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688|回复: 0

“天韵”留声——2011年最后一次雅集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0 10: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雅集参加人员签到如下:
沈云谷、沈均时、闻天遥、费敏、乔武伟、闻胜军、严莉芸、包冬子、赵龙妹、飞夏、王颖、张小珺、杨童飞、陈娇龙、鲍汉祖、曦雯、王海兰、王佳南、朱亚菊、傅方怡、蒋敏、孙卓平、谢纪铭、殷雄伟、吴炯、钱炜、冯敏、张志云、殷雄伟、孙弋、王烈、殷文煜、朱雁吉、成杏华、王新军。
        琴友们知道,古琴发展到唐代,已由地区或琴家风格的不同而有了吴声、蜀声、沈家声、祝家声等称谓,出现了流派雏形。当时琴界盛行沈家声和祝家声。民国无锡的琴坛也有“沈家声”,当然这不是指唐代的“沈家声”,而是指无锡民国沈姓的琴人颇多,如沈养卿、沈伯涛、沈达中、沈云谷等。而1984年无锡古琴研究会的创始人祝世匡先生,则将无锡的古琴艺术传承到了新的时代。
        此次雅集,很荣幸诚邀了沈云谷、沈均时两位老先生前来作客。天气寒冷,两位老先生却早早地就到了琴会。

耕兰草庐.jpg


“天韵社”部分社员在1962年摄于耕兰草庐,
左起依次为:阚献之、唐慕尧、沈伯涛、沈达中、杨荫浏。

  吴炯老师首先从这张老照片讲起,给大家介绍了来到雅集的两位沈先生。照片上的沈伯涛为沈云谷之父,沈达中为沈均时之父。

  沈云谷先生与古琴的渊源极深,他是1984年祝世匡、沈达中等人发起筹办“无锡市古琴研究会”的成员之一他的父亲沈伯涛是近代无锡人,擅人物山水画,斋名“耕兰草庐”沈云谷先生自言三岁时家慈便早逝,一直以来情绪十分低落,夜晚辗转难眠,后来阚献之便叫他跟着自己学古琴。于是乃师从阚献之习得《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古琴曲。沈云谷曾于上世纪60年代在无锡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录制有琴曲《梅花三弄》等

    吴炯老师介绍说,阚献之是当时无锡著名的道士,也是“十不拆”乐团的带头人,据祝世匡老师讲,当年无锡琴家的水准,以阚献之为最高。上世纪五十年代,无锡人民广播电台经常播送阚献之先生弹奏的古琴曲,有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潇湘水云等。但这些原保存在电台的珍贵录音盘在文革中毁失,至今已无处可寻,只能找到当时的报纸记录。

    沈云谷先生与古琴缘分不浅,据他回忆当年在卫质文家中曾见过一张堪称稀世珍宝的古琴,卫的家人从阁楼上取下一张古琴,只见那琴七个轸子都是翡翠制成,十三个琴徽是黄金制成,琴上的蛇腹断说明这是架年代久远的古琴。据说这琴曾有一对。后来,这架古琴再未现世。卫质文是无锡当年藏琴最丰富的人。

    沈云谷先生可谓是目前无锡古琴发展时代的见证者之一,自其父沈伯涛起,至自己参与发起梁溪琴社,如今无锡古琴研究会的历史记载册里又能看到老先生的名字,怎能不让人感怀历史的变迁。

    沈养卿之子沈伯涛在绘画、艺兰、古琴方面皆有造诣。雅集时,投影仪上出现了沈伯涛先生的画作。五柳先生抱琴图是沈伯涛的临古之作。


五柳先生.jpg




一九五八年 兰.jpg
沈伯涛所绘兰花“二素争姿图”。

    沈家是“艺兰”世家,沈云谷先生谈及父亲沈伯涛对一盆“素心水仙”兰花十分珍爱,为了这盆花,他特地置备了一个空玻璃瓶,大清早跑到惠山,用只毛笔掸下草叶上的晨露,拿回来浇兰花。无奈当时没有照相机,于是有了“二素争姿图”。沈家不仅是艺兰世家,而且世代行医。
医学.jpg
沈伯涛绘制于1956年的《针灸取穴参考图》,后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

