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7433|回复: 9

李孔元先生談鬆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5 01: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閑少 於 2010-4-25 15:03 編輯

同先前的《给年轻琴友的几点忠告》都是网上旧文了,不过这篇论坛还没见到过。

别紧张,放轻松---无愿室谈琴[一]并序
作者: 无愿室主 【注】  2003-07-24 01:27:24

别紧张,放轻松.-----放轻松,别紧张.

    松沉松沉,琴人大都能琅琅上口.无愿曾亲见北.中.南各有一位乐于把自己的形象,塑造成古琴大师状的女琴师,在她们的教学活动中,一再告诫学生们[别紧张,要放松],反观其人实际操琴,不是淡而无味,就是生硬死板,不知所云.她们的学生如果也把古琴学成这种[松沉]法,则古琴千百年来的美学体系,势必非全盘改写不可.

    松沉松沉,能[松]才能[沉].而[松沉]的目的又何在,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根本没有任何神秘可言,哪里是什么莫测高深的境界.

    松沉松沉,目的就是要获得更大的自由.肢体的自由,以及心神的自由.

    肢体获得更大的自由,乐器的操作才有更大的灵活度,音乐的表达才会更如意.更灵动;心神更自由,音乐想像力才会更丰富,乐思才会源源不绝而来.

    当[松沉]的练习已经纯熟,操琴时就能[心手双畅],无滞无碍,心灵境界才可能从音乐活动中获得净化与提升.------古琴音乐的传统目的,不就是这个吗.

    那[松沉]二字有那么容易讲吗.
噢,不,那还真的不容易说清楚讲明白.得先从坐姿开始讲起,由外而内,层层[松沉]下来.

    基本的坐姿,任何琴人都会,但却也常常忽略琴桌与琴凳的高度.这两项配备,不管是豪华.家常或寒酸,都必须按照身高与使力的习惯先调整好,起码要在挺起腰杆,将双手摆在琴面上时能毫不费力,也就是肘关节与腕关节,基本上要处于高度相近的水平面上,二者高度差异太大,操琴时间越长,运动伤害也会越重.腰酸背痛,指臂酥麻,都还算是小事.大焉者,阁下推之可知.

    腰杆挺直了,接杆要注意下腭后收,不可以垂头丧气,脑袋一下垂,像什么动物的样子,您一想就会明白.当然也不可以歪子脑袋.别以为歪可脑袋作哲学家深思状,加上垂歪一肩秀发,你就可以[灵气逼人].古琴音乐以庄敬深远为本色,娇姿媚态实在不宜于古琴,形象上真的一点都不搭.

    接着要放松脸部小肌肉,挤眉弄眼,噘嘴努鼻,都是没放松的结果.------但是也别放松到毫无心思,以至于闭目张口,任凭垂涎长达三尺,这恐怕连周公也要给你当头棒喝了.

    接下来要放松手脚,不要指天画地如在跳芭蕾舞,或双脚摇晃与不停敲点地面,好像乩童起乩.这样子弹琴,就浪费太多能量在与音乐无关的事务上了.

    当然,乐思流动后的自然律动,本来是有助于音乐表达与主客沟通的,倒也无可厚非;但刻意而为,就会分散捕捉乐思的专注力,因此不可以本末倒置.

    常见初学古琴者,不管是男是女,基于对弹琴形象的优美想像,会刻意端出美得吓死人都不必偿命的[破死].但那个[死样子]只会让姿势僵直硬化得如同化石, 根本就放松不了,而且不管以后怎么救,都没有办法救得回来,那真的才叫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呢.

    还有,如果刻意去做出类似舞蹈与戏剧的肢体动作,就不仅要花费过多心神去照顾形象,也会耗费太多体力去举手投足.就音乐而言,那不是[投入],而是[分心].------当然,所谓[视觉系艺人]古琴家的演出,无愿可一点也不懂啊.要讨论这个议题,得另请高明.

    然后,有了这些基础认知,这才能开始好好谈[松沉].

    以无愿所知,[松沉],可以由[取势].[下指].[运臂].[行气].[生心]与[用神]等六项要点来体察与运用.

【注】 “无愿”乃一台湾琴人李孔元之网号


取势松沉------无愿室谈琴[二]

    前文提及,[松沉]的目的在于获得肢体与心神的自由,不论是追求操琴艺事的进步,或是修身理性目标的达成, [松沉]都是其基础.而[松沉]之先决条件,便是先将坐姿与桌椅高度调整好,接是才能从[取势]一项谈[松沉].

    当您已将坐姿调好,接您要注意身体中心线的连贯,传统上说要[眼观鼻,鼻观心].身体中心线抓准了,在双手都可以灵活操作的前提下,再在琴面徽位上选定一个固定的参考点,作为身体中心线对准的目标.基本上琴体有效弦长越长,参考点要越向左偏;有效弦长越短,越要向右偏.总之,要以左手按四徽以上,身体不必转侧;按徽外时,可以轻易按到,顶多身体略为向左侧身,即可轻松按实徽外的琴音为准,不必拘泥于该对准四徽或五徽.

