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9026|回复: 10

刘正春先生古琴艺术六十春秋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11: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正春先生古琴艺术六十春秋
        纪念活动将于2010年11月20日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由江苏省文史馆  秦淮区文化馆  金陵琴社主办;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

    活动主要内容:
一、金陵琴韵——刘正春古琴艺术六十年音乐会
    时间:2010年11月20日(周六)14:30   
    地点: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长江路101号)
二、金陵琴韵——刘正春古琴艺术六十年琴人雅集
    时间:2010年11月21日(周日)9:00  
    地点:仁德书院(南京市汉中门大街长安西街1号)

    此次纪念活动,主要是师生交流和答谢在数十年琴艺生涯演奏中,同台合作的艺术界同仁。经策划筹备组研究并尊重刘正春先生的意见,原则上不邀请外地琴友和同好参加纪念活动,敬请各地琴人好友谅解!
    不过,我们为刘正春先生制作了  《刘正春先生古琴艺术六十年纪念CD》共收录琴曲十四首。作为对各地爱护、关心刘先生的琴友、同好的感谢!需要的朋友,可以与刘先生本人、策划筹备组成员及本博主联系。

    此次纪念活动筹备人员如下:
    活动总策划:刘正志
    策划筹备组成员:龚文新、刘甦、黄笑天、刘彦、谢坤芳、韩飞、葛勇、施均桅、叶少俊、施小美、孔昭巍
    文案撰稿:韩飞、刘彦、刘甦、叶少俊
    版面设计:黄笑天
发表于 2010-11-9 16: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10 08: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一徽 fengxitong


    肥猫假惺惺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4: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春先生古琴艺术六十年纪念CD曲目与曲情介绍
此盘CD共计收录琴曲十四首









双鹤听泉(王生香传谱,刘正春整理)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胡文焕《文会堂琴谱》(1596),该书把它编在了《双清》曲前,并注有《双清之引》。可能是宋代石扬休所作《猿鹤双清》的序曲。后来也把它简称为《听泉引》。表现了古代文人超然出尘的清高思想。通过“地旷境索,鹤鸣秋月。泉水孱孱,响彻空山。冲霄而去,不知所之。”写意,给人“双清宜人,神志俱畅”感悟。曲调“宽转平和,音节大雅。”



中秋月(《松弦馆琴谱》,刘正春打谱)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严澂《松弦馆琴谱》,风格和平清朗,描述了中秋之夜,浮云逐月的景象。琴曲表达了秋高气爽之际,明月普照大地,夜深人静的和谐意境。



阳关三叠(古曲,甘涛、刘正春整理)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龚经《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自从唐太宗和高宗扩大领土之后,需要征集大量农民到边疆驻守,这被叫作“征戍”。唐代诗人王维据此创作了《送元二使安西(今新疆库车附近)》一诗:“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唐刘禹锡与歌者诗;“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唐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光第四声。”又陈陶诗:“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可见王维创作《送元二使安西》诗在当时便为人们传咏。且成为唐代伊州大曲中的歌词。由于当时演唱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以及“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等地名,所以又称作《渭城曲》、《阳关曲》。这首歌曲在唐代非常流行,这不仅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诗词与音乐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一剪梅(李清照词,刘正春作曲并配古琴指法)

    李清照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曲为刘正春老师2001年专为其弟子国家一级演员,南京越剧团当家花旦陶琪度身订作。在越剧《李清照》的表演中,陶琪自弹自唱,开创了中国越剧史上的一段佳话。



平沙落雁(王生香传谱,刘正春整理;琴箫合奏:琴 刘正春 箫 林克仁)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璐王朱常淓《古音正宗》琴谱(1634年)。明代此曲称《雁落平沙》。关于它的作者,有多种说法。如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田芝翁,明代朱权等。此曲主题思想和《秋鸿》有相似之处。《天闻阁琴谱》的解题之中说:“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曲操“气疏韵长,通体节奏凡三起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据査阜西先生编纂的《存见古琴曲谱輯覧》平沙落雁有五十六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山中思友人(《神奇秘谱》,刘正春打谱)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朱权《神奇秘谱》(1425年)。相传为蔡邕所作。曲之趣者,为思念故人,别殊难会;而思慕于心,时无不想言,而我有好怀,无所控诉,思我美人,天各一方;欲往从之,不能附翼;与谁言与?噫!离合是无凭焉。亦作山中思故人。



秋江夜泊(《松弦馆琴谱》,刘正春整理)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严澂《松弦馆琴谱》(1614年),作者夜游寒山寺,据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即景生情而谱此曲。是曲音节古旷舒缓,精炼含蓄,诗景交融,描述客乡愁眠,其味淡而弥永。



