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3694|回复: 2

(转)刘甦《琴的始创及琴的初期形制考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1 12: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刘甦《琴的始创及琴的初期形制考议》
琴的始创
琴乐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乐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音乐艺术发展的结晶和见证之一。
琴(七弦琴、古琴)的始创,众说纷纭,从存见的文献史料查考有八种始创之说。
一、伏羲说
《世本·作篇》(张澍集补注引《琴清英》)(1)云:“伏羲作瑟,伏羲作琴。”
蔡邕《琴赋》云:“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
马融《长笛赋》云:“庖羲作琴,神农作瑟。”按李善注曰:“庖羲即伏羲也。”
二、神农说
刘安《淮南子·泰族篇》云:“神农之初作琴也,以归神,及其淫也,反其天心。”
恒谭《新论·琴道》云:“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又“神农氏为琴七弦,足以通万物而考理乱也。”
许慎《说文解字》云:“琴,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
傅毅《琴赋》云:“盖雅琴之丽朴,乃长伐其孙枝。命离娄使布绳,施公输之剞劂。遂雕琢而成器,揆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抒心志之郁滞。”
三、炎帝说
吕不韦《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琴(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据东汉高诱《吕氏春秋注》:“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士达,朱襄氏之臣。”
南宋陈元靓编纂的《事林广记》中的“《帝王世纪》曰:‘炎帝作五弦琴。’”
四、黄帝说
《新刊太音大全集》(2) 历代琴式载:“梁元帝〈纂要〉曰:‘古琴有清角者,黄帝之琴也。’”
五、少昊说
《拾遗记》载:“少昊以金德王……桐峰文梓寻直,伐梓作器成琴瑟。清歌流畅乐难极,沧湄海浦来栖息。”
又《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可推颛顼之前当有琴瑟。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注五帝,谓五方神。东方为大皋,南方为炎旁,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六、祝融说
汉班固、杨终编撰《白虎通·号》云:“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据高诱注:祝融瑞顼之孙,老童之子,吴回也,一名黎,为高辛氏火正,号为祝融,死为火神也。
《说郛》(4)第一百辑《古琴疏》(5)中载:“祝融取摇山之梓作琴,弹之有异声,能致五色鸟舞于庭中。琴之至宝者,一曰皇来,二曰鸾来,三曰凤来。”
七、唐尧说
元泰定本《事林广记》文艺门引《礼仪纂》“尧使毋句作琴。五弦。”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云:“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八、虞舜说
《礼记·乐记》(3)云:“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
《文选·琴赋序》李善注《尸子》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之董兮,以解吾人之愠。是舜歌也。”
《孔子家语》载《南风歌》辞曰:“南风之董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又《尚书·皋陶谟》:“帝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
“五声者何谓也?宫、商、角、徵、羽。土谓宫,金谓商,木谓角,火谓徵,水谓羽。……八音何谓也?《乐记》曰‘土曰埙,竹曰管,皮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拀敔。’此谓八音也,法易八封也,万物之数也。” (6)
琴的始创三皇五帝之说古史文献虽有零星记载,但缺乏更多史料佐证,三皇五帝作为部落领袖是否确有其人,尚有历史存疑,史学界且难定论,仅凭零星记载断言琴之始创三皇五帝,则过于武断。
琴的始创近现代学者亦稳中有各抒己见。其一,存疑之说。杨荫浏先生就原始时代乐器曾言:“关于这一时期是否已有琴、瑟等乐器,目前我们还没有达到可以明确说明的地步。这里存在着这样的矛盾,我们有关不少关于琴、瑟等弦乐器的传说,可是还没有发现考古学的,甚至文字学或语言学的证明。郑重一些,我们目前还只能暂取存疑的态度。” (7)与此观点相近的还有许健先生所言:“琴是我国历史久远的一种乐器。关于它的最早期的情况,现在只有一些传说,例如它的创制者,在古籍中记载的有:神农、伏羲、尧、舜等。虽不可信,但很早就产生了琴,这一点却是无可怀疑的。” (8)其二倾向神农始创说。吴钊先生言:“琴是我国古老而富有特色的弹弦乐器。传说原始时代有个发明农耕的叫神农氏的氏族,曾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 (9)其三倾向黄帝始创说。张世彬先生言:“伏羲已懂得画八卦。神农已知结绳示意。到了黄帝时代,仓颉便开始创造文字,加以自古相传,黄帝之妃嫘祖开始利用蚕丝,那么,以丝作弦,弹之得音,以至木上张弦而成弦乐器,并因而获得乐的概念。这些事情的确是有,可能在黄帝时出现。” (10)
琴之始创或存疑、或神农、或黄帝各有所依,除此之外是否存在其他说法,通过对存见古文献及琴实物的分析比对,相互映证,琴的始创出自虞时代且与虞舜时典乐夔相关连更为合理可信。
