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琴韵——刘正春古琴艺术六十年音乐会”那场应该是第一场。所以比较困难的拿到了书和CD。
CD曲目包括:双鹤听泉、中秋月、阳关三叠、一剪梅、平沙落雁(琴箫合奏 箫:林克仁)、山中思友人、秋江夜泊、归去来兮辞、梧叶舞秋风、醉渔唱晚、忆故人、城堡抒怀、梅花引(就是梅花三弄)、普安咒。
关于“城堡抒怀”一曲书中说明:此曲创作于1994年8月,反应作者登临中华门城堡对人生与时光的感慨。
应论坛的朋友邀请现准备上传,因为没看到书上有cip数据和特殊说明就斗胆上传了。
如有版权等一切问题请回帖与本人联系或联系斑竹。cd还在烧录......如无问题近日上传。
转载朱晞先生博文一篇表达对刘先生的敬意: 驱车三小时去南京, 再驱车三小时回来, 可谓是极度疲惫,
不过心情很好。 昨天是刘正春先生古琴艺术六十春秋纪念活动音乐会, 先生淡泊名利, 纪念活动不邀请外地琴友和同好参加, 但我与先生交往近三十年, 作为后学和好友, 自然要去学习祝贺, 到了一看, 外地琴友真的也就我和马维衡兄, 本想悄悄去,悄悄回, 但刘老师见到我, 要我在音乐会前说几句话, 看得出先生的爱护和高兴, 不过说实话很是诚惶诚恐。 我与先生交往时,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 那时国内没几个人弹琴, 古琴很冷落却很纯粹, 以后来往很多, 每次都是那么开心,简单, 因为除了古琴还是古琴, 还有那不变的感情。 随着古琴被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现在已是热闹非常了, 没想到古琴不管是新的还是老的, 都已炒到了天价, 学费越来越高, 很多人在古琴的外延上下足了功夫, 却对古琴本体置若罔闻, 我不知道这样的状况是好还是坏, 但先生却一如其往, 不收费, 默默地、静静地传承, 这真是让我敬佩! 从先生的学生的表情, 越来越多的学员, 他们对古琴的热爱、虔诚, 再看到音乐会上那些曲目的澄净、高古, 我再度感到了古琴纯正的魅力, 古琴其实是与金钱、名利无关的, 古琴传递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一点, 先生做的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我在开场前说,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生存的文化空间, 传承保护当从这一点开始, 如果离开了这个空间, 那么是很可怕的, 新的文化空间还没建立, 但新的总是在老的基础上发展延伸的, 如果完全脱离传统, 凭空建立新的, 是不可想象的, 很欣喜看到刘老师这么多年, 对传统空间的维护所做的贡献, 对新的空间建设的尝试, 这在当下这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里, 我看到了传统, 看到了精神, 看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淡泊名利的优秀传统, 这样的人, 才当得起古琴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我期待看到这样的状况越来越好, 期待古琴真正回到自己的轨道上。 衷心感谢、祝福刘老师, 愿刘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艺术之树长青!
举报
xu3331 發表於 2012-7-15 21:58 诗文图片一大堆,就是听不到,忘记音乐诉诸听觉?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5-5-1 08:58 , Processed in 0.01581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