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3960|回复: 31

关于看张杰“琴本无派”言论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8 17: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浩瀚的文献,深邃的琴学,丰富的演奏法等构成了古琴一整套的理论。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学术都可以自成体系,供人研究。
    一:关于古琴的功能变迁和为什么是一种集文化和音乐为一体的道器
古琴之所以和别的单纯的乐器不太一样,被称为一项哲学性的艺术,其主要原因是历史的久远性和弹琴的所致。
古琴自上古时期就有很多史书记载的传说,单关于造琴一说就有很多,大家不难看出,制造者都是伏羲,尧,舜等大圣人。他是一件和上天神灵沟通的物件。
孔子时期琴成了一件流行的乐器,孔子当年讲学时就是边弹边唱,给弟子讲《诗经》、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在山林饮酒作乐,弹琴赋诗,放荡形骸,是一件很潇洒惬意的事。
这种很自由的古琴环境一直延续到了宋代。自程朱理学的兴盛后,古琴本来作为士大夫,道,儒,佛和一般阶层都能演奏的乐器变为了完全的儒家审美,也就是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的风格。把古琴的书斋化推向一个极致,使得古琴被条条框框起来,我们所见的几不弹也是在明代的琴论才出现的。
所以从上不难看出:古琴的功能是一直在变的,因为弹琴的人都是文化比较高的阶层的人,所以赋予给古琴的也就是雅文化和一整套的文化理论体系。
二:古琴的音乐审美与流派的产生
古琴因为其音色宁静深邃,所以被文人所推崇,认为这是最能代表文化和修养的声音,最能静心的声音。
      古琴史审美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就是以唐代为分水岭。
      唐代以前的琴乐多半高古深邃,一派天机。被大家称为声多韵少,也就是强调其乐曲的音乐性,比如《阳春》《酒狂》《广陵散》《幽兰》等、
      宋和宋以后,程朱理学的盛行导致古琴完全沦为一个书斋和文人乐器,所以也导致了古琴审美的变化和功能性的变化,认为古者禁也。其演奏审美也变成了韵多声少,如《忆故人》《平沙落雁》《良宵引》等琴曲。曲风宁静深邃,平静雅致。
  古琴流派的产生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历史的审美不同,如川派在唐之前就有,保留了很好的早期的曲风,被誉为蜀声燥急,而虞山是明末才有的,他就是典型的后期儒家清微淡远的审美。而梅庵是明国产生的,是一个文化大杂糅的时代,所以梅庵的祖师爷能把山东地方音乐能杂糅的古琴音乐里来。
  地方音乐审美不同,如广陵派在扬州,九嶷派在北京,一南一北,审美肯定不同,现在最流行的《平沙落雁》的两个版本就是九嶷的北平沙和广陵的南平沙。
  传谱的不同,每个流派往往给的谱子就不一样,据我所知,光《平沙落雁》一曲就有三十多个不同版本的谱本。
      总结:古琴之所以成为哲学性的艺术,是因为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文化性。之所以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是有如此多的流派审美,都需要好好的继承,若古琴有朝一日成为钢琴,要求其节奏和审美都一样,哪么我想古琴也就要到了尽头了。
作为新时代的琴人我的理解是:琴人不要分派,琴曲要分派。
现在不比古代,学习机会好,有录音录像,找老师也方便。作为一个现代琴人一定要博学,当有了三五年的功底之后,可以游学,学学众家之长,如龚一有十几位老师,李祥霆有三位老师,李老师答观众问:问我什么派的,我不知道,非要回答,三合派。观众大笑。
所谓琴曲要分派是因为现在的琴人不要以某某流派的传人自居,博学才是王道,梅庵的曲你就要弹出梅庵的味,九嶷的谱你就要照着九嶷的本子弹。这就叫不拘一格,什么流派都能来一点,保留自己本身的流派风格。
后记:我为什么要写这篇长篇大论的废话,完全是因为看到了以下这篇言论:
琴本无派论    (张杰)
琴本无派,所谓派者,古之交通艰辛,琴人间交流不畅,多在各自地域发展,在演奏手法,音乐处理上即有差别,形成派别。如今科技昌明,交通畅达,琴派特点模糊,更有利于个人博采众长形成独特风格。南人说话软,北人说话硬,然软中揉硬,硬中藏软,莫之辨也。以流派为论琴之道,殆已。天下琴人本一家,弹琴之根本在修身理性怡情,或寄情于山水以旷达,或引商刻吕以明志,适己之心而已。
但看他本人以上言论,似乎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但此人从头至尾系自学,且认为古琴只要把音准节奏搞对了,把曲子弹顺了就行,其他都是忽悠人的。此人在教学生,且常在大学做讲座,说些自以为是的理论误导别人。最可恨的是又一次在武大做讲座,讲到了调弦一事。说古代使用散音调弦,现在反而用泛音,还说现在琴家都不长进之类大不敬言语。殊不知古代早期确实用散音调弦,后来才改用泛音,因为散音调弦不科学,一般人根本听不准。估计也只有张大师才能挺准罢(因为据说他是音乐学院学试唱练耳还是钢琴调律出来的)。殊不知是刚学会一加一等于二,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发展规律的井底之蛙。

