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3575|回复: 9

性情、技术与意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9 05: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威士忌的作用下,独自抚琴,突发奇想。
做为力挺技术派的我,突然觉得其实技术过硬是没用的。一直在想为啥没人能把《龙翔操》弹好呢?就连我觉得谈啥都好听的龚老师的龙翔也不是那么灵光。至于其他各种龙翔,只能以无语以对。后来才发觉这是弹奏者性情的问题。
以张老的性情来演绎的龙翔是充满开朗、自由的气息的。想要真的把龙翔弹好就得有那份性情,而不是拘泥于节奏、音准和模仿。这也是我提到的经验之一,如果您有幸听到戴树红老师关于张老龙翔操的讲解,这种感觉就有可能找到。
由此展开,其实很多曲子都有类似的问题,比如平沙,技术不过关的平沙是断断续续的,光有技术的平沙的平平淡淡,追求效果的平沙是冷艳妩媚的,唯有真性情的平沙才能给人以中正而放达的感觉。
古琴在教学传承的过程对于个人性情的修炼也是很重要的。
技术是基础,性情才是灵魂。
发表于 2010-10-9 12: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过硬只是基础。基础是要好的,意境真的和个人的性情,人生阅历,休养相关的~~~
发表于 2010-10-9 17: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为用,性情为体
发表于 2010-10-9 17: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这样的,不晓得这种情况仅限于古琴吗?
比如钢琴二胡这些乐器,因人而异的成分也很大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0 06: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三徽 tklucky00

我一直觉得所有乐器都是一样的。但是古琴因为其传统的教学法而显得更为明显。量化的机械性的演奏技巧其实是会掩盖这些展示性情的部分的。

中国古代的史书是爱憎分明的,近代是被马哲化的,西方近代史研究曾将是以意识形态分明的,现在确实追求面面俱到技术分析的,气人啊!!!!!

没有感情色彩的历史好无聊啊!
发表于 2010-10-10 13: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四徽 kuanghesheng


   那你们写peper写些啥??弄一个模型做定量分析?你哪天弄个春秋笔法的paper看你导师咋反应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1 00: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五徽 tklucky00

社会历史学,讲究统计资料,对比多重社会学理论。基本上就是先找些统计资料和一手资料然后指出资料的不足之处,然后用3种以上理论分析这些资料,最后在Key Debat 的结论中找出第三方意见。要求客观、准确、面面俱到。所以在这种要求下很难发展出特别新的理论了,而且各类理论之间的矛盾也逐步淡化。。。。。

话说我第一次的Course Work 就是用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了一下。结果。。。。。。
发表于 2010-10-13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学术讲究的就是冷冰冰不带感情,西方音乐史的写法早就抛弃了古典浪漫民族乐派等概念,而用十七世纪意大利、十八世纪德国等等代替,不说更科学吧,确实更准确,但。。。。没鸟味儿了
哪天把我弹的龙翔操发上来lz听听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06: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七徽 云龙指

期待龙翔操。

对于当代学术的说法也很赞同!所以现在又发展出所谓“Popular History” 这样的概念。两派人互相排挤啊!
自古文人相轻啊。。。。。。
发表于 2010-12-7 17: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感觉技术会变得硬梆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6-16 21:59 , Processed in 0.01239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