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6721|回复: 12

神奇秘譜研究穊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7 02: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奇秘譜研究穊況
            Project Outline (1991)
   (一九九一年)
唐世璋
            John Thompson
研究課題﹕神奇秘譜(公元一四二五年)的打譜及錄音
神奇秘譜是現存最古老而曲譜數量比較多的古琴琴譜。傳統的中國典籍對古琴的讚譽甚高,為其他樂器所不及;而外國人也驚嘆於古琴所奏出的優雅調子。啟發我對古琴興趣是和蘭學者高羅佩之【琴道】(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by R. H. vanGulik)。這本書描出古琴對中國音樂歷史及藝術價值之重要性。
神奇秘譜分為三卷,共約二千四百行標譜,包括四十九首具標題樂曲及十六節調意。根據我的打譜,這可填滿超過二千行五線譜,演奏需時六小時之長。具標題的樂曲長約兩分鐘至超過二十分鐘不等,調意則長約一分鐘。這些古琴舊譜詳列調絃法,指位,指法,及吟猱;但只間接地示音符時值。著譜人是明朝寧王朱權,自號臞仙。
朱權(公元一三七八至一四四八)乃明太祖之十七子。自退隱朝政,便與五名助手花了十二年時間搜集古琴譜。根據他的說法,當時的古琴家為數不多,而多數琴譜,因手抄本,亦已在元朝失傳。
朱權在序言中指出上卷的十六首曲(其中十五首具標題)乃“太古神品”。他找不到懂得奏這些曲譜的琴師,故只能抄襲原譜。這些舊譜的迴異之處似乎顯示了不同的出處,有些或可追溯至唐朝。朱權表示他曾親身學習中卷及下卷的三十四首具標題的樂曲。中國學者認為這些“較後期”的樂曲大部份反映出宋朝時期浙江省一帶的音樂風格;然而,這些樂曲大概也包含較早期音樂的精華;那一定是他門的目地。其中一、兩首曲譜遍被認為是朱權所寫。專家仍未能找出元朝的影響。
過去數十年來,研究西方中世紀音樂之風頗盛,使到這“已近失傳”藝術再度流行起來。神奇秘譜及其他明代琴譜肯定記載不少更古老的音樂。假如中國音樂學著如西方學者一樣去鑽研及演奏這些古琴舊曲,將來可重新點燃起大家對中國古樂之興趣。但在這方面還未有任何有系統的研究。故此,現時只有少數個人的錄音存在,而通常這些演奏者在演繹舊譜時都擁有比較大的自由度。隨意或嚴格按照古琴舊譜重新創造樂曲稱為打譜。據我所知,只有另外一人從神奇秘譜打的譜超過三、四首曲以上;這就是已故上海人姚丙炎。他打了十五首曲譜左右。

第一階段﹕神奇秘譜之打譜初稿,分析及錄音
我於一九九一年完成此階段。按我自己彈神奇秘譜所有舊曲我寫成了三百六十頁長的五線譜手抄本,製成六盒每盒長一小時的錄音帶,又把朱權的序言及每首曲的簡介注釋翻譯英文,加以研究。

第二階段﹕全面的研究
此階段之主要目的為分辨各種演奏風格,研製鑒定曲譜年代之法,深入探究歷史及文化因素,同時繼續改善彈奏樂曲的造諧。
神奇秘譜中的音樂顯然是於公元一四二五年以前來的,幾乎已肯定包括了唐、宋音樂,但經過不同古琴門派的琴師修改。今日打譜最好能反映出早期風格的混合體,而無法將獨特的風格勾劃出來。可追尋的線索包括旋律與調子之區別,不同的指法及寫譜方式,取材方面,甚至音樂與琴歌之間的關係。
研究的初步是將神奇秘譜的音樂與日本的雅樂相比較,但用作比較的雅樂應該是經過英國劍橋大學唐代音樂研究計劃的專家重新編寫的。雅樂被認為保留了唐朝雅樂的風格,但今日的雅樂聽起來卻完全不像中國音樂。經過專家的重寫後。雅樂卻顯示出一些與早期古琴調子雷同之處,而這些古琴調子按另外一個原則被認為保留著唐朝音樂的風格。這些雷同之處必須加以研究。
還必須打其他從明以前來的琴譜及部份現存超過一千首的明代樂曲,再參考這些和其他著作,以找出明以前音樂的線索。這也可有助於演繹中國其他樂器的早期音樂。
打神奇秘譜的時後,我與許多其他明初版本的樂曲作比較。有名舊曲【幽蘭】之外,我也打過所有明以前的少數樂曲,又將懶仙五聲琴譜(一四五七年)中五首曲及希仙浙音釋字琴譜(一四九一年前)中四十曲(其中二十四曲於神奇秘譜曲全同的;後者卻全加上曲詞)。都寫成五線譜,還學習彈奏其中數首琴曲,琴歌及另外數首十六世紀琴歌。

第三階段﹕出版商業錄音帶及一本附有打譜的有關研究書籍
第二階段的研究事實上是無止境的,故可以於較早或較後時出版研究結果。但是整理出版材料可能需時達一整年之久。原因是所得的材料實在很豐富,比西方中世紀音樂材料更多。

