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339|回复: 17

憶故人,請指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0 01: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張家大公子 於 2011-10-20 13:14 編輯

憶故人20111019.mp3 (8.15 MB, 下载次数: 148)

我學琴剛滿一年,近日才發現這個好地方,眼見各位前輩紛紛上載琴曲錄音,我也躍躍欲試,所以錄了一首憶故人,希望大家指教一下。錄音很緊張呀,錄了幾次,每一次都不是錯這兒就是錯那兒,算了。

憶故人20111019.wma

6.12 MB, 下载次数: 178

发表于 2011-10-20 12: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故人泛音过后的那一段,本身绰注就很多,一般不会刻意的加过多的吟挠~
如果要加幅度应该小一些,如果幅度大了就感觉节奏太散,听起来很黏糊的感觉~
发表于 2011-10-20 19: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弹得挺好,但是这个曲子我没弹过,说不出太多。感觉这琴声音不错。
发表于 2011-10-20 23: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弹得很棒,听得出你对曲意有深刻体会,且有自己的处理。
发表于 2011-10-21 22: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楼上. 減小一點吟,曲意可更深.
发表于 2011-10-21 22: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是有音乐基础的,1年就这个水平了,赞!
开始有点粘,然后后面3个同音处理的地方可以再推敲一下。
发表于 2011-10-22 03: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弹得不错!一年弹成这样当属不易,可见很下功夫。
有几个问题
1、吟猱失当。前面有高手指出,不赘述。
2、泛音不够清晰明亮,须再加练习。
3、情绪表达。应是哀而不伤,若是音符过于拖沓,则有哀怨之气。
这里八卦一下:此曲又名《山中思友人》、《山中思故人》或《空山忆故人》。此曲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神奇秘谱》,明代有四家琴谱传录,实乃一系相承;但却未见有清代的谱集传录。现今所用的谱本为近人彭祉卿所传。这一谱本为清末年间,某蜀僧手授给彭祉卿父亲的抄本,与明代朱权《神奇秘谱》等谱集所传录的均不相同。在非常讲究师承的时代,蜀僧之前未见传录,则疑为蜀僧创作。这个蜀僧,据考很可能是竹禅和尚。竹禅年轻时候曾因和一女子相爱遭逐,自此不得相见。相思之情述诸七弦,倒也不奇怪。说远了,说远了。

建议楼主参看成公亮先生的演奏视频,相信对你此曲的提高大有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00: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聽過大家意見,也看了"相關帖子"中"细说《忆故人》"等帖,實在獲益良多,謝謝各位指點!

另外,"细说《忆故人》"說到模仿成先生的風格時說:"至于走音时部分特点可能可以通过改变手指甲肉虚实来模拟"。
我想請教一下"甲肉虛實"其實是怎樣一種技巧?大指半肉半甲的調整我尚且能夠想像,但我名指、中指全都是用肉來按弦的,名指、中指能有"甲肉虛實"的變化嗎?
发表于 2011-10-23 00: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甲肉虚实,乃大指触弦部位之调整,半甲半肉,可理解为甲多肉少、甲少肉多之变化。
今人弹琴,勤奋者大指甲侧多磨出凹槽三道,甲前部,中部,根部各一。此三处触弦点,即有甲肉之变化。
再者,随大指触弦之徽位不同,指型角度也随之而变,此亦有甲肉变化。
至于名中食三指,接以肉茧触弦,虽亦随指型角度改变音色,但实无甲参与之。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00: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如此!我的大指甲側只有一道凹槽

我再看一下我的大指,是不是:
甲前→甲多肉少
甲中→甲肉各半
甲根→甲少肉多?

那麼甲多是不是音色會硬、亮一點,肉多是不是音色會沉、暗一點?
发表于 2011-10-23 0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
按李祥霆先生之讲解,7徽上至高音区,大指触弦以甲为主,7徽下低音区,大指触弦以肉为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01: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待我努力嘗試一下。
发表于 2011-10-26 0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掌~受教了!琴音思绪连绵伤感,似女子的哀怨!似乎情感上浓重了些~略略欠了点大气!粗浅略建~LZ参考一二……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幾個月前學完憶故人,緊接著便學長門怨,可能是被那個怨給傳染了
发表于 2011-10-27 01: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kgsmingfung 發表於 2011-10-22 07:55
原來如此!我的大指甲側只有一道凹槽

我再看一下我的大指,是不是:

不尽如此~
古琴的技巧不及琵琶复杂,但很重视音色的变化~
左手有变化,右手亦可有变化~
通常弹泛音时右手更近岳山,取音清越~
走音时可近一徽,散音取岳山与一徽之间~
此虽为常理,但是也无固定~
或可于四徽处弹散音,取音松散,音量也会变小~
总之,虽有常理,但无常法,根据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曲子改变右手的触弦点,也会得到改变音色的效果~
这个就要在弹琴中体会了~


发表于 2011-10-27 01: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kgsmingfung 發表於 2011-10-26 07:05
幾個月前學完憶故人,緊接著便學長門怨,可能是被那個怨給傳染了 ...

毕竟学过琵琶哎,就是不一样~
话说我还很想学琵琶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9: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壑斋主 發表於 2011-10-27 01:04
不尽如此~
古琴的技巧不及琵琶复杂,但很重视音色的变化~
左手有变化,右手亦可有变化~

受教了
发表于 2020-3-5 11: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大家的评论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6 00:07 , Processed in 0.02134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