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14102|回复: 92

小议琴道与古琴未来的革新之路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5 13: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云壑斋主 於 2010-10-26 05:10 編輯

此本是去年旧文修改而成----
在下虽然弹了几年琴,可毕竟不是音乐学院的学生,目前对音律还是一窍不通,此文权可看做是一个外行的年轻人对古琴的思考吧~~   

另开贴地址-百度古琴吧----
http://tieba.baidu.com/f?kz=920428462

       自古以来,各地域琴风是不同,广陵派铿锵繁簇,川派峻急奔放,虞山派清微淡远。今人说琴派,如广陵派,川派,浙派,中州派多少有地域划分的影子。近日闲观《春草堂琴谱》,其书有云:“弹琴要辨派,而后不误所从。高人逸士自有性情,则其琴古淡而近于拙,疏脱不拘,不随时好,此山林派也。”《春草堂琴谱》不拘于地域,在琴派戏分为山林派,江湖派,儒派之属,着实有趣。
     
        徐青山著《溪山琴况》一书,总为“二十四况”,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徐青山又云“有正声间声,其声正直和雅,合于律吕,谓之正声,此雅颂之音,古乐之作也。”此可谓之儒派。
      
        淡况云:“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修修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又云:“调古声谈,渐入渊源,心志悠悠不已者,此希声之引伸也。”此可谓之山林派,正合春草堂所谓古淡之意。山林派,颇得道家真趣,亦可谓之道派。
     
        雅况又云:“惟真雅者不然,修其清静贞正,而藉琴以明心见性,遇不遇,听之也,而在我足以自况。斯真大雅之归也"。此间有明心见性之论,可谓之佛派。 其后严天池之所谓“清微淡远”本是道家琴意。揪清微淡远之意,大概是说弹琴要发乎天性,发自内心。
   
       《溪山琴况》一书为集大成之所作,琴道之所在焉。《春草堂琴谱》及溪山二十四琴况,皆抛却了地域派别之辩,仅以风格论琴。简而言之,其所论者可略为儒家之中正平和,佛家之明心见性,道家之清微淡远。故以我观之,所谓琴道亦是儒释道三教。
   
       古琴既与文化相关,而儒释道三教本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大命题,故而在下便欲以此略论琴道~  
     
       孔子行周礼,推礼乐,其中琴作为乐的代表具有崇高地位。孔子《幽兰》一曲传世,孔子习《文王操》的故事在千年间亦广为流传。琴道之源与儒家息息相关。仅以少有上古曲目而论,《神人畅》假托唐尧,《古风操》,《文王操》假托周文王,《遁世操》假托许由,甚至练古琴的六弦七弦都相传为文王与武王加上的。以上所列之古人都属于儒家所歌颂的圣人,而作为道家圣人的黄帝,仅存有《华胥引》一曲。古书云黄帝(亦有云伏羲)做琴,然而假托黄帝的曲目为何如何至少呢?
  
       有趣的现象是,不但这些所谓的上古曲目假托先贤,就连孔子宣扬周礼之时也不忘借用周公的名号~有文史学家指出,诸子百家在宣扬自己学说之时都要假托古人,黄帝是道家的圣人,文王周公则是儒家的圣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后,道家所奉黄帝的影响力便渐渐衰弱。古琴在这场运动中自然会受到影响,故而如今流传的上古曲目大都可归为儒家曲目。《素琴传》云:”王皇以琴道致和平也。“古时,古琴甚至和治国之道联系起来,颇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味。上古曲目《南风操》,《古风操》等所宣扬的大都是儒家的大同。

      汉末群雄并起,遂有魏晋之乱世。在一派清谈中,出现了阮籍嵇康这些视名教为无物的狂士。所谓魏晋清谈,所探讨的便是”有”和“无“,其辩证很有趣味,不过对社会却毫无用处。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佛学的兴起。玄学在辩证上与佛学有共通之处,而佛学的辩证比玄学更为完善,故而受到了士大夫的欢迎。魏晋时期出现的琴曲,有《酒狂》,《广陵散》,《孤馆遇神》等。无论这些琴曲是真由嵇康阮籍所作还是假托的,这些琴曲的旋律及曲意都不符合冲淡平和的标准,其中张扬的个性,奇异的旋律都很符合佛道的自然之论。

      有人评论《广陵散》过于萧杀,后世的《流水》过于激烈都是以儒道标准而言。以儒道观道家之风,安能不误?笑~

       至于儒释道的三教合流,在此不详述~佛道二家在儒道大行其势下本就汲取儒家的思想,尤其佛道二家相似之处本多~

       琴道即儒释道三教也,发乎本心,合乎礼仪~

       自宋理学出,人云”存天理,灭人欲“,遂有琴者,禁也之论。

       故琴道之变和中国文化的推演密不可分-----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氛围都会造就不同风格的曲目。

      
       五四运动后,王国维殁,章太炎亡,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坍塌。说实话,胡适的东西,在下鄙陋,还真看不出什么好来~

       白话文和文言文的优劣暂且不论(至少林语堂认为白话文是个笑话) ,胡适本身既是一个不中不西的类型,写了些不中不西的文章,干了些前无古人的事~
  
       胡适作品毫无营养,其唯一作用就是起了个头。幸运的是,胡适点的火居然烧起来了,于是胡适变成了大师了~可视要问胡适大师有什么作品,有什么影响,恐怕没几个人现代人答得上来~
   
       我一直思考古琴会走向一条什么路。作为一个半守旧派,我也知道革新是不可避免的,吴文光的交响乐古琴,龚一的楼兰撒,甚至成公亮先生也进行了西乐化古琴的创作。
   
       若真是文化变革带动古琴变革,古琴的西乐化无可避免,或许李翔霆就是古琴界的胡适(赵教主之类一边呆着去)--------当年的胡适之在大部分人眼中不也是小丑么~~~~~~~

       若李翔霆是胡适,我辈当如何?王国维太凄惨,我辈当做梁漱溟!或许在这旧与新的碰撞中,中国能迎来类似于文艺复兴般的史诗吧~~~~

       在中国革新是最难的,为啥呢,也许就是多了些我们这种人吧,O(∩_∩)O哈哈~ 笑~~~


                                                                                                                               云壑斋主拜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4: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云壑斋主 於 2010-10-24 21:39 編輯

回復 一徽 轩辕剑

估计我辛辛苦苦写了这么多,你也就认同这几句吧~~~
发表于 2010-10-25 15: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飓风之翼 於 2010-10-25 15:20 編輯