归去来辞(刘少椿传谱,刘正春整理)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谢琳《谢琳太古遗音》(1511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东篱松菊犹在,邻翁酒香正浓。稚子绕膝,亲友重逢。耕耘于南山,垂钓于西溪,抚无弦之琴,读会意之书,但觉日复一日,不知今夕何夕。

世称汉无文章,唯出师二表;晋无文章,唯归去来辞。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逃彭泽而归三径,爱松菊以乐山水,遂作斯辞以见志。此曲乃后人根据东晋陶渊明同名辞赋而作。陶渊明通过写自己辞官归隐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对官场黑暗的蔑视和对自然、快乐的追求。



梧叶舞秋风(刘少椿传谱,刘正春整理)

    此曲最早刊载于清庄臻凤《琴学心声》(1664年)。此曲的作者庄臻凤介绍他的创作经验时说:“予臆制新曲,或偶得名人佳句,或因鸟语风声,感怀入耳,得手应心。”“音律句读,弗类他声,若不发明,难于入彀”。此曲曲调淳厚质朴,意境耐人寻味。句尾常出现八度下行的跳跃,具有在秋意寥落中,沉思默想的静态。而演奏中上、下滑音的运用,又有着风吹叶舞的动态。



醉渔唱晚(周空明传谱,刘正春整理)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汪芝《西麓堂琴统》(1549年)。相传为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所作。有说“与《渔歌》音同而调异”,并说“实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等等。所载之解题:“陆鲁望与皮裘美泛舟松江,见渔夫醉歌遂写次曲。西塞山前,桃花流水,其兴致恐不相上下也。”清程允基《诚一堂琴谱》后记中说:“奇音妙趣,描写醉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目前流行的此曲,据说传自张孔山。音乐利用切分节奏,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复来表现豪放不羁的醉态。其中有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摇橹声的音调。全曲的素材精练,结构紧严,体裁短小,形象鲜明,是近代川派的代表琴曲。



忆故人(《理琴轩琴谱》,刘正春打谱)

    这是近代《理琴轩琴谱》彭祉卿的传曲,刊载于《今虞琴刊》(1937年)。曲调委婉深情,全曲共六段,以泛音开头,清新飘逸,使人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后几段则以缓慢沈稳的节奏,绵绵不绝的琴音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表达了感怀、忆旧、知我的三重境界。明朱权《神奇秘谱》(1425年)中有《山中思友人》,此曲与《忆故人》题材相似,却是另一作品。



城堡抒怀(刘正春、汪传恒作曲,刘正春配古琴指法)

    此曲创作于1994年8月,获南京市社区创作节目调演三等奖。反映了作者再次登临中华门城堡,回忆起在此度过的青春往昔,不由得百感交集。在自己即将步入花甲之年时,感怀自己蹉跎坎坷的过往岁月的同时,抒发了一种积极乐观、锲而不舍的人生情怀。



梅花引(《梧冈琴谱》,刘正春打谱)

    又名《梅花三弄》,最早刊载于明朱权《神奇秘谱》(1425年),相传为一千五百多年前晋国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人把它移为琴曲。琴谱中的解题常常引用这样一个故事:王子猷早就听说桓伊的笛子吹得很好,可是一直未能与他见面。有一天在路途中偶然相遇,王子猷连忙下车向他请教,桓伊于是为他吹了一曲《梅花三弄》。他吹的这支笛曲原名《三弄》,以后又有了《梅花引》、《玉妃引》等名称。此曲系借物咏怀,乐曲通过对梅花洁白、芬芳、耐寒的歌颂,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坚贞不阿。乐曲前半阕奏出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以表现寒傲霜雪的梅花和它那恬静而安详的神态;急促的后半阕运用“拂”、“琐”等指法,用强烈的音色对比和急促的曲调来表现梅花在严寒劲风中迎风摇曳、坚韧不屈的动态和形象。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显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因曲中泛音在不同的徽位上反复出现了三次,故称“三弄”。《梅花引》可谓“以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淩霜音韵也。”



普庵咒(夏一峰传谱,刘正春整理)

    又名《释谈章》,最早刊载于明张德新的《三教同声琴谱》(1592年)。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可能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据《伯牙心法》中《释谈章》(普庵咒)解题;按斯曲即普庵禅师之咒语,后人以律调拟之也,盖缘梵有二合、三合、四合之音,亦有其字,华书惟琴谱有之,故七音韻监,出自西域,应琴七弦,斯之所由出也。全曲共十二段,段尾都接以共同的曲调,听来回还反复,连绵不绝,在琴曲中颇有特点。《天闻阁琴谱》评:“音韵畅达,节奏自然,清夜弹之,逼真暮鼓晨钟,贝经梵语,如游丛林,如宿禅院,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有一些类似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普庵咒也是历代琴谱中少有的一首佛教题材乐曲。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4: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春先生师承渊源



