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5497|回复: 5

朱晞《〈松弦馆琴谱 洞天春晓〉打谱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9 09: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

朱晞《〈松弦馆琴谱 洞天春晓〉打谱研究》

    《松弦馆琴谱》从1614年到1656年曾多次再版,一度被琴界奉为琴界正宗。同时《松弦馆琴谱》又是《四库全书》唯一所收的一部明代琴谱,可谓影响巨大。其代表曲目有《洞天春晓》、《阳春》、《良霄引》等,至今为琴人所喜爱、传习。
严天池在学习的探求中,他找到了一个切合点——京师名家沈音(字太韶)的古琴艺术以及其创作的曲目《洞天春晓》、《溪山秋月》等。沈音的《洞天春晓》、《溪山秋月》使虞山派的曲目由大量的小品序曲风格变成了具备像上述两曲都达到十八段以上的大曲,在质和量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故虞山派琴风卓然而立,一个影响巨大的流派从此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洞天春晓》、《溪山秋月》等自然也就成了虞山派的代表曲目。
      对比《藏书坞琴谱》和《松弦馆琴谱》,我们可知严天池对此两曲基本上未予太多的改动,两谱不同之处仅在于《松弦馆琴谱》在记谱方面更为简略。下面我们就以《松弦馆琴谱》所刊录的《洞天春晓》作一分析。
    《藏书坞琴谱》在对《和气吟》一曲作介绍时,有沈太韶自述的一段话:“……期时明月悬空,清风和畅,与客酌酒,欣然沉醉,借榻于山僧之舍。倏然一梦,恍若蓬莱,有一石洞,步入视之,见一老叟抚琴。予问曰,‘翁抚何曲?’答曰‘中和之曲’。予又问:‘此何处也?’叟答曰,‘洞天之所’。予即拜别,深得意味,不觉钟鸣惊悟。叹曰,‘此梦非凡也。’故作此和气吟,并洞天春晓入宫调,而有万物育生之意。”①其中他对《洞天春晓》的评述是“有万物育生之意”。可见其创作是颇为切题。以后的《五知斋琴谱》、《诚一堂琴谱》、《诗梦斋琴谱》等基本上都是以此来诠释该曲的。《五知斋琴谱》云:“盖此曲之妙,从容和顺,为天地之正音。抚之者这思前人作曲之精义,而反讥声调之太清,置而不弹。间有弹者,而出音多飘忽。吾惧今人厌古调之希微,夸新声之奇变。将欲求古淡朴之音,亦不可得。余故重加考定,深究义理,庶不失前人作曲命名之义。而仙风和畅,万卉敷荣,隐隐在指下也。……”②《诚一堂琴谱》在该曲后记中写道:“温舒广大,有昭融绵邈之致。试抚一曲,如游方丈蓬莱,如对群仙列圣,令人神清心莹,尘滓尽消。抚之者宜心境双清,使能游神震表,庶几得之。”③同样《诗梦斋琴谱》在后记中也有类似的评述:“洞天一曲,最难得其冲和古淡之意,余从云鹤道人得授此曲近三十年,长而习之,始觉稍知其趣。作是曲非心平气和,不能领此妙音,诚不易耳。诗梦居士。”④在《云松巢集》中,严天池也曾专门对《洞天春晓》写过一首诗:“丹田日日药苗新,变尽沧桑不动尘。绛节霓旌朝阙罢,桃花玉洞会群真”⑤说明了他对此诗的感悟。
    《洞天春晓》全曲共十八段,从琴曲的结构来看,大致可分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是起。第二部分从第二段至十二段,为承。第三部分是第十三段至十五段,为转。第四部分从十六段至十八段结束,为合。这是一首大型的琴曲,其意境之高、韵味之足,令人叹为观止。
    琴曲的第一部分即第一段,乐曲通过散版的形式将“仙风和畅,万卉敷荣”⑥的自然背景隐隐现于指下。
    第二部分从第二段至十二段,入调以后,乐曲通过微微的上下线条的波动,使人如临幽谷,缓远恬古,安逸和淡。其中在第九、十段应用古琴中“撮”、“双弹”等指法,描写了古人在山中的舒啸,不为天地所累的豪迈景象,听来令人振奋。
    十一段后速度又略放慢,乐音缓淡,营造了一种意味舒缓的气氛。
    第三部分为第十三段至第十五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从第十三段起,乐曲似另作起调,字字皆有抑扬起伏之妙,如山中逢知己,鼓之令人心手双畅,美不胜收。
    紧接着第十四段把古人志在松涛之间的豪迈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听来令人心醉。
    第十五段则把上面的有我之境进一步上升到无我之境,通过一连串清亮的泛音,把人带到了“神清心莹、尘滓尽消”⑦人蓬莱境界,精神的力量在这里得到了至妙的诠释。
    第四部分从十六段至十八段结束,进一步渲染了“游神霞表”⑧的无穷魅力,使人如饮太羹元酒,在如梦如幻的精神世界得到永恒。
最后乐曲以一串清亮的泛音结束全曲。
    《洞天春晓》为我们展示了明清以来最高的琴曲艺术成果,它超越了有限的现实而取得了一种深广的哲理效果,在这里的每一句、每一个细节都无不蕴涵着某种远不可测、难以言传的宇宙人生之感,使中国文人艺术、古琴音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表述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洞天春晓》的境界实在是太高了,多少有点“阳春白雪”的味道,因此《五知斋琴谱》云许多“抚之者不思前人作曲之精义,而反讥声调太清,置而不弹。间有弹者,而出音多飘忽”⑨,加之《洞天春晓》“冲和古淡”⑩,故“作是曲非心平气和,不能领此妙音”⑾。因此,清中叶以后《洞天春晓》的演奏渐渐衰落,以至时至今日无人能演奏此曲了。
     值得注意的是,对上述状况古代也有所领悟。《洞天春晓》代表了明清追求“韵多声少”以来最高的审美境界,后人对于如此优秀的琴曲不可能轻而视之,而对于时代审美的改变,他们则采取删节的方式,把《洞天春晓》演变成现在我们演奏的《高山》一曲,这是非常聪明和明智的选择。如《五知斋琴谱》在《高山》一曲后记中写道:“高山章法略仿洞天,而其旨自别。”⑿对比《松弦馆琴谱》和《五知斋琴谱》后,我们发现,《五谱》中的《高山》从第一到第五段,其本曲趣味与《松谱》中的《洞天春晓》如出一辙,甚至《五谱》中《高山》的高潮部分第六、七段,直接沿用了《松谱》中《洞天春晓》的高潮第十三、十四段,其中《五谱》中的《高山》第六段与第七段的开头与《松谱》中的《洞天春晓》的高潮第十三段、十四段开头更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后代的《高山》绝不是“略仿洞天,而其旨自别”,简直就是《洞天春晓》的缩本,这是我们在研究虞山派代表琴曲时不可不知的。

   注释:
①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第223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第223—224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
⑿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第23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

(作者系中国琴会常务理事,虞山派古琴艺术馆馆长)
发表于 2010-12-4 10: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的指示,需要学习,
发表于 2012-10-13 23: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呢???
发表于 2013-9-18 10: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3-10-5 13: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7: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3 18:19 , Processed in 0.01487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