西乐化的问题,除了目前西方在文化领域发言权上的强势,还有一点在于:我们对自己的传统的精华所在是否真正了解?我们是否真正对自己的文化艺术体系与价值观念了然于胸?我们对自己是否“知根知底”?而现状看起来是“否”。。。
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这个道理在艺术领域也通用。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爱乐和余隆再努力,也不可能让他们演奏的贝九像卡拉扬与柏林爱乐的版本那样“有味”(没有贬余隆先生等人的意思)。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十年来所谓的“民族交响乐”中并没有出过什么真正打动人的作品。根基不同,不知己也不知彼的“西化”、”拿来主义“最后就是”添乱“。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5: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三徽 飓风之翼

恩,一开始都是这种拿来主义~
比如胡适---现在看来,胡适的东西压根一点营养都没有~
我觉得李翔霆的革新就是这种类型,类似于胡适~
三峡船歌之类的曲子和胡适那中不中西不西的倒是文章很类似,没啥营养~
至于赵家珍,她那纯属胡闹,无视掉~

虽然五四废了文言文,但是依旧有一批真正的大师,如梁漱溟,钱穆,这些人表面名气似乎不及胡适,但今天看来,其实质影响力远在胡适之上~
传统文化虽然式微,但是依旧绵延不绝~
就目前看,我觉得成公亮先生新做的曲子和改编的曲子都挺不错(个人最喜欢的琴家就是成先生),不失传统,不失古琴本来面目~
古琴必然走向两条路,一路风格西化,脱离传统~
一路固守传统,保护古琴原本的面目~
古琴的境地就和当今国学的状况一样,慢慢的热起来,古琴界也会出现一堆学术超男超女在那推广古琴,传统不传统对他们来说完全不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5: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五徽 轩辕剑

我觉得茅于轼,郎咸平都是算是良知的经济学家,不是那些御用经济学家~
发表于 2010-10-25 16: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飓风之翼 於 2010-10-25 16:11 編輯

回復 四徽 云壑斋主
西方也一样搞”拿来主义“,”跨界“也算是一种潮流了。往早一点的说,勃拉姆斯的20余首匈牙利舞曲,还有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这样的民族乐派,欧洲民间曲调信手拈来;再比如今天的New Age音乐里到处可见亚、非、中南美的”原生态“元素,都算是。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弄得自己”不伦不类“,一听,该是古典音乐的还是古典音乐,该是西乐的还是西乐。
我觉得有三个基本问题他们是始终很清楚的:1、自己是什么?2、我要拿什么?3、我要做什么?而这三个问题,现在国内搞音乐的恐怕大多都没整明白。
就拿古琴的新作品、改编作品举例子,感觉大致分两类。一种是坚持以传统为主的,比如成公亮先生的《袍修罗兰》,谢俊仁先生的《一闪灯花堕》,金复载先生作曲的《山水情》,也是我所喜欢的类型。当然他们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只有传统的东西“,毕竟现在不是闭门造车的时代,总有一些乐句、音阶之类听起来是现代的乃至西化的,但总体上看曲子还是古琴味很浓。一种是相当的大胆的”拿来就用“,比如借鉴协奏曲之类的曲式,比如民族乐器技法的互借。勇气可嘉,尝试值得鼓励,但从结果上论常有”乱来“之嫌。
固步自封是不可行的,而彻底抛离传统则是无根之木。不是常有句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嘛~记得好像说八十年代李祥霆、成公亮等先生出国开演奏会,西方人们还是很欢迎、认真地听认真地评价的,而什么”民族芭蕾“、”民族管弦乐“乃至十余年后的”女子十二乐坊“之类,其实评价反而没那么高。
所以我觉得,基本的道路还是”做自己“,保持自我的同时融入新鲜的元素。首先要对自己知根知底,然后对外来的音乐元素也要知根知底。知己知彼之后,还得研究”怎么用“,当然这是要”试“出来的。真能做到的话,今日乱象未必不能除,未必不能试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
但前提是:老老实实静下心来做艺术。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6: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十徽 飓风之翼


    你那白天,偶这半夜两点半了。。。。
    好困,灌了一天的水,睡觉去~~~
发表于 2010-10-25 17: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六徽 云壑斋主
我还说呢,按这边的时间,斋主可是一路从上午灌到傍晚,怎么这么精神,原来是在那边夜战~
休息足了,起来继续灌~~
发表于 2010-10-25 21: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五徽 飓风之翼
quote;“首先要对自己知根知底,然后对外来的音乐元素也要知根知底。”
严重的同意。
个人觉得现代琴人(学院派或者民间派)都应该具有传统琴学知识的功底。这是根,丢不得;否则,古琴就不是古琴了。
创作新曲挺好的,但是不是应该先等自己的琴学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再做尝试呢?
跨界音乐间合作也挺好的,但是否得先弄清楚跨界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恰当配合呢?
发表于 2010-10-26 0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关键问题是浮躁!
成先生的那种不浮躁,不求名利的态度造就了其创作和革新上的一定成就。
但是某些大师过于急功近利,导致不伦不类很正常。

往大了说,整个学术界就是这个急功近利的调调,我们每年的历史论文数量大大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可惜这个质量啊。。。我曾经翻译过一篇我某知名大学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关于英国司法历史的,而这类论文的水平英国只能算是高中(A Level)的水平。

有点歪楼。

如今古琴界所面临的就是这股浮躁风。

接着更深入的问题就是:审美标准的变化,古琴器乐性的把握、古琴教学法的进退等实质问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09: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九徽 kuanghesheng

我觉得古琴真应该进综合性大学~
把古琴禁锢在音乐学院里,只会越来越西化~
不知道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有多少肯静心的去读读古人书~
发表于 2010-10-26 10: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kuanghesheng

我觉得古琴真应该进综合性大学~
把古琴禁锢在音乐学院里,只会越来越西化~
不知道音 ...
云壑斋主 發表於 2010-10-26 09:31



    债主此言甚有见地,看来大家共同语言还是挺多的嘛!
发表于 2010-10-26 20: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十徽 云壑斋主
那其他民乐呢?
进不进现在所谓的大学貌似意义不大。本来就已经有广大的大学生爱好者了,一旦搞成专业,必定应试而且流俗。

我的观点偏激了点,觉得古琴一定要有业余发烧友支持。查老就是个超级发烧友啊!姚门的同志貌似也都是有正当职业的。
靠古琴混口饭吃了,不是成为龚老师,就是搞成教主风(这还算好),最怕就是只是混口饭吃的那种。

至于传统文化底蕴等等是需要时间发展的。我觉得在古文学方面我们更是青黄不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22: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十二徽 kuanghesheng

有道理~
呵呵~白眉大侠说民间琴家拿的出手的没几个,想来也是~
姚老师原来是教数学的,现在在香港闭关研修古琴~

其他的乐器,例如古筝,已经成那样了,咱们也管不着~
古筝琵琶这些乐器妖一点看着也没那么别扭,而古琴一妖就成赵教主那一派了,看着真闹心~
不过现在反而正是赵教主这一派最为兴盛。。。。像蔡积悦这种新一代高手倒是一直很低调~
哎,感觉龚一先生的几个有名的弟子中陈雷激和纪志群完全不像龚老师,在下实在是不解----

ps--
一直很喜欢龚门潇湘的说~
我没记错的话,你是龚老师的弟子吧?
有龚版潇湘的谱子么?感觉改动太多,和自远堂不太一样,靠听是听不出来的~
你若是有谱子,烦请分享一下,嘿嘿~
发表于 2010-10-26 22: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飓风之翼 於 2010-10-26 22:33 編輯