    刘正春先后师从金陵琴家周空明、夏一峰、王生香、刘少椿、赵云青、程午嘉等前辈习琴,尤其得到王生香先生多年的悉心教诲。



周空明(生卒年不详)

    周永荫,字俊叟,号空明居士,斋室名“琴砚斋”,湖南浏阳人。早年师从川派琴学大师张孔山习琴,得其亲传,后移居金陵白露洲东园,与金陵琴人秦铁梅相邻。其一生善书与篆刻,且精于古玩鉴赏,现今古玩拍卖亦能见到先生落款赏玩的古物。尤精于琴学,著有《风入松古秘琴谱》、《般若波萝密多心经琴谱》(周永荫作,琴砚斋藏1934年)、《平沙落雁琴谱》(空明周永荫居士订,琴砚斋藏抄本)、《胡笳十八拍谱》(抄本)、《流水简明谱》(琴砚斋藏本,浏阳周永荫俊叟校订)等。

      所弹琴曲以《流水》、《胡笳十八拍》、《醉渔唱晚》、《普庵咒》等著称,其对琴曲意境、节奏、指法的见解,犹为独到,散见于“琴砚斋”藏谱中。

周空明先生《流水》一曲可谓得川派张孔山之真谛,其驾鹤仙去前,曾将一张款识为“怀古”的明琴(墨井道人吴历的旧藏)及琴学手稿、谱本留予其钟爱的关门弟子刘正春,寄冀其琴学得以传承。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周空明先生客居上海。当时周先生与汪昱庭、柳尧章、吴剑岚等人作为教师,加入了由郑觐文先生任会长的著名民族音乐团体——大同乐会。培养了一大批民族音乐人才,卫仲乐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上海音乐学院的林友仁教授得卫仲乐先生的真传,更是将《琴砚斋藏本》的《流水》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大江南北最为流传的《流水》谱本。










夏一峰(1883——1963)



    夏福云,字一峰,江苏淮安人,1921年迁居金陵,后在金沙井崇善堂从事慈善工作。其早年在淮安道观学习器乐与昆曲,先受教于淮扬琴师乔子衡,后又随淮安琴家杨子镛习琴。数十载春秋,苦研琴学,终有所成。其所弹琴曲的十六首,经杨荫浏、侯作吾整理汇编成谱,辑成《古琴曲汇编》第一集,1956年由音乐出版社刊发。

夏一峰擅弹琴曲以《渔歌》、《樵歌》、《秋塞吟》、《长门怨》、《鸥鹭忘机》等见长,所传弟子甚众,张正吟、仇如琳、邓文权、梅曰强、刘正春、李禹贤、林友仁、龚荣生(龚一),刘薇等从其习琴,终身受益。





王生香(1902——1975)

                  



                     前排左起;王生香、根如法师

                     后排左起;刘正春、孙梓仙



    王生香,原名敬亭,号卖履翁,斋名“十二琴草堂”,山东费县人。早年师从山东诸城派琴学大师王心葵(王露)习琴,深得其亲传。

王生香年轻时受过师范教育,做过教师,后曾出任山东省费县县长,1948年客居金陵冶山道院。其一生视古琴为生命,勤笔耕耘,著有《金陵访琴录》、《冶山琴谱》、《鉴琴六要》、《广陵散商榷》、《〈神奇秘谱〉指法一斑》、《拍节考证》、《琴道新编》等数十万言琴学著作。

王生香擅弹曲目以《古交行》(《三士穷》)、《猗兰》、《风入松》、《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静观吟》、《阳春》、《忆故人》、《潇湘水云》等著称。

王生香一生钻研琴艺,呕心沥血,其琴学造诣得到了全国琴坛的公认,1963年出席全国第一次古琴打谱会议,全国受邀与会代表仅十一人。王生香与张子谦、姚丙炎、喻绍泽、杨新伦、查阜西、吴景略、溥雪斋、管平湖、顾梅羹等名列其中。

为珍藏祖国的珍稀文物,王生香将其“十二琴草堂”中珍藏的大部分古琴精品于1966年2月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据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的记载,其中有:大唐雷霄制唐龙吟琴、唐古涧松琴、南宋永乐琴、明蛇腹断琴、明细蛇腹纹琴等六床。

