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5127|回复: 2

南高师故人王燕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9 11: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严晓星

        在众多的古琴流派中,梅庵琴派与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该派的创始人王燕卿曾经任教于南京大学前身之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是历史上第一位在高校开展古琴教育的琴家。
    一 出身与师承
        王宾鲁,字燕卿,号东武琴士,又号飞飞子。山东诸城普桥村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生。王姓是诸城大族,传说王燕卿这一支到他出生时尚有土地六七百亩,壮年时家庭逐步破落,生活困难,所以他自称是“青齐下士”。他家自高祖以来,代代习琴。王燕卿自幼受到熏陶,小时候曾在书桌上拴上麻绳练习,可见其对琴的喜爱。
    当时的诸城,已经形成了以王溥长和王冷泉为首的诸城琴派。王燕卿先后学琴于王心源与王心葵。王冷泉演奏风格的绮丽缠绵与轮指的运用,对王燕卿也有显著的影响。王燕卿后来曾说,自己在学琴期间“恒赖诸名流多方指授,自问始有进境”。他还这样记述开始学琴时的情形:“乃于家藏书籍中搜求,复乞于叔伯兄弟,共得琴谱全部十八种、残编六种,抄录零锦若干。”这里的“诸名流”、“叔伯兄弟”,自然包括王冷泉、王心源、王心葵,也包括许多后人无法探求的名字。可见王燕卿的师承是多方面的,非止一端。
    王燕卿学琴,不愿亦步亦趋。王心源因为他喜欢自由发挥而产生厌恶情绪,不肯继续传授,后来王心葵也因为同样的理由不肯授琴。王燕卿后来回忆自己的学琴经历,曾这样写道:“研究未能得其万一,又佐以《礼记》、《汉书》、《来子易注》、《纪氏丛书》,推其数以穷其理,殚心竭虑,数易星霜,未得其奥妙。嗣携琴访友,纵横海岱之间近三十年。”在另一版本中,他的说法是:“既不以他人为可法,又不以诸谱为可凭,殚心瘁虑,追本探源,无不别开生面,权其轻重,测其长短,推数以求理,聆音以察调,观其变化,旋转无穷。而一旦稍有所得,既得于心,复应于手,乃知古之雅乐,今人非不能学,在非人人所能学,在人之真好与假好耳。”
      在王燕卿自信的叙述里,可知他一直在追求“古之雅乐”,相信“真好”与“假好”能通过心手的相应反映在琴中,“既不以他人为可法,又不以诸谱为可凭”,并在这样的认识下对琴做了多方面的革新。

    二 琴艺革新
       徐立孙后来总结出王燕卿在演奏技巧方面的七点革新:琴谱点拍;指法服从于琴曲内容,吟猱滑动不拘成法,以实际效果为准;左手肉、甲音技巧;右手指法技巧;灵活运用“伏”法;以一气呵成为主;安弦和弦的独到之处。在这七点中,左右手指法完全属于独家技巧;点拍是重视节奏的紧凑,一气呵成是重视旋律的完整和连贯,以及吟猱滑动和“伏”法的运用,总的来说都是重视琴的可听性,与过去节奏自由发挥、强调韵味忽视旋律的传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王燕卿对轮指的运用一直令人瞩目。关于他给旧谱添加轮指的做法,张育瑾举例说:“燕卿在诸城最初教王少如弹琴时,传谱上没有增添轮指,以后教晤仙弹琴时,传谱上就增添了许多轮指。”但随着《龙吟馆琴谱》的重新面世,可以看到,事实上王燕卿所补加的轮指是相当有限的。


       更加大胆的是,他还放下琴的架子,直接向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民间音乐学习。在他的演奏风格中,会用大幅度的猱、大绰大注修饰旋律,使之呈现出如同山东民间歌曲、曲艺或器乐音乐般的腔调。山东曾长期流传着他根据民间小调《骂情人》改编成琴曲《关山月》的故事,这一传说虽然在几乎成为定论之时被新发现所推翻,但也反映了王燕卿从民间音乐中汲取养分的部分事实。

    徐立孙总结说:“燕卿先生一脉,虽说系出金陵,但得北方之气为多。加以燕卿先生独创之风格,所以音韵宽厚雄健之中富有绮丽缠绵之意,刚中有柔而刚柔相济。”这是一种以北派为主,会通南北的艺术风格,也是王燕卿自己的艺术风格。

