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25|回复: 0

官方微信群 古琴讨论精选 2025/06/0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09
[破涕为笑]你想想,在一个小地方,学古琴,得有多特立独行

哈库呐玛塔塔 2025/06/03 10:10
确实是[呲牙]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10
...................怎么有种中枪的感觉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10
我也在乡下啊,,学古琴怎么就特立独行了?因为它不好买吗?

哈库呐玛塔塔 2025/06/03 10:11
爱好古琴学古琴的人,大多是孤芳自赏,特立独行的吧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12
你只是在乡下住,你的心在世界[呲牙]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0
学古琴不是因为非它不可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0
而是考虑了性价比和能不能不踩坑买到的各种因素下,选择了古琴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0
当年我的真爱可是琵琶啊

, 2025/06/03 10:23
古琴还是很容易学习的,花钱不多,能快速出点学习成绩[委屈]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23
还有自己的知识背景。人文社会科学的人学古琴,和纯粹音乐学院的人学古琴也完全不一样。乐理不懂可以补。但是学音乐的人却很少会去补人文素养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3
现在嘛,当然是毕生之乐器了。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3
我其实也学了好几年了,但实际上,苦比乐多,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4
大家都觉得很快就出成绩了,我因为琴的原因,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4
感觉挺。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4
这两年终于趁手多了。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4
我觉得这个挺看天分的,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5
十个人里面,有一两个人能上一手就能弹的有几分样子。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5
大部分人就是拨个弦响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25
所谓的乐理,不可能比数理(数学、物理)难。或者说乐理某种程度上也是数理的一部分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28
三分损益就是100以内整数等比数列81  72  64  54  48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9
又开始学了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29
老师的作业知道怎么做了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30
艺术学院的可能数学都不及格,就很难一眼看出来了[破涕为笑]

周大杰 2025/06/03 10:31
乐理基本就是数学

周大杰 2025/06/03 10:31
一切事物放到比例里面就会和谐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1
我现学现用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1
先从节奏开始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1
左手学

哈库呐玛塔塔 2025/06/03 10:31
年轻时候买了好多磁带,听古琴,后来听广播好像说李祥霆就是听广播找的老师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2
右手画谱子

哈库呐玛塔塔 2025/06/03 10:32
但是人家在北京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2
这情节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2
很象小说里写的那段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3
还有一本书也有趣

哈库呐玛塔塔 2025/06/03 10:33
小时候民乐都听,就感觉古琴最安静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3
琴人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3
可以看看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33
@哈库呐玛塔塔 你还有古琴磁带,牛啊,网上卖可能还会有人买来收藏。出手吧,赚不了几百倍不止了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3
我小时候很少听音乐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4
以后喜欢低音乐器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4
古典吉他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34
1941301748918062_.pic.jpg


哈库呐玛塔塔 2025/06/03 10:34
已经在搬家过程中扔了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4
我上司学古琴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34
[破涕为笑]要是有老琴估计也被你扔了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4
我才摸到琴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5
但没什么感觉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5
我是学了之后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5
才越陷越深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5
终于爬不出去这个大坑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7
1941401748918245_.pic.jpg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7
我买了这个正版我买不起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7
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库呐玛塔塔 2025/06/03 10:38
可以,能用就行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38
学院派嘲笑文人琴不懂乐理,没有音准节奏,文人都没嘲笑他语文数学没及格[破涕为笑]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8
我觉得挺和谐的

哈库呐玛塔塔 2025/06/03 10:38
我网盘好像有好多大的那种格式的音频

哈库呐玛塔塔 2025/06/03 10:39
无压缩的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39
我主要是为了CD上听