王生香待人和蔼可亲,诲人不倦,金陵师从其琴学的有武酋山、田光烈、明羲法师、刘正春、龚荣生(龚一)、刘正志、蔡炳新、黄佑兴、成群、侯存孝、师小平、王亚立、常乐林等数十人。



刘少椿(1901——1971)




    刘绍,字少椿,号德一,陕西富平人,1928年师从广陵陵家孙绍陶习琴,其一生酷爱琴学,对书法、绘画、武术等均潜心研究。所弹琴曲以《樵歌》、《平沙落雁》、《山居吟》、《龙翔操》、《梅花三弄》、《梧叶舞秋风》、《良宵引》等见长。

1956年刘少椿客居金陵,时有张正吟、邓文权、梅曰强、刘正春、林友仁、龚荣生(龚一)、陈泽民、蔡炳新等从其习琴。

1958年,经民乐家甘涛举荐,曾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讲授古琴。1959年与甘涛合作编写了首部《古琴教材》,也曾与中央音乐学院吴景略教授共同编写了《院校古琴教学大纲》。

刘少椿一生藏琴颇丰,其中以“龙吟”、“虎啸”、“蕉叶”、“宣和”、“雪夜钟声”等琴著称。



赵云青



                            赵云青(右立)

    徐赵锦,字云青,徐芝荪夫人,斋名“双琴馆”,江苏吴县人,生于1898年,殁于六十年代初期。所弹曲目以《秋鸿》、《渔歌》、《古琴吟》、《梅花三弄》见长,称金陵派。藏琴有“长风”、“明珠”。《今虞琴刊》载有“弹到梅花月满琴”雅照。

梅曰强、刘正春、龚荣生(龚一)等人均为其入室弟子。



程午嘉(1902——1985)



                      程午嘉(左)    刘正春(右)

    程午嘉,江苏松江人,早年师从王燕卿习琴,得其真传,亦师从吴江雄学习二胡、笛、琵琶、三弦和音乐理论,后又投师“海门派”琵琶家沈肇州。1921年参加郑觐文创办的“大同乐会”,随郑觐文学习古乐,随汪昱庭学习琵琶,随王巽之学古筝。1925年拜“海门派”琵琶家施颂伯为师。1928年赴北京在赵元任创办的“万国美术所”教授古琴、古筝、琵琶、笛、二胡等,并与刘天华、杨仲子、郑颖孙、赵元任、梅兰芳等积极参加“国乐改进社”活动。1936年参与今虞琴社的创建及各地的古琴雅集活动,先后任国立政治大学及国立音乐院、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山东大学艺术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所弹琴曲以《风雷引》、《长门怨》、《秋江夜泊》见长。

金陵师从其学琴的有梅曰强、刘正春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4: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春先生简介





    刘正春,古琴演奏家、教育家。1935年3月10日出生于江苏南京。青少年起即酷爱民族音乐,先后师从于周空明、夏一峰、王生香、刘少椿、赵云青、程午嘉等诸前辈习琴,尤其得到王生香先生多年的悉心教诲,操缦六十载,对古琴演奏及打谱研究始终坚持不辍。

    现任金陵琴社社长、南京乐社副社长、南京音乐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古琴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兼常务理事。2000年受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2003年列为文化部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52位代表性传承人之一,2008年11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古琴·金陵琴派),2009年6月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古琴·金陵琴派)。

    1980年南京乐社恢复活动后,曾先后组织参加《古典音乐会专场》、《玄武湖之春》、《打开希望之门》等多场有影响的古琴音乐会。1983年起,相继应邀出席了全国第二、第三、第四届古琴打谱经验交流会。1990年于成都参加了“首届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1999年应香港艺术节邀请,随金陵国乐团起赴港演出。2000年于南京筹划组织,并成功举办“首届江苏古琴学术研讨会”。著有《琴曲探源》、《金陵琴坛五十载》、《王生香的古琴艺术生涯》、《关于〈山中思友人〉的考证与订谱》(与刘为霖合撰)、《琴琐杂说》、《二琴屋琴谱》等琴学著作。

    多年来积极参加各地琴学交流活动,义务培养海内外琴生千余人,对古琴艺术的传播与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6: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春古琴艺术六十年活动之一 ——古琴音乐会

节目单

音乐会时间:2010年11月20日(周六)14:30   

音乐会地点: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长江路101号)

主持人:曹莎  刘斌

一、古琴齐奏:良宵引(王生香传谱,刘正春整理)

    演奏者:刘正春、刘正志、刘露、刘甦、刘虹

二、古琴与太极:双鹤听泉(王生香传谱,刘正春整理)