    接着,当您将两手放在弦面上时,就要注意[松沉],肩.肘.腕都要松沉.

    因为您的肩.肘.腕都松沉下来了,对于[下指]与[运臂]都会更自由,更省力,注意力会更容易放在徽位与琴音上.

    当肩放松了,颈项到肩头的肌肉就都不会紧张,弹久了就不会肩背酸痛.肘松沉了,大臂内外侧肌肉,除非必要,就不必使用太多能量.弹琴不是上健身房,没有必要在大臂上练出两只[小老鼠].腕松沉了,手掌自然就会放松,手指跟然就会松弛柔软,不会僵直得戳天指地,硬生生地比画出去.

    怎么做.

    您都见过傀儡戏吧.想像一下,您的左右手臂都如同傀儡戏偶的手臂,手掌心有一根悬吊手臂的操纵线.先轻轻甩甩手臂,让整条手臂随臂地心引力而下坠摆荡,体验一下[松沉]的[沉].

    就在这种[松沉]的状态下,想像操纵手掌的提线轻轻提起,将手掌放在琴弦所形成的弦面上.大臂.手肘.小臂与手腕,都会自然向下沉,仔细体会一下整只手臂松沉下去的重量.如果您感觉得到手臂下坠的重量,表示您已经体会到松沉的姿势了.

    一条手臂筋骨皮肉的总体重量有多少,我不是解剖学家,不曾实际卸下一条人手去秤一秤,但用手臂的总重量,加上自由运臂时的能量,用来拨弦按弦,其实一定足足有余,额外再使力,便成了浪费体力了.京剧界有句老话..[什么叫好,省劲儿又好听,那才叫好.]此言值得深思.

    取势松沉到底有什么好处,上面已经提及,它是基础,取势能松,后面才能讲下去.取势能松,拨弦按音都会省力又好听.弹琴不是打拳,如果耗尽蛮力,琴音又躁劣不堪,比舂米的杵音还难听,那何苦来哉.

    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取势松沉了,右手拨弦是以手臂整体的重量来拨弦,会让琴音稳定悠远而不暴躁;左手按弦是以手臂整体的重量来按弦,会让琴音醇厚通透而不虚浮.手指不必花什么力气,就可以得到悠远深邃的琴音.这在[下指]松沉一项再谈.

    取势不松沉到底有何缺点,这可以从三方面来说..

一.取势不松,姿势一定不雅观,不自然,而且浪费太多体力去支撑手臂的重量.

二.取势不松,手臂重量不能及于琴弦,左右手触弦一定不沉弦密实.琴音不是混浊就是毛躁,琴弦与手指皮肤很容易出现[丝丝丝]的摩擦声,如果您仔细分辨一下成熟的琴家与初学者的触弦,一定会发现琴音的质感差别实在非常巨大,而其差异的最大关键,就是在于取势是否松沉.反之,我们也可以从这一点,来判断一个琴人琴艺境界的深浅究竟如何.

三.取势不松,您一定得花很多心神在指法上,精神根本就无法集中,而且心念一定会一直处于[动则得咎]的忐忑不安中,弹琴就会变成苦差事一桩,其余的事也就不必再谈了.

    今日暂停于此,诸位如有兴趣,不妨体验一下手臂的重量有多重;实验一下,当手臂的重量加诸于琴弦上时,触弦与琴音质感的改变会有多么巨大.如果有哪位琴友,确实感受到取势松不松之间的差异,体验算是有点成绩,请别忘了告诉我一声,我会为您感到十分高兴,不是因为我的认知被印证了,而是您的琴音可以从此更为深沉悠远.
       

下指松沉------无愿室谈琴[三]

    整体坐姿已调好,肩.肘.腕也已能放松,接下来就要实际去弹.实际操作琴器,就必须一个指法一个指法,想办法弄清楚触弦的方法.在这之前,要先提醒诸位琴友一个可以检验肩.肘.尤其是手腕是否松沉的原则..

    如果你的肩.肘.腕都已经放松了,当左右手掌平放在弦面上,或者单一手指触及琴弦时[右手大指例外,因大指较短,不适用这个原则],你的手腕应当很靠近琴边,几乎要靠到琴边才对,否则就是肩.肘.腕放松得还不够.

    也许你会怀疑我的说法,而且也有些琴谱和当代琴人强调手腕要抬高.但还是一句老话,肢体抬高,必然消耗无谓的力气,取音也会较为混浊.

    明清两代的琴谱,画有指法图的还不少,我还不曾看过有哪本琴谱的指法图是抬高手腕的.您别以为中国人物画不够写实,能够以极简单的线条,表现物态精神的作品,其实为数众多.琴谱上的描绘,无愿可是曾经按图索骥,依样画葫芦,才能有些微体悟的.您也该试一试,看看古人是否欺骗了你.