    “既不以他人为可法,又不以诸谱为可凭”,“古人好为新声,今人泥于古调,虽传讹而不察”“愿后之学者传留一线,勿为腐儒与诸谱所误”,这样的艺术宣言和上面的一系列艺术实践,引起轩然大波几乎是必然的。

    记载《关山月》的《龙吟馆琴谱》在当时失传,很多人认为此曲为王燕卿改编自民间情歌。张育瑾回忆到:“有的人很想跟燕卿学这个曲子,但是在这种舆论的威胁之下,怕坏了‘琴品’,便不敢学了。这个曲子燕卿在诸城时传授上受到极大的阻碍。”“此后王燕卿回到诸城,经常弹奏此曲,大受诸城琴家的攻击,指责他,第一,轮指太多,‘油腔滑调’;第二,打破了古琴禁弹‘小调’的‘戒律’(当时所谓小调即民歌),《关山月》是‘小调’。当时很多人喜欢这个曲子,如琴人丁介仁想跟王燕卿学这个曲子,但是在以上舆论下,又不敢学。”

       形势到了连学琴者都顾忌不前的地步,反映出王燕卿当时的处境。其实,不独《关山月》如此,有人认为《秋夜长》甚至就是他根据琵琶曲改编而成的,“三分琵琶七分筝”,总之没有一分是琴音。

    王燕卿生性缄默,在如潮的指责声中的从来没有为自己辩护。事实上“历史根据”就在他手边的《龙吟馆琴谱》上,但他仍然沉默。如果不是失传的《龙吟馆琴谱》重现人间,后人或许永远读不懂他沉默背后的孤独与高傲。

    三 在南高师的日子
    在充满非议的故乡生活后,王燕卿开始了“携琴访友,纵横海岱之间近三十年”的岁月。正是在这段岁月的最后时间,王燕卿先生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接下了不解之缘。

    1916年9月,康有为在山东祭孔于曲阜并登临泰山,然后南下。王燕卿于此时与康有为相识,与他随行。他们经济宁,过凤阳,在9月底或10月初的某天抵达南京,受到江谦的邀请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宾主相见,王燕卿抚琴一曲。曲终,江谦极力邀请他留校任教,传授琴学。王燕卿由此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高等院校从事古琴教育的琴家。

    南高师校园西北角的六朝松畔有三间茅屋,是江谦为表彰教育家、书法家李瑞清1905—1912年间任两江师范(南京高师前身)监督的功绩所建,故以李瑞清之号“梅庵”命名,门前挂有李瑞清手书的校训木匾,上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王燕卿与江谦延聘的琵琶家沈肇州在这里传授他们的“国乐”。高超的琴艺为他赢得了欣赏与敬重。《王翁宾鲁传》云:“(王燕卿)每日入授课梅庵中,抚桐引操,媲擽习习,微音攒越,余响飘迈,闻者皆祛烦忧而感心志。一夕,风灭烛,按徽自若,不差毫黍,学者以是益钦之。”徐立孙后来回忆与王燕卿先生相处的情景:“暇辄对奕,常静聆先生操缦,默索微妙。先生见余之能领悟也,则欣然悦。尝夏夜苦热,相与鼓《平沙》梅庵桐荫下,不觉炎气尽消也。”则是一幅师生融融的画面。

    现在所能知的,跟随王燕卿学琴的有李湘侨、徐立孙、刘天华、凌纯声、孙宗彭、吴志鲲、邵大苏、田定庵、程午嘉等人。

    王燕卿在教学之余,开始着手修订《龙吟馆琴谱》。在现在能够肯定经他改定的琴曲中,《长门怨》、《平沙落雁》比较突出,尤以在南京修改的《平沙落雁》最能体现他的艺术功力。在这一版本中,以传统指法的巧妙组合,泛音、按滑音和空弦瞬间的交替使用,绘声绘色地塑造出一段描绘雁群在栖宿处上空飞鸣觅食,盘旋降落的生动画面。这段艺术创作不仅体现了他高明的作曲手法,而且作为正统琴乐追求意境、气韵的反动,致力写实,丰富了古琴的表现能力,也拓展了琴乐的审美领域。王燕卿在古琴上的造诣为后来梅庵琴派的开创和兴起奠定了基础。