    演奏者:黄丽、孙彦、郑应中、杨晖、于军、林勤刚   太极:赵育林。

三、古琴独奏:秋江夜泊(《松弦馆琴谱》,刘正春整理)

    演奏者:刘正春

四、古琴独奏:梅花引((《梧冈琴谱》,刘正春打谱)

    演奏者:刘正春

五、古琴独奏:阳关三叠(王生香传谱)

    演奏者:刘正志

六、古琴独奏:广陵散(《神奇秘谱》,刘正春打谱简编)

    演奏者:刘甦

七、琴歌:一剪梅(李清照词,刘正春作曲并配古琴指法)

    演唱:陶琪;演奏者:刘彦、王潇、陈佳敏;

八、双琴合奏:神人畅(《西麓堂琴统》)

    演奏者:葛勇、李雪

九、古琴独奏:风入松(王生香传谱,刘正春整理)

    演奏者:叶少俊

十、古琴与埙:大雅(《神奇秘谱》,刘正春打谱)

    演奏者:谢坤芳(琴)葛勇(埙)

十一、古琴独奏:醉渔唱晚(周空明传谱,刘正春整理)

    演奏者:郝发伦

十二、琴箫合奏:平沙落雁(王生香传谱,刘正春整理)

    演奏者:刘正春(琴)林克仁(箫)

十三、古琴合奏:普庵咒(夏一峰传谱,刘正春整理)

    演奏者:刘正春、施均桅、赵峰、孙利、王剑、王勇、韩文忠(二胡)、杨鸿泰(篪)、王震(箫)、葛勇(埙)、孙彦(木鱼)、朱啸(铃)



琴曲介绍

一、《良宵引》:此曲最早刊载于明代《松弦馆琴谱》(1614年)中。《琴学初津》后记中说:“是曲虽小,而义有余。”“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乐曲虽然短小,却有器乐化琴曲的特点。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清·周鲁封《五知斋琴谱》(1721) 中的《良宵引》可谓:天高气爽,月朗星辉,弹琴味道,饮酒赋诗。指法简便,节短韵长。

二、《双鹤听泉》:此曲最早刊载于明胡文焕《文会堂琴谱》(1596),该书把它编在了《双清》曲前,并注有《双清之引》。可能是宋代石扬休所作《猿鹤双清》的序曲。后来也把它简称为《听泉引》。表现了古代文人超然出尘的清高思想。通过“地旷境索,鹤鸣秋月。泉水孱孱,响彻空山。冲霄而去,不知所之。”写意,给人“双清宜人,神志俱畅”感悟。曲调“宽转平和,音节大雅。”

三、《秋江夜泊》:此曲最早刊载于明严澂《松弦馆琴谱》(1614年),作者夜游寒山寺,据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即景生情而谱此曲。是曲音节古旷舒缓,精炼含蓄,诗景交融,描述客乡愁眠,其味淡而弥永。

四、《梅花引》:又名《梅花三弄》,最早刊载于明朱权《神奇秘谱》(1425年),相传为一千五百多年前晋国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人把它移为琴曲。琴谱中的解题常常引用这样一个故事:王子猷早就听说桓伊的笛子吹得很好,可是一直未能与他见面。有一天在路途中偶然相遇,王子猷连忙下车向他请教,桓伊于是为他吹了一曲《梅花三弄》。他吹的这支笛曲原名《三弄》,以后又有了《梅花引》、《玉妃引》等名称。此曲系借物咏怀,乐曲通过对梅花洁白、芬芳、耐寒的歌颂,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坚贞不阿。乐曲前半阕奏出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以表现寒傲霜雪的梅花和它那恬静而安详的神态;急促的后半阕运用“拂”、“琐”等指法,用强烈的音色对比和急促的曲调来表现梅花在严寒劲风中迎风摇曳、坚韧不屈的动态和形象。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显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因曲中泛音在不同的徽位上反复出现了三次,故称“三弄”。《梅花引》可谓“以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淩霜音韵也。”

