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耳:就好像一曲梧葉舞秋風,無論劉少椿系的,吳景略系的,均覺妙不可言;再如一曲秋水,自由跌宕的張龍翔與及一板一眼的曾成偉,各擅勝場;再如秋塞吟,家師的流暢,朱惜辰的慷慨,西姆的細膩,很難去究其高低吧!大概一時的風尚造就一時的好惡,很難整齊划一地去品評.以前聽龍琴舫的搗衣,比起悅耳的梅庵版本,覺得怎樣聽也不是味兒.學琴四年了,有丁點好聽.再聽,喜歡!說不定到後來會愛不釋手地去打譜再現.古琴真的很奇妙,乍聽家師彈平沙,差點沒睡着,真的如古琴逸話所言:彈棉花.到自己學會彈,簡直是沉溺,一年彈了一千來遍,坐在琴桌上六七個小時也不覺得累.自此我明白,有些曲子不上手是體會不到它妙處的.小小的心得:喜歡上一支曲子,挺講緣份,亦講修為,有時候更要求親炙.
名師指法:我看吳文光的指法也很不順眼,不過人家確實彈得好,打譜成就亦高,所謂瑕不掩瑜,為何不愛呢?有位朋友拿筷子很有趣,箸頭向着菜盤子,不過人家吃飯倒挺香,人也不錯,挪用一句:區區小節,何足掛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