发表于 2012-11-28 22: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杰是谁?没听说过。。。。。。
发表于 2012-11-29 03: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什么是派别”,即你分派的原则。。。如果此原则不成立,那么自然就无派了。。
发表于 2012-11-29 03: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较为赞同琴曲风格和审美有派别之分,而人实际上很难分派。。。
发表于 2012-11-29 09: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非是非,谁说水是非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1: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各位认真读完全贴再发言,一徽请参考

点评

一徽认为,随便找只猫喵过的讲座就想开展轰烈烈的讨论简直是笑话。这人到底是谁干嘛的有什么影响力有没有代表性?我不认识他,不想认真看  发表于 2012-11-29 1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1: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打错了,是2徽的朋友,请认真读完全贴再发言,你的问题贴上说的清楚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1: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kuanghesheng 發表於 2012-11-29 03:41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什么是派别”,即你分派的原则。。。如果此原则不成立,那么自然就无派了。。 ...

请这位朋友认真读完全贴在发言,你的问题上面说的清楚明白
发表于 2012-11-29 11: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须弥道人 發表於 2012-11-29 11:12
请这位朋友认真读完全贴在发言,你的问题上面说的清楚明白

2徽表示:在下阅读能力有限。。。。

阁下的文章旨在论证“琴派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是否?

即,你“分派”的原则为“审美情趣”,更进一步说就是“曲目风格”,于是师承地域差别不是判定派别的主要依据和原则。。

而我在三徽已经回复我的观点。。。二徽的回复只是指出,这个琴派问题的本质。。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1: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kuanghesheng 發表於 2012-11-29 11:22
2徽表示:在下阅读能力有限。。。。

阁下的文章旨在论证“琴派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是否?

   1历史的审美不同,如川派在唐之前就有,保留了很好的早期的曲风,被誉为蜀声燥急,而虞山是明末才有的,他就是典型的后期儒家清微淡远的审美。而梅庵是明国产生的,是一个文化大杂糅的时代,所以梅庵的祖师爷能把山东地方音乐能杂糅的古琴音乐里来。
  2方音乐审美不同,如广陵派在扬州,九嶷派在北京,一南一北,审美肯定不同,现在最流行的《平沙落雁》的两个版本就是九嶷的北平沙和广陵的南平沙。
  3传谱的不同,每个流派往往给的谱子就不一样,据我所知,光《平沙落雁》一曲就有三十多个不同版本的谱本。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点是历史原因,第2点是地域审美,第3点是流派的传谱,当然也包括师承了,想必不写您也看得懂,实在不行,只能证明我们之间交流沟通有困难,俗话说道不合不想为谋,想必也不必和阁下在这浪费唇舌
发表于 2012-11-29 12: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nachete 於 2015-1-15 11:50 編輯
须弥道人 發表於 2012-11-29 11:36
1历史的审美不同,如川派在唐之前就有,保留了很好的早期的曲风,被誉为蜀声燥急,而虞山是明末才有的 ...

