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K 高音质压缩
浙江博物馆馆藏的------楊時百先生原藏琴「彩鳳鳴岐」與「來,凰」,两张老琴的录音光碟!
彩凤鸣岐
1 慨古吟 演奏:丁承运
龚子辉传谱,査阜西订正,顾梅羹传授
对古之圣贤豪杰的缅怀与感慨是历代文人永恒的题材。这里演奏的原是大庸龚子辉传出的一首琴歌,又经近代琴家査阜西先生重订,曲情淡然沉静,于苍茫旷远中隐含感慨叹息之意。
01 概古吟-丁承运.mp3
(6.88 MB, 下载次数: 576)
2 流觞 演奏:丁承运
版本:(明)《西麓堂琴统》 丁承运打谱
此曲为仅见于《西麓堂琴统》的孤本。据原谱后记所称,系表现王羲之《兰亭序》所描写的景象。阳春三月,兰亭雅集,置酒觞于溪水,士人衔觞赋诗,兴之所至,不觉手舞足蹈,放浪形骸的情景与兴后的感慨。全曲八段,原无小标题,为便于理解曲情,打谱者为拟小标题如下:
惠风和畅、流觞曲水、歌以咏言、手舞足蹈、放浪形骸、块磊冰消、啸鸣谷应、感慨系之。
02 流觞-丁承运.mp3
(11.39 MB, 下载次数: 526)
3 平沙落雁 演奏:丁承运
版本:(清)《琴镜》 顾梅羹传授
宋代已有此曲。曲谱初载于明代《古音正宗》琴谱,据《天闻阁琴谱》解题说:“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通体节奏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寂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三百年来,流传很广,是琴家最喜欢弹奏的曲目之一。
03 平沙落雁-丁承运.mp3
(15.84 MB, 下载次数: 1341)
4 白雪 演奏:丁承运
版本:(清)《澄鉴堂琴谱》 丁承运打谱
源于郢人歌《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故事。乐曲写凛然清洁,银妆万里,雪竹琳琅的景象,表达逸士洁身自爱,胸无尘滓,若雪之莹润洁白,超然空明的品格和志趣。曲调古淡而洒脱,曲高难和,良有以也。
04 白雪-丁承运.mp3
(16.16 MB, 下载次数: 554)
5 阳关三叠 演奏:成公亮
版本:(清)《琴学入门》 张子谦传授
这是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之安西》一诗谱写的琴歌,有多种版本,这是初见于明代《新刊发明琴谱》,后经清代《琴学入门》加工的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种。王维原诗为“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05 阳关三叠-成公亮.mp3
(11.44 MB, 下载次数: 231)
6 沉思的旋律 作曲演奏:成公亮
绵绵思绪萦绕于脑海,沉坠于心灵深处。《沉思的旋律》在或温润柔美,或炽烈激情的弹奏中抒发内心情感。二〇〇五年,作者以印度音乐为主要素材创作此曲,在追求音韵细微变化的同时,又追求琴乐旋律的表达,充满细深的人情美感。
06 沉思的旋律-成公亮.mp3
(17.11 MB, 下载次数: 148)
7洞庭秋思 演奏:成公亮
版本:(明)《琴书大全》等合参 查阜西打谱
乐曲初见于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汪芝撰辑的《西麓堂琴统》,此后又有《琴书大全》等二十一部琴谱刊载此曲。大自然的秋意、洞庭湖的水天、醇厚的人情意味和文雅的音乐气质,正是这首小曲的无穷意境。
