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865|回复: 2

高谈阔论 中西音乐 瞿小松致敬传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6 02: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谈阔论 中西音乐 瞿小松致敬传统

2008-5-14 13:29:50
B121082094122019153110.jpg

  5月6日下午,“中韩暨观察员国家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进行到音乐舞蹈大会演讲部分,谈起目前的音乐教育,台上的瞿小松突然变得言辞犀利,“我认为中小学对西方音乐的教育现在最好不要普及,等到中国音乐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都能以平等的心态和眼光对待世界音乐的时候,再来做这件事情。”
  浓密的络腮胡,宽大的镜片下目光依然犀利,抑扬顿挫地朗诵老子的诗文,只有聊起古琴、南音时,声音才会柔和下来。作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最活跃和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瞿小松在结束了长达10年的海外生活后,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是他目前的第二身份。
  “我这段时间特别容易得病,尤其是冬春两季经常感冒,有朋友介绍我去看了一位很知名的老中医。一进理疗室,老中医的助理先做‘望闻问切’的初诊,一旁的老中医静静地听着,他突然问我,‘你是做什么的?’我说是搞音乐的,他追问具体是搞哪方面音乐,我说主要研究西方音乐,他沉吟了一下,说:‘喔,你研究的是现代音乐。’我听完笑起来——‘哈,贝多芬是古典音乐的领军人物,舒伯特才算得上现代派的。’老中医不动声色地回答道:‘古典音乐是调整呼吸,修养身体。’听完后我不说话了。我们学习音乐的人在接受西方音乐时,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西方人表达情感时恩怨爱恨的强烈情绪,我们接受技巧时也不假思索地按照西方的审美理念去理解音乐。”
  采访中,瞿小松不止一次提到回归传统的音乐理念。“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一种西方音乐里见不到的像古琴、昆曲这样的音乐。比如古琴,伴着清泉、鸟鸣,一个人独奏空山,那种似有似无的境界是弹琴人与自然相融之时,音乐已化入非时空。”
  瞿小松最近在读《牡丹亭》:“我有一个比较深的感受,莎士比亚是用鲜血、暴力和死亡来推动他的戏剧;而与莎翁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汤显祖,在《牡丹亭》里,爱把杜丽娘从生带到死,又从死带到生,极其细腻极其投入又有所节制,这样的音乐在西方确实很难听到。再比如听南音,一样没有火气,不暴力。我本人是受西方音乐训练出来的,我感觉我很缺失这种包容和宗教感。像唢呐、琵琶这些乐器是从中东传入中国的,都为我所用,再如敦煌壁画,现在没有谁会说这不是中国的国粹,但其实最早的画法也是从国外传入的,中华民族一个最了不起的性格就是包容、宽容。”
  这位受西方音乐训练出来的佼佼者说:“我个人认为,过去我们在音乐学院学的东西跳不出欧洲300年古典音乐传统意义上的作曲家的概念,也就是说过去我们的音乐创作到演出都是通过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一步步完成的。但是从全球文化的角度看,欧洲的文化只是很小一部分,300年音乐历史只是一段,事实上欧洲音乐以外的音乐天地大开。”
  瞿小松在日本参加过一个现代音乐节,“听日本雅乐时,我大受启发,音乐很闲很自由,而自由在西方音乐里被精确谋杀了;乐队很壮观但乐手很静,因为心是平静的,每一秒都是专注的,这样的心态、状态是学西方音乐的人所缺乏的。”
  “我有个体会:我们对我们所生长的国度里的传统知识了解太少了,好在这个传统是一个时刻在生长的生命,也是一条不断吸纳的大河,好好把这些传统学习一下,这是现代匆忙和挤压中可以滋养的东西。

[ 本帖最後由 張家大公子 於 2008-5-17 01:38 編輯 ]
发表于 2008-5-16 2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时中乐的西化程度,令吾头晕,所以学习西化影响最小的古琴.
发表于 2008-5-17 17: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乱七八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6 18:20 , Processed in 0.01419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