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2925|回复: 3

北京拜访丁承运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5 13: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glodash 於 2014-6-25 13:05 編輯

      
    上周一通过高洪斌老师引荐,和丁承运老师一起吃饭喝茶,除了介绍璇玑琴轸之外,还求教了不少问题。

2014-06-16 135955.jpg



        
        事先就准备好了问题清单和一个文件夹的附件资料,终于有充分的时间细细问去。丁老师不顾接连三日演出疲劳一一作答,耐心细致,其学识之渊博,令我肃然起敬。我目前专注的琴轸起源演变及改良的课题中,所涉及的瑟轸及轸钥的问题、独枘琴调音机构的问题、我无法接触到的出土琴瑟调音系统的细部结构问题、近现代古琴改良肇始等问题,丁老师都详细的解答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对我提出的楚囚南音新辨和松荫会琴图琴制问题等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他也是鼓励有加。
   
        去年十月,丁老师以一篇“汉代琴制革故鼎新考”打破了琴史研究领域近十年的沉寂,使一直以来从上古琴到传世琴之间演变的历史空白,见到了一线曙光。琴史研究领域多见考古界和音乐史界的研究者,而古琴界的研究者却反而较少,原因不言自明。如今古琴大热,而琴史研究却反而静寂,与十年前专家学者激战辩“徽”的热闹场景,已不可同日而语。

        饶宗颐先生尝云古琴技、艺、学、道四层次,曰:
  鼓弦动操令众山皆响,左按右弹求准音准拍,一曲既终而掌声雷动,斯琴之末而已。必也手敏而心闲,神宁而意远,两手如龙翔凤舞,运指如敲金戛玉,曲传作者之意趣,修炼一己之性灵,感人而非娱人,养气而不动气,乃得联音而成乐,因技以成矣。
  夫然后也,再上下求索,转益多师,遍读文史经籍,乐律专书,弹琴而知琴,奏乐而知乐,动则合规,言必有中,知琴理琴史者,乃由琴艺而进乎琴矣。
  古称琴为大乐,琴音曰德音,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淫邪之心,扶元化之气,鼓琴而练涵养非练音乐,调弦在调气而非调音,胸次磊落,弦上贞洁,于是中和在内,清光发外,渐次得矣!

    可见技、艺、学、道,必然逐步精进,未学而称道者,伪道也。如今琴界中人,稍有技艺毫无所学,便妄称得道大师,盖因“道”者飘渺,容易糊弄,而“学”贵成果,非白纸黑字不足以服人。如此避实就虚者,鄙视可也!

发表于 2014-6-25 15: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承運先生好像蒼桑不少.
发表于 2014-6-25 22: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琴界中人,稍有技艺毫无所学,便妄称得道大师,盖因“道”者飘渺,容易糊弄,而“学”贵成果,非白纸黑字不足以服人。" - 还得见glodash真容,谢你惠寄的琴轸。一直很忙,你要求的实验还未开展,不过我现在北美度假,稍有空闲,有望完成,请君包涵。

另外,丁老师的有些观点我“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比如认为西方音乐理论和教学(五线谱等)损害了传统的古琴音乐。

点评

西方音乐损害古琴太甚太甚,本是两个独立发展的体系,却非要用西方规范东方,无奈话语权已落入西人之手  发表于 2014-7-22 10:4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6: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 發表於 2014-6-25 22:06
"如今琴界中人,稍有技艺毫无所学,便妄称得道大师,盖因“道”者飘渺,容易糊弄,而“学”贵成果,非白纸 ...

不急,等你有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7 12:23 , Processed in 0.021541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