查阜西先生《洞庭秋思》的打谱以《琴书大全》所载为主,参照《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西麓堂琴统》等其它版本进行选择、校勘、组织,形成了一种新的版本,这种综合诸本的方法即打谱中所谓的“合参”。这一版本的《洞庭秋思》是查阜西先生古朴儒雅琴风的极好体现。
07 洞庭秋思-成公亮.mp3
(7.68 MB, 下载次数: 191)
8古风操 演奏:姚公白
版本:(明)《神奇秘谱》(1425年) 姚丙炎打谱及传授
是曲相传为文王所作,打谱前原以为是淡淡的庙堂之乐,打谱整理后始觉之别具风格,有明显的异样情趣,其中蕴含西域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
08 古风操-姚公白.mp3
(8.9 MB, 下载次数: 195)
9颐真 演奏:姚公白
版本:(明)《神奇秘谱》(1425年) 姚公白打谱
乐曲表达寡欲以养心、静息以养真的思想。全曲如奏清庙之乐,纯古简朴。
09 颐真-姚公白.mp3
(13.96 MB, 下载次数: 171)
10乌夜啼 演奏:姚公白
版本:(明)《神奇秘谱》(1425年) 姚丙炎打谱及传授
是曲关于南朝宋王刘义庆入狱获赦的故事,表达了刘义庆之妾由黑夜到黎明、焦虑到平静的情境和情绪,全曲细腻精当、起伏有致。
10 乌夜啼-姚公白.mp3
(18.83 MB, 下载次数: 201)
来凰
1慨古吟 演奏:丁承运
龚子辉传谱,査阜西订正,顾梅羹传授
对古之圣贤豪杰的缅怀与感慨是历代文人永恒的题材。这里演奏的原是大庸龚子辉传出的一首琴歌,又经近代琴家査阜西先生重订,曲情淡然沉静,于苍茫旷远中隐含感慨叹息之意。
01 概古吟-丁承运.mp3
(6.68 MB, 下载次数: 158)
2神人畅 演奏:丁承运
版本:(明)《西麓堂琴统》 丁承运打谱
曲谱仅见于《西麓堂琴统》(1549年),是屡见著录的远古遗响,西汉桓谭、六朝谢庄皆称此曲为唐尧所作。乐曲表现神与人的交流,以轻清庄严的泛音象征神,而其豪爽跌宕的节奏、奇古强悍的曲调,颇似先民们三人操牛尾,投足而歌的祭祀乐舞。全曲一气流转,淋漓酣畅,动人心魄。来源久远,当无可疑。
02 神人畅-丁承运.mp3
(12.06 MB, 下载次数: 205)
3归去来辞 演奏:丁承运
抄本,刘景韶传授
《归去来辞》初见于明代前期正德六年的《谢琳太古遗音》,是一首根据东晋陶渊明同名辞赋而作的琴歌,乐曲描述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对官场黑暗的蔑视和对自然、快乐的追求。
03 归去来辞-丁承运.mp3
(8.9 MB, 下载次数: 126)
4杏花天 演奏:丁承运
(又名四大景) 王仲皋传谱,管平湖改编,顾梅羹传授
曲谱最早见于清代《张鞠田琴谱》,原曲目为《四大景》,但曲谱仅“春景”一段,后《琴镜》亦有刊载,此本系王仲皋传出,名《杏花天》,复经陈天乐、管平湖整理改订而成。曲情奔放发扬,有春风拂面,柳翠花明,万木竞秀,欣欣向荣之感。一气呵成,在琴曲中别开生面。
04 杏花天-丁承运.mp3
(10.27 MB, 下载次数: 247)
5阳关三叠 演奏:成公亮
版本:(清)《琴学入门》 张子谦传授
这是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之安西》一诗谱写的琴歌,有多种版本,这是初见于明代《新刊发明琴谱》,后经清代《琴学入门》加工的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种。王维原诗为“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05 阳关三叠-成公亮..mp3
(10.81 MB, 下载次数: 196)