哈库呐玛塔塔 2025/06/03 10:39
哈哈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40
那万一出一个兼两者之长的人怎么办?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41
有技术,学养高,数学好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41
只会在人文学科里出现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42
一个人如果从小都不喜欢看书,你叫他一看书估计就开始头疼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43
其实这种人挺多的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43
但是喜欢看书的人,去弹琴是放松,越弹越嗨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43
基本都是书法家、画家出身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43
又肯下苦功那种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44
书法最好是兼修文学的。有个中文系的朋友考了书法研究生。但是书法专业去考中文研究生就很少了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46
以前叫诗、书、画一体。现在专业的变成书、画、印了

JSBach 2025/06/03 10:48
学书法最好把传统语言学(特别是音韵训诂)、文字学,就是传统学术里所谓的“小学”给学了,至少要了解一下皮毛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49
画和印不一体?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49
难怪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49
有个妺子左手"小学”左手练字

JSBach 2025/06/03 10:49
这些都有点难,但是不学,就不知道汉字的底层逻辑,怎么都是在面儿上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49
是的,像金文、小篆这些

JSBach 2025/06/03 10:50
并且不学会以为这些没啥都很简单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50
但小学好无聊啊

JSBach 2025/06/03 10:50
其实根本就入不了门

JSBach 2025/06/03 10:50
印和书法关系更密切

JSBach 2025/06/03 10:51
应该是还没学进去才会有这种感觉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51
压根没学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52
看见书名就想睡觉

JSBach 2025/06/03 10:52
在个人知识层面重建这个过程简直比任何侦探小说都精彩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52
学小篆还得学小学?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52
难受

JSBach 2025/06/03 10:52
在这里顺便在反驳一下慕古老师之前的一个观点

JSBach 2025/06/03 10:53
他认为现在知识变得非常容易检索,知识不在宝贵,观念和思想才有价值

JSBach 2025/06/03 10:53
(大意如此)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53
这个不对吧?

JSBach 2025/06/03 10:54
这个观点显然是有问题的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54
表面上好像是的,实际上不是的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54
ai的知识,检索出来的知识,怎么能那么容易变成你自己的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55
现在分辨真假的成本很高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56
大量垃圾信息

三琴猫侠 2025/06/03 10:57
觉得更没有头绪了

JSBach 2025/06/03 10:57
知识不是你看了就懂的。浮光掠影的懂,自以为懂了的懂,和真的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融合进自己的生命之树的懂,举一反三的懂,触类旁通的懂,拥有在较为完备的个人知识体系下俯视的懂,把知识通过自己的人生实践相比印证过的懂,差别巨大。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57
[链接] 专访虞万里丨小学、经学及中国传统经典文本研究(全文版)

JSBach 2025/06/03 10:59
必须要有深刻的学习,才能搭眼就能分辨哪些是真知识,那些是伪知识,那些是有价值的沙中之金,哪些是无价值的话语圈套和泡沫

π(山頂逸士) 2025/06/03 10:59
现在重新看以前看过的书,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大学的时候学的纯粹是知识,没有印证。

JSBach 2025/06/03 11:00
当然,这种体验也非常令人开心

JSBach 2025/06/03 11:00
觉往日之皆非。

JSBach 2025/06/03 11:01
突然有一天开窍了,才知道我过去理解的不对、不深、不透

JSBach 2025/06/03 11:01
这其实就是古人说的治学的精进之路

JSBach 2025/06/03 11:02
层层转进

JSBach 2025/06/03 11:03
也就是这样,个人才和一个悠久的丰富的传统发生了更加较为深刻的关系

㣎古MUGU 2025/06/03 17:05



Noah 2025/06/03 17:16
话说有书画或者别的文化圈的大佬吗,我很好奇别的传统艺术领域是不是也会这样哈哈哈哈哈

0ㆀ₀⁰₀⁰ㆀ 2025/06/03 22:28
1945181748960883_.pic.jpg


0ㆀ₀⁰₀⁰ㆀ 2025/06/03 22:28
1945191748960894_.pic.jpg


0ㆀ₀⁰₀⁰ㆀ 2025/06/03 22:28
到底什么载道

JSBach 2025/06/03 22:30
都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5-7-1 11:54 , Processed in 0.01342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