—|567 56|765 3|
  3 — ∣|       543 22|321 6|6— ||32166|
  765 66|653 55|532 33|1.2 33|5.566|
  1.7 27|66 55|3.3 53|3 —|
  该曲第三、五两段分别重复了上面的泛音曲调,问答式的乐句步步紧缩,逐渐变为模进短句,仿佛使人看到了一位少女轻盈旋转的舞姿,她踏着欢快的舞步,和着抒情的音乐,正在翩翩起舞。音调由高而低模进下行,最后结束在“角”音上,颇有抛舞的红绸忽上忽下,最后飘然落地的效果。
  例三、《平沙落雁》第一段(见《桐荫山馆琴谱》)
  666  |32.1235|5 — |666 .32|
  1.2 3 |553 212|6 6|66 6— |
  尾声:216|1.2 33 216|1121|1  |
  第一段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恬静、淡雅、秋意寥落的意境:秋高气爽、风静沙平,南归的雁群从远方的高空而来。仿佛使人们看到了一幅晚秋景色的天然图画,听到了南归雁群的鸣叫声。尾声的泛音曲调,描绘了雁群惊而复起,腾空远去,逐渐隐没在夜色苍茫之中。意境恬静而幽远。

  (三)在慢速和舒缓节奏的配合下,泛音还可以塑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和抒发幽怨、悲伤的感情。
  例一、《普庵咒》(见《桐荫山馆琴谱》)第一段
  56  |6.5 321—|2   35|2321—|
  乐曲节奏平稳、音韵畅达,令人身心俱静,颇有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
  例二、《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见《五知斋琴谱》)
  555.|5.16|565|5.56|11 65 35|
  555 55 65|532 32|1 123|1 1 |
  旋律采用模仿进行的手法,使音乐在连续递升递进中引出了高音滑奏,交替出现在泛音之间,“一种幽怨、悲切之情,逐拍伤心之慨,形诸指下”。
  例三、《长门怨》(见《桐荫山馆琴谱》)
  65  23|556.11.6| 55 61 |
  1 6 5 5 |1.16 5 5 |555 5 5|
  353535 32|2321 1 2|532511—|
  这段音乐利用泛音与高音滑奏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陈皇后(阿娇)被汉武帝遗弃在长门宫后忧愤、悲伤的心情,塑造了一个女性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哀怨形象。

  (四)清丽透明的泛音,在写景与抒情方面,也具备特有的功能。
  例一、《良宵引》第一段(见《桐荫山馆琴谱》)
  5.61 |1. 6|5.3 21| 2 1 |1 — |
  尾声:561 23|55|3.2 16|121|1 — |
  5.3 21|2 1|1— |1— | |
  乐曲描绘的是月朗星稀、宁静安谧的良辰美景。尾声是开头泛音曲调的变化再现,进一步刻划了节日夜晚的美好景色,浓淡合宜、意味深长。
  例二、《泽畔吟》第二段“我独清醒”(见《神奇秘谱》)
  3333 333|6.1 6333|6.1 6333|
  11 66 736|6 — 565|7— 5635|
  6.2161|1— —0|
  旋律清彻而明快,就象小溪中的流水潺潺、曲曲弯弯、错落有致,给人以清晰透明的音乐感受,具有跳荡而柔婉的独特风味。
  例三、《水仙操》开头一段的泛音曲调(见《自远堂琴谱》)
  6 6 3 — |6 65321 7|6 6 5 6|
  6 2 236 |  2. 3 6—|
  该曲就像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幽静而纤丽的泛音曲调,就像一条红线串起的颗颗珍珠般玲珑透剔,表现出纤丽、柔美的艺术风格。
  例四、《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段(见《五知斋琴谱》)
  57235 66 66 |266 — |135612 33 33 |
  533.32 |123 |3.21 |616 |6 53|5 5.53|
  23 22 |7.65 |35 67|76 53|5 5 |5 — |
  这是该曲抒情色彩较浓的一个乐段。全段用欢快、跳跃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文姬归汉时的喜悦和讴歌两国交欢的兴奋心情。
  泛音的被发现及其丰富的音乐实践,在古今中外的器乐史上,没有哪一种乐器能够同我国的七弦琴相媲美。我国古琴的泛音,最早为琴人所发现,并有着千余年丰富的音乐实践。只要你能够坐下来,翻一下我国历代刊传的琴谱,就不难发现:几乎在每首琴曲中,泛音都能俯拾可见。它的性格:既具备雄浑豪放的一面,又具有典雅婉约的一面,既能够写景,又可以抒情。在快速节奏配合下,它可以模拟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流水;在中速、平稳节奏的配合下,它也可以抒发欢快、明朗的情绪,表现辽阔、幽远的意境;而在慢速与舒缓节奏的配合下,则可以塑造庄严、肃穆的气氛,抒发忧伤、哀怨的感情。

  总之,在古琴音乐中,由于泛音的广泛应用,加强了音色的变化对比,丰富了音乐表现力。不仅大大增强了古琴音乐艺术的魅力,而且也为音乐美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它的潜在力量,还有待琴人们与广大音乐工作者去发现、去开拓。

                    (该文发表在《齐鲁乐苑》1989年第一期,作者系诸城琴派张育瑾先生的学生。)
发表于 2016-12-27 13: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0 14:10 , Processed in 0.01062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