6 桃源春晓 演奏:成公亮
版本:(明)《西麓堂琴统》 成公亮打谱
乐曲题材取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文《桃花源记》,曲谱的后记也摘其序文大概:“晋太康中,武陵渔者操舟溪行迷失道,见桃花夹岸,落英缤纷,遂沿溪而入,得异境,桑麻村落,男女怡然。争来问讯,云是秦人避乱居此,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如日送归,他日觅之不可得矣,故有是曲。”
乐曲描绘了宁静和谐的田园、怡然快乐的人群。它的音乐语言质朴古老,旋律优美流畅,表达的意境明晰显然。
06 桃园春晓-成公亮.mp3
(13.93 MB, 下载次数: 212)
7 忆故人 演奏:成公亮
版本:(清)《理琴轩琴谱》 张子谦传授
此曲以简练集中的音乐素材表现出深沉的情感、或感于时势、或怀故思归、或忧伤悼念。各段尾多次出现的由左手带起空弦和按音构成的“放合”指法音调,表现了缠绵往复、不尽依依之情。
《理琴轩琴谱》是近代琴家彭祉卿先生的家传秘谱,当年彭祉卿先生第一个把此曲传授给琴坛好友张子谦先生,张子谦先生则把手抄的《忆故人》琴谱刊登在1937年出版的《今虞琴刊》上,以至此曲近百年来广为流传,几乎无人不弹。1959年张子谦先生将此曲传授给成公亮。
8忘忧 演奏:姚公白
版本:(明)《西麓堂琴统》(1549年) 姚丙炎打谱及传授
此曲短小精致,取音奇特,除二变外,更有商、角、徵、羽四清之声,曲调轻松流美。
08 忘忧-姚公白.mp3
(5.56 MB, 下载次数: 193)
9良宵引 演奏:姚公白
版本:(清)《五知斋琴谱》(1722年) 姚丙炎传授
乐曲呈现清风静夜、月朗星辉、和乐安闲的意境。全曲短小洗炼,委婉清新。
09 良宵引-姚公白.mp3
(8.67 MB, 下载次数: 181)
10屈原问渡 演奏:姚公白
版本:(明)《西麓堂琴统》(1549年) 姚丙炎打谱及传授
乐曲是后人为屈原忠而被谤的遭遇而感悲愤叹息,作以吊念之。曲中自伤自失,具浓郁的一唱三叹情调。
10 屈原问渡-姚公白.mp3
(19.19 MB, 下载次数: 186)
工作人员
总策划:陈浩
艺术总监:李刚
录音:顾肖联、刘健
演奏者:成公亮、丁承运、姚公白参加工作人员:范珮玲、陈姝洁、张丽明、石超、陈亚萍
文案审定:范珮玲
中文文案:陈亚萍、石超
古琴摄影:郑旭明
美术设计:蔡乐乐
母带后制:高天
琴的由来
“彩凤鸣岐”琴和“来凰”琴,本是民国著名琴学家“九疑山人”杨宗稷旧藏,并著录于其琴学名著《琴学丛书》中。杨宗稷逝世后,流传至徐桴,1953年徐桴后人将其无偿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
杨宗稷(1863~1933),字时百,自号“九疑山人”,湖南省宁远县清水桥人,清末民初著名琴学大家。曾拜全国著名琴师黄勉之为师,后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琴学理论研究,称自己的居室为“半百琴斋”。晚年开设九疑琴社授琴。他是当时公认的琴学宗师,一生主要著述有:《琴粹》四卷、《琴话》四卷、《琴谱》三卷、《琴学随笔》二卷、《琴余漫录》二卷、《琴镜》九卷、《琴镜补》三卷、《琴瑟合谱》三卷、《琴学问答》一卷、《藏琴录》一卷、《琴瑟新谱》四卷、《琴镜续》四卷、《琴镜释疑》一卷、《幽兰和声》一卷以及《声律通考详节》一卷,后人合刊为《琴学丛书》四十三卷,影响颇大。杨宗稷收琴,追求的是“音韵全美,务尽其材之量,必得美音”。因此,在杨氏的收藏中,对古琴的音色非常注重。在著录于《琴学丛书》的五十三张古琴之中,杨氏对 “彩凤鸣岐” 、“来凰”极为推崇,“彩凤鸣岐”是“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来凰”为“透润”、“九德兼全”。
