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483|回复: 2

高山流水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0 17: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山流水故事
《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于弹琴,钟子期擅长辨听。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在完成使命以后,俞伯牙乘船逆汉水而上,准备返回晋国。但刚启程不久,就在汉阳遇上了大雨,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边。俞伯牙命令仆人取出随身携带的七弦琴,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就在船舱中抚起琴来。他弹着弹着,突然,琴弦断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懂得音乐并理解弹琴人心的人心境的人琴弦才会崩断。伯牙走出船舱,见到岸上有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樵夫,这位樵夫叫钟子期,生活在汉水边,以砍柴为生,闲暇时喜欢读些诗画。刚才附近躲雨,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俞伯牙问他:“你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钟子期答到:“能。“于是,俞伯牙马上换好琴弦。他鼓琴一曲后,问钟子期:“何也?”子期答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日:“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立即走到钟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动地说:“我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知音”之典故由此而来。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雨过天晴,俞伯牙必须启程复命去,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俞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俞伯牙,钟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俞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俞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钟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相关书籍援引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泊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难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吕氏春秋》虽非信史,但有《列子》记述在前,其内容也非毫无根据。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荀况在《劝学》篇里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虽然语近夸张,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
 《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邑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碎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 : “《高山》 、
 《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 、 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 《 高山流水 》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人物简介
俞伯牙
 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楚国有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伯牙自小喜爱音乐,天赋极高,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习琴三年,俞伯牙琴艺有成,成为当时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苦恼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的和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在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岛,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岛稍候,我去接方子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成连划船离开了。经过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歌,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自这次后,俞伯牙的琴艺大成。因此,俞伯牙创作出名曲「水仙操」。其实,成连老师的用意是让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领悟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得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会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这就是说自古以来琴的知音难求。

钟子期
 钟子期,楚人钟仪之族,伯牙之友也。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之。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子期 辄 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欢曰:善哉,子之听夫汝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知音也。
 子期夜闻击磬者,声甚悲,旦召问之:何哉子击磬若此之悲也。对曰:臣之父杀人而不得死;臣之母得而为公家隶;臣得而为公家击磬。臣不见母三年于此矣。昨日偶睹之,意欲赎之无财,又身为公家之有也。是以悲也。子期曰:悲在心,非手也,非木非石也。悲于人而木石应之,以至诚故也。盖子期于音皆然,非独琴也。夫志有所存,则见于音,君子知其音,以逆其志,则得焉。或识于斯须之间,或知于千载之下。合若符节,周衰乐散,世罕知者。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子期死。是以发愤而绝弦也。后人知其曲者鲜矣。而况探其志者乎。
有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诗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织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
—白居易
风琴秋拂匣,月户夜开关。
荣启先生乐,姑苏太守闲。
传声千古后,得意一时间。
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
《示孟郊》
—孟浩然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赠道士参寥》
发表于 2009-2-14 19: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欸   這個我剛聽過詳細的版本 不過還是你的詳細點 謝謝
发表于 2024-3-7 17: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流水,海上移情都讲的很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5-3 22:07 , Processed in 0.01631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