五、《阳关三叠》:此曲最早刊载于明龚经《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自从唐太宗和高宗扩大领土之后,需要征集大量农民到边疆驻守,这被叫作“征戍”。唐代诗人王维据此创作了《送元二使安西(今新疆库车附近)》一诗:“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唐刘禹锡与歌者诗;“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唐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光第四声。”又陈陶诗:“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可见王维创作《送元二使安西》诗在当时便为人们传咏。且成为唐代伊州大曲中的歌词。由于当时演唱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以及“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等地名,所以又称作《渭城曲》、《阳关曲》。这首歌曲在唐代非常流行,这不仅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诗词与音乐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六、《广陵散》:最早刊载于明代《神奇秘谱》(1425年)。“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散”,即操、引、曲的意思。它的题材是取自《聂政刺韩王曲》,相传造剑工匠无辜地被韩王杀害,他的儿子聂政决心报仇。起初聂政作为泥瓦匠混入韩宫谋刺失败,接着又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练成绝技以后化装回到韩国,终于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韩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他自己为此而壮烈牺牲。相传嵇康于华亭授于神人,其在在临刑前说过这样的话:“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史料记载,隋宫中有此曲,隋亡而入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流传至今。演奏上的特点为“声多韵少”,泛音、散音用得较多,表现出早期古代琴曲旋律主要特征。它的结构复杂严谨,曲调委婉曲折而又慷慨激昂,演奏技法繁杂多样,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作品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它是古代音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历史上被誉为“曲之师长”,乐曲包孕的叛逆精神和对崇高情操的讴歌,以及它“一鼓息万动,再弄泣鬼神”的高度艺术感染力,被世代相传。

七、《一剪梅》:李清照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想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曲为刘正春老师专为其弟子国家一级演员,南京越剧团当家花旦陶琪度身订作。在越剧《李清照》的表演中,陶琪自弹自唱,开创了中国越剧史上的一段佳话。

八、《神人畅》:谢希逸《琴论》曰,“尧弹琴,神降其室”,故有此弄。相传,尧在祭祀天地时,感动了神灵,便有了此曲。和乐而作者,命之曰畅,达则兼济天下之谓也。曲风古朴、神妙。

九、《风入松》:又名《万壑松风》,最早刊载于明代《谢琳太古遗音》(1511年),相传为晋嵇康所作。内容描写月夜弹琴如风吹入松林的声音。李白有《听蜀僧睿弹琴》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唐刘戬有《夏弹琴》诗:“弹为《风入松》,崖谷飒已秋。”可见该曲在唐代极为盛行。曲中最具特色的指法为三十六“泼剌”,表现了松涛阵阵,连绵不绝的气势,堪与《流水》中的七十二“滚拂”相媲美。

十、《大雅》:最早刊载于明代朱权编著的《神奇秘谱》(1425年)。相传为周公姬旦所作。臞仙曰:“大乐周建邦本。贵乎同姓。以天下为家。以家人治之。故不致于异类之倾覆。而能开八百六十七年之国。致使享国最为悠久而不坠。按诗经云。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有大小之殊。先儒有正变之别。正小雅乃燕饗之乐。正大雅乃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懽欣和悦。以尽群下之情。恭敬齐庄。以发先王之德。是以词气不同。音节亦异。致有大雅小雅之别。予故删其小雅燕饗者而不用。独取其大雅正声之音而订正之。”此曲表达出政通民顺、盛世人和的意趣。弹奏时需刚劲有力,进退适度,应合流畅,韵味无穷。

十一、《醉渔唱晚》:最早刊载于明代《西麓堂琴统》(1549年)。相传为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所作。有说“与《渔歌》音同而调异”,并说“实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等等。所载之解题:“陆鲁望与皮裘美泛舟松江,见渔夫醉歌遂写次曲。西塞山前,桃花流水,其兴致恐不相上下也。”清刊本《诚一堂琴谱》后记中说:“奇音妙趣,描写醉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目前流行的此曲,据说传自张孔山。音乐利用切分节奏,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复来表现豪放不羁的醉态。其中有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摇橹声的音调。全曲的素材精练,结构紧严,体裁短小,形象鲜明,是近代川派的代表琴曲。

十二、《平沙落雁》:最早刊载于明末的《古音正宗》琴谱(1634年)。明代此曲称《雁落平沙》。关于它的作者,有多种说法。如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田芝翁,明代朱权等。此曲主题思想和《秋鸿》有相似之处。《天闻阁琴谱》的解题之中说:“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接着分析了乐曲的表现:“通体节奏凡三起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据査阜西先生编纂的《存见古琴曲谱輯覧》平沙落雁有五十六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十三、《普庵咒》:又名《释谈章》,最早刊载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1592年)。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可能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古代曾有普庵禅师,可能是本曲的作者。全曲共十二段,段尾都接以共同的曲调,听来回还反复,连绵不绝,在琴曲中颇有特点。《天闻阁琴谱》评:“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有一些类似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其音韵畅达,节奏自然,清夜弹之,似闻暮鼓晨钟,贝经梵语;如游丛林,如宿禅院,令人身心俱静。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6: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春古琴艺术六十年活动之二——琴人雅集

节目单

             (曲目现场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主 持人:韩文忠


雅集时间:2010年11月21日(周日)9:00  

雅集地点:仁德书院(南京市汉中门大街438号天水滨江花园,从汉中门一直下去,152路公交到电台村下;金陵汇文中学南面)