回復 十三徽 云壑斋主
需要有“业余发烧友”,我想是:因为“发烧”,所以琴上功夫不会差到哪里,而因为“业余”,所以视野宽广得多,不会仅限于琴上,弹琴也不会仅限于技巧上。不过这种人貌似相当难找。。。
龚版潇湘的谱子在《古琴演奏法》里有,坛子里有得下的。不过据我观察,谱子的记录和龚老不同时期的演奏之间均有一些细节差异。。。不知会不会另有别的记谱版本。。。
发表于 2010-10-26 23: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十三徽 云壑斋主

谱子就是龚老师《古琴演奏法》中的,但是细节上有改动,几处往来和吟猱的细节要靠听录音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23: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16樓 kuanghesheng

恩,听吟挠我还是有自信的~~
嘿嘿~~~
发表于 2010-10-26 23: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十三徽 云壑斋主

龚老师在教学中很强调表现力,于是某些同志矫枉过正,自由发挥了。

陈大师据说从小喜欢“炫技”的,性情使然。至于纪某属于没有学到家的那种。
发表于 2010-10-26 23: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徽外 飓风之翼

这位同志正解。

无比热忱、不求名利、开阔视野,这是古琴发展的基础。
发表于 2010-10-26 23: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飓风之翼
无比热忱、不求名利、开阔视野,这是古琴发展的基础。 ...
kuanghesheng 發表於 2010-10-26 23:09

可惜国人历来浮躁,能做到这十二字的太少。。。所以像査阜西、张正吟等老前辈那样的着实罕有,有那么一两个就足以撑起一个时代。。。
话说自己读研后就发现,自己能在大学阶段接触这门艺术还是很值得庆幸的。这恰好是个精力心智俱佳、还能静心读书求知的时期,而且相对而言不怎么为外物所累,还能向“业余发烧友”的标准稍微靠一靠~
发表于 2010-10-26 23: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飓风之翼 於 2010-10-26 23:37 編輯

所以大学阶段看起来真是接触古琴的黄金期~最近策划“非遗进校园”、”把遗产交给未来“系列活动的那些人,拿大学生群体做突破口,虽说是“官府中人”,脑子还是挺清楚的~
发表于 2010-10-26 23: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21樓 飓风之翼
我国官府中人的脑子一直蛮清楚。在文化或是意识形态方面避重就轻,一来能保留的也保留了,二来也实现部分愚民和转移矛盾的效果。

其实我们现在所谈的都是很空的概念,其实应该开个技术贴讨论下具体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00: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徽外 飓风之翼

刚弹了下,感觉和自远堂原谱差距也不大,多了点东西~
可能还是节奏不同吧,原来感觉差别挺大的,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0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20樓 飓风之翼

业余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抛却功利~
若要以古琴为业,利字肯定多少要沾点的~
尤其是琴社,一开就变味~
这倒是我想起了裴金宝,一直觉得裴琴中的上品不在王琴之下,至于断纹则远胜之~
裴老师不以古琴为生,纯粹是玩,我现在这张琴肯定要换,到时候还是去换张裴琴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00: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22樓 kuanghesheng

开贴多麻烦~
就这么闲扯这吧,嘿嘿,就当帮我顶帖~
发表于 2010-10-27 04: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20樓 飓风之翼
国人本不浮躁,10年寒窗的读书人是不浮躁的。换而言之,在工业化之前,那些有点财产的中小地主中做学问的也不浮躁。
发表于 2010-10-27 04: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24樓 云壑斋主

裴琴样子丑,弦路宽,表现力低。但是声音细腻、韵长、反应达标、音色也够纯。
相比之下,我还是决定把我的南风琴升级成马琴。
发表于 2010-10-27 06: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25樓 云壑斋主
那就闲扯几句:

第一,关于新曲创作中的指法问题。以《山水情》为例,虽然大家都觉得还蛮好听,且靠近传统。可是其指法是相当别扭的。相比之下,潇湘等曲子指法不仅顺畅而且有利于抚琴者抒发自己的情感。我弹琴一直感觉不少传统名曲的指法设置与感情很配合,弹后那叫一个畅快啊!但是不少移植的曲子是越弹越别扭。这一点恐怕是新曲创作中会流失的部分。
第二,娱乐大众还是自己抒情。虽然我相信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但是在这么一个时代里,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娱乐大众的古琴可以发展为这么几个情况:一种是视觉系古琴,靠表演为主。
(老头子有胡子,穿长衫也算视觉系的)这类古琴已经发展起来了。视觉系古琴最终可能会像女子十二乐坊之类的发展。一种是听觉系古琴,夸张的对比,华丽的舞台音效,完美无缺的技巧。我觉得这类古琴可以在龚老师的基础上发展下。对于提高大众审美也是有点帮助的。但是这两种古琴都会导致这个自娱自乐的成分消失。所以我一直寄希望于雅集古琴。这才是古琴真正得以发展的基础之一。把古琴推向大剧场大音乐厅不是坏事,但是只是一种很流于表面的宣传和养家糊口的手段。真正发展琴学,还得要靠雅集这样的社会形式。
第三,破迷信。这个已经不用多说了,所谓的古琴神圣论应当早就被批了。所以不多说。
第四,教学法。这里牵涉到之前与孙先生的讨论。如果古琴以视奏等为衡量标准之一,那么最终刺激到是教学法。这个教学法的改革就必定会成为古琴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不仅牵涉到理念、师资,更影响到古琴社会结构性的改变。如今的琴界生存状态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发表于 2010-10-27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飓风之翼 於 2010-10-27 08:31 編輯