     雅集大屏幕上放映这张《针灸取穴参考图》时,我不禁感叹这么精细的工笔,肯定花了不少心血啊!这是一张全国中医都使用的图。沈云谷回忆,当时父亲是拿着一把小尺一点一点量着画完此图的。沈伯涛曾在华东医专学习过,这应该是他能够将艺术解剖与腧穴两者结合,绘制出此图的主要原因。

    沈伯涛逝于1964年,当时远在北京的杨荫浏以他与曹安和的名义,拍了份电报给当时仍住在青果巷15号的沈云谷。沈云谷至今还保留着那份电报。电报的发报日期为1964222日,在电报中,杨荫浏写道:“得信知伯涛去世,不胜悼念。望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从听党的话中得到安慰和力量。”


信2.jpg
沈伯涛去世,杨荫浏发给沈伯涛之子沈云谷的电报。

沈云谷对于杨荫浏的印象很深刻,杨荫浏十分注重仪表,经常是衬衫西装领带。但有意思的是,他还保留着穿长袍时的一点小习惯,按惯例,手绢应该是放在西服上衣口袋里的,但他却偏把手绢放在衬衫的袖口里,要用就抽出来。


说及琴会当年的情况,两位老先生不禁回忆起已故的祝世匡先生。




祝世匡先生遗墨.jpg
祝世匡先生遗墨——花卉丛兰

    沈均时先生的博客中还收藏有祝世匡先生的遗墨。看那些用色简单的花卉,是那样的淡,那样的别致;看那些京剧脸谱,人物个性鲜明、活泼。我想这些如祝老先生的为人一般,朴实无华、谦逊可爱吧。

    沈均时先生父亲尊讳沈达中,乃“天韵社”成员之一,师从沈养卿先生学医后,渐渐加入了这个文化圈子。


1985.jpg
沈达中先生弹琴照

    雅集上的沈云谷、沈均时两位老先生,一位用地道流利的无锡方言、一位用纯正标准的普通话各自讲述着一张张老照片里的故事,令在场的琴友凝神静听,浓重的历史感也与现实贯穿到了一起。

然后,两张老照片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两位沈先生给大家讲解了《宜兴协和社无锡天韵社雅集合影》,和沈养卿家三代同堂合影的故事(其中席地而坐的男童是沈云谷先生的父亲沈伯涛,右二的长者是沈云谷先生的曾祖父。)沈均时先生讲到杨荫浏先生托人送来范鸣琴使用过的鼓槌的事,回忆了当时的情况。沈均时先生回忆了他父亲沈达中先生当年弹琴的往事,以及病逝前后和古琴相关的一些情况。沈达中先生故后,是沈均时先生把早年无锡琴会的资料送交给祝世匡先生,祝老师随即就交给了学生吴炯,保存至今。

         雅集的第二环节,吴老师给大家欣赏了古琴大师吴文光先生近期的古琴编译作品之一——《梅花三弄》。在吴炯老师的博客中提到吴文光先生编译这两张光碟的缘由,一周前吴文光先生在无锡短暂逗留,特地带来了这两张光盘。这些作品是他个人对古琴音乐“外化”的理念的一种诠释。

    听完《梅花三弄》,本次雅集曲目交流开始。

本次雅集交流曲目计有:

上半场

1、忆故人             琴:孙卓平

2、渔樵问答         琴:孙弋

3、关山月             琴:曦雯

4、洞庭秋思         琴:赵龙妹

5、乌夜啼             琴:殷雄伟     

下半场

6、梅花三弄          琴:蒋敏    箫:钱炜         

7、 平沙落雁         琴:杨童飞      

8、平沙落雁          琴:吴炯      箫:钱炜

9、秋风词             琴:张小珺     

10、阳关三叠        琴:飞夏       歌:飞夏     

11、阳关三叠        琴:闻天遥

12、阳关三叠        琴:殷文煜

13、望月婆罗门    琴:王烈

14、潇湘水云       琴:吴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6 13:25 , Processed in 0.02058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