徐桴(1884--1958),字圣禅,自号北峙塔主人,浙江镇海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上海光复之役及护法、护国运动。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经理处处长、军需署长、国民党浙江省财政厅长等职,后脱离政界主要从事金融活动,任上海市银行董事长、浙江地方银行董事长。1949年迁居海外。著有《镇海塔峙圃藏琴录》,详细著录了杨氏藏琴。
彩凤鸣岐
“彩凤鸣岐”琴,落霞式,唐代。琴体浑厚,背面微凸,鹿角灰胎,从琴面漆灰剥落处看,漆灰较厚。琴背以栗壳色原漆为主,间朱漆,琴面与侧墙后加朱漆。琴背冰裂断兼小流水断,琴面断纹隐约可见,在三、四、五徽部位,隐见类似梅花断的小圆圈。长方形龙池凤沼,无轸池。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琴名,另有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文围绕龙池四周。龙池腹腔内有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龙池两侧行书:“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戊日设弦已施漆,信有鬼斧兼神工。选材酣饮冒风雪,峨嵋松迈峄阳桐。吴越百衲云和样,春雷犹见宣和宫。灵开村中八日合,杂花亭畔余仙踪。秋堂忘味成雅器,雾中山远闻霜镛。徽弦一泛山水深,率更妙墨留池中。伏羲样剪孙枝秀,徐浩题字石经同。嗟予嗜琴已成癖,京华十稔搜罗穷。良材入手惊奇绝,物萃所好神亦通。开元二年题名在,千二百载刹那空。落霞仿古神女制,如敲清磬撞洪钟。成连子期不可作,曲终目送冥冥鸿。会当嵌金字刘累,常恐风雨随飞龙。(署款:)开元后卄甲寅荷花生日九疑山人杨宗稷自题”。龙池雁足间正楷:“庚申二月,与朗贝勒公,祭长沙张文达公于岳云别业。贝勒见此云,定慎郡王旧藏百余琴,庚子散失,此为第一,因赠长歌有‘曾存定府先人言,我持此琴三叹息’之句,定府琴有名于时,识之以告来者,宗稷再题”。行楷:“禅寮花落画愔愔,猿啸龙吟万籁沈,定府旧藏真第一,曲终人远晚烟青。辛酉上巳为时伯先生题,杨懿年时同居法源寺”。
此琴造型古朴、凝重,是杨宗稷最珍爱的三张琴之一,在《琴学丛书》中给了它“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等极高的评价。经弹奏,成公亮等三位先生一致认为此琴音柔韵长、圆润细腻,琴音色和雅、温润,堪称万籁希声,在唐琴中声音亦属上乘。
来凰
“来凰”琴,仲尼式,唐代。紫粟壳色,琴面和琴背密布冰裂断、牛毛断和龟纹断,八徽以下尤见明显牛毛断纹。侧墙全无断纹。长方形龙池、凤沼,龙池上方有杨宗稷题名“来凰”,下有楷书题刻:“庚戌春,予得鸣凤,为怡府二十四琴斋物,后得卄余琴,皆非其偶,惟此足以匹之,益征雷霄制赤诚朱致远重修款非伪作,喜极,因以来凰名,铭曰,有凤求偶兮,翱翔三年。良材邂逅兮,九德兼全。凰兮凰兮,天假之缘。壬子腊日九疑山人杨宗稷题于宣南后二十四琴斋”。龙池腹腔内有刻款:“雷霄制,赤诚朱致远重修”,凤沼腹内有刻款:“清同治十二年岳阳李绥复修”。
此琴造型高雅、端庄,杨时百在《琴学丛书》中认为,该琴音色“奇古不及鸣凤,而透润过之”、“九德兼全”、“淡而会心”,具有含蓄之美,恬淡之美,恬然忘百虑,能洗涤内心,是琴中难得的珍品。三位古琴演奏家对此琴的体验是:“琴音古朴敦厚、苍劲沉郁,空弦苍古淳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