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517|回复: 6

北宋造絃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7 22: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琴書所記(原書撰于北宋仁宗時,即一O二三――一O六O年間),見原書第七頁至第十頁,撰書人未署名,但因在“論徽”的文字是北宋到他與阮逸、胡瑗(宋仁宗時代)講論琴理,故能肯定這是北宋時的材料。原書從前是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所藏現在是上海圖書館的善本。
1.造絃法

 細白好絲(擇州上者)

 右先須擇絲揀明、白、精、瑩、勻、淨、溫、潤、細者爲佳並須擇去麄礧之絲以五絲爲綜綜之。欲打絃時,先用溫水浸,令透然後分絲打之並須左搓右合。

  第一絃用一百二十絲(疑爲綜下同)分爲四股,用秦子四個,每個重五兩,省秤黑錫爲之以鐵爲莖。每合硾一個,重二十兩,錫爲之鐵爲莖。分定絲後用手左搓,亦須頻頻水行潤之。如見股,即便合之。合即右合也。將合絃用仙掌,人墊持徐行,其合股之不勻也。畢欲收絃時,用舊竹筒卷,則須和竹筒煮也。令先用木一段,長四寸許,徑三寸合員而一頭大,又用如人手指大小竹七片,釘於大木頭四周圍,小頭即不用此,謂之卷絃軸。合絲了,用此軸惓收之,隨時即便脫取絲下,候曬了依尺數段,用紗子纒之。宮,(疑有脫文“宮”字上面)第一絃。
其不纒者則應徵爲第四絃第二絃用一百絲分爲四股,秦子四個,每個重四兩;合硾一個,重一十六兩,秦硾及打絃法如前,用紗子纒,以應于商,第二絃其不纒者,則應於羽,爲第五絃。
第三絃用八十絲,秦子四個,每個三兩,合硾一個重十二兩,並如前法,用紗子纒則應於角爲第三絃,其不纒者則應於少宮,爲第六比。
第七絃用六十絲秦子硾則用三絃者不須纒。已上四絃並須看其絃麄細,用意相度,加減臨時。如見絃太麄則以二十絲減之。如第一絃用一百絲。則漸次減則用四十絲。

2.煮絃法

凡煮絃須候天氣清明方可煮先須擇清水鍋子,不得用肥膩水須過絃。
用小麥少許同煮,如見小麥綻,其絃則熟。如煮太過,絃即無聲;稍生則易斷,責得中也。
其紗子當先漉出,不可與絃同時。其絃漉出後,先用大魚膠一片,煮熟爛搥,以湯浸之,則取薄薄清膠水度過絃于猛日中抨曬之。當須抨令急而不可緩也。曬久爲妙然後收之。其絃斷時,須長五尺,五省尺。如浙尺,須長六尺至七爲佳

3.纒絃法  

其紗子,即用纒絃車子旋捲,卻用纒其絃。當取天氣陰潤纒之方妙。
抨其絃當須一頭定就一處一頭倚子,令一低一昂抨定其絃穿過車子,用石硾之。
如第一絃用六斤來石,第二絃用四斤,第三絃用三斤,仍須兩手停勻,不可令有踈漏及有重疊。惟緊密爲妙。其釘纒用針纒倒爲妙,穿過緊纒殺之。

將合絃時先用堅竹一片,大如人手掌,於兩邊共開四稜,用架絃四股也。

紗子用五線(疑爲綜)秦子重一兩,打時如合絃,則右搓也。如緊則用竹筒收捲。其中竹筒舊者,或新,則括去竹皮煮數沸後方用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7-8 13: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以后自己用的弦自己造!
发表于 2009-7-11 11: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耶
发表于 2009-12-5 2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资料不错。。。
发表于 2009-12-6 07: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造弦 对我来说 恐怕比制琴还难  到目前为止 咱都没见过蚕丝长啥么样
发表于 2009-12-6 18: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资料,谢谢!
发表于 2020-2-27 11: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讚的資料...雖然不會自己來造絃...但了解其原理有助於以後挑絃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4 21:31 , Processed in 0.01146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