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5080|回复: 9

我听《捣衣》没有哀思啊 感觉是很愉悦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6 14: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看了几个解题都说此曲是哀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可以我听了很多捣衣 感觉都是轻松愉悦的心情 快乐的场景浮现在我眼前
这是为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4: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发表于 2010-7-26 14: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7-26 16: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3)《捣衣》

该曲是梅庵琴派极具特色的代表曲目之一,也是琴界普遍喜爱和广泛流传的曲目。捣衣是唐代盛行的一种纺织手工劳动,李白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篇名句。该曲描写丈夫在边关守卫,妻子在家捣衣时的情愫。梅庵派此曲,一改诸多谱本悲愁离苦,秋瑟惆怅的题解,而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清新鲜明的节奏,表现了儿女英雄的气质。吾师徐立荪先生在1956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演奏此曲,不仅被古琴大师查阜西赞誉“为琴坛增色不少”,并且还被并非琴人,而系著名音乐家舒模著文表扬为“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清晰鲜明,演奏者以富于创造性的刚健泼辣的演奏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情绪……很容易理解而感亲切……演奏时情绪饱满,精神贯注,对曲情有深刻的理解,强烈地感染了听众”。其文题为《感人的民族器乐演奏》,刊于《文艺报》1956年9月第17期上。著名音乐家夏野也有类似的褒评。此后徐立荪老师被誉为和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并列的全国四大古琴家。而他自己则谦虚地说:“非弟有过人之处,仅能继先师(指王燕卿)之绪余于不坠耳!”(《勤俭堂选著》P50)这里所指的是,《捣衣》是王燕卿先生精心打谱并传授的。以琴谱为载体的中国传统琴曲,综合了原来没有打谱的减字谱,和名家重新找谱的先天和后天的交融性双重合体。为什么同名琴曲,甚至连未打谱的原减字谱都基本一致的《捣衣》,在其他流派或谱本,大都为“悲切思念,凄凉秋瑟》的内容,而经王燕卿先生打谱的《捣衣》倒变为优美动听,旋律流畅,节奏鲜明和慷慨激昂,其审美走向发生了明显的质变,其实这就是打谱之功,后天的打谱给先生的《捣衣》赋予了脱胎换骨而羽化新生。这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国度里,并不独此无彼,如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从《浔阳夜月》蜕变而成。其曲性和主题也出现了明显的春和秋,乐与愁的显著变化。由于《捣衣》的本体论方面的“优美动听”和客体论方面的“感染力极强”,所以极自然而然地已经成为琴界名曲。但是《捣衣》的演奏,却有极高的难度,其高音徽位的跪指以及滑指与韵味的要求,加之已到乐曲的高潮而近尾声,速度也已经达到大约120拍/分以上,有独到的技术和功力要求。然而这种高难度技术又是紧扣“优美动听,慷慨激昂”的主题的,也就是说,是高难度技术和审美人文层面的有机结合。较详细的乐曲分析及演奏等问题,请见拙著《梅庵韵风古,乐苑琴派新——论梅庵琴派并敬献给著名古琴家徐立荪先生百年诞辰》(《七弦琴音乐艺术》1998年1-4辑连载)

发表于 2010-7-26 17: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梅庵派的风格把曲子弄成现在这个样
发表于 2010-7-26 17: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理解的就怎么弹,不必恪守古谱的题解,古谱也多有附会之说。
发表于 2010-7-26 1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捣衣》而言,不循“悲愁离苦”之俗,而改以刚健之气,很合我口味~
发表于 2010-7-27 10: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5# 杜鹃草
你喜欢哭哭啼啼没人拦着你
发表于 2010-7-29 14: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听龙琴舫的,又一种感觉了。
发表于 2024-4-8 12: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无哀乐论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9 06:12 , Processed in 0.01539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