回復 28樓 kuanghesheng
我也先来说点想法,先说点和技巧有关的。
关于指法安排,这里确实有文章,古人也看重这个,要不恐怕琴谱也早就用工尺谱之类的来记了。而且这也是视奏教学法和“一般记谱原则”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所以新曲指法别扭的多),目前似乎除了减字谱外还没有更好用的解决方案。(这是另一个话题,且先按下不表)。
关于在新曲中引入新指法,目前为止我觉得借用得最成功的指法就是“琶音”,在特定场合的声音效果确实好于用拂。但其他一些,我是有点疑问的。比如摇指就明显不适合古琴(无论是乐器风格还是伤手问题),再说古琴是否一定需要筝、琵琶那样的长音形式?看《春风》的演奏时曾经想过一个问题,里面很多地方似乎用传统的轮、半轮和各种锁就能应付,是否一定要用类似三弦的拨弦方式?
关于发展何种风格的新曲,首先即使走“古风”(比如干脆返回《幽兰》那个时代的用音风格),“现代感”也肯定无法避免,毕竟时代不一样。我觉得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正统”作曲,类似于西方古典音乐中为某一乐器写(独奏)奏鸣曲那样。其实《袍修罗兰》等大多数新曲就是这样。第二种就是借鉴New Age音乐的做法,淡化古琴这一单独的乐器的旋律性,而是主要强化作为一种音色手段的作用。比如前一段时间出现的那个《空山寂寂》专辑(不记得里面的古琴是赵家珍还是巫娜弹的了),用古琴、巴乌、葫芦丝、箫等乐器交错演奏,在音色上加以配合,共同构成旋律,我觉得尝试得还不错。
发表于 2010-10-27 11: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那句老话----诗言志歌咏言律和声。中国的音乐与语言关系独特,所谓腔韵直接来源于语言即歌咏言,然后和之以律。而现代学院派的,首先以西方之律为准,然后倒行逆施于具体的作品、风格、技法,不管是表演式的、炫技式的,听来总是怪腔妖韵,关键是忘本移魂,丢了上述九字总纲。
我也是现代人,平常习琴,先按一般的听熟的即西化的弦律节奏入手,然常思音准不准要看按中国话特别是按自己的方言发音看顺不顺,节奏上只要按方言的语气语势揣摩还算通畅就行。听老先生的录音,也常习惯先搞清老先生操何方言。
发表于 2010-10-27 15: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手打掉了三个字----声依永,再接律和声,应是十二字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7: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28樓 kuanghesheng

个人感觉古琴纯以技法论,确实都不太难,所以现在为了炫技巧,只好自创或者借鉴一些比较花哨的指法~
我最早还以为山水情是古曲,后来看动画的时候才觉得他不像古曲,挺好听,不过没弹过~
至于春风,三峡这种曲子,我总感觉人老了大概就弹不动这种曲子了,弹起来似乎比较费力~

我看龚潇湘弹琴很稳重啊,没觉得有视觉效果啊,坐姿都那么挺~不过是加了些吟挠,弹得更华丽,受众面更广~
就是他那俩徒弟不像老师,一个个弹得地动山摇的,不知道龚一先生现在如何看待他徒弟这种弹法~(貌似赵家珍其实也应该算是龚一和吴文光的徒弟吧?)
要说女子十二乐坊,教主那派真和他们差不多了,以后说不定真会出个古琴版的女子十二乐坊。。。。

至于视奏,在下不知道可行性有多大~
听说龚老有视奏的谱,不过还没见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7: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云壑斋主 於 2010-10-27 00:16 編輯

回復 29樓 飓风之翼

我一直觉得那些指法添一点可以,作为加花~
现在倒是那些指法喧宾夺主,通篇下来压根就是把琴当琵琶弹了~
这都是比赛惹的祸,因为古琴传统指法看起来真的不怎么炫,太平淡了~

就说现在弹的广陵散,都没人按老管那么弹了~
如今都是在一二弦上极尽粗暴之音,?
现在听那些广陵散听得太多,慢慢也适应了,这大概算是从于流俗了吧,如果你不弹的那么粗暴,大家大概还会觉得你弹的不对~
这个东西,实在不是单个人能够改变的~

说实话,古琴都几千年了,改指法真有必要么?这种革新太容易做了,要做古人早做了~
不是不可为,而是不为之~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7: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云壑斋主 於 2010-10-27 00:26 編輯

回復 30樓 云龙指

对!
说这个我倒想起来了,丁老师说过,传统古琴最高的境界就是弹的接近人声~
本身古琴的吟挠就带有昆曲的腔韵~
西方音乐特别爱转调,传统古琴里这种曲子似乎比较少~

记得林语堂说,中西文化的区别就是中国人是看到美女想起浪花,想起美景,西方人则是反过来的~
现在的弹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西方化,和古人的审美完全背离~
不过,如今看来,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发表于 2010-10-27 17: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真好,先顶一下,再认真向各位学习。
发表于 2010-10-27 17: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34樓 云壑斋主


    按你说的推演开来,所有“指着琴混饭吃”的都要郁闷了。不炒作不炫哪来的利益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7: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35樓 jsbach


    一起讨论么~
   反正大家都是年轻人,还可口无遮拦个几年~~
发表于 2010-10-27 17: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想起一件事,以前在百度古琴吧,有位童鞋大声呼吁“要多为古琴写各种协奏曲、奏鸣曲等各种体裁的曲子”,就像钢琴小提琴那样。不过,貌似没啥人真这么做。。。
说到体裁,貌似也就《袍修罗兰》算得上独奏的组曲,大概也能和西方的奏鸣曲稍微对应一下,其他新曲大抵还只能归入“器乐小品”范畴。。。
话说要把古琴塞进乐团里不是不行,春秋雅乐里也有古琴,就是有一点搞不明白,当年是怎么做到让琴声不被那么响的编钟声盖下去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7: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云壑斋主 於 2010-10-27 00:55 編輯

回復 38樓 飓风之翼

查过资料,春秋时期古琴的音乐地位没那么高~
那时候诸侯所喜者是编钟,因为编钟更具宫廷气氛~
春秋以后,编钟虽然一直延续,但已经完全成为装饰品了~
在那之后,古琴才真正的兴起~
到了康熙的时候还做纯金的编钟呢,和音乐一点都不沾边~

组曲一类的似乎没必要,一个广陵散那种长度,顶国外几支曲子了~
你把平沙和欧陆放一起说是组曲,貌似也没啥问题,不过是我们古代没这个意识,没这说法罢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7: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36樓 momou

那也不一定~低调的琴家还是很多的~
成公亮,姚公白,林友仁这些琴家也没见多难混饭吃~
赵家珍之流大概挣得金子多点吧。。。。。
可是,如果要想挣钱,何必选古琴这条路呢,致富起来真慢,前期投资都要好几十年~
发表于 2010-10-27 18: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现在一个古琴再读的学生,教古琴都200块一个小时呢。致富可是真不慢哪。

你要是跟他们说“投资要几十年”。。。他们还捕得疯了~~~ 哈哈。
发表于 2010-10-27 18: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39樓 云壑斋主
原来如此,谢谢~
不过既然进了乐队,要是被盖得一点声音都出不来,那不就没有一点意义了么。。。所以我怀疑当年的琴是不是和筑一样是敲的,不然哪来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扯远了。。。古琴吧童鞋的那些话虽然有点雷,不过我觉得可以考虑考虑,古琴不一定只能独奏啊。所以体裁应该也是可以拓宽的。
发表于 2010-10-27 18: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42樓 飓风之翼


