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257|回复: 5

琴动沧海吟(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3 23: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琴动沧海吟


     ——琴曲《水龙吟》析意、探源及谱本考
一.
琴歌《水龙吟》
        “
铜龙滴水秋夜长,月明悄悄窥西堂。饮水读罢招魂章,抉炉添火烧沉檀。瑶琴烧却紫锦囊,玉轸拂拭生辉光。清如瑶台老鹤唳松霜,和如高岗彩凤鸣朝阳,适如渔父濯足歌沧浪。怨如昭君上马啼红妆,轻如落花飞絮春茫茫,重如六丁雷斧擢扶桑。缓如鱼苗细水流春塘,急如狂风卷海波涛扬,悄然弹罢倚胡床。千思万虑都消颺,不闻人语喧东墙,满廷喇喇飞寒霜。我今欲奏流水腔,知音人在天南方。不如收拾达明旦,水云村下寻玉郎。
初识《水龙吟》于丁亥年春季,当时在杨抡《伯牙心法》(1609年)上发现了此谱,这是一首琴歌,其解题曰:谪仙诗文高千古,而兴趣尤佳。观水龙一词咏琴,形容可谓殆尽,予梓以传焉。旁注谪仙子即李白。由此可见,编者杨抡认为该词乃诗仙李白所作。此曲分为三段,具体歌辞如上。惜乎寻遍《太白全集》及《全唐诗》皆未见李白有《水龙吟》一词传世。自宋代始,已见《水龙吟》词牌名,而琴歌《水龙吟》歌词结构却不同于宋词《水龙吟》。经过初步试弹,觉得该曲旋律不错,有吟心咏志之意,但与《水龙吟》歌辞咏琴含意颇为不符,盖此曲原非琴歌,后人以文入音,配以歌词。
为了使该曲文音相称,情文并茂,笔者尝试着重新配词,故将旧作略加整理,援诗入琴:悄然一梦到蓬山,欢喜忧思每不眠。为有多情愁天地,应怜甚爱隔姻缘。曾经乐赋情何物,从此笑吟我自然。自问弱水三千向谁取,惟见暗香疏影倚栏杆,不知明月何时照我还。烟雨濛濛飘然走近你,暗香疏影依依不忍去。踏雪蓬瀛缥缈犹若梦,一生一世恋恋心相许。噫吁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以相许。满园春色依犹好,几度玉影觉冬晓。万朵梅花皆害羞,直缘她在丛中笑。无邪原在那暗香中,疏影清灵别样红。待作蓬瀛玉虚客,犹抱绿绮谢东风。浮世梦断,暗然神伤;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边弹边唱,不觉情思悠悠,或飘忽动荡,或悠扬缠绵。水龙之吟,可撼云凤;暗香疏影,遥指蓬瀛。更有甚者,该曲旋律颇有几分当代流行歌曲的特色,令人耳目一新。窃以为该琴歌演唱当推第23段旋律为更佳,第1段歌词省略之亦无妨。
二.引出沧海龙
丁亥年第一次将此曲于雅集上亮相后,会长吴炯老师言及其开篇旋律与乐瑛《沧海龙吟》若有相似之处,并建议笔者有机会不妨听听乐瑛的录音,从而促使我将《水龙吟》与《沧海龙吟》联系了起来。《沧海龙吟》此曲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近代著名琴家乐瑛女士擅长斯曲,她的演奏可谓起伏跌宕,放任自由,充分体现了苍龙出海入云、飘忽动荡、吟撼九霄的意境。正巧杨抡《伯牙心法》上亦有《沧海龙吟》一曲,通过录音及字谱对比,可知《水龙吟》与《沧海龙吟》确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一则为羽音三段,一则为羽音七段;一则为简本,一则为繁本。然当时未就此作深入研究,故对其演变亦不甚明了。直至今年初春,吴郡老师发下《杏庄太音续谱浮海吟》(1609年)与《西麓堂琴统鹤舞洞天》二谱,让我们尝试一下小曲的打谱。归后试弹《浮海吟》时,惊奇地发现,《浮海吟》与《伯牙心法水龙吟》旋律很接近,《浮海吟》一谱盖为《水龙吟》的早期谱本。据《浮海吟》解题:春秋之世,天下已无贤君,孔子周流四方,卒无所遇,故尝作浮海之叹,明王不兴,大道不行,凤鸟所以不至,麟亦胡为而出也以及编者曲必有吟的观念可知,这是编者当时特地为琴曲《泣麟悲凤》所配的引子,看来原曲名字未必名《浮海吟》,或许就叫《水龙吟》。另外还发现《文会堂水龙吟》(1596年)曲谱与《浮海吟》大同小异,并置于《清夜闻钟》(亦曰《泣麟悲凤》)的前面,故可初步证实上述观点。
