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7043|回复: 39

青桐新材的处理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6 16: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想自己动手斫琴,目前正在进行理论上的积累,有个问题想请教:如果获得青桐材料,该如何进行处理,使其适合斫琴?
    民间处理木材的方法多是水泡,不是放在清水里泡,而是放在杂质较多的池塘沤制,是一个发酵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经历春夏秋三季,春天发芽之前伐树,之后就放到预定的池塘,有的甚至绑上石块沉到塘底,直到秋凉才捞出,然后经过一个漫长冬季的干燥,到春天木材才被应用。这样处理过的木材有两大好处,一是不变形,二是防虫。
    这个过程是否适用于青桐新材的处理?这样处理过的青桐,是否适用于斫琴?这都是我的疑问,我想经历过的朋友能够不吝赐教,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7: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是不是牵涉到商业秘密?没人肯说点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7: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砚滨客 於 2011-3-8 20:53 編輯

盼望大家踊跃发言,我这里有礼了! 哈哈!
发表于 2011-3-8 20: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琴材的处理和民间处理木材的方法其实也差不许多,主要是利用这种方式给木材定性,减少变形率,实际发生的是溶解木液的过程,这一点对于琴材的处理来说更是核心。按传统典籍的做法,琴材从池中捞出后最好再经清流冲刷数月,以尽去木液,复曝以烈炎风甚至蒸煮,效果会更好,这些应该都是经验之谈,只是现代人往往没有这样的条件或耐心罢了。板材处理后的检验是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叩以求其声,直到能打动你,材料的处理才算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0: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clutter兄的发言!我也这么想过,就是新伐的木材其树液的成分比较复杂,营养物质丰富,浓度较高,在树体内能自由流动一个时间段,所以新伐的树干陆地放置一段时间,特别是春天常有新芽产生,也就是说,树干自身的活性还在,这与我们的实际需要不符,因此,我们要灭活,把它放到含氧量比较低的杂质比较多的污水内沤制,使其自身的活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内损失掉,保持木材纤维的稳定,这是我们需要的。其后在清流中冲刷数月,是将其内部已经变质的浓度较高的树液置换出来,降低木材的比重,使其木材纤维之间更加疏松,更利于声音的传导。再后经烈炎风的干燥,时间的洗礼,木材纤维充分稳定,用以斫琴,当出传世佳琴。
呵呵,这是我的想当然,不知当否,请君判别。
发表于 2011-3-9 1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另外溶液的酸碱度也是很重要的,树液偏酸,以碱化之。。。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5: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另外溶液的酸碱度也是很重要的,树液偏酸,以碱化之。。。 ...
clutter 發表於 2011-3-9 10:54



    呵呵,居然细到树液的酸碱度了,能否祥告,我这里施礼了!
发表于 2011-3-10 19: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意会即可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08: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意会即可嘿嘿
clutter 發表於 2011-3-10 19:52



    呵呵!知道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18: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没有银子!哈哈!
发表于 2011-3-13 02: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書上不是說用石灰水泡,在清水流洗,石灰水是鹼性的囉
发表于 2011-3-13 09: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个西方是用枯立木方法去樹液的. 最難在於挑選樹木,百中無一.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5: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書上不是說用石灰水泡,在清水流洗,石灰水是鹼性的囉
盧耽 發表於 2011-3-13 02:39


石灰水是强碱性的,主要的目的是防虫蛀,也可以用石硫合剂进行浸泡,以达防虫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5: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个西方是用枯立木方法去樹液的. 最難在於挑選樹木,百中無一.
wingplum 發表於 2011-3-13 09:38



    谢谢发言!枯立木?愿闻其详。
发表于 2011-3-14 01: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十三徽 砚滨客
客氣.閒聊而己. 北美雲杉之採材过程為; 夏秋間上山覓樹,選定後,待初冬樹木進入冬眠再入山,於該樹离地約一尺环剝其皮約4寸,如此其樹液不能循環,将漸枯亡,但其上部尚完好,來春照樣抽枝发葉,消耗其樹液,視該材大小而定,一二年後之冬季,即為可伐之枯立木矣.
发表于 2011-3-14 04: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徽外 wingplum


