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3101|回复: 0

[其他] 十三評劉有恆<清初康熙帝玄燁談昆曲及弋陽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8 17: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孫新財評注)
故宮博物館掌故部編的《掌故叢編》,內記載藏於懋勤殿的『清聖祖諭旨』中,康熙帝向內遷承差的昆弋腔伶人,所傳的聖旨:
『魏珠傳旨,爾等向之所司者,昆弋絲竹,各有職掌,豈可一日少閑,況食厚賜,家給人足,非常天恩,無以可報。
昆山腔,當(?)勉聲詠,律和聲察,板眼明出,調分南/北,宮商不相依混亂,絲竹與曲相合為一家,手足與舉止睛轉而成自然,可稱梨園之美何如也。
弋陽佳傳,其來久矣,自唐<霓裳>失傳之後,惟元人百種世所共喜。
漸至有明,有院本北調不下數十種,今皆廢棄不問,只剩弋陽腔而已。
近年弋陽」,被外邊俗曲亂道,所存十中無一二矣。
獨在因舊教習,口傳心授,故未失真。
爾等益加溫習,朝夕育讀,細察平上去入,因字而得腔,因腔而得理』。

其中對於昆山腔(昆曲)讚賞備至,認為沒有任何其他中國戲曲,可以比得上昆曲的美。(『梨園之美何如』)。
因為『(?)勉聲詠,律和聲察,板眼明出,調分南北,宮商不相依混亂,絲竹與曲相合為一家,手足與舉止睛轉而成自然』,于演唱及伴奏和舉手投足與臉部眼睛的表情,都那樣的融合自然。
又認為:「弋陽腔」,于康熙時己被外界亂唱成『京腔』(高腔),即『被外邊俗曲亂道』,所以存留的『十有無一二』,要伶人好好攻習陰陽四聲的平上去入,去『因字而得腔』的方法,恢復傳統「弋陽腔」的唱法。
(『因字而得腔』不就是『依字()行腔』?
若然不就是先有」,後有「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3-29 08:05 , Processed in 0.01011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