本世纪初期,随着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殷代甲骨文遗藏,甲骨卜文字的发现,特别是一九二九年后对殷墟考古的大量发掘,更推进人们对殷文化的了解。对殷代甲骨文的考证,以王国维和罗振玉最为世人著称。王国维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考证研究,比对《史记·殷本记》记载,证实《史记·殷本记》所载基本可信, 这无疑从侧面论证了《史记》的载史的真实性。司马迁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史实记载,忠实于历史,后代刘向,杨雄、班氏父子都称之为“实录”。西汉的文献资料尚能可信,那么先秦的文献史料呢?我以为在无确凿的史料论证之前,对先秦文献史载,过于质疑甚至加以否定,也是不可取的。诸多先秦文献所载唐尧、虞舜时代的确存在,更为真实可信,正如范文斓所言:“尧、舜、禹是部落联盟解体前,最后三个大酋长。” (11)
既然尧、舜、禹时代确实存在,那么琴的始创和哪个时代更为密切呢?
关于唐尧始创琴说,因文献所载仅有《史记·五帝本纪》云:“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及“尧使毋句作琴,五弦” (12)等片言只语,且前者取材于《孟子·尽心下》所载:“舜之饭糗菇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衿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一说“鼓琴”一说“与琴”且《孟子》所载为先,《史记》所记在后,尧赐琴给舜之说又无其他先秦文献记载佐证,若据此断言尧始创琴说,似论据不足。后者为元人引前人记叙,因与唐尧时代相距甚远,据此为凭,更难确信。可见唐尧始创琴说因缺乏史料佐证,可以排除。
舜作为部落首领受禅于尧而王天下,在春秋战国之际就有记载,《孟子·万章上》言:“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故曰天也。故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论语·泰伯》言:“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颜渊》言:“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史记·陈杞世家》:“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哀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舜之后,周武王封之陈,至楚惠王灭之。”又《礼记·乐记》言:“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帝舜之后于陈。”据此可见舜不仅确有其人,且商周之际尚有后裔。
东汉唯物主义代表王充在其《论衡·书虚篇》言:“儒者言,舜葬于巷梧,禹葬于会稽者,巡狩年老,道死边土,圣人以天下为家,不别远近,不殊内外,故遂止葬,夫言舜、禹,实也;言其巡狩 ,虚也。……实舜、禹之时,鸿水末治,尧传于舜,舜受为帝,与禹分部,行治鸿水,尧崩之后,舜老,亦传以禹,舜南治水,死于巷梧,禹东治水,死于会稽,贤圣家天下,故因葬焉。”综上所述,可见虞舜确有其人不容置疑。
至于虞舜始创琴说,文献史载则较为详实。
《礼记·乐记》云:“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
西汉初期陆贾《新语》载:“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舜治天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
刘安《淮南子·泰族篇》载:“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之治。”
司马迁《史记·乐书》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舜作五弦之琴或弹五弦之琴,在汉代就为诸多学者认可并加以记载。又据《尚书·皋陶谟》所载:“帝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可知舜时已有六律、五声、八音之说,而依声定弦,始创五弦之琴,则颇合情理。
综上文献记载分析比对琴的始创当出自于虞舜时代更为真实可信。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12: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琴的形制
存见琴最早的实物形象,据目前考古发现以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战国初期曾侯乙)一号墓东室出土的琴(十弦)、筝(或琴,五弦,有争议)为最早。
十弦琴,通体髹黑漆,琴由琴身和活动底板构成,琴身是整才雕刻而成,音箱形近长方体,板面靠岳山处绘有“回”字纹,表面圆鼓,面板中部微陷,两侧收缩。首端岳山右侧并列十个弦孔。琴身面板与尾板相接处,刻有两圆圈,中部有两道弦纹,尾板同音箱表面也并不平整,而且具有规律的波状。琴尾下有有琴足。琴的活动底板大小与间箱相吻合。无琴徽标识。
五弦琴(筝?)主体为整木雕成,形若长棒,由音箱尾板两部分组成。音箱底板系加工后嵌进去的。和同室出土的十弦琴不同,首尾各有岳山,两岳外侧均并列开有五个弦孔,且琴足如柱,插于音箱首端,音箱面板髹以黑漆,而尾板则以朱、红两色饰以精细图纹。
而湖北荆门郭店村一号墓出土的战国中期墓葬中的琴(七弦)其形制与曾侯乙墓十弦琴极为相近,这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七弦琴实物。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初期琴(七弦),其形制与曾侯乙墓十弦琴亦相似,从其面板磨损痕迹为弹弦处看,此为一长期用于演奏的实用七弦琴。
纵观先秦至汉出土琴的实物,可以推断,汉初琴的形制,以无徽、独足、琴体为面板和底板合为间箱为特征。有十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之分。
先秦至汉实琴独足与现传世琴的双足这一显著区别,与琴始创虞舜时代及典乐夔是否有关联呢?
