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451|回复: 1

世事关心第99期:贯通三才的神器--古琴(上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6 13: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連結網址~
http://www.guanglingsan.com/q/link.php?url=http://www.guanglingsan.com%2Fbbs

內容~
主持人:1977年9月5日,美国发射了“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飞船,到茫茫宇宙中寻觅知音。飞船的侧面各用几枚精制螺栓固定着一个铝制封盒,盒子里装有一个瓷唱头、一枚钻石唱针和一张直径12英寸的镀金铜质唱片。这张唱片是地球人带给外星智慧生物的礼物,称为“地球之音”(The Sounds of Earth)。在这张60分钟的金唱片上需要选出能代表地球上人类最高水平的音乐。当时被推荐的有德国的巴赫、 贝多芬,俄国的柴可夫斯基等西方古典音乐家的作品。一位美籍华人推荐了中国的古琴曲《流水》。在27首选出来的乐曲中,最先确定入选的是《流水》。专家们一致认为这首古琴曲表现的是人和自然、宇宙交融的思想,而不是征服世界、驾驭宇宙。

那古琴是一种怎样的乐器,古琴音乐又是一种怎样的音乐呢,使得它能代表人类最杰出的文明出征宇宙?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关注的内容。



旁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君子的艺术修养被概括为琴、棋、书、画四个方面,即是所谓“君子四艺”。这既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中的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内容,又是文人士大夫们交游、结友的重要途径。音乐的修养在古人心目中具有极端重要的位置。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第八》),音乐的成就,标志着人格的成就。所以琴、棋、书、画四艺中,以琴居首。这个琴,就是指七弦古琴



旁白:古琴的发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巡视天下,到西山桐林,见凤凰落于梧桐之上,辅佐他的木神句芒向伏羲进言,凤凰是有德的神鸟,它所栖息的树也必然是非比寻常的灵木,可伐取此木制做乐器。伏羲听此言大喜,向那株梧桐施礼一拜,说道:“皇天降祉,施民以乐”。然后令人将此梧桐截为三段,取中间一段浸在清水长流之中八九七十二天,然后请妙手神工打制成琴,于是人类有了音乐。



后来,西王母在天宫瑶池宴请天神,特取来伏羲所创造的乐器当场演奏,诸神因在天宫瑶池见到这物件,故称其为“瑶琴”。



文昭:正体汉字的“乐”字,就是木上张丝,丝间留白。就是古琴这个乐器的会意字。古琴是个很有意思的乐器、同时含有深意,从它的外形、声音、音乐风格都具体而微了体现了道家的宇宙观。琴长3尺6寸5分,合一周天365度;前阔八寸、后宽4寸,合4时8节之数。琴上共有13个徽记,是音位的标志,像征一年12个月,加闰月共13个月。从上到下各部位的名称是:额、腰、足,像征一个人的体形。整个琴体是个狭长的音箱,背后有两个音孔:叫龙池、凤沼,因为池、沼是天地间灵气汇集之所在。古琴最早只有五弦,分别是宫、商、角、止、羽,表示土、金、木、火、水五行。就是现在所说的:哆、瑞、咪、索、拉, 没有“发”和“西”。后来文王又加一根弦“少宫”、武王加一根弦“少商”。这样琴的音乐表现力就大大提升了。这种七弦的制式就延续下来,几千年来未有改变。虽然后来九弦、十弦的改良,但一直没有流行开来。所以古琴又称为“文武七弦琴”



主持人:这样小小的一张琴上就体现了天文、地理、人体、五行这么多的文化元素,可以说是“法天象地”的一个小宇宙,仅从外形上讲,它就超出了一个乐器“发声”这个简单的用途,而是汇集了许多意义于一身的一个文化载体。而且,它不仅在外形上象征了天、地、人三才。在声音上也有体现。



文昭:古琴有三种基本的声音形式。一种是右手拨弦所产生空弦的声音,比较厚重,叫散音,也叫“地音”,象征大地。象名曲《高山》,一开始的几个音节,为了表达高山厚重安稳,就是以散音开始的。(演示一下);第二种是泛音,右手拨弦,左手轻轻的触摸琴弦,这种声音清空灵,又称为“天音”。古琴曲经常以泛音开始、并以泛音终结。比如名曲《鸥鹭忘机》(演示一下)。第三种是右手拨弦,左手在琴弦上滑动,这可以说是“天地人和”,代表“人”与“和谐”的那一部分(演示一下)



关于古琴的发明,除了伏羲制琴之外,还有另一个传说。就是由上古时代的帝尧所发明,帝尧制琴以后,由于人间有了音乐、人们的情感和行为能通过音乐加以影响和熏陶,天神十分高兴,就传授了帝尧一首琴曲,叫《神人畅》。这首琴曲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是现存的传说最久远和最古老的音乐了吧。

《神人畅》,顾名思义,就是神与人皆得欢畅,琴曲的名称直接就是天人合一这个思想的体现。由于是来自神传的,天上来的,所以这首曲子一开始大篇幅地使用泛音,就是天音,清灵活泼。(演示一下第一个乐章)



主持人:古琴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它的外形、制作的工艺、乐器性格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现存的琴曲有三千余首,从南北朝至明清,流至今的琴谱百余种。它承载着历代文人的喜、怒、哀、思;围绕着她,有种种的传奇、人物故事和雅闻逸事。



