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3709|回复: 4

古琴的南北宗論 - 小螃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9 00: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琴早期是與巫術緊密相聯的,大致年代為夏商時期,在前第一、第二章已經論述過。值得注意的是從周朝開始,原始形態的巫術音樂正逐漸和現實生活聯係在一起,這點我們可從文王所作的〈拘幽〉〈思士〉、武王的〈克商〉、周公的〈越裳〉〈臨深〉等等而大体推斷出。這時期的人們更注重物質世界的實質,琴曲的創作也多服務于人們的現實生活,也可以說這時期是樸素的生活琴。此時尚未有文人琴之說。直到春秋末期,孔子的出現才奠定了最初文人琴的形成。可以說孔子是文人琴的開山祖師。

縱觀琴史,文人琴的主要特點是:以文人身份彈琴的人,他們形成了獨特的琴學理論体系。這些人可以是士大夫、書法家、畫家、學者等等總之是從事文化教育職業的人。他們把彈琴作爲業餘的愛好,興趣所使。與此文人琴相對應的是“技藝琴”其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師曠,技藝琴的主要特點是:以音樂藝人的身份彈琴的人,這些人把古琴彈奏的技法上升到琴樂的理論体系。他們主要的身份是朝廷的樂官,達官貴人所養的琴客。這些人以演奏古琴傳授古琴作為主要的職業,專攻古琴的技巧。

由於文人琴和技藝琴的社會身份,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古琴的音樂功能、效果、内容、技法、等等也有着諸多的差別,大致說來,有以下幾種差別:(1)彈琴目的上,文人琴人重在自我娛樂,而技藝琴人重在以娛他人。(2)彈琴的效果上,文人琴重在自我能力的体現,而技藝琴人重在對聽衆影響力的体現。(3)彈琴的内容形式上,文人琴人重在自我精神上領悟及完善,而技藝琴人重在對聽衆領悟能力的完善。(4)運用技法上,文人琴人用簡單的技法來表現琴曲,其曲風樸素無華。而技藝琴人則通過嫺熟的技巧,豐富的變化,更加貼切的表現樂曲的内容。(5)對古琴樂器的看法,文人琴人更多的將古琴看成是修身養性的道器、法器,技藝琴人則更多的把古琴看成是普通的樂器。總之文人琴人是向心内求,而技術琴人是由向心外求。雖然兩派差異的不同,但又有着極其密切的聯繫,在延續兩千多年的時間裏互相影響,最終完善了龐大的琴學理論体系。究其歷史淵源又與佛教中的南北二宗及其相似。

禪門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壇經>記載:“神秀上座三更于南廊下,中間壁上秉燭作偈,人盡不知, 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有一童子,於碓房邉過,唱誦此偈,惠能一聞,知未見性….又請得一解書人,於西閒壁上題着呈自本心,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由此可見神秀雖見其門,然未入其門,呈自本心,不識本心,心中仍持一物。而惠能完全了悟本性,見性成就。在古琴中文人琴提倡 “君子以鈡鼓道志,以琴瑟樂心。”(荀子樂論篇)可知彈琴是從心地而出,以修身養性為目的。而技藝琴人鼓琴,卻心持一物,以娛他人為目的。蓋不知向外求法,越求越遠。最終將偏離琴學正道矣。“樂者,樂也。君子樂其道,小人樂其樂”〈樂記〉從前,商紂琴師,師延為紂王作曲,此為樂他人之靡靡之音,后紂王驕奢淫逸,最終亡其國矣。又知“鄭、衛之音,使人之心淫;紳、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莊”〈荀子樂論篇〉所以音樂能夠動蕩心神,影響行爲。音正才行正,絕非以娛他人之俗流耳。

此外北宗講漸修漸悟,在其苦修行后才逐漸明心見性。而技藝琴人苦練技法,豐富其樂曲的表現能力和藝術效果,更多着眼于聽衆的反映。而南宗修行方式極其簡單,不過“淨心”自悟而已,自悟且又能頓時成佛。而文人琴人,以琴為器,修養身心,最終返其平淡天真大道矣。淮南子云:“神農之初作琴也,以歸神;及其淫也,反其天心。”就其服務對象來説,北宗神秀為皇家所推崇,受朝野尊崇,號稱“兩京法王,三帝國師”,而技藝琴人師曠的身份也是宮廷的樂官,直接服務於皇家。南宗惠能,在韶州曹溪山弘揚佛法,利在百姓眾生,這點與文人琴人孔子及其相似。孔子一生都在推崇禮樂,移風俗易,教化四方。可以說古琴中的文人琴和技藝琴就是禪中的南北宗。