    确实有人在做题材拓宽的尝试。前几年上音不是搞过一场古琴重奏、协奏的音乐会吗,上面既有将传统琴曲改编成重奏的,也有新的协奏曲目。
   感觉现在的这些新尝试有的就非常肤浅,纯粹流于悦耳层面的好听,其音乐也不符合古琴自身的特点,比如有时能在《风华国乐》上看到的那些曲子。而有一些不知是不是因为出于专业人士之手,就显得太过于艰深晦涩,也许曲子中确实蕴含了很深的思想,但让人一听之下很难喜欢,也很难听懂。这类曲子就比如上音那场音乐会上的古琴与长笛协奏的《溯》,还有小型室内乐《清浊》之类。
   而现在比较为大家认可的一些新曲目比如《袍修罗兰》、《落梅》、《山水情》等曲子,似乎就能兼顾到旋律的动听和意蕴的深刻这两个方面。我想这样的曲子是既适合刚刚接触而又不太了解古琴的爱好者,也能给对古琴有比较深入理解的人以美的享受的。而且不仅是这种作品本身的优秀,也因为这些曲子为更广阔的群体所接受,似乎也能均衡古琴向大众推广和保持古琴自身传统之间的矛盾。
发表于 2010-10-27 19: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光有年輕的衝動,以及技術上的高超,那是搞不出麼事好事來的。

在下的建議,好好沉潛沉潛,詠讀詩書,修養德行,過十年再考慮這些開宗立派承前啟後的工作不遲。
发表于 2010-10-27 19: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飓风之翼
感觉现在的这些新尝试有的就非常肤浅,纯粹流于悦耳层面的好听,其音乐也不符合古琴自身的特点,比如有时能在《风华国乐》上看到的那些曲子。
广陵·蒹葭 發表於 2010-10-27 18:35

呃。。。著名反面典型《布吉乌吉》。。。(作曲家童鞋对不住了。。。)
目前看来,独奏是久经考验,没有问题。既有操、引、弄、吟、散,也犯不着搞啥奏鸣曲了,斋主说的也是,没必要硬搞什么组曲。
古琴与其他乐器合奏乃至进入乐队(甚至协奏曲啥的),配合问题确实有点让人头大。目前经受住考验的貌似也就琴箫和琴瑟两种,还有那张《空山寂寂》专辑里的曲子尝试得还不错。
古琴与古琴的重奏,据说八十年代成公亮先生和戴晓莲女士出国演出时,西方的音乐家们搞过,记得是把戴的琴调成比成的琴低半个音还是什么的,弄成了两个声部。。。不知在上音的那个音乐会上是什么样子?
反正门道挺多,不过我觉得空间也挺大,就是对作曲家和琴家要求相当高。
发表于 2010-10-27 21: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呃。。。著名反面典型《布吉乌吉》。。。(作曲家童鞋对不住了。。。)
目前看来,独奏是久经考验,没有问 ...
飓风之翼 發表於 2010-10-27 19:38



    嘿嘿,其实我也是想举这个例子,结果把它名字给忘了。。。
    上音的那场音乐会这里有视频,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http://www.56.com/w54/album-aid-8176473.html
    古琴与其他乐器合作也有比较成功的例子,比如成公亮老师那张《中国梦》的专辑是古琴与长笛的即兴合作,里面一些曲子个人感觉还不错。另外你提到的《空山寂寂》在网上听过一些片段,感觉也可以一听。不过这类曲子我认为主要还是属于一种趣味,为了轻松去听一听,或者是吸引初步接触古琴的爱好者都不错,不过恐怕还是不能代表古琴真正的境界。
    另外一些合作的曲子显得更加严肃一些,比如在戴晓莲老师的博客上有一个一分钟的视频片段叫《一秒钟就是一个世界》啥的,记得是古琴和一些西方乐器还有人声的合作。我的感觉是。。。听不懂。。。太专业了。不知应该如何评价,也就不知道这样的合作算不算得上成功。
发表于 2010-10-27 21: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46樓 广陵·蒹葭

那场音乐会我去听了,现场效果不是很好。到还是几个独奏的曲子能听听。

我觉得这类新的配合多数比较不和谐。

春风加手鼓就蛮和谐的。通过音响系统可以调整音量,所以问题也不大。

古琴和人声 的配合应该多搞搞,毕竟容易和谐啊!
发表于 2010-10-27 21: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飓风之翼 於 2010-10-27 22:03 編輯

回復 47樓 kuanghesheng
古琴和人声配合,就是琴歌吧。。。琴歌很多的,就是要研究一下吟唱的技术,用现在所谓“民族唱法”绝对是要唱歪的。。。
古琴和乐器配合,貌似古乐器如尺八、箫、瑟、埙、编钟、巴乌都没问题。我的同学尝试过古琴和二胡配《阳关》,效果似乎也可以。就是如果要和西洋乐器配,那是个大麻烦,弄不好就很可能变成茶里掺可乐。。。
以古琴的音色入现代作曲,泛音的运用应该是最容易“现代化”的,散音应该也行。就是这“最近人声”而又显苍老的按音,很不好处理。。。
发表于 2010-10-27 22: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48樓 飓风之翼

我还和同学试过钢琴加古琴的《关山月》呢。哈哈,真的很难听啊。

不一定要琴歌,就是光人声的哼哼,没有歌词的那种。我意淫了下,觉得有2种可能,要么变成鬼哼哼,要不然就是很和谐的,纯意境的感觉
发表于 2010-10-27 22: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49樓 kuanghesheng


    让你这么一说仔细想想加入了人声的曲子似乎确实相对成功一些,比如我觉得《广陵琴韵(三)》最后的那首《招隐》加进了人声就很出彩,《中国梦》也是在后期制作时加进了女高音,像《少女和大海》等曲子就很不错。
发表于 2010-10-27 23: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定要琴歌,就是光人声的哼哼,没有歌词的那种。
kuanghesheng 發表於 2010-10-27 22:02

这种做法就类似于New Age音乐了,直接把人声作为一种音色手段、当一种“乐器”来用。我觉得可行,貌似只有人声是可以和所有乐器相配的“万能胶”,没准还比直接拿西乐乐器“拉郎配”好使~
发表于 2010-10-27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曲子的指法一定要顺!这点很难。
其他形式上的创新都只会是一时的演奏需要。
做为自娱自乐的时候,独奏抚琴才是最常见的。
发表于 2010-10-28 10: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陵琴韵(三)》最后的那首《招隐》加进了人声的确很出彩,而且只有人喘息感叹的声音而无词语表述更显得乐曲抽象与空灵,赋予乐曲的维度与空间更大。这个处理非常好,恰似一幅水墨大写意。
发表于 2010-10-28 12: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很喜歡那首「招隱」。
发表于 2010-10-29 01: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顺风。
发表于 2010-11-3 01: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37樓 云壑斋主


   向楼主问好。我还是先向诸位学习下吧。
初学浅薄,暂时没有什么可说的。
祝各位精进。
发表于 2010-11-10 19: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文和文言文的优劣暂且不论(至少林语堂认为白话文是个笑话) ,胡适本身既是一个不中不西的类型,写了些不中不西的文章,干了些前无古人的事~7 g/ u# I, b& y2
发表于 2010-11-12 18: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咦,这帖子也跑到灌水版了~莫非是最近歪坛太厉害,需要个“镇版法宝”放在这里做表率?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09: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58樓 飓风之翼


    楼高好水分嘛~~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09: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49樓 kuanghesheng


    那啥,那还不如加昆曲试试~
    丁老师搞过古琴加美声,听起来也不错,不过个人猜想昆曲肯定会更好~
    古琴的吟挠走弦本身就很有昆曲腔韵的味,配合起来肯定不错~
    现在似乎只有赵教主的古琴配牡丹亭,只是配乐太多,人声和古琴倒成了陪衬,一个字,乱!