    四 传派
    近代以来,各地琴家的联系日趋频繁,开始出现全国性大型琴会进行切磋和交流。1920年秋天,巨商、同时也是琴家、收藏家的周庆云(梦坡)与报人、同时也是古琴爱好者的史量才,在上海晨风庐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琴会。

    10月12日,王燕卿带着徐立孙出席晨风庐琴会。出席琴会的,有来自各地、各流派的琴人约四十位。第一天前来观礼的社会名流,则有郑孝胥、朱祖谋、吴昌硕、刘承幹等六十余人。三天的会期,都是琴人抚琴,彼此展示,又正是王燕卿为徐立孙讲述“派别源流之理”的生动课堂。

    据《晨风庐琴会记录》,12日王燕卿奏《长门怨》,13日徐立孙奏《搔首问天》,14日王燕卿奏《平沙落雁》、徐立孙奏《长门怨》、两人再合奏《秋江夜泊》。他们新颖独到的琴风成为琴会上众人瞩目的热点。没有参加这次琴会的查阜西显然曾听与会的朋友谈及,他后来说:“王宾鲁的演奏艺术,重视技巧,充满着地区性的民间风格,感染力极强。他在晨风庐近百人的琴会上惊倒一座,这是后来他所传《梅庵琴谱》风行一时之故。”直到晚年,参加琴会的顾梅羹对当年的场面仍然记忆犹新。他告诉学生说,那天王燕卿还没演奏完,座中的好多琴人已经忍不住侧身站起,有的更靠近了倾听。一曲既罢,周庆云脱口叫好,说:“这次琴会就以此曲为魁首了!”

    而这次琴会上王燕卿所产生的轰动效应,必然为他的演奏艺术的迅速流传起到了重要的推广作用。就在晨风庐琴会后不长的时间里,王燕卿一脉异军突起,对琴坛产生了重大影响。查阜西亲眼看到“宁、沪一带琴人宗王、徐者,十中有二三焉”的盛况,更说:“二宗(指九嶷派杨时百、梅庵派王燕卿)功力深到,而方圆悬殊,自来分居南北主盟,世人不敢轩轾。”

    约在晨风庐琴会后的半年时间,王燕卿一病不起,致病的原因有可能是酒。他嗜酒多年,据说“盛夏不浴,而醇醲之气迎人欲醉”。1921年,在他病卧龙蟠里山东会馆中时,邵大苏时时前来探望。王燕卿要求将自己安葬于清凉山东麓,并向他托付后事:“吾以丧葬累鲁人赵君,所藏与古斋琴即以贶其子。”5月25日(农历四月十八日),王燕卿病逝,得年五十五岁。临终前,他还惦记着《龙吟馆琴谱》的修订工程尚未完工,引为恨事。

    1929年春,史量才 “慨然斥资五十金为表其墓”。然而在半个多世纪后,王燕卿的墓已经消失在南京清凉山公园的开发和城市建设进程中。


    (此文根据严晓星《王燕卿传》删定)

                                       


  jFceEJGw.jpg (151.98 KB)

[ 本帖最後由 kiddy 於 2009-3-9 11:15 編輯 ]
发表于 2009-5-20 1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大师伯秦岭山上觉下明老和尚(俗名崔远修,85年圆寂),曾多次提及当年和康有为先生一道,听宾鲁先生弹秋江夜泊和释昙章,我师傅终南山常明老法师就是跟师兄觉明法师学的秋江夜泊,但师傅似乎对释昙章一曲不太言及。师傅今年4月圆寂前,听我弹了5天的琴,除了洞天春晓、大释昙章外,每天都要听秋江夜泊,并说东坡居士的赤壁赋写得好,对其理解越透,秋江就会弹得越好。
老和尚的录音是我用手机录的,95岁的老人弹得也很青春,可总说没有师伯弹得好。
可惜没有大师伯的录音。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1: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kiddy 於 2009-5-20 11:28 編輯

哈哈,有机会去拜访宽法师啊,我们可以切磋切磋阿

秋江夜泊,释谈章

我这里有先师朱惜辰的秋江夜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3-29 20:13 , Processed in 0.01728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