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918|回复: 11

成公亮先生的文章《琴课笔录》小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16: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琴课笔录

小引

文字成公亮

传统的古琴教学方式, 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对弹,通过对弹, 老师以!示范. 作为最主要的传授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涉及弹奏技法#音乐结构等等通常不作详细的解说, 琴曲曲情内容也只是简单数语的介绍, 学生可以自己去琢磨思考 学生通过和老师无数次的对弹, 觉察出自己的弹奏和老师的差异, 老师也会从这些差异中指出学生的错误或者差距不足,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 渐渐体会到琴曲的境界情感和内涵 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也使得学生能够很方便地模仿和复制老师的弹奏, 尽可能保存老师的某种流派弹奏风格和传承曲目。对于辨认能力强, 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讲, 自然是很受用的了 他把老师的示范作为启发思考的依据和起点, 逐步掌握琴曲音乐乃至流派表达的要义 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法, 它的进度是相对缓慢的, 效率是相对低下的 就像当年私塾先生只教学生死背硬记艰深的古文而不作解释一样 显然, 我们不必把这种教学方法当成唯一的金科玉律, 而且, 在当今如此多样丰富的器乐音乐教学方法中, 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学习的方法很多很多, 对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余地是很大的在我的教学中, 完整地示范弹奏一首琴曲固然是重要的一环, 也偶有对弹, 但会围绕琴曲音乐分析讲述更多的内容, 同时会作较多片段的弹奏示范古琴的指法#技法在传统的琴谱之中都有简短文字的解释 然而仅仅靠这些解释和示范动作是不够的 譬如琴曲中的吟#揉#绰#注, 除了示范弹奏动作之外, 还应该讲解各个技法动作的要领, 左手弹奏动作过程中的指关节#腕关节的动态, 手臂的动态, 以及各个部分的协调 就是说, 要深人讲解, 要直接地# 具体地说明, 不要总是期待多少年之后才由学生自己领悟出来同一个指法到了不同的琴曲之中, 为适应该琴曲音乐的表达, 或因音乐的柔弱或者刚强的不同#节拍上是!散板. 还是.人拍. 的不同#速度是快弹还是慢弹的不同, 又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因此, 在传授琴曲过程之中讲解指法技巧更加重要, 更加有效 学生学到的是为音乐内容而设置的一个个指法
旧藏联珠式宋琴技能, 以及它们在乐曲中完备妥善的安排 学生弹奏的也应该是动听的音乐, 而不是用一个个指法谱字罗列和拼合起来弹出的声音 结合琴曲音乐的表达来讲解弹奏方法, 赋予这些弹奏技能以鲜活的生命, 使之成为弹琴人表达琴曲内涵时随心所欲的工具 琴曲的音乐结构, 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 声和韵的关系等等都应该讲, 对于琴曲的整体, 用什么样的速度# 力度来表达它, 节拍节奏的特征和气息的进行也应该讲, 甚至用什么样的胸怀气度来表达这些不同意境的琴曲, 也应该是老师在教学中的责任 不必担心讲得具体讲得多而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和种种讯息后, 若以此为新的起点, 会进一步加快思考和钻研, 学习的进步会更快, 学习的兴趣会更大
   目前出版的多种古琴教材中, 主要篇幅是收录大量的简谱或五线谱与古琴减字谱对照的琴谱, 虽然有关于指法符号的解释和基本弹奏方法的叙述, 但对于琴曲曲目的教学通常只有类似乐曲背景的简短介绍, 尚未涉及针对某个曲目技法和音乐上具体地#较全面的教学内容
..琴课笔录.. 是根据我给学生上课的课堂记录稿整理出来的, 是以一首首琴曲传授过程为内容的教材, 现在只是一叠未完成的文稿 作为一本完整的教材, 应该是有二十五到三十课时的量, 由浅人深, 由小曲到中曲大曲, 这个工作只好有待以后来完成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6: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从PDF格式文件转化来的
发表于 2011-8-4 18: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老师的文章,我是看完一遍又一遍的,觉得真是毕生受用!谢谢楼主啦!
发表于 2011-8-5 06: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單純技術与文化之分野.
发表于 2011-8-5 09: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琴人不主张每个音都要过多的带起。我看 成老师的视频,经常有轻轻带起或者是小浒的动作,是为了音乐流畅还是一种技术需要?请赐教!
发表于 2011-8-5 14: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看了成公亮的古琴讲座后喜欢上古琴的。
发表于 2011-8-5 16: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4-3 16: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讀了..
发表于 2015-3-24 21: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发表于 2019-9-29 12: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9-10-13 14: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分享
发表于 2019-11-25 21: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4 18:34 , Processed in 0.01382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