由于《浮海吟》出世这一机缘巧合,使我决定重新温习一下琴歌《水龙吟》,并进一步整理和考证琴曲《水龙吟》、《沧海龙吟》的谱本与渊源。
二.存见《水龙吟》、《沧海龙吟》谱本、谱系考
从传世30多种与《水龙吟》有关的谱本综合分析可知,《水龙吟》一曲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存在《龙吟》、《水龙吟》、《瑞龙吟》、《浮海吟》、《沧海龙吟》、《沧江夜雨》六种曲名称谓。原本《水龙吟》盖接近《杏庄太音续谱浮海吟》与《文会堂水龙吟》,该两种谱本长短结构及乐曲旋律基本相同,吟猱等修饰音也不多,于众谱当中最为古朴、简洁。原本《水龙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为简本与繁本两大体系,简本主旋律包含在繁本中。简本中除了较为原始的《杏庄太音续谱浮海吟》、《文会堂水龙吟》外,《伯牙心法》琴歌《水龙吟》即从原始的简本《水龙吟》以文入音改编发展而来,亦可谓颇有特色。稍后的《思齐堂水龙吟》(1620年)及后来的《颖阳琴谱水龙吟》(1751年)则注重吟猱、声少韵多,旋律委婉细腻,篇幅段落增多,可谓发展演变较大的简本《水龙吟》了。
而繁本《水龙吟》则在原始简本《水龙吟》的基础上增加了高音区域的泛音及按滑音段落,使龙吟这一特征更加形象化,旋律化,从而增加了乐曲的内涵,使全曲更加活泼生动。当代琴坛流行的乐瑛版《沧海龙吟》即从早期繁本《水龙吟》发展演变而来。早期的繁本《水龙吟》存见于《玉梧琴谱水龙吟》(1589年)、《五音琴谱瑞龙吟》(1579年)及《琴书大全水龙吟》(1590年),此三种《水龙吟》结构与旋律比较接近。其后最早出现的《沧海龙吟》(《伯牙心法》谱,1609年)即从《玉梧琴谱水龙吟》发展而来。
繁本《水龙吟》中,有两系《水龙吟》对后世影响较大,其中一系即《古音正宗》(1634年)与《徽言秘旨》(1647年)上的沧江夜雨,《徽言秘旨》与《古音正宗》该谱大体相近,且有所发展,其中有一段字谱为《古音正宗》所无。《诚一堂沧江夜雨》(1705年)即从《古》、《徽》二谱发展而来,其分段组合接近《古音正宗》而谱字结构与《徽言秘旨》基本相同。《春草堂》(1744年)编者苏琴山在传世沧江夜雨众谱中,唯独青睐《诚一堂沧江夜雨》,他在该谱后记中谈到:是曲严徐谱中皆不入选,时下奉为袐弹,指法支离,音韵繁琐,殊不合古。及见程寓山删本,简静和平,切中肯綮,参酌而存之。故其沧江夜雨即参考《诚一堂》谱的修订本。后期的《琴谱谐声沧海龙吟》(1820年)与《春草堂沧江夜雨》基本相同,乐瑛《沧海龙吟》谱即来自《琴谱谐声》。
另一系即《五知斋沧海龙吟》(1722年),该谱吟猱绰注、上下进退、缓急轻重等修饰音标注,及字里行间一些文字说明十分详尽,可谓缓急有度、音韵并茂。编者称该谱出自蜀之霸派,后世直接转录《五知斋》该谱的有《自远堂》(1802年)、《琴学丛书》(1910年)诸谱苍江夜雨,另外《兰田馆沧江夜雨》(1755年)、《琴香堂沧海龙吟》(1760年)、《蕉庵琴谱沧江夜雨》(1868年)……亦与《五知斋》谱相近。应该说《沧海龙吟》五知斋谱是一不错的谱本,惜乎该系至今未闻有哪位近现代琴人琴家擅长。
从存见琴谱来看,《水龙吟》此曲开始多以《水龙吟》一名传世,《浮海吟》、《瑞龙吟》仅是个别例外,然自杨抡《伯牙心法》面世,就有了沧海龙吟一名。为何名沧海龙吟,编者杨抡在解题中讲得很清楚:古云,琴动沧海吟,其斯曲之昉矣。或曰,龙以海为归,而此吟属羽,羽属水,故曰沧海龙吟,理或然也。然《伯牙心法》上同时并录琴歌《水龙吟》,不知编者是否注意到两谱的异同与渊源关系。自明末《古音正宗》开始,《沧海龙吟》又出现了异名~沧江夜雨,该谱目录《沧海龙吟》下注明:一名〈沧江夜雨〉,至《徽言秘旨》则直接命名为沧江夜雨了。之后的清代琴谱或名之沧海龙吟
或称之沧〈苍〉江夜雨,或两名并立。为何又名沧江夜雨,古谱中未有说明,窃以为当代沧海龙吟(乐瑛版)有一解题可以借鉴:此曲又名《沧江夜雨》,乐曲描绘了夜雨江涛,水天一色,云雾迷漫,波浪汹涌的雨夜景色,大有苍龙出云入海、飘忽动荡的意境。
        