    此法甚好 值得一试
发表于 2011-3-14 09: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嗨 木材處理沒那麼多的機關
新材內含許多汁液 富含微生物及昆蟲成長營養成分 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 容易長蟲及黴變
所以會以泡水  或人工乾燥處理
但是人工乾燥的高溫會斷裂木材纖維 泡水處理除了會溶出樹汁之外 木材其他成分也一併析出 影響木材機械強度及防腐能利
西方弦樂器皆是自然風乾
木材成分複雜 主要有木質素 纖維素 膠質 有的溶於水 有的溶於熱水  苯  酸  鹼  酒精 而且隨著時間成分會置換
古材和新材物理性質不同 化學性質亦有差異
有興趣可找木材物理 木材化學相關書籍k一k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07: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砚滨客
客氣.閒聊而己. 北美雲杉之採材过程為; 夏秋間上山覓樹,選定後,待初冬樹木進入冬眠再入山,於 ...
wingplum 發表於 2011-3-14 01:38



    这是一个极好的方法,只是耗时较长,但也减轻了伐树、运材的劳动强度,各有利弊。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07: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嗨 木材處理沒那麼多的機關
新材內含許多汁液 富含微生物及昆蟲成長營養成分 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 容易長蟲 ...
fukuo63 發表於 2011-3-14 09:42



    谢谢发言!各种情况都该考虑到。
发表于 2011-3-15 22: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砚滨客
客氣.閒聊而己. 北美雲杉之採材过程為; 夏秋間上山覓樹,選定後,待初冬樹木進入冬眠再入山,於 ...
wingplum 發表於 2011-3-14 01:38

绝对是忽悠....什么树把皮剥了都死了 还等到第二年春天发芽呢...切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08: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是忽悠....什么树把皮剥了都死了 还等到第二年春天发芽呢...切
爱好者 發表於 2011-3-15 22:58



    这个真的不是忽悠!我生活在农村,这样的事不多,但能见到,有的树木被牛驴等大型牲畜破坏了赖以生存的树皮,只要还有形成层,树就不会死亡,有的木质部都被啃坏,那就只有春季生发新芽,消耗掉树体储存的营养后死亡。
发表于 2011-3-16 09: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3-16 14: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22.現国內正進行大迁拆,老木甚多,Moonkey兄走一轉福建,己得夠十年用之琴材云.宜花時間於斫琴為妙.爽爽兄的博客,於初斫者甚有帮助,介紹与你.
tw.myblog.yahoo.com/guqin-erhu/
发表于 2011-3-16 15: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7: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处理方法及除桐液,楼主的发言已得其法,书云:"使桐干燥容易,使桐液除净难.去桐液需放入纸料池中浸泡."至于去灰气\干燥,楼主已知道了.无需再言. 此文源自廣陵散社區 http://www.GuangLingSan.com www.guanglingsan.com/ O/ L' ]+ _: F: G- U+ T
至于斫琴,虽材料比较关键,但最关键的还是槽腹,你需研究木材声学、弦振、弦与琴体的藕合振动、面板的声学功能、背板的声学功能、天地柱的声学功能、琴腔空气振动的声学功能,以及各部位低频、中频、高频的增减。 此文源自廣陵散社區 http://www.GuangLingSan.com 古琴,古琴曲,古琴名曲,昆曲,古琴网,古琴谱,广陵散0 L4 O$ M9 k: w6 w! |* O
不是随便按书上的槽腹数据挖一下就能做出来的。倘若如此随便,99%不过是一木工产品,何谈音器。


谢谢发言!也谢谢您的指引,我真的不知道还有这些学问,可能的话,我会学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7: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调音的问题,你首先得知道音色与频谱的关系、音色评价体系,估计这个很多斫琴的人并没有深入研究,有的也只是浅尝辄止;其次碧落子的那四句真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怎么能运用好这四句真言。我半年来对这四句话用声学及音乐物理学进行推论比较,才窥其一斑,有的时候,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推证,得圆其一句,而再用此法去推其它句时,又发现完全行不通,甚是苦恼。还许深入学习研究;再者琴面起弧,即弯曲,在一定特定振动模式下,弯曲明显区域和弯曲微弱区域,在刨减琴面厚度时,其作用是相反的,诸如此类,你压根不懂,不搞个究竟,那斫哪门子琴,纯粹就等于玩,没有任何进步。
水\干\木\实\脆\柔\透\糊\缩\荡\空\软\硬\尖\细诸如此类,你又懂多少,动不动就上手,百害无一利.