    红楼梦里贾母就说,他们小时候看戏的时候,弹琴的都是真格的弹琴,可不是作秀,如此看来,古琴配昆曲当是自古有之~
    最好只要古琴和人声,曲子可以新作,笛子琵琶一类的要少点,免得古琴又成了陪衬~

     ps一句,至于京剧这种国粹似乎也就只能配配京胡了~
     感觉古琴再合奏中真的很容易成为陪衬,这是如今所谓的革新创作中的通病~
发表于 2010-11-13 09: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声明我的欣赏水准可能属于低等,所以我以下感觉仅做最低限度的参考(考虑到坛友们的倾向性问题):

上次赵家珍女士的音乐会上古琴,琵琶,胡琴合奏满和谐的。没有人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0: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61樓 momou

  刚接触古琴的时候听了不少赵大师的曲子,现在完全不听她的,不做评价~
  
  那啥,琵琶是我大爱,感觉琵琶的表现力比古琴强~~
发表于 2010-11-13 10: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比对下赵家珍女士和老头子们的水准,直观感觉就是赵女士属于普及型/入门型。初学者接触之自然而已。老头子们呢,最好是有一定的基础,或者如飓风兄那样觉得自己到一定的瓶颈了,再请教拜访老头子们点拨下。那时大概就觉得赵大师不够云云。。。

瞎说的啊。失礼莫怪~~
发表于 2010-11-13 10: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飓风之翼 於 2010-11-13 10:27 編輯

回復 63樓 momou
我那”独脚老鼠“的弹琴水平,大概是个专业人士、或如斋主等业余高手都可以揪出一大把毛病来,未必需要老先生们出马~
赵女士是彻底的表演派的特点,对于一些从丝竹类民乐或流行音乐基础上刚刚开始接触琴乐的人来说可能比较好接受。但是过犹不及,表演太过,深入接触后就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了。
华丽不可久,等到没有足够体力从头华丽到尾的时候(70岁的人如何与20岁的人比华丽呢。。。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只有以功力取胜。对于走表演派路线的音乐人来说,如何充实华丽外壳下的底蕴,自然转型到”功力路线“上,是个很大的课题。
音乐当如老酒,入口后余香久久不散,而这不是单纯的表演派能做到的。在这方面老先生们最擅长,毕竟是一生的积淀啊~
发表于 2010-11-13 15: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64樓 飓风之翼


    龚一先生快70了。一如既往的华丽呢~~~ 华丽也是风格的一种吧。很多年轻人,不算华丽吧,更近于浮躁,窃以为。
发表于 2010-11-13 17: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65樓 momou
我所指的“华丽”不是风格问题,而是一种以“炫技”为主的作风。都得“炫”了,怎能不炫得华丽点呢。。。
龚先生那种风格,说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比较合适,毕竟那种音色、节奏、对比上的琢磨是有底气支撑的,沉得住。所以我不认为龚先生是表演派。
至于“浮躁”问题,大环境使然。若是还像管平湖先生那个时代,锤炼之下,谁能“浮'得起来呢。要是”浮“了,别说”出师“,还能不能在老师面前待着就是问题~
发表于 2010-11-13 18: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识一个哥们,书法先唐后晋,直追二王神韵,最初是庞中华入门的。哈哈
发表于 2010-11-20 23: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编钟和古琴的关系,建议大家找《弦动乐悬----两周编钟音列研究》这本书看看,作者是湖北人在广州音乐学院工作,大意是讲两周成套编钟在铸钟时是以五弦准器(这是北音院黄翔鹏教授的观点及命名,实际上指曾侯乙出土的五弦琴)来确定音列即各钟音准及相互关系。什么琴本五弦文武各增其一、春秋时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等我就不多说了。前几个月请孙总看周青青的《中国民歌》未果,这下又忍不住,自己汗自己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0: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67樓 jsbach


    现在书法的区势似乎从明清一路往二王转,可喜可贺啊
发表于 2010-11-22 10: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69樓 云壑斋主
so,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事是急不得的,参与者一旦具有了一定的判断力之后,就会自动的向正确的方向走。
发表于 2011-1-14 03: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剛寫了一堆,居然被吃掉了,
寫結論好了:
傳統一路的琴人得更加努力拿出成績,才不會被淹沒。
发表于 2011-7-1 22: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标题吓人,文章肤浅,通篇只是讲改革的难度,拿了清遗和五四几个文人的名字吓唬人,没看出革新的具体可实践方向和方法在哪里。文章里硬伤多得不提也罢,没看到革新,只看到楼主的半文盲水准,对胡适,林语堂,梁梁漱溟梁漱溟一知半解。
胡适毫无营养,哈哈,别百度,直接告诉我胡适的代表作是什么,你看过几何。你不知道不代表别人也不知道啊,现代人知道的大把去了。胡适的文章不中不西,外行人的笑话。胡适的文言相当好,白话也是不枝不蔓很纯粹,说他宜中宜西倒是真的。
林语堂觉得白话是个笑话,可是鲁迅说过:中国散文的前三名--周作人,林语堂,鲁迅。
拿李祥霆比胡适,我笑笑。。。。
梁漱溟半路出家,学历不高,最后也有二流成就,你倒是可以学学,不过他从来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革新派。但是看你目前的心气,估计很难。
发表于 2011-7-1 22: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回飓风之翼兄:这种毫无营养,卖弄一知半解的帖子,可不就是水贴么。

