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5369|回复: 1

山西古琴 李庆中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2 2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欲扭“古琴文化传承”曲高和寡困境

  三晋热线-资讯频道:说起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它的文辞优美、一咏三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也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琴曲更是缠绵悱恻,动人心魄。
  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当下大多数人对古琴文化缺乏认知。

  在唐风琴社举办的“2008古琴消夏雅集”上,彭建军等人在山西第一次弹响了古琴传承文化之音。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全国古琴文化传承正处于一个曲高和寡的困境,但是彭建军等人决定要努力寻找一条古琴传承的道路。他们的成功与否无疑对全国古琴文化传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追溯古琴

  当下有不少人爱听古琴曲,但谁又会知道,古琴的起源会与周文王和周武王扯上关系。据唐风琴社理事雷苗伟介绍,在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当时只有五弦,象徵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周文王为悼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增加了一根弦;周武王讨伐商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古琴也由此而产生,距今天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

  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唐朝诗人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则指的是古琴的音色。据唐风琴社社长彭建军介绍,普通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可以很快就学会,但要学精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好的悟性。

  与琴结缘

  偶然中的必然

  目前,山西公认的琴术最高的是李庆中老师。李老学琴的故事也广为人知。

  据李老讲,他和哥哥都很喜欢音乐。但他最初喜欢的却是钢琴,而不是古琴,当时李老在国民师范附小当音乐教师,只是看见哥哥和他的同学们搬着一些用黑布裹着的酷似长木板一类东西,经常进出。因为李老当时学的是黑管,也没有太注意。直到后来在整理哥哥遗物的时侯,翻出曲谱和几张琴,李老觉得自己必须将这传下去,否则就没人知道这东西了。

  李老从那时候就决定练琴了,当时他也只是照着哥哥弹琴的样子,依着他留下的谱子一个一个的弹。李老向记者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结果没有过几天,李老发现自己始终不得琴艺的要领。当时他找到了抗日战争前任博物馆馆长的高寿田。高寿田是在太原搞地下党工作的,对外身份就是开琴社教古琴,当时李老就跟高老师学琴。一直到解放后。

  解放后,高寿田就去博物馆工作了。没人教琴,但老人学琴却一直没有间断。

  文化大革命后,李老带了两张琴“下乡”了,由于没有时间弹琴,李老把琴当铺板来用。当时李老为保护琴,就以“棺材板”做掩护,古琴才得以保存完好。平反后,老人将自己喜爱多年的古琴搬出继续弹。1984年老人退休在家专门研习古琴。然而老人却担忧起来。因为他发现一个问题。山西和自己一起弹琴的都分别在80年、90年去世,现在只剩下自己一人了。弹了一辈子的琴,总不能后继无人吧!李老陷入了沉思。从那以后李老慢慢的开始了他的漫漫寻徒路。

  传承之惑

  千辛万苦找学生

  平日里,我们总能听到某某人出身贫寒,可是自强不息遍访天下名师,终成气候之类的故事,然而在李老师的身上却是另一种———千辛万苦找学生。

  不久以后,自学并得到过梅日强指点的南林旺,随即拜李庆中为师。

  渐渐的,李庆中在琴行以及南林旺帮助下,相继在太原认识一些想学琴的朋友,如杨俊生、郭文渊(书画家)、赵斌、杨得志……。当时这些人学琴都有一些困难,有的年纪大了,怕学不会,就不准备学了,李老就劝他们;有的父母不同意,李老就登门给他们的父母作思想工作;有的做生意没有时间,李老不但登门教琴,回乡下后,还要定期打电话询问对方是否坚持练琴了;有的经济紧张,李老就各大琴行跑,给学生挑最好最便宜的琴。

  一次李老来太原买琴,听一家琴行讲,前一阵有个医生在琴行里买走一张古琴。于是李老的学生南林旺开着车,到琴行附近的省人民医院、山医大一院等,到处打听一位会弹或者喜欢古琴的医生,前后找过几次都毫无结果。

  一年以后的一天,李老又到太原,偶然间与南说起这个医生。正好车开过一家俬人门诊,细心的南灵机一动,到人民医院附近的一些小诊所去碰碰运气。于是两人找到那个地方附近的一家小私人诊所,一进门李就问坐堂的医生:“请问,你知不知道有一位会弹或者喜欢古琴的医生?”对方很惊异:“医生还会弹古琴?没有这样的人啊!您有什么事吗?”

  李老就把在琴行听说有一个医生买了张古琴的事一说。医生乐了:“是我买的,不过我不弹,当时是老丈人过六十大寿,我送给他的。”

  瞭解这些以后,李老与南都非常高兴。他们决定对这位医生的老丈人进行授琴,不过令他们失望的是这位老人已经得病了,并且是是偏瘫,身体早就不能动了,而且年龄已经很大,怕是以后都得有人伺候,哪还能学什么古琴。

  但是李老并没有太多的伤心,相反陪老人聊天谈心之外,李老还给老人弹一些曲子,老人激动异常,喜欢了一辈子古琴,终于听到了真正的古琴之音。

  古琴传承

  欲见新的曙光

  当下,彭老师说,在山西精通古琴的人少之甚少。学员的总体成绩不够理想,只有个别学员较好,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学员们个个都很刻苦。和李老水平差不多的也只有4人。他们分别是(彭建军、郝立红、许文娟唐彬)。郝立红老师由于经济和工作的压力已不再弹琴了。教琴的只有李老、彭建军和唐彬老师三人了。

  据国内的有关古琴协会的专家称全国古琴虽然都在努力发扬光大,但在传承上还是有些困境。山西在古琴的传承上无疑为全国古琴文化的传承探索出了一条路。为日后全国古琴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据唐风琴社社长彭建军介绍,古琴文化在2003年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诸多原因,古琴的传承在全国还是有一定的困境的。山西也正在为未来全国推行古琴文化的传承做一次表率。

  所以,唐风琴社在彭建军的带领下经常外出进行义务公演和公开解说,山西古琴文化才得到一定的推广。如今仅彭建军老师就培养出50多人,在彭老师的学生中比较好的有申晓国、许文娟、刘雨朦、陈彩虹、王卫、12岁的刘思桐、9岁的黄敏之等等。

  山西作为五千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5000年悠悠古琴文化,它有着无穷的魅力,并有着不同的观众。彭建军高兴的向记者讲道,他相信现在的流行音乐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不会长久,只会昙花一现。古琴就不同了,因为它是一种高雅的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古琴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现在彭建军名下有好多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们个个铆足了劲的学,从他们的身上,彭建军看到了山西的希望。他高兴的说,相信,我们师徒的一番努力不会白费,山西的古琴文化的推广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到位!
发表于 2010-8-23 13: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庆中是我师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19 11:16 , Processed in 0.01520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