旁白: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记载在《吕氏春秋-列子篇》中,俞伯牙和钟子期是好朋友,伯牙是琴中国手,钟子期琴也弹得很好、更善于领会琴曲的意境。伯牙给子期弹琴,一曲终了,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再抚一曲,子期听后说:“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异常,将自己心爱的古琴也摔碎了,从此不复弹琴,表达了对失去 知音的强烈痛惜之情。



文昭:《高山流水》原为一首曲子,但最迟在唐代的时候就分为〈高山〉和〈流水〉两曲。其实还有人们经常谈到的《阳春白雪》也是这样,后来分为《阳春》和《白雪》两首。人们熟知〈高山〉这支曲子是因为伯牙子期的故事,但实际上《高山》是用音乐的方式演绎《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借用高山这个物象,表达崇高品德的向往。虽然我达不到那么高层次,但我内心一直景仰、追寻。在中国文化中诗歌和音乐密不可分,诗歌、诗歌,它既是诗又是歌。是歌就是用来唱的,就要有伴奏。用什么伴奏,就用这个古琴。所以《诗经三百篇》,其诗留下的都是唱词,伴奏的音乐都失传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主持人:中国的音乐和书法、绘画一样,非常强调意境,强调气、韵,强调领悟。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之所以这么脍炙人口,不是仅因为伯牙弹琴旋律优美,更因为他们心意相通,能够领会音乐的意境。那个韵和意境是如何通过古琴来表达的呢?



文昭:人们常讲弦外之音,琴弦之外还有什么声音呢?就是指这个韵。音乐和意境之间有个联系,就是韵。大家看(演示),我右手拨弦所产生的声音是实音,而左手在琴弦上滑动所产生的就是韵,也是虚的音,这就是中国美学“虚实相生”这个范畴在音乐上的具体表现。

而意境应该是在“虚”的那一部分里,而不是在“实”的那一部分里。



古琴重韵、而不重声;重意、而不重形;重虚而不重实,这都是道家的性格。我记得美国神韵艺术团的李维娜老师在讲解中国舞的时候说,演员开始的时候是训练节奏感1、2, 1、2,对动作的位置要求精确,后来就加了很多过程中动作。过程就讲求圆润,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想往前,要先从后面过;要往左,要先从右面过,这个过程中就出了韵味了。在音乐中也同理,这种滑弦的声音,在西洋音乐中是比较忌讳的,可是古琴的妙处就在这儿,因为左手在弦上滑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手上的小动作就带出了韵味。



旁白:《尚书》中说:“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见古琴最早是五弦,后来演变为七弦。从先秦时起,古琴就主要在士、及以上阶层中流行。从春秋战国时起,古琴的独奏音乐就有了很强的表现力。当时比较有名的琴师有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襄等,是当时极有造诣的职业艺术家。声律在古人心目中有神圣意义,由于宫、商、角、止、羽五音对应土、金、木、火、水五行。所以对音乐的深彻领悟也就等于宇宙奥密的领悟,能带来“感通天人”的神妙。



文昭:古人把一个完整的8度分为12个半音,称为“12律吕”,对应一年中不同的节气,这样音乐和历法就直接联系在了一起,音乐也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了和宇宙气息沟通的媒介。《千字文》开篇就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千字文》是蒙学著作,小孩子以前都是要背的。“闰余成岁”指历法;“律吕调阳”,就是指12律吕,就是指音乐了。在古人眼里,音乐和历法有同样的意义,联系在一起。“律吕调阳”是说音乐能沟通天地之气,达到和谐的结果。



旁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说:师文找鲁国的师襄学琴,学了三年也没能弹成一首曲,师襄说:“看来你是天生的音盲,没什么天份,回家去吧。”师文说:“老师,我之所以弹不出曲调,不是因为手笨,而是没有领会音乐的内涵奥妙。不得之于心,不应之于手。请您再给我些日子吧!”



过了些时日,师文再次找到师襄,说:“我已经领会了音乐的内涵奥妙,请让我演奏吧”。于是他随心弹奏起来,他先是扣响“商弦”以召南吕,就是代表8月的那个音律,只觉琴声挟着凉爽的秋风,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结果了。



接着他又拨动“角”弦以奏“夹钟”,就是代表2月的那个音律,随之又好象有温暖的春风在游荡,引来一片花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



然后他又拨动“羽弦”奏响黄钟,就是代表11月的那个音律,不一会儿,竟使人感到箱雪交加、江河封冻,一派肃杀景象呈现眼前。



再往下,他又叩响了“止”弦以奏“蕤宾”之音,就是代表5月的那个音律,又使人仿佛见到了骄阳似火,坚冰消融。



最后他叩响了五音之首的宫弦,总其四弦,使其与其他四弦产生和鸣,顿时“景风翔、庆云度、甘露降,醴泉涌”。一派天人合一,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早已听得如痴如罪的师襄兴奋异常,当面称赞说:“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晋国的师旷弹奏的清角之曲,齐国的邹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无法与你的琴声相媲美呀!他们如果能来此地,我想他们一定会带上自己的琴瑟管箫,跟在你的后面当学生哩!”



主持人: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春、夏、秋、冬是天地自然的情绪。喜、怒、哀、乐是人体气息的流动;雨、雪、风、霜是天地间气息的流动。音乐如果能感人,当然就能够感天;音乐能够调节人的心志,当然修炼到很高层次时,就有为天地协理阴阳的神奇造化。这就是古人天人合一的逻辑。正因为此,音乐与推演阴阳的历法,在古人那里是等量齐观的。
发表于 2013-8-14 1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5-5-1 03:21 , Processed in 0.01133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