..........
发表于 2012-11-29 12: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须弥道人 發表於 2012-11-29 11:36
1历史的审美不同,如川派在唐之前就有,保留了很好的早期的曲风,被誉为蜀声燥急,而虞山是明末才有的 ...

刊于琴學叢書的九嶷派平沙為黃勉之鈔本,而黃勉之恰恰是廣陵派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2: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nachete 發表於 2012-11-29 12:19
刊于琴學叢書的九嶷派平沙為黃勉之鈔本,而黃勉之恰恰是廣陵派

请拿出你的论据,说半截话没啥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2: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nachete 發表於 2012-11-29 12:19
刊于琴學叢書的九嶷派平沙為黃勉之鈔本,而黃勉之恰恰是廣陵派

这个观点很新颖,但是我们不已传谱来说,单说现在弹这首北平沙的曲风,确实是九嶷的风格为主,如果非要说派,黄先生也是金陵的创始人了
发表于 2012-11-29 12: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须弥道人 發表於 2012-11-29 12:19
请拿出你的论据,说半截话没啥意思。

我也沒論什麽啊,論壇本來就是灌水的地方

即使我論了,我說的似乎就是論據罷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2: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崇尚“中正平和”,“清微淡远”则为道家飘然出世、远离尘嚣、卓尔不群、悟形而上之大道、返原始天真之本然、追求清虚淡逸之境界在琴道上的理想。这也是虞山琴风的主旨,包刮现代浙派,广陵大体以这个为主,这也与地域的审美有关
发表于 2012-11-29 12: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nachete 於 2012-11-29 17:03 編輯
须弥道人 發表於 2012-11-29 12:22
这个观点很新颖,但是我们不已传谱来说,单说现在弹这首北平沙的曲风,确实是九嶷的风格为主,如果非要说 ...

這似乎不是觀點罷

金陵派始於明代,至清末已湮沒。黃勉之師從枯木禪師,自云得自廣陵正宗。後人僅因他在北京建金陵琴社,就說他是金陵派,實在不可理喻。

就好比夏一峰,師從淮安琴家楊子鏞,按地論應為淮安派。只因他后居南京,就說他是金陵派,實屬大謬。

不過你說黃勉之是金陵派創始人,這觀點還真是新穎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3: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nachete 發表於 2012-11-29 12:37
這似乎不是觀點罷

金陵派始於明代,至清末已湮沒。黃勉之師從枯木禪師,自云得自廣陵正宗。後人僅因他在 ...

不是我说的,请看章华英的,《古琴》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3: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nachete 發表於 2012-11-29 12:15
清微淡遠非儒家審美

     儒家认为琴者禁也,是修身正行,净化自身的道器,不仅仅是中正平和的,还是清微淡远的。
     次类琴风的典型代表是《良宵引》《鸥鹭忘机》且都是明清时期的江浙地域的曲子。很符合古琴后期被儒家所禁锢的琴风。
     而道家思想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代表作有《列子御风》《岳阳三醉》一个不会听琴的人都不觉得那是清微淡远的琴风。
     现在还有很一部分人认为,清微淡远是一种弹法,把琴弹得连自己都很难听到,还沾沾自喜的认为自己是清微淡远的风格,殊不知这个清微淡远指的是曲子的曲风。
    另。本文的主旨是驳“琴本无派论”。如讨论其他,本人不再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14:3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achete 發表於 2012-11-29 12:37
這似乎不是觀點罷

金陵派始於明代,至清末已湮沒。黃勉之師從枯木禪師,自云得自廣陵正宗。後人僅因他在 ...

你好~回去翻阅资料,这个确实失误,学习了,黄勉之的确是广陵的
发表于 2012-11-29 14: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须弥道人 發表於 2012-11-29 11:36
1历史的审美不同,如川派在唐之前就有,保留了很好的早期的曲风,被誉为蜀声燥急,而虞山是明末才有的 ...

