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5151|回复: 4

中西樂譜之作用歧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7 08: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孫新財 於 2012-3-6 19:50 編輯

本文刊載於《北市國樂》35期
(1990年)六月四日,

筆者觀賞絲竹雅集之演出。
主講者有云:
「中國樂譜之作用與西洋不同
它不是一個記錄,
而是一個素材。」

主講者之原意,
似指:
「絲竹樂譜所記者,
僅為曲調旋律之骨幹譜。
演練時演奏者得加進花譜。
也就是說,
演出與樂譜不儘相同。
已加進了演奏者的再創作因素」。

若然,
則此應是由樂種演奏型態與風格所產生。
如果,
說它的樂譜是一個素材,
而不是一個記錄,
那就不能算是達意的說法。

記錄與素材,並非是對立的名詞。
現代絲竹樂團,
所用之絲竹樂譜,
可能是聽寫的,
也可能是預加進花譜的。

兩者顯然均為一種記錄。
且均已不能稱之為「素材」。
(也許可用「葷材」名之)。

傳統絲竹樂團,
可能是用曲調骨幹樂譜,
可算是「素材」的型態。
但也並非不是記錄型態的一種。

傳統的古琴簡字指法譜,
它的作用可說與視奏不同,
但主要還是基於一種記錄的觀念。

西洋的樂譜,
當然有記錄的功能。
但也絕非不能產生再創作的作用。
事實上,
它也可以成為再創作的的素材。        

西洋亦有這種作用的樂譜,
亦有具這種能力的樂手。

總之,
中西樂譜在觀念與作用上,
沒有基本上的差異。
中西均有只記主調,
講究即興裝飾演奏的樂種。

要之,
中西譜制所差者,
應為記譜之方法
(如字譜、圖譜、曲調譜、指法譜),
記譜之結構理念(首調、固定調)記譜之精確度而已。

早期,
西樂記譜法無論旋律、
節奏與其它,
亦極不精確。
現在的這種五線譜,
是經過幾百年,
無數次修正的成果。
目前也仍在演化中。
這種精神,
是值得我們肯定與學習的。

現在我們用較精確的記譜法,
與記譜觀念,
把花譜也記錄出來,
對傳統音樂的再現,
當有所益,而無所害。

反之,只記旋律主調,
反易失其原風貌。
早期現代國樂,
即採用這種不良的記錄觀念,
以致連江南絲竹都無能再現。

古琴界有一種觀念,
認為:
琴譜若記出節奏,
就與容許演奏者,
自由再創作的優良音樂哲學相衝突。
然則,
記出節奏的絲竹樂譜,
又何害於再創作
(如江南絲竹)。
若進一步再記出花譜,
則將能使其更多彩多姿。

古琴界,
由古至今均有提倡兼記節奏,
甚至兼記旋律的主張。
之所以未見實現,
古琴界保守只是原因之一。
中國現存的傳統譜制,
沒有一種可精確的記錄節奏,
亦是主因。

今天,
我們若不效法西方,
尋求更明確的記譜方式,
反而自以為高,
認為容有演奏者再創作餘地的記譜觀念,
才是優良的音樂文化,
則余深不以為然。

由繁御簡易,
由簡御繁難。
我們應虛心、客觀的
檢討、比較,
中西譜制的真正優缺點。
发表于 2008-12-17 09: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琴主要是用來自彈自唱,自娛自樂的,沒有限定的節奏,也不要緊的吧。
发表于 2008-12-21 15: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先生没有把握住琴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总体来说是抒情的,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叙事结构。中国传统艺术注重个人表达,琴如此,绘画亦如此(对透视和结构的弱化),戏剧如此(强调角色的重要作用),园林如此(以观赏者的视觉角度布景),等等,都和西方艺术的严谨的叙事结构有着显著差别。孙先生可考察。
具体到琴,琴谱当然可以按照五线谱一样严格记录。但是那样做,会在精神层面上失去琴作为个人心境表达的宗旨,在技术层面上,沦为表演工具,因为记谱越严谨,像西乐谱,要加上很多表情符号,那么演奏者仅仅是更加精确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已。
在中国艺术中,琴作为乐器,但更是道器,不理解这点,就会把琴仅仅等同于表演用的音乐工具。

要是个人喜欢,哪怕放张木板,也可以说自己在弹平沙。
要是为听众服务,精确记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发表于 2008-12-21 22: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樂譜的精確程度是相對的.西方的樂譜也並不能完全精確的表達音樂 特徵
发表于 2008-12-22 03: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三位觀点皆与吾同.即交响曲,各指揮有不同演譯,臨場氣氛亦有影响.
話说某音樂會後,評論家指出某處错誤,指揮家回應曰"此乃全晚精華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7 13:18 , Processed in 0.01341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