最后没法只有一个"玄"来解释,毫无科学依据.fengxitong 發表於 2011-3-16 15:20


谢谢你的提醒!谢谢你的发言!论坛上高手无数,我希望听到真知灼见,这是我需要的。
发表于 2011-3-16 2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21樓 砚滨客
為了介紹你爽爽兄的博,到那一看,犮現他亦用枯立木法.見2009斫琴篇之台湾紫花梧桐.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08: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雅虎博客都打不开,郁闷!
发表于 2011-3-17 08: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3: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坛上无高手,多的都是我这种半点皮毛的人,这个学问,建议楼主自己先学理论,再比较\推证,最后用实践检验.
你问 ...
fengxitong 發表於 2011-3-17 08:46


谢谢老兄的指引。
发表于 2011-3-17 2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调音的问题,你首先得知道音色与频谱的关系、音色评价体系,估计这个很多斫琴的人并没有深入研究,有的也只是浅尝辄止;其次碧落子的那四句真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怎么能运用好这四句真言。我半年来对这四句话用声学及音乐物理学进行推论比较,才窥其一斑,有的时候,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推证,得圆其一句,而再用此法去推其它句时,又发现完全行不通,甚是苦恼。还许深入学习研究;再者琴面起弧,即弯曲,在一定特定振动模式下,弯曲明显区域和弯曲微弱区域,在刨减琴面厚度时,其作用是相反的,诸如此类,你压根不懂,不搞个究竟,那斫哪门子琴,纯粹就等于玩,没有任何进步。 此文源自廣陵散社區 http://www.GuangLingSan.com / N4 D: @! E$ D
水\干\木\实\脆\柔\透\糊\缩\荡\空\软\硬\尖\细诸如此类,你又懂多少,动不动就上手,百害无一利.

又有人受西方音響學之毒了
200多年來西方音響學對制琴只能斟酌參考 如同碧落子一般 有用處 但不要太迷信
至於哈金絲的震動模式理論如可行 弦樂器的製作 秘密就大公開了 只要依著公式每把琴皆有固定的特性及音色 皆能製出絕世精品
然而 實際情況並非如是 其理論也僅止於實驗階段 未受制琴師普遍的認同 實踐及反思 才是正道
发表于 2011-3-18 07: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3-20 17: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21樓 砚滨客


    确是如此,大块剥皮后树木必死无疑,这法子很妙,回头试一试
发表于 2011-3-21 02: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24樓 fengxitong

小子不才,您提到的物理或音響學原理,我也不是很懂,有機會我也想多看看,
只是我是實作派的,有個基本想法,古人大概也不懂現代原理,
他們憑藉的經驗、傳承還有最直接的聽力判斷,也可作出好琴。
我認識一些斲琴的朋友也是沒有師承一路摸出門道來的,
當然沒有人指導、不懂得專業原理,會走比較多冤枉路,
但邊摸索、有個起步,即使是玩,也能從作中學習,
如果有資料可以閱讀,理應會有幫助,
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多是參考,無法完全作準,
西洋的樂學原理,要拿來當作古琴的準則,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與調整,
這也不是近期可以作到的,畢竟要先有"良器",才能從這些好的、公認的古琴去作分析,
光這點,哪張是好琴,要取得共識就不容易。
從老琴來看,老琴的美學標準,現代琴家也不一定認同,
總之這事件麻煩事,但我真的也很期待,當代的研究學者,
能夠趕快有些關於古琴音響學的基本研究結果。

根據經驗,自己作的琴,只要作的完,通常都比廠琴好許多(只要不要跟他們一樣挖得太薄),
有興趣的琴友,不妨自己動手作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3-21 07: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fengxitong

小子不才,您提到的物理或音響學原理,我也不是很懂,有機會我也想多看看,
只是我是實 ...
盧耽 發表於 2011-3-21 02:28



    信心满满!
发表于 2011-3-21 13: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嗨 木材處理沒那麼多的機關
新材內含許多汁液 富含微生物及昆蟲成長營養成分 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 容易長蟲 ...
fukuo63 發表於 2011-3-14 09:42



    同意这样的看法。木汁去了变形也会小一些
新材放入水中一段时间,拿出来后最好是阴干,实际时间的长短跟木材本身大小质地都有关系,要针对具体情况来处理
这些相对腹堂来说,显得次要多了
发表于 2011-5-3 21: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祭酒 於 2011-5-3 21:51 編輯

“至於哈金絲的震動模式理論如可行 弦樂器的製作 秘密就大公開了 只要依著公式每把琴皆有固定的特性及音色 皆能製出絕世精品”
做中古琴的斫琴是大多不会信,也看不懂听不明白,你给他翻译成古汉语把他又瞎解释。随他去吧
发表于 2011-9-7 18: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动动手的好啊!
发表于 2011-9-7 18: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xitong 發表於 2011-3-16 15:20
至于调音的问题,你首先得知道音色与频谱的关系、音色评价体系,估计这个很多斫琴的人并没有深入研究,有的 ...

思路很好!
理性感性都要有
缺一不可
碧落子的确要多读
漫漫理解点,
但理解正确否的确要实践验证积累


发表于 2012-11-25 00: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5-3 12:25 , Processed in 0.02176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