過程
我於一九七四年開始學習古琴,不久便構思了這個研究計劃。作為一個民族音樂學的畢業生(之前曾修讀西方音樂學學士課程,主修西方早期音樂;及亞洲文化學研究碩士課程,主修中國文化),我發覺很難得到有關傳統中國音樂的確實資料。我可找到很多有關傳統中國音樂理論資料,但卻不夠實用。古琴就是個例子。只有少數人仍懂彈奏這種樂器;但在另一方面,卻有數千本舊譜手抄本保留下來,有些可追溯至一千年或更早以前。
要了然明白這個早期音樂,唯一的方法是先學彈奏法,後學打譜。首先我在台灣學習孫毓芹(一九一五至一九九零年)演奏的差不多十五首琴曲(孫公於一九八九年給中國冠以“民藝大師”之名)。隨後我又學習另一些曲。這些曲都是別人已寫成了五線譜,並附有錄音帶(所以指示了音符時值)。其中包括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從神奇秘譜打的“廣陵散”曲譜。第三歷程是學習五線譜與錄音帶兩者缺其一的樂曲。於是,我以管平湖從風宣絃品(一五三九)中重寫的“長青”及“獲麟”來研究神奇秘譜中的幾乎相同曲譜。
我於一九七六年來到香港請教我在中國大陸以外所認識的唯一一個研究早期古琴琴譜的人,而非只是研究代代相傳的古琴傳統﹕唐健垣。神奇秘譜有三首曲子是現代奏法仍保留著可認見舊曲形式的。“流水”,“梅花三弄”及“瀟湘水雲”。開始打這些曲譜時,我的音符時值就盡量踉從現代彈法。
雖然我初時曾研究過管平湖的演繹方法,並在音符制定的難題上求教於別人,但現在我開始努力作自己的奏法,而盡量不關別人的。由於古琴舊譜中並沒有直接指示音符時值,故特立獨作的傳譯是很重要的。
唐健垣於一九七八年離港修讀博士課程,我便開始作計畫轉往中國工作,繼續研究。到那時我已經打過了神奇秘譜中約二十首曲譜,並對自己在傳譯早期琴譜方面越來越有信心。
但是,我於一九八零年應聘替亞洲藝術節一作而留在香港,最初任職編輯而後任藝術顧問,需要花去很多餘暇出外與表演藝人及藝術組織者接觸。我的古琴研究計劃進展緩慢,直至一九八六年藝術節改為兩年一次,我才有較多的餘暇來作研究工作。唐健垣博士已返港,而我也繼續請教他及其他中國的的專家,但通常乘他們訪港之便。我於一九八九年完成初步打譜,九一年製成一套六盒錄音帶。
現時我開始研究其他演奏家對同一曲譜的傳譯方法。因為我們用的線索都一樣,發現異同之處是特別有意思的;這通常反映出演奏家對乎琴譜的態度。有些傳譯很忠於原作;但通常如果音樂語言與今日的奏法不同,演奏者就假設舊譜一定有錯誤之處。追隨者古琴傳統,有些演奏家主要以已存在的音樂來啟發自己的新音樂;同時,中國的演奏家幾乎都改印了金屬絃線來代替原來的絲製琴絃。
到目前為止,我除了向唐健垣博士及其他中國的傳家求教外,也與幾位雅樂專家談到此研究計劃的詳情及其與中國早期音樂的關係。他們對我所製的錄音帶的評價鼓勵了我繼續找出雙方所研究的音樂之關連。

假設及需要
古琴音樂是世界上少數乩記譜音樂傳統之一。但是,這種音樂本身只透過口頭傳授而流傳下來,學生憑記憶記下其曲調,故無需記錄音符時值。琴譜只記錄了某位大師演奏曲譜的方式。沒有音符時值,這些樂曲現在可否還原呢?
音樂是一種語言,既合乎邏輯,也具詩意;所以在將幾百年來無人演奏的音樂重新創造時,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注意樂曲的結構。我逐漸作出如下假設﹕(一)琴曲有中國音樂的兩拍和四拍之流行;(二)音符時值與吟猱及指法急緩有關;(三)重覆或更改的吟猱式樣。音符或指法式樣,音樂旋律高低線或結構式樣都可能顯示出重覆或更改的節奏式樣,(四)某些重覆的音符式樣要配以相同的節奏;(五)有時可參考琴歌的版本來決定節奏,(六)後期版本之異同及音符之古怪擺法也可造成線索。最後,當製作完,成這旋律是否適合所定之主題?而假如有人六百至一千年前記下我的演奏,他記下的曲譜會否一與我用的琴譜相同呢?
當務之急是要多花些時間在中國研究重要文件,向音樂學家求教,及向大師級演奏家學琴;另外,也需要一件適當的古老樂器及合適的錄音設備來製造一套新的錄音帶。
发表于 2009-5-7 05: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刷~~~~~
发表于 2009-5-7 07: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相当不错!
发表于 2009-5-7 16: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刷吗。。。
发表于 2009-5-24 19: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6-5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09-6-6 13: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09-9-30 15: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老唐写点中国字不容易啊
发表于 2009-12-2 16: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潜心研究古老的乐谱,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发表于 2009-12-3 10: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謝謝分享!
发表于 2009-12-30 22: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先生的治学精神是值得钦佩的。
发表于 2010-1-17 1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秘谱能流传下来真是琴人之大幸啊
发表于 2012-3-6 15: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5-4 17:37 , Processed in 0.01396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