所謂琴、棋、書、畫本同源。明代董其昌所提出,山水畫的南北宗論與古琴中的南北宗論一脈相承。在董的〈白石樵真稿〉寫道:“文則南,硬則北。”這裡的意思是說南宗的作畫用筆:文,北宗作畫用筆:硬。文的意思就是:柔軟,悠然,恬淡。而硬的意思是:綫條剛性,表現強烈,鮮明。南宗畫家作畫的時候皆隨意而為,不着力,悠然自得。如果稍微一用力和快速,就會出現圭角,就會出現剛性綫條。而“北宗”畫家作畫的時候,速度快于“南宗”畫家,用心、用力。講究技巧變化,通過剛性的綫條給觀衆以強烈不安的感受。在古琴中“北宗”琴家陳拙指出:彈操弄者,前緩后急者,妙曲分布也,或中急后緩者,節奏之停頓也。疾打之聲,齊于破竹;緩挑之韻,穆若生風。亦有聲正厲而遽止,響以而意存者。這正是技藝琴人所用力之處,通過樂曲鮮明的節奏變化從而打動聽者。此與“北宗”畫家一脈爾。而“南宗”琴家歐陽修等人認爲,琴是中和之音,大雅之器,故不應有促節繁聲的聲調出現。中國歷代的文人士大夫深受其儒、道、禪的影響,而此三家皆反對“剛硬”主張平淡柔和,此乃正道矣。在〈孔子家語〉中這樣記載:“子路鼓琴,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製音也,奏中聲以爲節,流入于南,不歸于北。夫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域。故君子之音溫柔居中以養生育之氣,憂愁之感不加於心也,暴厲之聲不在於体也。夫然者,乃所謂治安之風也。小人之音則不然,亢麗微末,以殺伐之氣,中和之感不載于心,溫和之動不存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亂之風。”孔子在這裡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君子彈琴的取音應該溫潤以柔,体現中和之氣,而小人則取音亢麗多變,此象為刹伐危亂之風不可取。以上是關於南北宗琴人彈琴中節奏、取音的泛泛比較。

關於南北宗畫家作畫時的氣韻與筆墨的比較,董是這樣說的:“南宗”畫家王維的山水畫是“筆墨宛麗,氣韻高清”而“北宗”畫家李思訓是:“筆格遒勁,筆跡甚精,氣韻粗重,華而大虧墨彩”董其昌強調以“淡”為宗,這正是“南宗”畫的特色,淡乃天骨帶來,非學可及,這是性中本有的,並不是后天的。此和“南宗”禪相通,即“内典所謂無師智”者也。“北宗”畫綫條剛性,“精工”缺少彈性,銳利的圭角,強烈的視覺衝擊,其認真地創作態度,謹慎的精神狀態,刻意地創作,天然之趣全無。對於古琴中,南北宗的氣韻,可由元代琴家耶律楚材的一段描寫得知:“昔我師弭君,平淡聲不促;如奏清廟樂,威儀自穆穆。今賭栖岩意,節奏變神速。雖繁而不亂,慾斷還能續。吟猱從簡易,起重分起伏……”〈冬夜彈琴以詩遺猶子蘭〉弭大是“ 南宗”琴人的代表,他的彈奏体現了文人的琴風,氣韻清雅、平淡,節奏舒緩,此為性中本有的。而栖岩是“北宗”琴人的代表,氣韻繁重,多變,節奏鮮明,速度漸快,給人以強烈的聽覺衝擊。余由此恍然大悟到,琴家南北宗與畫家南北宗,同宗,同本,同象也!

古琴南北宗傳承發展到明代的徐上瀛,來了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徐上瀛是“北宗”琴人,但同時又浸透了“南宗”琴人的思想。作爲技藝琴人,他十分強調古琴技法的重要性,並且撰寫了〈溪山琴況〉這篇琴論是中國音樂美學最爲重要的經典。他廣泛的吸取了前輩“南宗”琴家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琴學体系中。他明確地批評了重技法而輕琴道的“北宗”思想,在開篇就云:“太音希聲,古道難複,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傳矣”同時他還強調古琴的自娛,自修、自我精神的完善功能。他已把古琴的南北宗巧妙地融合起來。徐上瀛無疑是傳統琴學的一個集大成者。也正是從這時候起,南北宗琴已不再明顯分離而演變成一個統一体。“北宗”琴人接受了“南宗”琴人自我娛樂的思想,但是“北宗”琴人的以娛他人的思想沒有就此消失。“南宗”琴人也注意到對於彈琴技法的掌握,但其宗旨還是以“清微淡遠”為主。“北宗”琴人接受了古琴修身養性的思想,但還是以注重音樂表现力為主。就此文人琴和技藝琴人達到了一种平衡,雖然其根本性質還是正相對立的,但這已經是在大的統一体系中正相對立了。
发表于 2008-9-27 18: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方面还从没了解过,有涨知识了。
发表于 2015-3-11 09: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一下。
发表于 2015-5-4 06:0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了
楼主辛苦了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1-2-15 16: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19 22:41 , Processed in 0.0127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