也就是说,您认为琴派的形成有三个主要原因,历史原因,地域审美,传谱。。。
而实际上,您这样的划分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即“什么是琴派”,或曰划分琴派的标准是什么?
因为照您的说法,划分琴派就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是这三个原因的相互作用。。
于是,我们就可以反驳,所谓的历史原因是否也包含了地域审美的不同呢?所谓的传谱是否是受到了交通印刷等技术条件的限制呢?
比如。您所举出的川派,然则,之所以称之为川派,是否是因为其发源地在四川?还是整体风格急躁?还是川派有着一整套完整的传谱?

我不关心您反驳的那位同志观点如何。。。只是您的论述只不过是将现有的对琴派划分方式之一略作阐述。。不足以回答我的问题。。。
发表于 2012-11-29 14: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琴本无派”的论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
第一,古琴流派的划分原则比较混乱。与通常艺术史根据风格为主要依据划分的原则相比,我们古琴的分派似乎就混乱了一些。。。
第二,古琴流派的划分对琴人来说没有必要。。这个我们就不多讲了。。
第三,“本”这个字的实际意思就是说“琴乐”的实体是没有“流派”之分,而此处的流派即是“门户”之说的意思。。。
发表于 2012-11-29 14: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古琴有朝一日成为钢琴,要求其节奏和审美都一样,哪么我想古琴也就要到了尽头了。
这句话就有大大的问题。。。事实上钢琴(西方音乐)的流派划分是很明确的。。。审美也是很不相同的。。你可以百度“钢琴流派”。。。
发表于 2012-11-29 14: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nachete 於 2012-11-29 15:20 編輯
须弥道人 發表於 2012-11-29 13:36
儒家认为琴者禁也,是修身正行,净化自身的道器,不仅仅是中正平和的,还是清微淡远的。
     次类 ...

你自己說的,“我们不已(似為以)传谱来说,单说现在这首北平沙的曲风 ”,說明你自己同意,同樣一首平沙,彈法不同,所謂曲風就不同


发表于 2012-11-29 15: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nachete 發表於 2012-11-29 14:58
你自己在說的,“我们不已(似為以)传谱来说,单说现在弹这首北平沙的曲风 ”,說明你自己同 ...

所以,我觉得楼主的主要观点是“古琴流派源自于审美风格“。。无论师承,地域,技巧,均是为审美服务的。。

那么这样一来,这篇文章就可以立论了。。。审美风格受到地域,时代,师承,传谱,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而产生诸多流派。。同时,这样也不排除,同一师承,却抱有不同审美态度,即不能分为一个流派。。
而仅以地域或师承划分流派,显然不符合这个原则。。

琴本无派之所以不成立,因为在客观历史上,各时代各地区审美均不相同。。。

而当代,我们应该保留这种多样化审美的态度。。
发表于 2012-11-29 17: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晴以來的琴派劃分完全是一筆糊塗賬,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劃分標準

敝人現正寫一篇《琴派芻談》,討論琴派究竟該如何劃分的問題
发表于 2012-11-29 18: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nachete 發表於 2012-11-29 17:02
晚晴以來的琴派劃分完全是一筆糊塗賬,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劃分標準

敝人現正寫一篇《琴派芻談》,討論琴派 ...

正是,我觉得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划分流派的标准(原则)。。所以才会出现这些问题。。
发表于 2012-11-29 19: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有派无派,无派有派
发表于 2012-12-1 22: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後由 小树 於 2012-12-1 22:27 編輯

所谓琴曲要分派是因为现在的琴人不要以某某流派的传人自居,博学才是王道,梅庵的曲你就要弹出梅庵的味,九嶷的谱你就要照着九嶷的本子弹。
这个我特别同意,也是现在绝大多数弹琴的人做不到的。我本来想发,后来怕惹争议,就没发。算是感谢你发了。琴派无高低之分,可一个人弹琴若只是弹音符,显然不行。
发表于 2012-12-3 16: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kuanghesheng 發表於 2012-11-29 18:39
正是,我觉得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划分流派的标准(原则)。。所以才会出现这些问题。。 ...

正解.
首先需要明确流派的划分标准,而非对已有流派进行风格阐述. 当然流派划分标准根演奏和审美风格密不可分,不过前者是归纳,后者是分析.
发表于 2012-12-3 21: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搞史论的,还是别搞的太清楚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5-17 18:33 , Processed in 0.01610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