此外,清初著名琴家程雄所撰有文琴谱《抒怀操》(1682年)、《松声操》(1686年)中分别录有泉鸣调《水龙吟》与徵音《水龙吟》二谱。歌词乃宫梦仁据词牌水龙吟所填相赠,琴曲乃程雄按词自制。两谱歌词虽同,然曲调谱字迥异。程雄这两首自制琴曲与本文所论《水龙吟》没有丝毫渊源关系,实属同名异曲,故在此不作具体探讨。
以上是《水龙吟》自明代以来的谱本发展及演变情况,至于明代以前该谱的原创及发展演变,只能从古谱、古籍中一些零星的相关资料作某种程度上的推理性探索了。
三.与《水龙吟》曲名相近或相关的早期琴曲探微
据历代琴书中有关记录可知,与《水龙吟》名称相近的琴曲还有《龙吟》、《龙吟十弄》、《飞龙吟》、《飞龙引》、《飞龙弄》、《飞龙操》、《老龙吟》。如宋僧居月《琴曲谱录》中录有中古琴弄名飞龙引,其中古琴弄名中基本上都是汉代琴曲。《琴曲谱录》篇末另附有飞龙引萧愨。《琴书大全曲调拾遗曲调名品》中有《飞龙操》;中有《飞龙引》;中有《飞龙吟》(据当代著名琴家丁承运先生考证,该书曲调名品系宋代琴曲文献)。与《飞龙吟》有关的诗词有三国魏曹植(192232年)的《飞龙弄》(或称《飞龙篇》),北齐(562565年)萧慤的《飞龙引》、《临高台》,唐代李白(701762年)的《飞龙引》,唐代常建(727年中进士)的《张山人弹琴》,南唐陈陶(约812943年?)的《飞龙引》。
曹植《飞龙篇》(明《琴书大全曲调下》名《飞龙弄》):晨游太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医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台,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萧慤《飞龙引》:河曲衔图出,江上负舟归。欲因作雨去,还逐景云飞。引商吹细管,下指泛长徽。持此凄清引,春夜舞罗衣。萧慤《临高台》:崇台高百尺,迥出望仙宫。画栱浮朝气,飞梁照晚虹。小杉飘雾縠,艳粉拂轻红。笙吹汶阳筱,琴奏峄山桐。舞逐飞龙引,花随少女风。临春今若此,极宴岂无穷。李白《飞龙引》二首:(一)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二)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关,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常建《张山人弹琴》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维丘中赏,兼得清烦襟。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弦和商声,又听《飞龙吟》。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簪。陈陶《飞龙引》:有熊之君好神仙,餐霞炼石三千年。一旦黄龙下九天,骑龙泋泋升紫烟。……金乌试浴青门水,下界蜉蝣几回死。
      
其中萧慤《飞龙引》与李白《飞龙引》皆为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琴曲歌辞四》所收集。萧慤《临高台》收在《乐府诗集卷十八鼓吹曲辞三》中。从中不难看出,北齐萧慤(或称隋代,因其生活年代经历了北齐并到隋代)《飞龙引》一诗源于琴曲《飞龙引》,此曲当时已用管乐与琴乐相配演奏,其诗可作为《飞龙引》的写真。而同名李诗二首,可能是李白为琴曲《飞龙引》配的歌辞。据朱谏(14621541年)《李诗选注》:按《飞龙引》者,本为乐府鱼龙之曲,白则黄帝之事言之,盖亦不泥于陈迹,而自出乎新意也。李白《飞龙引》两首,都是写仙家的理想境界,以此将常建《听张山人弹琴》一诗与之相对照,似乎琴曲《飞龙吟》亦即《飞龙引》。