《尚书•尧典》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尚书•皋陶谟》载:“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
《吕氏春秋•慎行论》载:“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服。”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鑑,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杜预注曰:“夔,典乐之君长。”
可见夔作为虞舜时的典乐,其专司乐舞,这为其创制琴成为可能。
夔有什么特征呢?
《山海经》载:“东海之内有流波之山,有兽状如牛,苍然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则必风雨。目肖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以其皮昌鼓,声闻五百里。”
《庄子•外篇达生》载:“皇有峰,山有夔”成玄英疏:“大如牛、状如鼓,一足行也。”
《说文解字》言:“‘夔’,神魉也,如龙一足,从文象,有角手人面之形。”从训诂的角度释义,夔是一只脚的兽名。
至于虞舜时典乐夔的特征,据王充《论衡•书虚》载:“今夔一足,无因趋步,坐调音乐可也。”又《秋水》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
可风夔一足为其显著特征。
作为虞舜时黄乐的夔在其专司乐舞时,其创制琴即成为可能,比对先秦至汉初的琴皆为独足琴,我们不难推断夔一足,与独足琴之间绝非偶然,必然有其潜在联系。
从存见先秦至汉初的独足五弦(七弦、十弦)琴实物及文献记载比对,正如《礼记•明堂位》所言:“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郑玄注曰:“四代,虞夏殷周也。”可见琴之始创当属虞舜时代。
又宋陈晹《乐书》载:“盖五弦之琴,小琴之制也,两倍而为十,中琴之制也,四倍而为二十弦,大琴之制也。”而《宋书•乐志》载:“大琴曰离,二十弦,今无其器。”可见,宋代已无大琴之制。琴的形制以小琴、中琴为主,这也和存见的早期琴实物相吻合。
综上所述,琴的始创当在虞舜时代,且与虞舜时代典乐夔相关连,而琴的初期形制,先秦至汉初,以无徽,独足,琴体为面板和底板合为音箱为特征,琴制以小琴、中琴为主,有十弦琴,七弦琴、五弦琴之区分。这和汉代以后七弦,十三徽,两雁足,面板和底板整体合为音箱不可分割成熟形制的琴(七弦琴,古琴)有显著区别的。至于琴的形制演变不在本考议之内,始且不议。

                                                        刘 甦
                                                2002年6月17日初稿


(1)《琴清英》西汉杨雄著,已佚。
(2)《新刊太音大全集》为明朱权撰辑,其序文中说明是宋代田芝翁所辑,原名《太古遗音》,至嘉定间,杨祖云更名《琴苑须知》献之于朝。明初袁均哲为此书作注释辑为《太音大全集》,明朱权撰辑时亦有引用袁均哲之文,可见两书当源出一脉。
(3)《礼记•乐记》西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所辑,一说战国初公孙尼子作,一说汉宣帝戴圣编撰,有争议。
(4)元,陶宗仪纂,明末陶玫王刊。
(5)宋,虞汝明编,有:说郛本。
(6)汉,班固、杨终等编撰《白虎通》。
(7)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198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8)许健《琴史初编》,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9)吴钊《中国音乐史略》,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10)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1975年,香港九龙友联出版社。
(11)范文斓《中国通史》,1978年,人民出版社。
(12)元泰定本《事林广记》,文艺门引《礼仪纂》。
发表于 2012-5-21 14: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应该是花了心思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3-29 13:43 , Processed in 0.016513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