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3598|回复: 2

谈一下对古琴的感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0 0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是奇怪了,琴声在早中晚弹出来的声音,竟是如此不同。夜越深,特别是一过晚上十一点琴声越凝亮,也越悦耳悦心。其他的时段,声音都有些散,共鸣也小,莫不成真与空气有关?

我知道琴声与空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有些空间里琴声会散暗,在有些空间里琴声会凝亮。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里提到,古人建琴室在平房里埋一口缸,缸里再悬铜钟,以发琴声。他说这个方法不好,不如在楼层下,盖上有板,这样声音就不会散了。可见古人对古琴的声响一直是很有研究的。

古琴声音如此之轻,非常怀疑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否真唱过。老师说他们80年代在四川发现有的城墙上有两个出音孔,正好对着古琴的两个出音孔龙池和凤沼,音孔下面的城墙内部结构和现在的音箱很相似,都是凹形相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音箱了。如此看来,似乎古人还真在城头弹过琴。

近日又反复听了管平湖和龚一的古琴,觉得龚一现在的水平可能在昔日的管平湖之上,管最好的作品还是《流水》,很少有人能达到他这样的水平了,每个音都有生命,而且都是健康的生命,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而龚一真的是到了徐上瀛所说的“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的境界,弦音的控制已入化境。

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要想精,不但需要苦练,更需要悟性,更更需要天赋,没悟性的苦练最终能成为一个好的工匠,有悟性的苦练能成为大家,有天赋有悟性的苦练才能成为大师,大师是凤毛麟角的,一百年出一个已经是不得了了,因为有些悟到的东西,如果没有天赋配合,是无法把想像变成现实的。
发表于 2009-3-30 12: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意见:更加欣赏管平湖先生的《秋鸿》和《离骚》。至于龚一,他也有自己的风格,不过老一辈琴人各自的艺术魅力,如吴景略先生的飞腾绮丽,査阜西先生的古朴儒雅,管平湖先生的沉雄稳健,张子谦先生的跌宕潇洒,要说超越还是很困难的。至少不同的艺术面貌只要不是浅薄的,就很难讲什么高低上下,只是个人喜好不同吧。
发表于 2009-3-30 15: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在楼层下,盖上有板”的具体做法是怎样呢

请问,上文提到的“不如在楼层下,盖上有板”的具体做法是怎样呢,
是否可以理解成为:琴室的地面起一个一定高度的台,台中空,台上覆以木地板,琴台置于木地板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5-4 05:39 , Processed in 0.01423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