一、秋江夜泊(《松弦馆琴谱》,刘正春整理)演奏者:林勤刚

二、醉渔唱晚(周空明传谱,刘正春整理)演奏者:于军

三、梅花引((《梧冈琴谱》,刘正春打谱)演奏者:王勇

四、山中思友人(《神奇秘谱》,刘正春打谱)演奏者:何世民

五、阳关三叠(王生香传谱,刘正春整理)演奏者:赵育林

六、关山月(琴歌)(夏一峰传谱,刘正春整理)演奏者:刘彦、陈佳敏

七、楚歌(埙)演奏者:杨鸿泰

八、高山(《琴学入门》,刘正春整理)演奏者:韩飞

九、流水(顾梅羹传谱)演奏者:周仟

十、渔樵问答(王生香传谱,刘正春整理)演奏者:赵峰

十一、塞上鸿(《春草堂琴谱》)演奏者:叶少俊

十二、秦淮秋月(刘正春作曲并配古琴指法)演奏者:施钧桅

十三、圯桥进履(《五知斋琴谱》,刘甦打谱)演奏者:刘甦

十四、梧叶舞秋风(刘少椿传谱,刘正春整理)演奏者:谢坤芳

十五、西域行(于东波、王震作曲)演奏者:王震

十六、谪仙怨(毛炳明、葛勇创作)演奏者:葛勇



曲情介绍:

一、《秋江夜泊》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严澂《松弦馆琴谱》(1614年),作者夜游寒山寺,据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即景生情而谱此曲。是曲音节古旷舒缓,精炼含蓄,诗景交融,描述客乡愁眠,其味淡而弥永。

二、《醉渔唱晚》

最早刊载于明代《西麓堂琴统》(1549年)。相传为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所作。有说“与《渔歌》音同而调异”,并说“实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等等。所载之解题:“陆鲁望与皮裘美泛舟松江,见渔夫醉歌遂写次曲。西塞山前,桃花流水,其兴致恐不相上下也。”清刊本《诚一堂琴谱》后记中说:“奇音妙趣,描写醉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目前流行的此曲,据说传自张孔山。音乐利用切分节奏,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复来表现豪放不羁的醉态。其中有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摇橹声的音调。全曲的素材精练,结构紧严,体裁短小,形象鲜明,是近代川派的代表琴曲。

三、《梅花引》

又名《梅花三弄》,最早刊载于明朱权《神奇秘谱》(1425年),相传为一千五百多年前晋国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人把它移为琴曲。琴谱中的解题常常引用这样一个故事:王子猷早就听说桓伊的笛子吹得很好,可是一直未能与他见面。有一天在路途中偶然相遇,王子猷连忙下车向他请教,桓伊于是为他吹了一曲《梅花三弄》。他吹的这支笛曲原名《三弄》,以后又有了《梅花引》、《玉妃引》等名称。此曲系借物咏怀,乐曲通过对梅花洁白、芬芳、耐寒的歌颂,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坚贞不阿。乐曲前半阕奏出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以表现寒傲霜雪的梅花和它那恬静而安详的神态;急促的后半阕运用“拂”、“琐”等指法,用强烈的音色对比和急促的曲调来表现梅花在严寒劲风中迎风摇曳、坚韧不屈的动态和形象。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显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因曲中泛音在不同的徽位上反复出现了三次,故称“三弄”。《梅花引》可谓“以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淩霜音韵也。”

四、山中思友人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朱权《神奇秘谱》(1425年)。相传为蔡邕所作。曲之趣者,为思念故人,别殊难会;而思慕于心,时无不想言,而我有好怀,无所控诉,思我美人,天各一方;欲往从之,不能附翼;与谁言与?噫!离合是无凭焉。亦作山中思故人。

五、《阳关三叠》

此曲最早刊载于明龚经《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自从唐太宗和高宗扩大领土之后,需要征集大量农民到边疆驻守,这被叫作“征戍”。唐代诗人王维据此创作了《送元二使安西(今新疆库车附近)》一诗:“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唐刘禹锡与歌者诗;“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唐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光第四声。”又陈陶诗:“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可见王维创作《送元二使安西》诗在当时便为人们传咏。且成为唐代伊州大曲中的歌词。由于当时演唱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以及“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等地名,所以又称作《渭城曲》、《阳关曲》。这首歌曲在唐代非常流行,这不仅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诗词与音乐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六、《关山月》

