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5610|回复: 2

陈长林的古琴人生 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8 23: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3年11月15日,著名琴师陈长林先生的“古琴演奏讲座”,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举行。讲座由北京大学“一耽学堂”和中央民族大学“星火社”共同举办。虽然是周六的晚上,仍吸引了不少学生来听。讲台前,“人文日新,从青年起”的横幅很醒目,同学们一边看陈先生在大屏幕上的投影演示,一边听他投入地抚琴,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意犹未尽的同学们没有放弃与著名琴师交流的机会,陈先生也耐心地解答。从中,我们了解到一位著名琴师的古琴人生。

  其实,弹琴并不是陈长林的第一专业。在“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的头衔前,陈先生首先是中科院的研究员、我国第一批研究电脑的专家。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是1946年的2月,13岁的他在父亲和表姨的影响下开始学琴,到现在已有57年半。1958年起,陈长林开始打谱,如今已打谱57首。他告诉同学们,他的目标是67首,因为这个数字,正好是目前遗世古谱的1/10。

  有同学问,计算机和古琴这两样毫不相干的事情是如何在您身上联系起来的?陈长林说,弹琴并不影响他的本职工作,相反,还能促进本职工作。同事们说,他提出的计算机方案往往很灵活。接着,他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的一项发明。那是1981年,陈长林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他不仅把古琴带在身边,而且萌发了把古琴谱存入电脑,能简便地排出来的想法。这一想法在1982年取得成功。如今,我们看到他轻而易举地在电脑键盘上敲打几下,一首古琴谱便呈现在电脑屏幕上。“这是文理互兼,用科学的方法为古琴服务,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陈长林笑着对同学们说。

  在回答同学们关于古琴的传承以及如何适应现代文化的问题时,陈长林说,古琴现在不仅需要继承,还需要抢救和创新。但是,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我的专长是打谱和研究古谱,打谱的性质就像考古,它要求尽量复原,要忠实于原谱,不能进行现代的‘加工’。”但他同时表示,一些少数民族的歌舞曲可以进入古琴艺术,他自己也愿意作一些这方面的“移植”工作。在培养人才方面,陈长林认为不仅要培养学员会演奏,还要培养一批能够研究和继承古琴传统的人才;不仅需要中央音乐学院这样的专业院校,还需要一些群众性的自发学习,就像围棋那样。他觉得应该在大学设一门古琴的选修课。他为想要学习古琴的同学提出应具备的三个基础(或其中之一):音乐基础;其他乐器的基础;传统文化的基础。

  目前,陈长林除了定期在中关村授课以外,主要是参加一些演出和推广工作。本月初刚从香港演出回来的他,下个月又要去武汉,“武汉要成立‘伯牙琴会’,庆祝古琴艺术成功申报世界遗产,”陈长林说,“我对古琴的兴趣,来自于幼时对古诗词吟唱的浓厚兴趣。因为中国的琴棋书画是连在一起的,它们的文化也连在一起,所以古琴艺术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心灵的音乐。”
发表于 2008-6-12 20: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的春江花月夜很不错的
发表于 2009-1-4 22: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人讚賞的一位好琴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19 17:24 , Processed in 0.016703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