晋代名士嵇康《琴赋》曰:“……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鸡》、《游弦》。……”由此可证,早在魏晋时代琴曲《飞龙引》已传世。遗憾的是该曲今已失传,亦难测其曲意。不过据萧诗引商吹细管,下指泛长徽。持此凄清引,春夜舞罗衣及常诗改弦和商声,又听《飞龙吟》来看,该曲应属商调,商调有情叹之意,故云凄清引。该曲感情色彩方面或有凄清之意,也许原曲并非指黄帝乘龙飞升之事,但其曲调自汉至唐未必不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水龙吟》还有《龙吟》一名,清代《小兰琴谱》中即有《龙吟》一曲,其解题云:音旨清泠,具林下风流,即《沧海龙吟》。往前推溯,公元七世纪唐人写卷碣石调幽兰文字谱后所附五十九个曲目(其中有些是调名)中亦有《龙吟》一曲。《北齐书26•郑述祖(字恭文)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据说它是一首五弦古琴曲。清代《琴学正声曲操纂闻》亦录有北齐恭文龙吟十弄,一云郑述祖作。
        
自上述资料可知,《飞龙引》为魏晋以前、大概是汉代的作品;而《龙吟十弄》为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作品。所以说《飞龙引》与《龙吟十弄》应该不是同一首作品,或者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不知初唐抄本《龙吟》及北齐《龙吟十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否与《水龙吟》有关,如果有关的话,或许《水龙吟》古本早期又名《龙吟》。
        “
龙吟一词在古代还往往表示清澈嘹亮的笛声。早在东汉马融《长笛赋》中即有: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李白《宫中行乐词》一诗: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采横笛好,泓下亦龙吟。苏轼《菩萨蛮》:越调变新声,龙吟澈骨清。周邦彦《月下笛》: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刘过《临江仙》:琵琶金凤语,长笛水龙吟。也许唐代已有笛曲《龙吟》传世。
关于宋词《水龙吟》,原名《龙吟曲》,据说该词牌名出自李诗笛奏龙吟水。毛先舒(16201688年)《填词名解》云:水龙吟,越调曲也,采李白之诗笛奏龙吟水唐宋词产生、发展及创作、流传直接与燕乐有关,而早期的琴曲歌辞往往来源于诗经、古乐府居多,属雅乐和清乐范畴,故两者不是一个体系。因今已难考传世琴曲《水龙吟》与汉唐代期间的琴曲《飞龙引》(《飞龙吟》)、《龙吟十弄》及《龙吟》之间的关系,故不能臆断琴曲《水龙吟》与早期宋词《水龙吟》的关系。而清代程雄按词配曲自制琴歌《水龙吟》二谱,前面已述,该当别论。
近年来人们惊奇地发现,流传在丽江纳西族中的洞经古乐,原来是中原地区早已失传的道教音乐。其演出的数十首曲目中就有《水龙吟》一曲。已故纳西古乐会周善甫先生认为,《水龙吟》是南宋张炎创作的道曲《水龙吟》。他将张炎的《水龙吟》,依声填配于纳西古乐同名曲牌中,获得成功。据考《水龙吟》原名《姑苏琴曲》,是描绘姑苏一带风光的著名道曲。这些道教音乐大约在明清时期自江南传入云南的。笔者听了纳西古乐《水龙吟》录音,感觉其曲调确实很象我们江南一代的道教音乐,而完全不同于琴曲《水龙吟》、《沧海龙吟》。估计纳西古乐《水龙吟》大概从燕乐《水龙吟》,也就是宋词《水龙吟》的曲调发展演变而来。如今纳西古乐演出曲目中尚且保存有宋词《浪淘沙》、元曲《山坡羊》的曲调,亦可作为佐证。据说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重修了燕乐(即宴乐)中的《宴享九奏》,包括迎膳、进膳曲《水龙吟》。
