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冊
查看: 4753|回复: 5

查阜西-李焕之-大合唱《苏武》 成公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2 05: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查阜西先生青少年时接触古琴是从琴歌开始的,据他的回忆,那时我国琴坛对琴歌非常歧视。查阜西先生通过对琴歌深入的研究,认为琴歌是我国古琴艺术、古代歌曲艺术中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其间丰富的曲目和动人的表现力是独奏形式的古琴曲所不能完全替代的。
  为了提倡琴歌,他撰写了许多有琴歌研究的文章,如《琴歌辨》、《琴歌谱例杂言》、《琴歌的传统和演唱》、等;使用传统的“乡谈折字”的方法辅导一些歌唱家演唱琴歌;也把琴谱中的琴歌通过打谱把它恢复出来,如《湘江怨》、《古怨》、《汉节操》、《胡笳十八拍》……,其中最重要的要算明代《太古遗音》(杨抡撰辑)中的琴歌《汉节操》(又名《苏武思君》)了,这首由查阜西先生自己弹唱的琴歌有录音留世,其苍凉悲壮的情怀和古朴隽永的韵味曾感动过许多琴人。
  当代作曲家李焕之将查阜西先生打谱的《汉节操》改编为大合唱《苏武》,《苏武》以其恢宏凝重的气魄和深沉壮烈的爱国主义情操为更多人所感动,五十年代录制过密纹唱片,可惜现在不容易找到了。这首用琴歌《汉节操》改编的大合唱《苏武》使用了和声对位的作曲手法,而原曲中丰富的调性变化和主旋律均保持古曲原样,只是原曲八段在大合唱中删去第二、三段,选用了六段。歌词是叙事诗,据查阜西先生《琴歌“苏武──一个传统的古琴声乐曲”》(载《查阜西琴学文粹459页》)文中记载,歌词曾经过杨抡的艺友汤显祖的修改。
  琴歌叙述汉代使节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接受匈奴的求和,遣派苏武把扣压的人质送回匈奴,到达匈奴后苏武反被扣押,并对他用尽威胁、利诱和酷刑,他至死不肯投降,最后匈奴把他放逐到最寒冷的“北海”(今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
   “此身挺然,若砥柱波中立,翠嶂云中出。此身雪里,恰似青松长郁郁。” 苏武意志刚强,不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所屈服;他没有寒衣,也没有住所,在秋风吹起的八月,看到南飞的雁阵,他流下了热泪,这是第四段的歌词:“秋风八月起胡西,澹烟衰草何离离!孤忠凛凛此身单,怯寒无衣,止宿居无庐。天地光昏,云惨尘迷,伤悲。孤臣有泪无归期,西风落雁空南飞。”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与匈奴恢复了邦交,曾遣使要求把苏武接回,匈奴推说苏武已死,直到公元81年那一次到匈奴去的汉使探听到苏武还在,假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下的胡雁的脚上得到苏武的血书,提出责问,匈奴王才把苏武放回。苏武去时还在壮年,十九年后回到祖国时须发尽白,他手中一直紧握的“汉节”的缨毛都脱落尽了,“洗腥膻,得  凯旋,满头风雪白盈巅,持节还乡十九年。”
  ──这就是两千年以来记载于史册又流传于民间的苏武的故事,其壮烈的爱国主义情操,震撼人心。
  ………
  五十年代初,北京的某一日,李焕之请查阜西先生来指导大合唱《苏武》的排练,当时的指挥由作曲家李焕之兼任。
  大合唱由北京青年业余合唱团演唱,合唱团使用一种较为“平直”的、接近中国戏曲发声的唱法,这有了一种与西方大合唱所不同的音色,同时乐队的伴奏使用大型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其中不时听到北国吹奏乐器荜栗那悲凉凄楚的声音。查阜西先生听到了传统琴歌中所没有的,具有立体感的雄浑声响和另一类多变的、包括各种男女音色的同声歌唱。古老的琴歌经过作曲家的重新编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产生如此雄伟的气势、如此动人心魄。当时年届六旬的查老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拍着才三十多岁的年轻作曲家李焕之的肩膀说:“你这个家伙,真聪明!”
  1957年7月,这部以琴歌改编的大合唱《苏武》在莫斯科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这是琴歌可以荣耀的一件盛事。
发表于 2009-10-15 18: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大合唱没听过,不知找得到否
发表于 2009-10-15 18: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聼聼……
发表于 2010-2-5 0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10-2-5 19: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查阜西的原声哦
发表于 2010-2-7 17: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本站|广陵散社区-中国古琴论坛

GMT+8, 2024-4-20 17:34 , Processed in 0.01289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