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6668|回复: 6

[道藏] 【太上清靜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1 16: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又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

         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

         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

         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

         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

         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

         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

          既無,惟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

          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

          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

          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旣有妄心,

          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卽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

          貪求,卽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

          常尋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6: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原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释义】
大道没有形象,天地得以生育;大道没有情感,日月得以运行;大道没有名称,万物得以长养。
【原文】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释义】
我不知其以何为名,勉强命名为“道”。
【原文】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释义】
大道之分,有清与浊、动与静之别。
【原文】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释义】
天为清,地为浊;天为动,地为静。男为清,女为浊;男为动,女为静。
【原文】
将本流未,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释义】
将者生也,本者始也;流者死也,未者终也。生之始为清,死之终为浊。从生到死,即由清至浊;从始到终,即自静而动。
【原文】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释义】
天为清,地为静。人能常清常静,自然合乎天地。如此则天地之炁(qi 同:“气”),皆可归与我身。
【原文】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释义】
吾人元神,本来清纯,可是往往被心念搅扰;吾人本心,原来贞静,可是往往被欲望牵缠。
【原文】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释义】
为了获得清静,就要修正自己的心念和欲望。经常消除自己的欲望,自然本心贞静;经常澄清自己的心念,自然元神清纯。
【原文】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释义】
自然能够去掉“六欲”、“三毒”。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欲望,眼欲视则肝炁泄漏于外,耳欲听则肾炁泄漏于外,鼻欲嗅则肺炁泄漏于外,舌欲尝则脾炁泄漏于外,意欲思则心炁泄漏于外,身欲动则体炁泄漏于外。三毒指三尸阴神,居于人身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皆属阴气闭锁,阻塞吾人修炼之路。六欲、三毒皆为障道之魔,只有遣其欲、澄其心,才能降服魔障,清静修真。
【原文】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释义】
所以不能降服六欲、三毒之魔障,乃是因为心念未澄、欲望未遣的缘故。
【原文】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健见于空。
【释义】
能够遣欲澄心的人,就能产生这样的效验:往内观看自己的本心,本心归于虚无;往外观看自己的形体,形体归于虚无;往远观看周围的物象,物象归于虚无。明白了内在本心、外在形体和周围物象三者的虚无状态,则一切归于空空洞洞。
【原文】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释义】
以空空洞洞之心进一步观之,则空空洞洞亦无形象可言,仍是空空洞洞,而归于虚无;空空洞洞既归于虚无,虚无亦须归于虚无,而无虚无之象;虚无既归于虚无,则吾人本心元神湛然澄彻,常处清寂;澄彻清寂而不滞于澄彻清寂,则欲望岂可能够产生?欲望既不能够产生,自然就是真正清静,此既道家之“清静心”。
【原文】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释义】
用以上修持之清静心,再去应和万物,而能依然保持清静,则谓之“真常”。如此真常,则自然清静本性。真常之中,应和万物,而能常常保持清静不动,自然就是常清常静了。
【原文】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真者,可传剩道。
【释义】
如此常清常静,渐渐合于真道。既然合于真道,既可名为得道。虽然名为得道,其实并未得到什么。因为大道无形无象,得道之后还是没有形象可言。但是为了教化众生,所以名为得道。能够领悟这一道理的人,就可以传授圣道。
【原文】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释义】
上士、上德指修道的人,下士、下德指失道的人。上士之人与世无争,顺应自然;下士之人争强好胜,忤逆自然。上德之人淡泊名利,不以有德自居;下德之人执着求德,自以有德标榜。执着求德之人,其实并不真正明白道德的真谛。
【原文】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即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既生贪求;既生贪求,既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释义】
众生,指人们。人们之所以不能得到真道,因为存在违背自然妄求之心;既然有了妄求之心,就会惊扰自己的本性元神;既然惊扰本性元神,就会迷恋于外在物象;既然迷恋于外在物象,就会产生贪求之心;既然产生贪求之心,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烦恼和妄想,使人们的身心忧愁苦恼。于是遭受浑浊玷辱,迷失自然本性,流浪于生死之中,自心不能做主。如此常常沉沦于苦海之内,永远失去真正大道。
【原文】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释义】
真正常在之大道,能够领悟的人自可得到。悟得大道的人,自然就是常清常静了。




  
发表于 2012-6-23 22: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悲伤啊感慨啊
发表于 2012-10-9 05: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静经啊,好像在哪个道观里见过
发表于 2016-7-6 14: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
发表于 2016-7-6 14: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
发表于 2016-10-25 15: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老君,就是老子嘛。嘿嘿。讲得好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19 08:52 , Processed in 0.01148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