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3085|回复: 1

琴最于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8 12: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琴最于蜀 成都古琴制作精良行销海内外

  古人有云:“琴由技而艺而学而道,然琴学之道,莫不赖器以传。”成都不仅古琴底蕴深厚,斫琴技艺更是源远流长。川派古琴斫琴技艺最早可追溯到伏羲,《礼记》《琴操》《孝经》《尔雅》等都有关于伏羲制琴的记载。唐代蜀中斫琴技艺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以雷氏家族为代表的雷琴世家斫琴的技术,达到了极其完美高超的境地。如今,成都川派古琴发展欣欣向荣,也带动了斫琴业发展。据了解,目前,成都有10多家专门斫琴作坊,每年为海内外提供古琴上千张之多。曾成伟、何明威等成都斫琴大家制作的古琴,更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业内专家评价说,古琴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成都已成为全国斫琴业重镇。
  雷琴是成都精神文化一种象征
  “蜀人本就有斫琴的传统,传说中伏羲斫桐为琴,很多人将其看作巴蜀古琴的最早开端。蜀人斫琴有据可查的历史源自唐代,当时成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制琴大师,其中最出名的是雷氏家族,从雷拜开始,以雷霄、雷威、雷文、雷生等几代人传承,制作出‘春雷’‘大圣遗音’‘九霄环佩’‘飞泉’等绝世名琴。”28日,著名琴学家、国家一级作曲家唐中六向记者介绍说,以雷氏家族为代表的雷琴世家,斫琴注重琴的完美结构和卓越的音质,从而为历代帝王和琴家器重而珍藏。《四川通志》写道:“琴最于蜀,制者数家。唯雷氏而已。”千百年来,人们对蜀地雷琴的珍惜、渴望和追求,正是雷琴文化历史和现实的价值。中国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雷琴功不可没,它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也是成都精神文化的一种象征。
  唐中六告诉记者,雷氏家族为成都人,现有文献记载成都雷氏家族中有雷霄、雷俨、雷威、雷珏等12人。这个家族活动于唐代开元(公元713年—741年)至咸通(公元860年—873年)年间,主要活动地域在成都、峨眉、绵竹一带,为后人留下了约40余张、年逾1300多年的古琴精品。《四川通志》记载,“雷威,斫琴名手……雷威作琴,不必皆桐。大风雪中,独往峨眉酣饮,着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扬者伐之。斫以为琴,妙过于桐,有最爱重者,以‘松雪’名之。”东坡《杂书琴事》记开元年中的雷琴说:“琴声出于两池间……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今故宫博物院所藏“九霄环佩”“飞泉”二琴,为蜀中雷氏琴。
  今天著名琴家斫琴享誉古琴界
  如今在成都的何明威、曾成伟两位斫琴大家享誉古琴界,均是难得的“道器并进”的古琴艺术家。唐中六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80年代,斫琴基本上处于一个断代状态,琴人们弹的大多是明清至民国留下来的老琴,曾成伟是其中比较早恢复斫琴传统的人。唐中六说,何明威的琴是公认的温润沉稳,余韵悠长;曾成伟的琴则更具蜀派特色,最大的特点就是声音洪亮而松透。
  唐中六揭秘道,曾成伟斫琴的蜀味可能与他按照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去找制琴良材有关。曾成伟常去的鹤鸣山、雾中山都是雷琴传统的采漆地,潮湿温暖,选木材要去峨眉山,那里巨大的海拔落差,为做琴提供了丰富的木质,其中尤其是蜀桐最佳,唐代就评价它为“木性实,音韵清”。他说,蜀桐的纹理很怪,一层实心一层蜂窝,有点像梅花鹿角内部的构造,所以用鹿角灰抹蜀桐,蜂窝状的孔叠加起来发挥作用,声音既洪亮又不空洞。
  成都古琴制作精良行销海内外
  据了解,成都斫琴作坊有10多家,每年制作上千张古琴,这些古琴不仅满足了本地古琴爱好者需要,还发往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据一古琴作坊负责人介绍,由于成都古琴历史悠久,制作精良,音韵厚重,很多外地古琴爱好者选琴只认准成都古琴。据透露,成都古琴作坊制作的古琴,除了在川音附近销售满足本地市场外,还与海外古琴经销商合作,搭起海外古琴销售平台。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不少作坊负责人还发挥网络的力量,纷纷通过互联网牵线搭桥,接收海外订单。
  随着古琴的升温,古琴收藏也渐渐火起来。很多藏家并不懂得弹奏古琴,以至于花重金收藏下来的古琴只能“藏在深闺”,这既不利于古琴保存,也不能让名琴发挥作用。可喜的是,现在古琴界出现了一个有趣现象:有些藏家将自己收藏的名琴寄放在古琴名家那里,请名家将其“养”起来,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名家用名琴演奏,既让更多的古琴爱好者领略了名琴魅力,也让名琴在不断弹奏中保持了最好的音色。
12B7597B38ABEBCF356EE91DAD9F7A7C.png 3CDCBD713F8A54FC0E3AA9C00716BC79.png D23DA80DCBE4DA7EFDA78940BDC7B3F6.png 5AB03B391A3D4D514A7A7A1D020D7C52.png 579BA85E510CA3C81BCC417F11C7810C.png FD6AC8C16556D608BA6B7A7666195046.png A27B95A093157325C8AE519EAA37E367.png 8955481A28656959B7429D609B8D880F.png
发表于 2023-4-6 16: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4 23:25 , Processed in 0.01762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