古代木兰诗中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句子。汉代鼓吹曲中就有《关山月》,相和歌中有《度关山》。反映征人对远戍边疆的不满情绪。最初见于《龙吟馆琴谱》。1931年《梅庵琴谱》刊有此曲,是山东诸城派琴家王宾鲁所传而流传较广的琴曲。杨阴浏先生试配李白的同名诗,有助于介绍这一琴曲。

七、《楚歌》

表现了楚汉相争,汉军围楚军于垓下,刘邦用张良之计,在楚营四周唱起了楚歌,楚兵因闻乡音而军心涣散,最后项羽在四面楚歌中自刎乌江的情景。用埙与篪演奏的此曲改编于琵琶曲,与同名的古琴曲不是一曲。

八、《高山》

传为伯牙所作。蜀派琴家裴铁侠曾在其《沙堰琴编》(1946)中称:“高山琴曲为川派最富丽之篇”。通过飞吟等手法来表现空山回响,四顾无人,瞻望白云,高山仰止之意境。《神奇秘谱》解题曾经提到说:“《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现存明、清谱集中刊载《高山》一曲的多达四十三种谱本,比《流水》还要多十多种。

九、《流水》

此曲的记载最早见先秦《列子》一书中寓言故事。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者,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明刊本《神奇秘谱》,流水一曲,由潺源滴沥,响彻空山,到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汪洋浩瀚不可测度之势;再至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1977年8月20日美国向太空发射的“航行者”号飞船上放着一张录有二十七段世界著名音乐作品的喷金铜唱片,唱片上就录有管平湖先生的古琴曲《流水》。

十、《渔樵问答》

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解题中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之渔樵一话而已。”乐曲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而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之间悠然自得的神态表情。全曲共十段。如《琴学初津》中所说一样:“《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曲操古淡,韵调清高。喜渔樵,乐江山,友鱼虾麋鹿,对明月清风,物我两忘。然微妙岂于贪徇嗜利辈能知乎?数治乱,论兴亡,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于渔樵谈笑之中矣。

十一、《塞上鸿》

最早刊于明代的《伯牙心法》,共十六段。表达了顾瞻鸿雁,翺翔于青霄之上,嘹呖于紫塞之乡,声呖呖而语清远。

十二、《秦淮秋月》

刘正春于1991年5月创作,在南京市文化艺术节调演中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表达了十里秦淮金秋月,浆声灯影繁华夜的盛世美景。

十三、《圯桥进履》

传说张良在下邳的桥上遇见一个老者落鞋于桥下,就为他捡回穿上,老人见张良谦恭敬老,授以《太公兵法》(最早见《史记---留侯世家》,并说张良日后辅佐刘邦取得天下即得益于此书。)有三段至七段不等。《圯桥进履》最早见于明代《风宣玄品》为三段琴曲有歌词的,各段标题是:一、傲慢试贤;二、恭勤敬老;三、授以奇书。清代徐祺《五知斋琴谱》中《圯桥进履》(宫音凡七段金陵派)“是曲,初奏似老人告诫叮咛,再鼓之,如风云会合,恍见蛟龙得雨,摩霄飞去时也,继复淡宕飘洒,若天仙化人,不食人间烟火者,可谓神化之音矣。

十四、《梧叶舞秋风》

此曲最早刊载于清庄臻凤《琴学心声》(1664年)。此曲的作者庄臻凤介绍他的创作经验时说:“予臆制新曲,或偶得名人佳句,或因鸟语风声,感怀入耳,得手应心。”“音律句读,弗类他声,若不发明,难于入彀”。此曲曲调淳厚质朴,意境耐人寻味。句尾常出现八度下行的跳跃,具有在秋意寥落中,沉思默想的静态。而演奏中上、下滑音的运用,又有着风吹叶舞的动态。

十五、《西域行》

这是由于东波和王震共同创作的古琴独奏曲。乐曲描绘的是茫茫戈壁,渺无人烟。一支驼队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奔走于丝绸之路上。虽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但仍饱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表现了他们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造就了不朽的西域传奇。

十六、《谪仙怨》

这是由毛炳民和葛勇共同创作的古琴独奏曲。乐曲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表达了唐玄宗后悔未采纳贤臣张九龄之建议,而导致安禄山篡变之举,迫使杨玉环自谥于马嵬坡的悲悔交加的情绪。玄宗在逃亡的路上吹奏笛曲一支,其声哀怨而恳切,自命名为《谪仙怨》,以抒发对贤臣张九龄和爱妃杨玉环的思念之情。
发表于 2010-11-23 22: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想要刘老师的CD.怎么联系博主,我QQ73552855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5: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见石上流泉的博客!
发表于 2011-1-17 05: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一剪梅的指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9 14:46 , Processed in 0.01585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