    接下来还有一件该注意的事..琴面架弦的岳山,基本上是个不对称的圆弧.制作精良的琴,琴家一定会考虑到琴弦的直径从粗到细的设计,为了与琴弦张力与直径粗细有所对应,岳山距琴面的实际高度,理应一弦高而七弦低,整条岳山形成一个不对称的圆弧.每条琴弦架在岳山圆弧上,就必然有个切点.于是,当您拨弦时, 您得注意如何不浪费能量.

    能够在损耗最少的情形下,将拨弦的能量作出最大程度的发挥,才是必须要仔细练习纯熟的基本功.拨弦能量不损耗,琴音就会稳定.深厚而悠长,琴体的木声[俗称鼓声]才比较发得出来.反之,琴音就会混浊粗暴,引发杂震,甚至使琴弦振幅过大,导致音准降低.那究竟该怎么做.

    拨弦时,能将能量损耗降到最低限度的手指运动方向,就是当您拨弦时,手指在琴弦上滑动的方向,必须是那一条弦的切线方向,也就是与琴面圆弧平行的方向,这样琴弦被拨动的震荡,才能以直角下切的方向,走最短的距离,透过岳山,直接传到琴体.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得要求您的手掌与手指处于放松的状态.

    手掌与手指都放松了,那触弦的劲道哪里来.

    触弦该有的劲道表现有两个来源..一.放松的指掌,其实为维持该有的起手式,仍是处于[外弛内张]的状态.二.触弦运动时,掉臂运力,其劲道数倍于光以运动手指关节拨弦的力道,而且以此方式触弦操缦,姿态如光风霁月,丝毫不见剑拔弩张的姿态.这一点在讨论运臂松沉时再细谈.

    至于左右手的起手式,任何琴人皆知,但要注意者,起手式中的大指需松垂,不宜外张;中.名.小指宜放松并拢,不可向外张扬.掌中肌肉要约略施力,如以拇指丘使力夹物一般.指掌外观很放松,实际却暗藏绵力,这就是我所谓的[外弛内张].

    右手起手式调好了,勾.剔.抹.挑.打.摘.泼.剌.滚.拂等等右手指法,都在尽量不破坏起手式的前提下,掉臂运动来拨弦,而不是不动手掌重心,只是奋力挥动手指的根关节去拨弦.

    以手指根关节的力量拨弦,手指动作幅度很大.尤其指背触弦的指法,如剔.挑.摘.剌等等指法,会因反向离弦的作用,无形中将琴弦带离岳山,使拨弦能量降低,琴弦震动不能深入琴体,琴音因此显得虚浮.

    大指.擘二指法,明朝中叶前后的琴谱,对其手指运动方向的说明恰恰相反,这是因为说明指法方向的[内外],其所依据的基准点有异所造成的误差,有心打谱者要注意这一点.

    明中叶以前,大指先肉后甲拨弦叫[擘],指甲背拨弦叫[托];明中叶以后,大指先肉后甲拨弦叫[托],甲背拨弦叫[擘].清初的某些琴谱为调和二说之差异,又将甲背拨弦称为[仰],实际触弦法也有差别,而这些指法也都要掉臂运动去触弦.

    左手以松垂的起手式去触弦,不论何指按弦,手腕都应当近接琴边.如果肩.肘.腕够松沉,就能以左手整条手臂的重量去按弦,根本无须付出多余的力气去按捺琴弦.您越是使用手掌.手指用力去按捺,肢体就会越僵硬,走弦就会越迟钝,琴音也会越模糊而不清越.

    当然,掉臂运动的下指触弦法,看似不容易,习惯之后,倒能[目送鸿雁,手挥七弦],操琴的姿态更显从容优雅.反观以根关节粗暴拨弦者,甚至使用如同弹筝时以右手无名指扎桩的姿势,那种急切切.莽撞撞的神情,的确有点鲁莽而小器,要如何抉择,相信各位心中应该有把尺.

    以上的说明,也请您试一试,看看仪态与琴音是否会有所改变.

李孔元老師

李孔元老師
发表于 2010-5-15 08: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鬆非垮 柔非軟 吟非一成不變亂颤  琴音會說明取勢 落指 吟揉 肢體肌肉心性是否真正鬆透 若琴音不能到位 一切白談
发表于 2015-5-5 06:0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
谢谢分享 !!!
楼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15-5-6 09: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沉静的确是李孔元琴曲特色
发表于 2018-6-15 17: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讲的很中肯
发表于 2018-9-4 10: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好
发表于 2018-12-28 16: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发表于 2019-9-25 12: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反复读.
发表于 2019-10-29 23: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发表于 2021-2-12 11: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4 05:32 , Processed in 0.020958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