如今存见琴曲《水龙吟》早期简本仅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浮海吟》与《文会堂水龙吟》,两谱结构旋律及指法谱字基本相同,一则弦调为商调,凡三段;一则弦调为宫调,凡两段,从弦调及分段来看,大概《文会堂水龙吟》谱本更早。可见《浮海吟》原名应作《水龙吟》,它是为了配作《泣麟悲凤》之引,方才易名为《浮海吟》。另外明代《琴书大全》中有一份宋代琴曲目录曲调名品,该琴曲目录约撰自北宋沈遵之后至南宋郭楚望活动时期以前,其中宫调调子中录有琴曲曲目《老龙吟》。两者弦调皆为宫调,况且宋谱调子与明谱类序曲接近,故窃以为该《老龙吟》很可能就是《文会堂水龙吟》,更接近《水龙吟》原本。笔者推测《水龙吟》早期简本盖出自于宋谱。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3: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琴曲《水龙吟》、《沧海龙吟》、《沧江夜雨》主题、意境分析归类
        关于琴曲《水龙吟》、《沧海龙吟》、《沧江夜雨》主题与意境,大体可分为如下六种。
        第一种,早期简本《水龙吟》,根据《浮海吟》解题,形容孔子周游六国,难遇明君,而作“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叹。因此取之为《泣麟悲凤》之引,此种谱本可见诸于《杏庄•浮海吟》与《文会堂•水龙吟》。梁溪琴友孙世础老先生打谱的《浮海吟》慷慨古朴,确有几分感慨失意却志节犹高的情怀。
        第二种,后期简本《水龙吟》,根据《颖阳•水龙吟》解题,形容孔明怀管仲乐毅之才,“抱辅世安民之略,隐居南阳之卧龙岗,作此曲以自况。”此种谱本可见诸于《思齐堂•水龙吟》与《颖阳•水龙吟》。近年来,著名琴家丁纪元女士据中州派《颖阳琴谱》打出了“水龙吟”一曲。她在该曲解题中写道:“此曲在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上作了引申和发展,《玉梧》着重写“龙”,而《颖阳》着重写孔明,因此自然对本曲的旋律也作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后者更注重对人物情感的抒发。此曲气势宏大而沉着,音节洒脱而豪迈,充分体现出中州派‘高古端严,宽宏苍老’的琴曲艺术风格。”听其录音,笔者觉得丁纪元《水龙吟》一曲打谱挺成功的,该曲以描绘个人情感为主,细心体会,可明显感受到卧龙虚怀融海,壮志凌云,心忧天下,情系苍生的入世情怀。
        第三种,简本琴歌《水龙吟》,根据《伯牙心法•水龙吟》解题,观李白“水龙”一词咏琴,可谓形容完美,无以复加。此种谱本仅见于《伯牙心法》与《理性元雅》(1618年)“水龙吟”。窃以为编者所填歌词极咏琴音之美,盖源于古人所云“琴能动沧龙之吟”之说。然文未必合音,音亦未必如意,其中更可能有所附会,故笔者据该曲曲调以拙作《思无邪》一词填之,以问世间情为何物,以叹尘俗因缘聚散,终以平常心对待,以自然美收藏。
        第四种,早期繁本《水龙吟》,根据《玉梧•水龙吟》解题,形容龙作甘霖而归沧海,须臾吟咏,其意凔大高广,有九霄之音。《阳春堂琴经•博古名操•羽调》(1611年)曲目中亦录有《水龙吟》,曲名后附解称:“管子曰:‘蛟龙得水则神足’,此曲鼓之有云蒸龙变之象焉。” 此种谱本可见诸于《玉梧•水龙吟》、《琴书大全•水龙吟》、《义轩•水龙吟》、《五音•瑞龙吟》。
        第五种,后期繁本《水龙吟》,即各种明末清初以来各种《沧海龙吟》、《沧江夜雨》谱本,根据《伯牙心法•沧海龙吟》解题,以清泠和缓之调,飘忽动荡之势,形容龙昂霄耸壑、飞潜叵测、吟动沧海之态,突出了龙吟之象,其中并含别鹤孤鸾之意。此种谱本可见诸于《伯牙心法•沧海龙吟》、《徽言秘旨•沧江夜雨》、《春草堂•沧江夜雨》、《五知斋•苍江夜雨》诸谱。《古琴曲集•一》乐瑛“沧海龙吟”解题为:“古人形容琴音美妙有‘琴能动沧海老龙之吟’之说,乐曲旋律飘乎动荡,描写了龙穿云入海的种种传神之象。”当代斫琴名家西安李明忠先生擅长此曲(乐瑛版),他认为该曲与众曲不同,于跌宕净洁中体现出一种高贵的大器。无锡陈忱先生认为该曲在符合曲名基础上更有一种孤傲之意。