另外,先秦以前,古琴的地位并不高的。倒是黄钟大吕。。。。你明白的。所以声音是否盖过之说,也是。。。
发表于 2011-7-1 2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个人非常喜欢华丽,也觉得华丽很好,历来文艺的巅峰之作,基本都是宏大而华丽的。

ps:卡拉扬就十分华丽,帕格尼尼,海飞兹也很华丽。柏林爱乐也很华丽。

所要避免的是华而不实罢了,就像楼主这篇文章。事实上,我觉得这篇文章除了追思先贤,堆砌名词外,也称不上华丽。
发表于 2011-7-1 23: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浏览了帖子,不小心,发现楼主说钱穆是超过胡适的大师,估计也是不看钱穆的。钱穆充其量是二流文人,他的文章是典型疑古派的做法,考证方法和技术有生搬硬套之嫌,论语新解可以当笑话看。论证孙子和孙膑是同一人,马王堆一出土就打他一耳光。
发表于 2011-7-1 23: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合奏,谈谈个人看法。音量在现代技术面前基本不值一提了,合奏的音量都是可以调节的。关键是乐曲的选取是否适合合奏,另外同样是琴箫合奏。龚和戴的就和谐,和罗的箫就有些喧宾夺主,跟罗的理念有关,你古琴想着改革,人家吹箫的也想着改革,历来琴箫,琴主箫辅,老罗不愿意了,说其实也可以以箫为主。

古琴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个方向,就是我们要有大量的新的好的曲子出来。现在好的作曲家,太少。
发表于 2011-7-2 11: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浏览了帖子,不小心,发现楼主说钱穆是超过胡适的大师,估计也是不看钱穆的。钱穆充其量是二流文人,他的文章是典型疑古派的做法,考证方法和技术有生搬硬套之嫌,论语新解可以当笑话看。论证孙子和孙膑是同一人,马王堆一出土就打他一耳光。
nooneuse 發表於 2011-7-1 23:09


那个年代是真正西学东渐的初期。那个年代的人,要是挑毛病,还都是一挑一大堆。
胡适又怎么样,现在看他写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那真是在通篇放屁。
鲁迅又怎么样,给青年人提鞋,这么狭隘的理解进化论。


你不同意LZ的观点,针对LZ的观点进行讨论就行了,就事论事,有什么说什么。
但是别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这个论坛上的每个网友都是平等的。好像什么都懂似的,其实也都是浅尝辄止。
发表于 2011-7-2 14: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当然就事论事,我开宗名义地就讲楼主标题和内容脱节,文章做作肤浅,不停起死人于地下,堆砌名词,是你选择性失明罢了。
发表于 2011-7-2 15: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的成就在哪里?狗屁在哪里?光骂是没用的,鲁迅给青年人提鞋跟他的专业水准有半点关系?有什么你倒说说看吗?怕歪楼也不妨私下讨论,别百度哦,我对百度党洞穿力一流。那辈人当然现在看一堆毛病啦,我看不惯的是楼主连基本的学术了解都没有在那驴唇不对马嘴地胡乱点评,不是对这些人本身作太多评价,你完全搞错方向,大概你也是。实则浅尝辄止是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的中国人喜欢的宽泛软弱的攻击手段。就这点子学术基本功和逻辑能力,难怪会捧楼主的臭脚。
发表于 2011-7-2 15: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当然是平等啦,就算现实生活里也要人人平等宽容谦和。楼主这个青年人,不是省油的灯,抱着小圈子里那点洋洋自得的派头,攻击异己,明明就是风格理念不同,互相攻击。结果气势弱了,便像个娘们一样号召大家去围观吵架。为人一时血勇惹事生非,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气势水准弱于人时又气节全失。说穿了人品修养都有待提高,我不骂他骂谁。不同
发表于 2011-7-2 16: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是個譁眾取寵的主。說你淺嚐輒止沒冤枉你。
另外本人從來不用百度,只用谷歌。你提百度,就已經很掉價了。

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我在大學圖書館就讀過。像我這種理科生都看出來整本書都是在放狗屁,你還捧胡適的臭腳。魯迅就更不說了。
當然這都是後人的馬後砲,他們是處在民國學術復興的初期。但你批評錢穆,不也是馬後砲嗎?僅憑他一己之力創辦東亞書院,就沒人敢說他是二流。也就是你這種淺嚐輒止的敢說吧。
发表于 2011-7-2 17: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懶得搭理你,你好好反省吧。
年輕氣盛,又浮躁,你和LZ是同樣的毛病。
发表于 2011-7-2 17: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以惡毒語言攻擊他人為樂趣,看你人品也不怎麼樣。
好好管住自己的嘴巴吧,免得惹禍上身。
发表于 2011-7-2 18: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阁下觉得谷歌比百度高贵啊?原来阁下觉得身为理科生大学读胡适就是有文化了?阁下是不是还觉得用繁体字比简体字高贵有学问啊?哈哈,套用阁下评价学院派非学院院的话,我最怕理科生似懂非懂地谈文科,既支离破碎不知所谓,又完全看不出理科生的逻辑能力来。你文科修养就不提了,空话一堆,就你这脑子,学理科估计连三流都算不上,最多不入流。别給咱理科生丢脸了。
发表于 2011-7-2 18: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以惡毒語言攻擊他人為樂趣,看你人品也不怎麼樣。
好好管住自己的嘴巴吧,免得惹禍上身。 ...
廣陵散人 發表於 2011-7-2 17:03



    啊呀,我好怕啊!哈哈,笑死人了,一边一知半解瞧不起鲁迅,一方面大力实践阿Q精神,你精分了吗?我从来不怕惹祸上身,我倒想看看怎样祸从天降。事实上,我也不反感楼主惹是生非,年轻人没点惹是生非的血气还叫年轻人么?难不成要做太监?我反感的是其惹是生非却没本事收场祸水东引的小人作派。你看你也是,一个不慎,惹到我,自己没法收场,只好空洞叫嚣:免得惹祸上身。

  哈哈,这两天我好无聊啊。老头子前阵子偶尔提了一句有些人在网上很活跃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被其说过,我就上来看看是哪些人,准备告小状来着:P,没指望图了几乐,笑乏了,耍够了,回去练琴喽。


PS:在下从来不以人品,修养自居,更鄙视动辄把人品修养挂在嘴上实则低于平均水平的物种,这类攻击对我只是搞笑。
发表于 2011-7-22 04: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浅薄,学习 学习。
发表于 2011-10-11 04: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盧耽 發表於 2011-1-14 03:47
剛寫了一堆,居然被吃掉了,
寫結論好了:
傳統一路的琴人得更加努力拿出成績,才不會被淹沒。 ...

