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5810|回复: 7

“琴有所宜,琴有所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7 2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琴有所宜


    琴有所宜,是说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有其特有的文化群体。凡相称于雅乐者,方宜于琴。
    古人说:“黄门士、隐士、儒士、羽士、德士,此五者雅称圣人之乐,故宜于琴。黄门士鼓大雅圣德之颂。隐士操流水高山之调。儒士抚清和治世之音。羽士操御风飞仙之曲。德士弹枯淡清虚之吟。”
    琴是高雅的文化,宜于琴者,自然也要有较高的基本素质。
    所谓“骚人逐客,游子怨女”寄情于琴者,“有文章能吟咏者”,“心必要有仁慈德义,能甘贫守志者”,“言必要有诚信,无浮华薄饰者”等,皆宜于琴。
    由于琴文化的特殊性,宜于琴的文化群体,也具有较明显的特征。其特征大约有以下三点:
    第一,素质高。琴作为高雅文化,有一定的思想境界、文化水平和生活经历的人,才足以入其堂奥。即使是欣赏,也需要经受相当的训练,才能知其妙趣之一二。(其他高雅音乐文化也是如此。)所以,琴的文化群体相对来说,素质是较高的。
    第二,人数少。由于琴的文化群体有较高的素质要求,这就决定其只能行于素质较高的人群之中,而不是大众化、世俗化的文化,所以,其文化群体的人数相对较少。
    第三,人群稳定。琴是高雅文化,有着非常的深度,有着非常的意趣,有着异常的可挖掘性。由于其文化群体本就素质较高,关于深度研究琴学的可塑性往往较强。随着参学深度的加深,琴文化的意趣也就越加显得迷人。琴者深入琴学后所得到的乐趣,绝非常人所能理解。这也决定了琴文化与通俗流行的文化有着极大的不同。琴文化的人群要高级得多,也稳定得多。


(二)琴有所忌


    琴有所忌是说,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并非是什么人都能问津的。没有一定素质的人,不宜于琴。
    所谓琴有三俗:“心中无德。口上无髯。腹内无墨。”
    心中无德的意思很好理解。这样的人没有安祥清净的气质,受世俗炎嚣的拘制,自然难体琴道,不宜于琴。这样的人若要弹琴,所出多是粗俗浮躁之声,自然也就成了俗琴。
    口上无髯的意思并不是说不长胡子就不宜弹琴,而是说弹琴宜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幼稚而缺乏生活体验的人,难以深入理解琴道,故不宜于琴。这样的人若要弹琴,多是只图热闹,而不知意趣何在,当然是俗琴。
    腹内无墨是指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肚子里没有学问的人,大多没有能力理解琴道,故不宜于琴。这种人弹琴,多是会把雅乐搞成了粗俗之声,不是俗琴又是什么。
    所以,心中无德者,口上无髯者,腹内无墨者,皆不宜于琴。若不提高自己的素质,弹琴大多也不过是俗琴罢了。俗而失雅,自非琴者。
    依照传统的说法,武士、商贾、优伶、百工等不宜于琴。对这一点,恐怕今天的观念应有一些变化。传统说法所谓这些人不宜于琴是因为:武士往往凶戾粗犷,商贾往往利欲悭贪,优伶往往庸俗艳媚以求娱人,百工往往不免粗俗,如此等等。所以,这些人在传统中被列为不宜于琴的范畴。而在现代,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琴有所忌的理解也不能过于教条。
    体育运动在现代的非常普及,自然不能说习武之人都是凶戾粗犷者。商品经济社会,大多数人都与商业有关,自然不能说从商者都是利欲悭贪者。现代的演艺业与过去的优伶的性质已不完全相同,自然不能说从事演艺业者都会以庸俗艳媚取悦于人。现代百工的教育程度也在提高,自然不能说百工之人都是粗俗者。如此等等。
    所以,对琴有所忌的理解已不能简单地以职业划分。对以上所说的人群是否不宜于琴,当然应该一分为二地看。习武之人之不具凶戾粗犷之气者、从事商业而并不利欲熏心者、从事演艺业而不以庸俗艳媚取悦于人者、百工之人而不落粗俗者,当然都不在所忌之列。而但凡弹琴者,都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这一点却是非常正确的。
    有所宜,有所忌,对文化群体的要求较高,这也是琴文化有别于其他通俗文化的明显特征之一。所以,一直都有琴不妄传之说。琴学老师收徒把关较严格,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发表于 2007-8-18 14: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口上无髯。......
发表于 2007-8-23 09: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琴的意义........
发表者:<!--linning883-->linning883
  任何乐器都是娱乐的.没必要把一种民族的乐器过于神话.音乐本来就是感情的流露和寄托.如果一定要说崇高.那也只是真情的寄托.从音乐里流露自己的真,善,美.

  什么叫古琴是我的生命?  胡说八道.把古琴砸了换你爹妈10年的寿命愿意吗?

  什么叫学好琴先做好人?  坑蒙拐骗.一个死刑犯人要他在一个月里弹好广陵散就可以不杀.绝对做的到.  学好一个曲子难还是做人难?

  说白了不就是娱乐的方式不一样么. 不就是把古琴当一件时装来穿. 不论好坏.只要是皇帝的新装? 弹了古琴就是地位,境界的象征.

  怎么鸦片战争.8国联军.抗日战争的时候没出现古琴兵团?困难时期怎么没古琴饭票?民工同胞怎么没古琴救星?也不要搞什么希望工程了.干脆办个希望古琴工程.

