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15|回复: 0

官方微信群 古琴讨论精选 2024/05/3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0 21: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沧浪之水 07:28
10471718025210_.pic.jpg


沧浪之水 07:28
@红心玄 这个东西一直存在争论


沧浪之水 07:31
@缅甸琴人 拍号读几分之几肯定是不对的


000 000 000 07:34
我小学学的是43拍


000 000 000 07:35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每小节三拍


000 000 000 07:36
对对 我学的是这个读法


沧浪之水 07:38
有的人说要从中国人语言学语序来读,但是。。。比如3/8,如果读三八拍:每小节有三拍,八分音符为一拍。这个语序难道就不奇怪嘛?不别扭吗?


红心玄 07:41
既然按分母分之来读,八分之三不会读成八三


红心玄 07:41
至少是八分三


沧浪之水 07:42
这不是数学


红心玄 07:42
那就谈不上分子分母


红心玄 07:43
先读几拍,至读几分音符,也很合理


沧浪之水 07:43
这不是数学符号


红心玄 07:43
不是数学符号那就不应该用数学的语言习惯


沧浪之水 07:44
最早斯波索宾是这么解释拍号的


沧浪之水 07:44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


红心玄 07:45
这个其实是只是大家怎么统一下习惯的问题


红心玄 07:45
因为不是数学,但书写上和分数一样,读成几分之几,也是可以理解


沧浪之水 07:45
国内搞乐理的大鳄,一个李重光,一个童忠良,教的都是八三拍


红心玄 07:46
那是他的个人习惯,他觉得这样合逻辑


红心玄 07:46
但目前是否有个统一的读法


000 000 000 07:47
无所谓吧


红心玄 07:47
不过好像不管怎么读,大家都能知道是指什么。


红心玄 07:47
4/2 这样的是不是没有?


000 000 000 07:47
分子超不过分母 怎么读都通


沧浪之水 07:48
如果读三八拍,那解释就是:每小节有三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个语序是很奇怪的。


红心玄 07:49
4/2应该不存在,如果有为什么不用4/4,所以知点音乐知识的,都不会理解错。就是一个读法不太统一


红心玄 07:49
三拍八分音符,不奇怪啊


红心玄 07:50
每拍八分音符有三拍。当然也可以


红心玄 07:50
按书写上的读成几分之几,也能懂


红心玄 07:51
这个几几拍最早是哪出来的呢?


沧浪之水 07:53
斯波索宾


红心玄 07:53
以前的谱上没这个标记吗?


红心玄 07:54
简谱据说是法国的 苏埃蒂。


沧浪之水 07:54
至少当今在学院,主流都是从下往上读


红心玄 07:57
我看到的确是相反


古人(缅甸🇲🇲佤邦) 08:04
我不知道在哪看到的也是相反的先读分子后分母[苦涩]


沧浪之水 08:05
你说的是西方人的习惯


沧浪之水 08:05
比如你要参加英皇考级,那就是三八


红心玄 08:06
所以这又回到分数一样的习惯上来了。。


古人(缅甸🇲🇲佤邦) 08:06
😂读成「八分の三」拍多简单hhhh


红心玄 08:07
简单,那读两个数更简单。


沧浪之水 08:08
西方的英文是由上而下,three eight time


沧浪之水 08:09
所以他们的习惯就是三八拍


沧浪之水 08:09
国内都是八三


沧浪之水 08:09
由下而上


沧浪之水 08:10
就这点差别


红心玄 08:10
西方的其实是从左到右。。


沧浪之水 08:12
所以国内教学其实主流还是由下而上


红心玄 08:12
但中国读分数会有“分”或“分之”。英语没这个词


沧浪之水 08:12
这不是数学符号


红心玄 08:16
不是数学符号又按分数的顺序来读才奇怪


红心玄 08:17
不是数学符号,我们按从上到下来读反而很正常



红心玄 08:17
10481718025211_.pic.jpg


沧浪之水 08:24
这实际上就是有点西方人把名写在前,姓写在后的习惯类似


古人(缅甸🇲🇲佤邦) 08:26
嗯还有像C♯这种的升降号后置的


红心玄 08:26
如果中国人第一次看到这个,会怎么读



红心玄 08:26
10491718025211_.pic.jpg


古人(缅甸🇲🇲佤邦) 08:26
C sharp


沧浪之水 08:27
李重光是从语言学角度去分析拍号的念法


红心玄 08:27
语言学角度,用了一半又不用另一半


古人(缅甸🇲🇲佤邦) 08:28
中国人翻译一开始或许是从日本那边过来的 所以一堆日本词 比如调式、音阶 但也有不同的 比如缪天瑞翻译的大音阶、小音阶 日人称长调、短调


