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816|回复: 4

[繪畫] 【品讀】【閱讀】紫砂壺鑑賞與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2 09: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ophielin753 于 2024-9-26 10:45 编辑

【品讀】【閱讀】紫砂壺鑑賞與收藏

「趣」紫砂壺鑑賞與收藏[1].pdf

13.61 M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銅錢 -1 文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09: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莲子壶

借用佛家的梵语,可谓“莲由心生,心生万相”。

莲子壶一种是源于开始流行于明朝崇祯年间的“莲子罐”,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附盖者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清初
盛行莲子壶,有高莲子、古莲子、大莲子等。后来由古朴敦厚到清秀俏丽的演变中,盖子盈起,上加珠钮,愈显高耸;二弯小流胥出于壶
肩,轻巧娇娆;壶把如美人手臂作叉腰状,亭亭玉立之姿。莲子壶招人喜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贴花的如意莲子、菱花莲子也好,
换盖的平盖莲子、牛盖莲子也罢,喜欢就好。

另一种矮身筒莲子壶,又称扁莲子。如同扁墩、仿古井栏的身型,壶钮变桥式为圆珠或牛鼻,冠名为平盖莲子或牛盖莲子。一直奇
怪这种称呼的来历,裴石民、顾景舟等前辈都曾制作过牛盖莲子,洋溢着典雅的书卷气。

花货莲子壶以自然界中荷花、莲蓬等自然形象加以简化,结合实用,变形为壶。莲子壶中有素色的,代表作品有清代陈鸣远的莲形
壶、民国王熙臣的莲蕊壶。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0: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柿圆壶

柿圆壶,因形似柿子故名。壶为平圆盖,扁圆钮,弯流,圈把,包底口线片,形制简练,品壶可亲,广为流传。

凡初学紫砂制作者,均以此为摹本,其含紫砂技艺之基础,摹之可领悟壶身、肩、肚、脚之比例之美,功能之合理。《阳羡砂壶图
考》刊陈煌图紫砂大壶一持,并注说明:“披云楼藏紫砂大壶一持,气格浑厚,把与流意存明季风度,意味颇近鹤峰。”壶底刻:“明月一天
凉似水,竹刀刻。”壶底铭文与此壶相似,会不会就是披云楼旧藏之壶。

明万历年间,制作紫砂壶的工艺技术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江南地区士大夫如华亭的董其昌、上海的潘允端、常熟的陈煌图、江西的
邓汉等人,向宜兴定制文玩茶具,柿圆壶为其中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0: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施壶

西施壶原名叫“文旦壶”,又叫“西施乳”,是壶中的格调高雅者,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
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便改称“倒把西施壶”。

此壶创于明未清初,形与文旦壶、贵妃壶相近,重玲珑娇秀,文旦壶侧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文旦”中的“文”意为
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现文旦壶、西施壶、贵妃壶变化很多,每个陶手都以自己的方法在演绎此壶的高矮肥
瘦,自然壶名也让人有点难以分辩。

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
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
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
 楼主| 发表于 2024-6-12 10: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平壶

在明之中期盛行品茶,故小壶开始得以流行。当时,在广东、福建盛行喝工夫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若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
来,故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茶汁泡出来。所以,制作这种茶壶的工艺必须精
致,壶嘴和壶把的用泥量必须绝对相等,这样,茶壶漂浮在水面时仍保持水平而不倾倒,水平壶之名便由此而来。水平壶最著名的要数惠
孟臣的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5-5-1 01:09 , Processed in 0.01474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