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9020|回复: 10

关于《泣颜回》(思贤操)传谱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 21: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泣颜回》是新浙派的名曲,又名《思贤操》,是徐元白先生从琵琶曲移植为古琴曲的。该曲琴谱首次刊载于1937年出版的《今虞琴刊》上,徐元白先生在附识中写道:“泣颜回,古调,惟流传海滨箫管中。先父月秋公雅擅琵琶,熟繙此操。当更深人静,慢捻轻拢,韵永音悲,闻者太息。元白少时,夜读既毕,伏枕欲寐,闻此则魂梦俱清,故其节奏,耳聆最熟。及学操缦,乃为繙谱入琴,抚弄多年,始得韵味。”徐先生发表在《今虞琴刊》上的《泣颜回》曲谱有三段,分别是在三个不同八度上演奏旋律。《今虞琴刊》原谱如下:https://www.guanglingsan.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EzNjB8YmU2MGJhOTN8MTcxMzU3MzQxMHwwfA%3D%3D
https://www.guanglingsan.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EzNjF8YWVkYTlmZjh8MTcxMzU3MzQxMHwwfA%3D%3D
https://www.guanglingsan.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EzNjJ8ZWQzZjMxOTZ8MTcxMzU3MzQxMHwwfA%3D%3D
https://www.guanglingsan.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EzNjN8ZjkxNGJmMWZ8MTcxMzU3MzQxMHwwfA%3D%3D
https://www.guanglingsan.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EzNjR8MjI5NDUyMTF8MTcxMzU3MzQxMHwwfA%3D%3D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22: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徐元白先生《泣颜回》的录音与《今虞琴刊》上的谱子并不同。徐先生的录音是只有两段的,两段都是在七徽,也就是把《今虞琴刊》中三段的谱子中的第一段弹两遍。而这样的弹法也是徐先生后人与新浙派传人的的主要弹法。如今的这个曲子,基本都是这样弹两段。
而维持《今虞琴刊》上的三段的弹法的,只有徐君跃先生一人。徐君跃先生的版本与《今虞琴刊》的原谱只相差几个音。我曾经费尽周折地寻找徐君跃先生的演奏谱而无功,最终却偶然发现徐君跃先生就是按照《今虞琴刊》上的原谱弹的。我曾经认为《今虞琴刊》是最不可能找到徐君跃演奏谱的,因为在现在出版的琴谱中,如《古琴曲集》,《泣颜回》(思贤操)的谱子都是只有两段的,两段都在七徽处的版本。而上面标的都是“据《今虞琴刊》”。这就奇了,而这也是我很好奇的问题。《今虞琴刊》上的谱子明明有三段,为什么后来出版的琴谱却都只有两段?另外,为什么徐元白先生的录音也只是两段?望各位解惑!
发表于 2012-6-2 00: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对啊,今虞琴刊是37年出版的,而徐先生的录音及古琴曲集的记谱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了
这中间徐元白先生自然可能对他自己移植的这个曲子进行加工再造,或增或删,对靠着时间和演奏表达的需要而做出调整改动
对于此曲,我也曾研习,并且亲自按照今虞琴刊所载减字工尺谱翻出简谱,与今时通行谱比较
虽然原谱取音上中下三准均有了,但实际演奏起来并不理想,移植琴曲要考虑到古琴的取音音色变化,又要恰如其分地表现原有曲调,所以在指法上难免出现困难,移植曲调难以顺畅,
我觉得此曲就有这个问题,所以十几二十年以后,徐先生保留了精彩的东西,去除了繁难的二三段,存其意而去其形,使此曲更能感人,流传至今。
不是所有的最原始的东西就都是最好的,崇古但不能泥古,事情总是发展的,变化了就自然有它的道理,
徐君跃不弘扬传谱的泣颜回,而从今虞琴刊上翻出谱来弹奏,又不是作为研究,而作为表演曲,恐怕有点。。。。。
这也许也是给我们现在做移植琴曲工作的一个值得玩味的启示。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12:4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鹃草 發表於 2012-6-2 00:43
你说的对啊,今虞琴刊是37年出版的,而徐先生的录音及古琴曲集的记谱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了
这中间徐元白先 ...

您说的很是。可是我个人还是觉得两段的版本略显单调。虽然曲调简单,但徐老先生的录音虽只有两段,却情真意切,胜过其孙多矣。徐君跃的难免有些做作之感,不知您以为如何?
发表于 2012-6-2 17: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明显,一代不如一代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18:38: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鹃草 發表於 2012-6-2 17:18
很明显,一代不如一代

现在传统的东西都是这,一代不如一代。
发表于 2012-6-5 2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元白先生的二段录音、我认为是和二胡的合奏谱、早年西湖琴社发给学生的谱就是三段的、我在朋友家看过、而徐君跃早年在新加坡出过一张古琴cd.思贤操的确也是弹三段、如果說现在变成二段、可能是二段的录音谱。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7: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ANNA2007777 發表於 2012-6-5 21:45
徐元白先生的二段录音、我认为是和二胡的合奏谱、早年西湖琴社发给学生的谱就是三段的、我在朋友家看过、而 ...

连《古琴曲集》上的三段谱都写“据《今虞琴刊》”……
发表于 2016-6-24 00: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6-7-14 13: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鹃草 發表於 2012-6-2 00:43
你说的对啊,今虞琴刊是37年出版的,而徐先生的录音及古琴曲集的记谱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了
这中间徐元白先 ...

所言极是
发表于 2020-6-17 09: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0 08:36 , Processed in 0.016219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