  古琴申遗成功,让很多木工成了斫琴大师.不少会10个曲子左右的老人或者那些半杯水的新秀成了古琴大师.几乎各个都有得艺双馨,淡泊名利的文身.都是丁春秋的传人,嫡传弟子.反正古琴学的是境界,别在乎什么对和好. 能比划就行.

  建议中央和人大立个法.13亿人口必须要弹古琴.古琴要从小学开始. 从小借古琴的的境界和档次来提高精神文化建设. 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个世界强国.

  古琴内敛含蓄,纵有千军万马而(表情)不着痕迹。记得我学潇湘的时候,当时的老师也是这样的意思. 要清,微,淡,远. 可我怎么也做不到. 你想啊,国家都没了,家也没了,孩子被杀了,娘子被奸了.还能内敛含蓄?清,微,淡,远.?能做到的一定不是人!.广陵散,流水.....内敛含蓄??内敛含蓄,清,微,淡,远只是感情的部分表达.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

  我目前对自己的水平很是欣赏. 但我永不会学了古琴就此生已足.我还要养儿育女.赡养家人. 前几天在普佗佛教文化研究所小住. 晚上弹琴的时候朋友问我. 学那么多曲子干吗? 花那么多时间练习干吗? 我说: 我想在里面找到快乐. 日后教琴赚点外快,但现在还拉不下脸面. 也喜欢给家人朋友弹琴听. 只要听了我的琴音能睡着.忘掉一点疲劳就可以了.  但我不愿意给那些讲境界的家伙弹.靠悬乎来玩境界太虚伪"

  这些话是在大雄宝殿外说的.现在觉得好象是对菩萨发了个愿.
发表于 2007-8-23 09: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弹古琴的老一辈琴家多数是作为业余的一个营生,现在弹琴的也多半是音乐专业以外的。

这种“文人”弹琴的状况,势必会出现许多神圣化的理论,用以自我美化,自我神圣。

这也正是古琴人与其他乐器人比较起来时,寻求一种心态平衡或者说是优越感所需要的。“在音乐出身,在音乐上上我可能不如你,但是人生境界上我比你们都高。"

其实其他乐器的从事者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神圣自我的现象,适当的自我神圣是好的,会产生凝聚力和吸引力。但是古琴尤为突出,过而甚之。

一种事物过于神圣化就会远离普通民众,因为神圣化会掩盖事物的本质所以也会导致愚昧。

脱离群众也正是古琴自诞生以来就存在的一种显著现象。唐代是古琴斫琴最为发达的时代,就此推断也应该是古琴从事和普及最好的时代,但是从诸多唐代诗人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如“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当时的冷清状况可见一斑。

古琴的自我神圣该将降温了。
发表于 2007-8-23 0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雅》
引自徐州赵辉个人QQ空间

     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聚聊,时常说起高雅这回事。因一古琴的形式,经常被他们冠以高雅的帽子,弄得很有些不自在,好象我要孤婺于他们。其实,我内心是一个很平和的人,喜欢交往交流,喜欢真真诚诚地谈话,正如一个朋友说我是土命,貌似微贱,实则能纳万物,这句话倒让我很受用,呵呵。
    人生于世上,少不了要做些粉饰,思维浅些的就去粉饰形式,思维老谋的就会粉饰实质,就如文章一样,华丽的辞藻固然让人叹为观止,把文学这种游戏把玩于股掌之间,把他人的经历粉饰自己的浅薄不足,为赋新词强说愁,以华丽粉饰高雅,这种文章我是不屑多看的,这也只是文学的低层次,文学的目的是要打动人的内心。最平和的往往最能让人掉泪,一如陆游的《示儿》。
    我理解的高雅其实就是一种专业态度,而不只流于某种形式,古琴自古以来一直被冠以高雅,因为学之难,听者少,而且因被很多古时的“大腕”所青睐。所以致使某些图名图利之人也附庸而上,利用古琴这种形式来粉饰自己的浅薄,越把它弄得高不可攀越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如医生用天书般的处方唬病人一般。其实古琴和学识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也不是学古琴必须要学历上达到一定的层次,也并不意味着会弹古琴了就修养上必然高人一等,唯一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精神,一个精神涣散的人是学不好古琴的,不但学不好古琴,而且还干不好工作,搞不好学习。不但古琴的演奏要有专业精神,古琴的聆听也需要专业精神,一个专心致志弹古琴的人,旁边一个精神涣散的听者,这个场景是不会和谐的,也就是认真的人和不认真人的区别,在这个环境下,不认真的人就是对认真的人的一种不尊重,这也就是高雅和低俗的区别了。
    所以学古琴,浅面上的意义是学到的一种技术,如果只停留于这种技术,那和卖油郎也没什么区别了,也就是所谓的“琴匠”。深层的意义是我们要培养一种专业精神,这种专业精神延伸开来,会让我们在我们各自的领域而出类拔萃,这就是琴道。“借鸿鹄之远志,抒逸士之心胸”,就如孔子借古琴之于教育思想,司马相如借古琴之于文学辞赋,诸葛亮借古琴之于运筹帷幄。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

:loveliness:
发表于 2008-5-3 02: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无声胜有声
发表于 2011-8-19 13: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琴不要神化是对的,但古琴绝对是高雅的。没有文化底子的人是听不懂古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5-20 02:17 , Processed in 0.01009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