        第六种,个别《沧江夜雨》谱本。如《琴学初津》编者在其“沧江夜雨”一曲解题中称该曲“曰龙吟,又曰夜雨,一曲双法。……则最要在轻重虚实缓急之中,而别“龙吟”、“夜雨”之神情。当代著名琴家吴门汪铎先生据《徽言秘旨》打出了“沧江夜雨”,颇有特色。他认为不能将《沧江夜雨》与《沧海龙吟》简单视作同一首琴曲,其所弹意境若依山傍江,夜听风雨,秉烛对坐无言,寓别鹤孤鸾之意。汪老将该曲真意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高度概括,形容久别期盼与故人重逢,相对叙旧的感慨之情。笔者曾听汪老弹过斯曲,风格独特,正如上述意境,突出了夜雨景象与思念亲友之情。正所谓琴境由心境,接其表者成其象,会其意者入其境。根据汪老打谱录音,笔者对该曲的理解为:“客居巴山,归期未卜;静听夜雨,独坐无言;心有所寄,思绪万千。盼望着早日返回故乡与亲友重逢,想象着那一天,可以把酒相叙,共剪烛花,述说蜀地见闻与巴山雨夜的思念之情。”琴友王力刚先生就学于汪老,初学此曲,对于该曲意境有此体会:“此为文人思意,相对《沧海龙吟》含蓄有致,曲外更有一番惆怅。”
        综合上述六种主题与意境,总的来说,窃以为简本《水龙吟》,在状物的基础上更突出了其吟心咏志的情思,其中以《思齐堂•水龙吟》与《颖阳•水龙吟》尤甚。而繁本《沧海龙吟》则在其状物的基础上将龙吟进一步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和旋律化。正所谓活龙活现,突出了其昂霄耸壑、穿云入水、翻波拍浪,吟动沧海,声闻于天的气势与神韵,倚声入神,出神入化,给人以一种孤傲自负、腾越自如的美妙享受。其中首推乐瑛版《沧海龙 吟》。
        笔者以为存见《水龙吟》一曲的演变与发展,曲情曲名、曲意曲境的变化与延伸皆未离其本源,所以才显得那样丰富多彩。早期简本《水龙吟》之托物言志盖为其源,或拟人化作孔子克己复礼、叹道不行之《浮海吟》,或抒情化作孔明卧隐南阳、心系苍生之《水龙吟》;或器乐化作龙吟沧海、声闻九霄之《沧海龙吟》;或诗意化作异乡思亲忆人、共话巴山夜雨之《沧江夜雨》……。从如今流传的乐瑛《沧海龙吟》、汪铎《沧江夜雨》、丁纪元《水龙吟》等音像资料中可见一斑,由此亦见琴学之博大精深,琴道之微妙玄通。

五.琴曲《水龙吟》、《沧海龙吟》、《沧江夜雨》作者、创作年代考
        关于琴曲《水龙吟》、《沧海龙吟》作者,据《玉梧》、《藏春梧》该曲解题:“按紫霞洞考,孔明所作也,曰:‘龙,阳物也,在易之初为潜。’”可知该曲相传为汉末诸葛亮(181~234年)所作。清《颖阳•水龙吟》解题则更为详尽:“按斯曲为蜀诸葛孔明所作也。思孔明抱辅世安民之略,隐居南阳之卧龙岗,作此曲以自况,犹曰,龙在水中变化无穷,而心未尝一日忘天下生民之途炭也。故时乎若伏处逍遥,音声谐和,寓有周旋自得之趣;时乎若出排难,音声激越,发其飞跃澎湃之概。所以其音属羽,雅调耸豁,清清泠泠,令人可近而不可远,可迎而不可玩者矣。”清《阳春堂琴经•博古名操•物类名操》载有“水龙吟,蜀孔明作,崔小桐传”。清末《琴学初津•沧海龙吟》亦称“是曲为诸葛武侯所作”。由此来看,该曲或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作品,然古曲假托名人圣贤所作的颇多,况早期琴史资料亡佚颇多,往往难以考证。《重修真传•圣贤录》中载有“诸葛亮,汉师,作【前后出师表】”;《太音希声•圣贤名氏目录•遗落历代圣贤名氏》中载有“诸葛亮作【三光吟】赋【琴说】”。《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按《重修真传》可知二曲乃编者杨表正据诸葛亮《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二文所创作的琴歌;而《三光吟》今已失传。然存见诸谱“圣贤名录”中却未见有诸葛亮作《水龙吟》的记载。故《水龙吟》是否诸葛亮所作,亦不可得而知。至于《伯牙心法•水龙吟》“解题”称其歌词为谪仙李白所作,其所从来,余百思不得其解。或因李白曾作琴曲歌辞《飞龙引》之故,而有此假托,亦未得而知。
