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1817|回复: 0

前辈风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8 16: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古琴情缘——蔡德允


一个宴会影响大半生

    人说习古琴可养性修心。见过蔡德允老师后,才知此言非虚。

    九十有五的她,虽因旧患行动不便,举手投足仍散发?优雅脱俗的气度。应对提问,思路清晰。一颦一笑,和蔼有礼。

    老人家习琴六十余年,授徒不辍。其资力之深,当今已无第二人。问她为何独爱古琴,她简单地说:“弹琴就开心。”问心得,她更答得决断:“无心得可言。”直接得叫人对不上话来。古琴家淳朴低调的人生态度,三言两语间已表露无遗。

    《愔愔室琴谱——蔡德允手抄本》刚于上月底出版,问蔡老师的心情,她兴奋地说:“我学琴的时候,从没想过会有今天呀!”

    出版琴书传授心得

    蔡老师从没想过要把自己加了眉批夹注的琴谱出版,这都是她学生们的主意。虽然老人家今天跟年轻人打趣说:“如早知琴谱会出版,可能会做好一点。”事实上,她从来不是个爱出风头的人。

    其爱徒之一的荣鸿曾教授在旁笑说,当时向老师建议出版一事时,是要费尽唇舌的:“她当时还说:这样差的东西,出版来干什么!”现在问老人家,琴谱出版了,有何感想?她像个小孩子说:“开心啰。”然后又腼腆地说:“唔知点好咯。”

    《愔愔室琴谱》记录了蔡德允六十年的习琴心得。全书共四百页,分四册出版,收琴曲三十五首,大部分是近百年的流行曲谱,如:《梅花三弄》、《阳关三叠》;亦有《胡笳十八拍》、《潇湘水云》等大曲。但其中最珍贵的不是原琴谱,而是蔡老师用红、蓝、绿及灰色小字所作的眉批夹注,是她对曲谱的理解和心得。

    “学生练琴时,发现他们有问题,不能即时叫他们停下来,所以便在琴谱上写下他们要注意的地方。那些用不同颜色写成的眉批就是在这样的情?下写成的。”

    因缘际会拜师学琴

    蔡老师授琴一丝不苟,但原来她的学琴“姻缘”却是误打误撞出来的。“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她说:“有一天,我与丈夫参加一个在他老板家举行的宴会。当时,古琴家沈草农先生在现场即席表演,清雅的琴音令我想起儿时也曾听过的乐声,当下欢喜不已。沈先生问我是否喜欢?我礼貌地回了一声是,没想到他后来竟抱琴来我家找我。”

    这时,在旁陪伴母亲接受访问的前《信报》总编辑沉鉴治先生开腔说:“那时我年纪很小,以指拨琴,爱不释手,草农伯便收了我为徒。后来,我学了数曲已知难而退。怎料她早已把我所学的曲目默记心中,且能弹奏。草农伯惊喜不已,遂将毕生琴艺传授予她。”

    至五十年代,蔡老师与家人移居香港,与沈老师分隔两地,便唯有自己研究琴艺,并同时将琴艺传予有缘人,直至今天。她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如屈志仁、胡菊人、刘楚华、潘振华等等,个个独当一面,在文化艺术界的不同领域各领风骚。谈起自己的学生,老人家又开心地笑了,说:“现在,学生都成了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老师了。”

    养生之道吃吃睡睡

    脸上常挂微笑的蔡老师,虽已是近百高龄,身体仍十分壮健。问她的养生之道,她又打趣说:“食食睡睡吧!”在旁的沈鉴治笑道:“她有做简单的健身操的。”

    老人家虽没言明,但心清者自能明白,如她非本性清心淡泊,便不会爱古琴若此;如非习古琴达此造诣,也不会保有这样淳朴高雅的心境,二者互为因果。说习古琴养性修心,见过蔡老师后,想也是养生良方。无怪乎当问老人家在过去漫长岁月中,何时最开心时,她不假思索便说:“现在,是最开心的了。”然后又补充说:“如果不开心,也是自己讨来的。”当中智慧,年轻人又能领略否。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5-5-1 16:58 , Processed in 0.013328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