西風東漸久矣
中國傳統文化之靳失已成事實
現代兩岸三地採用的都是西方式的專科教育體系,
不復從前私塾老師是手把手的從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易經五行.醫卜星象.經史子集....等(其實都同源一理論基礎)同時教授的全人教育
要恢復傳統全人教育已不可能(當然古琴亦是相同原因所致)

現在越學越多越廣, 方知古琴.書法.繪畫.棋藝.盆栽.茶道.香道.中醫.太極拳......等其處理手法是非常相近的及理論基礎是一致的
所以下一步該是學易及參禪了
目前仍所學不全 , 不敢妄下斷語 ,
還是守自己的本分 , 儘量能學多少算多少 , 用傳統全人教育手法能傳給自己子侄輩有多少算多少
发表于 2011-10-16 01: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鳴泉 發表於 2011-10-11 04:45
西風東漸久矣
中國傳統文化之靳失已成事實
現代兩岸三地採用的都是西方式的專科教育體系,

全人教育得先有全人師資,在當下可是難,以古琴來說台灣這邊學院與民間的大概一半一半,雖然不少老師文化素養都頗高,不過也沒個稱得上能夠全人的師資,這大概只能告自己多方擷取吸收吧。
发表于 2012-5-5 20: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子曰:“你学做菜,你起码要知道哪是炒勺?什么是漏勺?你拿个痰桶炒菜说是革新,那他娘的谁敢吃啊?!”
但是实际上痰桶炒出的菜真有人吹捧热炒,且身价日增。我想下次可不可以用没洗的二手粪缸焖饭,再叫一帮子没良心的和没脑子的起起哄,日进斗金不止啊……
发表于 2012-6-15 15: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LZ与鸣泉都说得真好。以前也觉得传统日渐式微是件很焦心的事情,可是既然凡事都有成住坏空,这样一样也就坦然了。不过是后生晚辈们能够靠一己之力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添砖加瓦就是让“住”的日子更多些。自己静下来做好了,如果以后也能言传身教,再带些弟子,慢慢普及起来,可能希望才更大……

琴棋书画如果传统的路子(尤其是内在精神)对,共修是可以相得益彰的,与西方那种生硬割裂的教育和艺术体系真是差好多……觉得中国人口基数大,但有共识的人其实也不少的……

初学者就一心想着怎么把琴练好了再说……
发表于 2012-7-15 03: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kuanghesheng 發表於 2010-10-27 04:29
回復 24樓 云壑斋主

裴琴样子丑,弦路宽,表现力低。但是声音细腻、韵长、反应达标、音色也够纯。

裴琴不是样子丑,是因为老裴喜欢模仿,就跟他做断纹一样,他的琴的所有性制,都是仿古制的。这小样有不少藏琴,有资本玩。他的琴屁股有尖又翘的话,就是仿明朱致远的,屁股扁平宽的是仿他那宋琴的。最好的应该是他仿自己那祝公望的蕉叶,不过只见过一张他的蕉叶,好像是自己把玩的~上次居然做了把迷你琴,说是唱昆曲用的道具,居然音色也还行,他要看状态,这和不以古琴为生有关系,很随性,毕竟那么大的家族企业
发表于 2012-7-15 22: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樂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西樂的進化史,我們搞中樂的可以借鏡些許。
單從音樂存在的價值來看,西樂四大派最早期的音樂就是拿來讚頌神的。那時歐洲的宗教強權,基本上就是個巨大的政治機構,所以以此來看,讚美神的音樂可以被視為是拿來控制人心的工具。那時候,魯特琴之類民間的樂器被視為是不入流的。
琴,最早的用處也就跟這個差不多。琴是最早的禮樂,是拿來治國用的,所以當然不能夠花俏煽情。鹿鳴操大家都聽過,就那種感覺,一板一眼地同寫楷字一樣。
西樂現在存在的價值,已經不在乎讚美神,而是發展成兩種極端。我們不看那些只彈奏先人遺譜的演奏家,只看那些創作者--因為琴現在面臨的問題正是創造者該走的方向為何。
第一個極端,是現代樂派。現代樂派有許多不同的風格,但他們全都是根據在現代社會裡發生的事件所產生出來的審美觀而創作的。譬如黑奴藍調,妓院裡的鋼琴曲表演者,日本核爆的廣島受難者挽歌等等。
我們手上的琴譜不泛有這一類的曲目,譬如太古引,廣陵散,和現代謝先生創作的一閃燈花墜等等,都是例子。那麼,現代古琴該走的路子是否就是一直繼續描述現代社會的種種呢?如果要敘述的話,那要用什麼樣的口吻去做這件事情?李先生的三峽船歌,誇張點講就是直接引起了公憤。現今琴人大部分住在內地,中土之廣,各地的作曲者創作出來的曲子自是會不一樣,那就造出了同西洋現代樂派一般,百家爭鳴的狀態。
西樂的另一個極端是純粹娛樂,流行音樂之類。這樣做的第一個重點就是音樂商業化。古琴的音樂,若是要商業化,首先要求的就是知名度大。光這點就是現下沒有人能達成的。第二個要點是,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流行曲目。現今琴曲的產量,比起其他樂器,實在是不堪入目。因為要熟悉琴上各個音位本身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創作者的數量注定不會多,除非真如板上孫先生所言,能夠通過視奏教學來讓所有人記起各個音位在哪裡。但咱沒試過,先保守估計沒有辦法這樣做。商業化,代表着琴曲必須迎合現代人的音樂審美。這就意味著古琴只有兩條路可走---西樂化,或者在眾多流行樂之中殺出一條血路。
上面講的這兩個極端,一個是只讓琴界內部改革,另一個是徹頭徹尾地把它變成一個符合大眾口味的樂器。
我想,琴這個樂器未來的路,照現在的大趨勢,只會是內部分離,傳統派慢慢勢微,卻不會消失,繼續創作些符合傳統美學的樂曲。而大部份改革成西樂化的,則會往古箏的路走,唯一區隔兩個樂器本質的,會變成琴人能把自己包裝成「繼承了純正漢樂的高文化演奏者」,在嘩眾取寵的同時保持清高的形象。
在我看來,像趙女士這種琴界的朗朗,是必然的產物。她的作品雖然被大家說是豔俗,但其實沒有了她這樣風格強烈的人,你老實講吧正常的現代人哪個會愛聽大胡笳之類的曲子?聽上去不就是一堆不知所云的旋律跳來跳去的唄。
雖然古琴必定會改革,會不會淪落成跟古箏一樣,那還是未知數。但可以預見的是,守舊派絕對不可能會變成主流---不然他們就不會被叫做守舊派了。歷史總是喜歡新的事物。琴,一定要改革,但那改革必須是建立在我們自己已經有的東西,而不是建立在西樂上。
老實講,除了大曲子以外,古琴能彈的曲子大提琴幾乎都拉得出來。我相信,只要經過編譜,大部分的西方曲子,古琴也都彈得出來。
這就跟拿琵琶彈外國曲子一樣,你要是想彈外國的曲子,何不直接拿吉他快得些?脫褲子放屁唄。
那古琴獨特的價值在哪?我想,就在于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西樂化,那根本就是懶人的做法。懶得把國樂發揚光大,就直接厚臉皮地拿西方人靠自己努力發展出的系統與風格來用,講白點就是可恥。古琴革新,並不是只有西化一個方法!
发表于 2013-11-13 12: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只是少一些攻击就更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3 14:08 , Processed in 0.02758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