红心玄 08:29
哪怕读几分几,也更合语言逻辑


清莲 08:29
@caryzhong @π(山頂一士) 谢谢指导[抱拳][抱拳][抱拳]


古人(缅甸🇲🇲佤邦) 08:29
我比较喜欢缪天瑞的翻译 缪天瑞是精通西乐的学者 比李冲光那种优秀太多了


红心玄 08:29
我想这也是可能的


沧浪之水 08:30
语序习惯是解释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然后就念八三拍了


红心玄 08:30
不过五线谱应该不是日本那边传来的


古人(缅甸🇲🇲佤邦) 08:31
李重光所代表的是苏德学派


红心玄 08:31
那他的读法是?


红心玄 08:31
我想看看,最早这种谱传来是怎么读的。


古人(缅甸🇲🇲佤邦) 08:31
他的(并sbsb)很多把调式视为音阶的次属的理解一直是让人诟病


红心玄 08:31
这不是李重光可以定义的


古人(缅甸🇲🇲佤邦) 08:32
书不在身边hhhh我下次翻翻


红心玄 08:32
书叫什么?


红心玄 08:32
网上可能有


古人(缅甸🇲🇲佤邦) 08:33
乐理初步、基本乐理


古人(缅甸🇲🇲佤邦) 08:33
乐理初步是翻译当时英国瑞的书的 所以应当是西式读法


古人(缅甸🇲🇲佤邦) 08:34
基本乐理是他自己的教本 里面也加入了中国乐理部分



红心玄 08:41
10501718025212_.pic.jpg


红心玄 08:41
没看到读法,


红心玄 08:41
人家接照写


红心玄 08:43
不过在说拍子的时候是用“分子”“分母”



红心玄 08:44
10511718025213_.pic.jpg


红心玄 08:44
所以读法,是后来的事?


红心玄 08:58
上下两个数字的拍号写法,是18世纪中叶才开始的


红心玄 08:59
莫扎特手稿上有,但巴赫、海顿的就没有,只有一个“C”



红心玄 08:59
10521718025213_.pic.jpg

红心玄 08:59
10531718025214_.pic.jpg

红心玄 08:59
10541718025215_.pic.jpg


朴居主人 09:00
各位学者早上好[咖啡]


许子® 09:02
这种讨论也挺有意思的[强]


朴居主人 09:02
这种讨论就是费时间[偷笑]


红心玄 09:08
@缅甸琴人 嘿,我找到了“管乐”并没有指人的古籍了[偷笑]



红心玄 09:08
10551718025215_.pic.jpg


华东 10:05
宋代开始大谈心性的学者、思想家都没几个弹琴的,我们现在倒反而总拿弹琴来说修身养性


此粗平安 10:07
现在从绝对数和比例上讲都是历史上弹琴人最多的时候


此粗平安 10:08
但是依然,弹琴的这些事对知识界和思想界而言可以忽略为零


此粗平安 10:08
就一部分弹琴的人自high,觉得自己挺牛逼


华东 10:08
现在识字的人也别古代多啊



此粗平安 10:08
这是错觉


朴居主人 10:09
盘鸡骨头也能修身养性,就是个媒介而已[偷笑]


华东 10:09
的确,哲学系的老师虽然听古典音乐,但是我没看到有花时间去学乐器的[阴险]


此粗平安 10:09
对啊,所以当代实际上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繁华之世


此粗平安 10:10
那些所谓历史盛世,动不动就人相食


🐺🐈🐱 10:11
弹琴还是有好处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 10:11
你弹琴,焚香,养花,看书,写字,画画


🐺🐈🐱 10:12
那么相应的,你就没有时间去干别的事情了


🐺🐈🐱 10:12
自然而言就修心养性了


朴居主人 11:21
琴遁集有电子版吗


古人(缅甸🇲🇲佤邦) 11:22
同问[坏笑]


沧浪之水 11:22



沧浪之水 11:22
群里发过


朴居主人 11:22
啊?


沧浪之水 11:22
[小程序] 琴遁集4120


沧浪之水 11:23
有什么古琴资料是我大广陵没有的吗


朴居主人 11:23
[呲牙]牛


古人(缅甸🇲🇲佤邦) 11:24
大佬


林阿樹 13:09


林阿樹 14:07
10461718025125_.pic.jpg

林阿樹 23:00
808541717167648_.pic.jpg

林阿樹 23:00
808551717167663_.pic.jpg


林阿樹 23:03
我倾向于这张


㣎古MUGU-磬池学人 23:23
啥倾向


林阿樹 23:29
这是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5-5-1 07:12 , Processed in 0.01364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