        关于《水龙吟》创作年代,据《玉梧•水龙吟》解题:“按紫霞洞考,孔明所作也”,由此推测,宋末著名琴家杨缵(1201?~1265年)〔或考约1219~1267年〕主编的《紫霞洞谱》中很可能收录《水龙吟》此曲,因此古本《水龙吟》创作年代的下限应在〖宋末〗公元1265年前。按诸葛亮隐居南阳大概在公元197~207年间,而《颖阳•水龙吟》解题“思孔明抱辅世安民之略,隐居南阳之卧龙岗,作此曲以自况。”故言古本《水龙吟》创作年代的上限应在〖汉末〗公元197年后。
        《紫霞洞谱》为南宋最大的古琴谱系,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其收录的486首琴曲中有百余首为编者详加修正的古曲。根据《玉梧•水龙吟》解题内容,及早期繁本对比中发现该谱似乎比《五音•瑞龙吟》、《琴书大全•水龙吟》年代更早,故笔者有一不成熟的推测:《玉梧•水龙吟》可能来自《紫霞洞谱•水龙吟》,而早期的繁本《水龙吟》乃紫霞翁杨缵据简本《水龙吟》删润修订而成。
        《沧江夜雨》一谱始自《古音正宗》(1634年),当时其作为《沧海龙吟》别名首次出现。至《徽言秘旨》(1647年)则直接名之“沧江夜雨”。《徽言秘旨》编者尹尔韬的同学张岱曾在《陶庵梦忆》卷二中的《绍兴琴派》一文中谈到:“戊午(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学琴于王本吾,半年得二十余曲:《雁落平沙》、《山居吟》、《静观吟》……”,其中就有《沧江夜雨》此曲。其实这一曲名,早在明末陈太希《太音希声》(1625年)中已经提及,其“圣贤名氏目录”及“汉宫秋月”【解题】中皆称“李水南作《沧江夜雨》”。只是不知该《沧江夜雨》与《古音正宗•沧江夜雨》是否同一曲。《太音希声》编者陈大斌(号太希),活动在明末万历(1573~1620年)、天启(1621~1627年)年间,浙江钱塘人。其师承后期浙派琴家李水南,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曾到北京,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琴学“殚尽竭思五十余年”,以后又不辞旅途艰辛,遍访名家,书成已是晚年。李水南,浙江德清人,曾于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创作琴曲《静夜谈玄》,其人盖活动于明嘉靖(1522~1566年)、万历年间。两种《沧江夜雨》从年代来讲并不相违,且当时绍兴与德清及钱塘同属浙江,故尹尔韬的老师王本吾很可能在公元1618年前从李水南或是陈大斌处学得《沧江夜雨》。如果说李水南《沧江夜雨》真是《沧海龙吟》的话,那么或许可以这般认为:该曲由李水南改编,或配以歌词,并更名为《沧江夜雨》。
据前述可知,古曲《飞龙引》大约原创于东汉,《龙吟十弄》原创于北齐(562~565年)。而《水龙吟》则创于汉末至宋末期间(197~1265年),具体年代待考。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存见琴曲《水龙吟》在宋代已大致成型,其演变为《浮海吟》、《瑞龙吟》、《沧海龙吟》、《沧江夜雨》大约皆在明季。
       综上所述,《水龙吟》是一首颇有特色、值得研究与探讨的古老琴曲。限于资料不足,水平有限,故仅作上述探述,还望诸位师友能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梁溪•若遗
                                                         己丑年六月初一完稿
                                                         庚寅年二月十二略作增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3: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表:
存见琴曲“水龙吟”一览表
谱集名称    撰刊年代    编 者    曲 名    别 名    谱本谱系    分 段
紫霞洞谱?    1265年前    杨缵    水龙吟        待考A1?   
