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217|回复: 5

『分享』吴文光国家图书馆在线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9 22: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找到一个不错的讲座。至少有些营养。
http://vod.nlc.gov.cn/show.php?id=271
-----------------------------------------------------------------
讲座名称 古琴音乐阐释我见  
主讲人 吴文光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讲座地点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讲座时间 2006年06月10日
讲座类别 艺术
讲座时长 120分钟
主讲人简介   吴文光 男,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八十年代留学美国,获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论课程导师,教授民族器乐表演学科古琴专业课程;兼任研究部主任,中国音乐馆馆长职务。在史学方面,吴先生教学侧重于实际音乐的史学研究层面。自七十年代末起,吴先生致力于明代琴谱《神奇秘谱》的研究,在挖掘、整理、用打谱来重建中国古代音乐的实际音响方面独树一帜。由他打谱并经他演奏后重新被赋予生命力的古代作品有:《幽兰》、《樵歌》、《离骚》、《秋鸿》、《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风》、《关雎》等数十首,此项研究现被列为文化部重点科研项目。
关键词 艺术 音乐 古琴
组织单位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原国家图书馆分馆)
内容摘要   音乐是具有阐释性的。西方古典音乐的阐释性主要通过作曲家、演奏者和听众三方的关系模式来体现,特别强调演奏者对固定作品的阐释,作品一旦由作曲家写成乐谱,演奏者对其曲调和节奏两个音乐的主要方面是不能作任意的改动的,这是一种偏重原创性的做法。还有一种是即兴性的阐释,把原创的音乐作为基本材料,由演奏者在演奏中根据某些旋法和节奏模式来即时进行变化和发展。中国琴乐的阐释性虽然也关联着上述情况,但方式和过程却大有不同。它是通过在琴曲记谱时开放节奏描述的途径,使得共时或非共时的个体可以据谱参与到对同一曲名的一首乐曲的创造性活动中来。从而形成了版本群和原作者以外的阐释群体,形成了古琴音乐千年以来绵延不断,一脉相承和丰富多彩的状况。本讲座将以此为话题,具体讨论中国琴乐的阐释功能及途径,并以讲座人的艺术实践为例,对古琴音乐的现代阐释方法和途径发表看法及进行展开。此讲座配备有相关视听材料。
----------------------------------------------------------
看讲座,吃西瓜,顺便瞅瞅没有营养的讨论

~~~~好论坛,要有营养~~~~
发表于 2010-9-10 09: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营养~~~~
发表于 2010-10-12 15: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谢谢!
发表于 2012-1-30 23: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ㄟ感恩ㄟ感恩ㄟ
发表于 2012-1-31 00: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古琴谱相当于开源的代码。很有点意思。
发表于 2012-1-31 08: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3-29 17:23 , Processed in 0.01250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