杏庄太音续谱    1560年    萧鸾    浮海吟         a1    商意凡三段
五音琴谱    1579年    朱珵    瑞龙吟        A2    羽音凡五段
玉梧琴谱    1589年    张进朝    水龙吟        A1    羽调连尾计六段
琴书大全    1590年    蒋克谦    水龙吟        A2    羽调凡六段
文会堂琴谱    1596年    胡文焕    水龙吟         a1    宫调凡二段
藏春坞琴谱    1602年    郝宁、
王定安    水龙吟          A1    羽调凡六段
伯牙心法    1609年    杨  抡    水龙吟        a2,有文    羽音凡三段
伯牙心法    1609年    杨  抡    沧海龙吟        A1    羽音凡七段
理性元雅    1618年    张廷玉    水龙吟        a2,有文    羽音凡三段
思齐堂琴谱    1620年    崇昭王妃钟氏    水龙吟        a3    羽音凡四段
乐仙琴谱    1623年     汪善吾    沧海龙吟        A4    羽调凡八段
义轩琴经    待考    张一亨    水龙吟        A2    羽音凡六段
太和正音    约1620
~1683    吕成京
发现此谱    水龙吟    吕成京于嘉庆壬子于澎湖得此谱    ?    羽意凡?段
古音正宗    1634年    朱常淓    沧海龙吟    沧江夜雨     A3    羽音凡七段
徽言祕旨    1647年    尹  晔    沧江夜雨        A3    羽音凡八段
友声社琴谱    待考    郑  方    水龙吟        a2(?),有文    该曲仅存目录
琴苑心传    1670年    孔兴诱    沧海龙吟        A1    羽调连尾计八段
徽言祕旨订    1692年    尹  晔    沧江夜雨        A3    羽音凡八段
诚一堂琴谱    1705年    程允基    沧江夜雨        A3    羽音七段
五知斋琴谱    1722年    徐  琪    苍江夜雨    沧海龙吟    A5    羽音凡九段
琴书千古    1738年    佚  名    沧海龙吟        A()?    羽音七段
春草堂琴谱    1744年    苏  璟    沧江夜雨    沧海龙吟    A3    羽音凡七段
颖阳琴谱    1751年    李  郊    水龙吟        a3    羽音四段
兰田馆琴谱    1755年    李光塽    沧江夜雨        A5    羽音凡九段
琴香堂琴谱    1760年    马  任    沧海龙吟        A5    羽音凡七则
酣古斋琴谱    1785年    裴奉俭    水龙吟        a2,有文    羽音三段
自远堂琴谱    1802年    吴  灴    苍江夜雨        A5五知斋谱    羽音凡九段
褒露轩琴谱    1802年后    待  考    沧江夜雨        A5(?)    羽音九段
小兰琴谱    1812年    叶  布    龙  吟    即沧海龙吟    A2(?)    羽音凡六段
琴谱谐声    1820年    周颢祖    沧海龙吟    苍江夜雨    A3    宫调凡七段
蕉庵琴谱    1868年    秦维瀚    苍江夜雨    沧海龙吟    A5    羽音凡九段
槐荫书屋琴谱    1840年    王  藩    沧海龙吟        A()?    羽音凡七段
秋水斋琴谱    1859年    黄伯平    苍江夜雨        A1
伯牙心法谱    未详
以六正五之斋琴谱    1875年    孙  宝    沧海龙吟        A()?    徵调宫音凡七段
天闻阁琴谱    1876年    唐彝銘    沧海龙吟        A3
春草堂谱    羽音凡七段
响雪斋琴谱    1876年    佚  名    沧海龙吟        A()?    羽音凡七段
希韶阁琴谱    1878年    黄晓珊    沧海龙吟    沧江夜雨    A5(?)    羽音凡九段
琴学初津    1894年    陈世骥    沧海龙吟    沧江夜雨    A5(?)    羽音连尾计十段
琴学丛书    1910年    杨时百    苍江夜雨        A5
自远堂本    羽音凡九段

同名异曲《水龙吟》
分 段    撰刊年代    编 者    曲 名    别 名    谱本谱系    分 段
抒怀操    1682年    程雄    水龙吟        B     泉鸣调不分段
松声操    1686年    程雄    水龙吟        C    徵音不分段
附表注:
1.英文字母A(a)、B、C谱本曲调,即A(a)表示曲调A;B表示曲调B;C表示曲调C。其中小写a表示曲调A简本;大写A表示曲调A繁本。
2.a1、a2、a3;A1、A2、A3、A4、A5中阿拉伯数字表示某一系列:例如a1表示简本第1系列,a2表示简本第2系列……;A1表示繁本第1系列,A2表示繁本第2系列……
3.“?”表示因手头资料不全而难以确定。其中A5(?)表示该谱是否为曲调A第5系列尚未确定;A()?表示该谱为曲调A第几系列尚未确定。

附图注:
1.“=”表示“等于”,即“完全相同”;
2.“≈”表示“约等于”,即“基本相同”;
3.“∽”表示“相似”,即“接近”;
4.“?”表示因手头资料不全而难以确定。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3: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写得不错的文章,推荐一下!!
发表于 2013-1-6 17: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见帖子一声顶啊!
发表于 2013-1-17 14: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9 07:19 , Processed in 0.01566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